微風小說

第2章 塵埋取經路(一)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西天取經格外引人注目,漫漫路途上的種種艱辛,沿途的風土人情,自然成為人們競相關注的熱點。千百年來,那條鋪滿黃沙、蜿蜒西去的取經路所散發出來的魔力,緊緊攫住了世人好奇的心,人們總想扒開那層厚厚的塵沙,看看裡邊埋的到底是什麼。常言道:有買的就有賣的。在人們期盼目光的催產下,以西天取經為題材的著述紛紛應運而生,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大唐西域記》和《西遊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兩部著述已為世人構築了一個取經世界,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定格了世人對於西天取經的認識。

然而,伴隨文明發展,人類也陷入了一個難以擺脫的困境:將大地上發生的事情搬到紙面,百分之百都會走形,有時甚至面目全非。這種現象被總結為:藝術來源於現實,卻高於現實。

《大唐西域記》和《西遊記》也不能免俗,它們構築的取經世界,和真實情況也相距甚遠,尤其是《西遊記》,更像是局外人的生編硬造。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大唐西域記》和《西遊記》的成書背景,然後重點指出《西遊記》存在的問題。

《大唐西域記》是三藏根據一路上所作的日記整理編排而成的,是真正意義上的遊記。由於三藏西行的主要目的是取經,順便考察沿途佛法傳播的情況,因此書中著重記述了我們沿途所經各國的宗教狀況,諸如寺院等設施是否完備、佛像規格是否得體,以及所奉佛法是大乘還是小乘,信眾多少等等;當然,書中對於各國的山川地形、風土人情、土特產品、文化特色也頗有涉及。由於本書沒有涉及取經路途跋涉的艱辛,沒能反映一幅幅跌蕩起伏、驚心動魄的降妖捉怪場面,對於世人來講,就顯得枯燥乏味,撩不起他們好奇的神經。因此,該書自刊行以來,讀者寥寥無幾。

身為取經當事人之一,對於降妖捉怪,三藏並不缺乏切身感受,何以對於世人矚目的這一焦點卻闕而不記呢?對於世人來講,這一直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是三藏不屑記載這些“雞零狗碎”嗎?是三藏一時的疏漏嗎?常言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據我的體會,三藏這樣做,另有許多外人難以窺見的原因。

就三藏嚴謹的治學態度而言,對於不十分熟悉的事物,寫入書中,自然是慎而又慎的。常言道:口說無憑,立字為據。口說與立字,後果迥然不同。口說的可以抵賴,這大概也是後來的各種禪宗講究參禪而不立文字的原因吧!以屬於口說範疇的講經為例,如果你講了外行話,是有迴旋的餘地的,尤其對於大方家,迴旋餘地就更大。如果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大可以裝傻充愣:“你聽錯了吧?”“我是這樣講的嗎?”“我會這樣說?”就算賴不過去,也還可以狡辯:“這兩天為了準備講經的材料,幾天沒休息好。可能是我口誤了。”這樣一來,別人自然不好意思再笑話你了。想想看,人家口誤了,你就揪住不放,四處宣揚,算什麼事呢?往好了說,是為人不厚道,小肚雞腸,往大了說,就是人品太差!可寫成了書就不相同了,那可是白紙黑字,有了差錯,就好比日食,滿天下的人都看得見。這還是一般書籍的情況。至於那些流傳千古的經典,後果就比日食更為嚴重。日食只在特定時間、特定區域才能見到,看到的人少,而這些書,不僅當世人看得到,更要命的是,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看得到,出了差錯,得丟多大的人啊,多有損自己的形象啊!因此,對於三藏不熟悉的打妖業務,沒有貿然寫入書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畢竟將妖怪的身世搞錯,或打妖情節不合常理,就算世人看不出破綻,可又如何蒙得住悟空?悟空一旦看到了,憑他的性子,一定會到處嚷嚷,讓三藏下不了臺。三藏諳熟眾生的心理,自然清楚:如果寫了打妖內容,此書肯定會在世間廣為流傳,悟空生性愛東遊西蕩,肯定會看到此書。這樣一來,自己就栽在了悟空手裡。我想,這是原因之一。

