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亂嚼舌根,人人躲你如躲瘟神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流言蜚語”絕對是一個令人厭惡、令人懼怕的詞語。

它的字面解釋如下:流言,即沒有依據的言語;蜚語義同於流言,更帶有誹謗性、針砭性。

那麼,既然毫無依據可言,為何卻偏偏有人對此津津樂道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一方面是因為多數人都具有窺私慾,他們喜歡探聽別人的隱私,尤其是帶有負面性質的隱私;另一方面,爆料別人的“卑劣”,可以凸顯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高尚”,這是典型的虛榮心在作祟。

當然,這其中更不乏居心叵測之人。

“流言”的幫兇有兩種人。

一是“製造流言者”。

這類人內心陰晦、失衡,明明自己能力有限、不學無術,卻又嫉妒別人的成就。

於是挖空心思詆譭別人,以求心理上的滿足。

二是“散佈流言者”。

這種人相對前者略隱晦一些,稱得上是“隱形殺手”。

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將聽來的“流言”添油加醋,再四處傳揚。

即便原本不存在的事情,經他們的嘴巴一說,也就變成了事實。

所過之處,可謂一片狼藉。

一個婦女在背後說鄰居的閒言碎語,幾天內,村中所有人都知道了此事,當事人為此大受傷害。

後來,婦女發現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她非常難過,就去聰明的智叟那裡請教如何彌補。

“去集市吧.”

智叟說,“買1只雞,把它殺掉。

然後在回家的路上,拔下它的羽毛,一片片地沿路扔掉.”

儘管這位婦女感到很奇怪,但還是依言而行。

第二天,智叟說:“現在,你去把昨天扔掉的那些羽毛全部收集起來,把它們交給我.”

婦女依言回到那條路上,但大風已然將羽毛吹飛,她苦苦尋找了幾個小時,最後攥著3根羽毛回到智叟那裡。

“你明白了吧.”

智叟說,“扔掉它們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不可能把它們全部找回來。

流言蜚語就像這羽毛一樣。

散佈出去並不費力,可是一旦你做了這種事,就永遠也無法徹底彌補.”

可以肯定,無論是流言的製造者還是散佈者,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

在別人背後飛短流長,必然會得罪當事人,久而久之,你也就成了“萬人嫌”。

同事、朋友,會因害怕成為你的議論物件而敬而遠之,上司更會因此將你打入“冷宮”,你的人生、事業又何談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呢?趙銳是公司業務部的精英,曾多次獲得公司年終獎金。

年底又到了,趙銳根據考核辦法,算出自己又可以拿到2萬元獎金,便提前與女朋友算計這2萬元該怎麼花。

最後他們決定,儲存1萬元,另1萬元做春節旅遊之用。

獲獎名單公佈以後,趙銳發現竟沒有自己的名字——是不是相關人員疏忽把自己漏掉了?趙銳帶著疑問找到業務部經理。

經理說:“我們這次考核,是績效考核加表現考核,不只是看績效,還要看平時的表現,如個人形象、是否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你想想看,自己在別的地方有沒有做得不夠的地方.”

趙銳不由得低下頭去。

經理提醒說:“年中時,你跟小王爭地盤,哪有一點團隊合作精神?而且給公司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這是你今年沒有拿到年終獎金的主要原因.”

趙銳跟小王所爭的“地盤”,是一家大客戶。

原來是小王開拓的市場,後來那家大客戶的部門經理易人,趙銳的同學走馬上任。

趙銳就去拜訪同學,想把業務劃到自己名下。

小王告到部門經理那兒,部門經理出面批評了趙銳,趙銳這才撤出去。

趙銳