《大唐西域記》的編纂,我和悟淨是參與了的。我和悟淨所做的,主要是謄清稿件,順便對三藏因為記憶而產生的差錯進行了匡正。悟淨曾對我起講,有一次,他曾經問過三藏,為什麼不寫打妖的內容?三藏顯得很無奈:“悟淨啊,你說我怎麼寫呢?一路上的情況你都看到了,我們的妖是怎麼打的?儘管我費了不少心思,可是這妖打的不盡如人意呀!悟能提了多少好的建議呀,可悟空根本就不理會!結果我被妖怪逮了去多少次,受了多少驚嚇呀!難道這都是命該如此,是佛祖為了考驗我們的意志而有意設下的障礙嗎?顯然不是!當然了,我吃點苦頭是我們內部的事,不提也罷了。更重要的是,我們丟了多少次人,現了多少次眼啊!幾乎每次都是不驚動菩薩,不求爺爺告奶奶,就解決不了妖怪!有些事我從來沒有向大家提起過,那就是,菩薩不止一次地對我說:‘三藏呀,你們這是怎麼搞的嘛!好像沒腦子似的,大事小情都來找我。我要忙的事兒多著呢,總不能不能整天圍著你們轉吧。以你們的人員情況,什麼妖怪都對付得了。你是領導,該管的得管管,不能啥都聽悟空的!’我聽到這些時,除了苦笑,還能說什麼?你說,我還能怎麼管?我總不能親自去打妖吧,那樣的話,不是給你們添亂嗎!因此,這些事,還是不講為好哇!如果要講打妖,怎麼講?如果像我們每次給佛祖的彙報材料寫的那樣,說什麼妖怪神通大,我們降伏不了,那悟能如何能服?如果說我們錯失了一次又一次良機,致使打妖失敗,那悟空還能不火冒三丈?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呀?”我認為,三藏對悟淨說的一番話,是發自真心的。顧及團結大局,不便說起這些,大概也是一個原因。

據我的體會,還有一個不便說明的原因,這是我從《大唐西域記》的謄稿中窺見出來的。當時我和悟淨剛好有些空閒,於是就來到大慈恩寺看望三藏。三藏正被該書的編寫搞得焦頭爛額,見我們來了,自然喜出望外,於是就把謄稿工作委託給了我們。見我倆不僅謄清了書稿,還是指出了書中的一些謬誤,三藏很是高興,在序言中表示了感謝。當時我和悟淨還很不好意思呢,請求三藏刪去這些文字:“師傅,這些都是我們執弟子禮,應該做的。實在不值得一提呀!”我清楚地記得三藏當時是這樣說的:“古時就有‘一字師’嘛,改了一個字就應該拜其為師的,何況你們為我指出了何止一處差錯呀!這使我少出多少醜哇!我還不該感謝你們幾句?況且,你們所做的工作,對於以後進職什麼的或許還有些作用。悟能已經是高階降魔師了,用不上這些了,可悟淨還只是一個降魔師嘛,說不定會用得上!”見三藏如此說,我們就不好再說什麼了,索性任他去感謝了。序言是我謄寫的,對於這段文字的記憶特別清晰,原文是:“由於佛經翻譯事務纏身,無暇顧及書稿齊整,初稿較為凌亂,承蒙悟能、悟淨兩位弟子代為謄清,並指出了一些因記憶而產生的疏漏,在此深表謝忱!”可是,幾年後書稿刊印後,卻獨獨不見了這些文字。該書出清樣時,三藏正在普陀寺參加由佛祖主講的“高階佛學講座”,可巧的是,我正以淨堂使者的身份考察長安一帶寺院的齋供情況,駐節大慈恩寺,該寺刻書處知道我參與了該書的定稿工作,就將校樣送到了我這裡。大概是為了刊行數量大一些,《大唐西域記》採用了當時先進而罕見的版刻印刷技術。我粗略瀏覽了一下,就發現缺少了上述文字,當時還琢磨呢,是不是這種先進技術刻字較為煩瑣,刻書處刪去了這些與正文無關的文字。鑑於這涉及以後悟淨評職稱問題,我就去了刻書處,想與他們商討一下,如果這幾行字沒給刻版的師傅增添了太多的麻煩,建議他們還是保留為好。可是去了一看,原稿就沒有了這些文字。我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受了騙,畢竟三藏的話言猶在耳嘛,怎麼說刪就刪了呢!況且,這些當初也是你堅持的嘛!我當時心中有氣,就以三藏寫的書,應該由他自己斟酌為由,將校樣退了刻書處,讓他們面交三藏。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也慢慢地冷靜了下來,拋開感情因素再想這件事,也就理解了三藏的做法,畢竟經過了幾年,人心也難免生變。三藏大概是想,我寫的書,不應該又突出別人。書中不談打妖事蹟,大概也是這樣考慮的。寫了這些,傳揚的不是悟空就是我和悟淨的名,沒他三藏什麼事!看來,這或許是最重要的考慮。

儘管《大唐西域記》刊印以來,翻閱者不多,但由於三藏已然修成了頂尖學者,再沒有什麼職稱可評,也沒有什麼榮譽要爭取了,於是也就淡漠了名利,不在乎讀者群的多寡了。然而由於該書所述的內容多有世間疏於記載的,幾乎成了後世研究西域乃至古代印度社會情況的孤本材料,到了近世,該書在學術界名聲鵲起,身價陡增,三藏的名字在學術界喊得越來越響。這些是否在三藏著書時就預料到了呢?我想,大概是可能的。為了風光獨佔,不讓悟空、悟淨和我沾上邊,他不惜以一時的寂寞為代價,來換取這千年後的喧囂。看來,三藏謀事確實深遠呀!我想,此時,三藏一定在他那“旃檀功德佛府”一邊核對世人研究西域種種論文中對於《大唐西域記》的引用是否有誤,一邊在發出會心的微笑吧。那微笑一定和三藏受封為佛時的一樣,是世間最甜美的一道風光!

比起《大唐西域記》的長期寂寞來,《西遊記》可謂是一路風光。由於該書以打妖為主線,幾乎通篇都在打打殺殺,緊緊扣住了世人的脈搏,因此該書一出籠,就收到了洛陽紙貴之功效。好奇本是人的天性。對芸芸眾生來講,這麼多神仙羅漢,多妖魔鬼怪怪湊在了一起,他們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神通,各有令人心動的仙器寶貝,並且從頭到尾打個不停,多麼熱鬧,可算開了眼了!別的不說,單是記一記各位神仙菩薩的名字,根據本領的大小,諸如神通力、騰雲力、正氣值什麼的,給他們排排座次,也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事情呀!尤其是身為人父、人母、人爺、人奶的,如果精通這些知識,那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還不圍著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叫個不停呀!

當然,這些小把戲騙騙外行的確綽綽有餘,但卻瞞不過內行的眼睛。在內行眼中,該書故事情節雷同,缺乏想象力,眾多的妖怪,儘管花樣繁多,其實不過是作了兩點表面文章罷了:一是面目不同,或是老虎成精,或是蠍子得道,再不就是鯉魚聽了菩薩講經,老鼠偷吃了佛祖的燈油;二是道具不同,你使一個金剛圈,我拿一個寶葫蘆,或者你噴三昧真火,我飛沙走石。初次之外,就再沒有新奇玩意兒了。如果作為一個故事敘述還不失為有創意,可是幾十個堆在一起,就過於滑稽了。就好比畫山,須得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層次,方成一紙韻致。如果將同樣形狀、尺寸的山峰,一個接一個地連在一起,即使連上一萬個,湊足十丈長,也不會有人稱讚你的“萬峰山”比三尺兒童的胡亂塗鴉高明多少!《西遊記》洋洋灑灑一百回,看似規模恢弘,實則底蘊空虛,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萬峰山”工程!自打《西遊記》問世以來,幾百年了,人們對這部書所傳誦的,只是一個可憐的“三打白骨精”,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仁義!不,我需要的是人心 多人穿越:促進大祈王朝發展 三國演義2024重製版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巔峰 大唐:我能點化獸兵 明季紀事 大唐:誰來救救我,我真不想當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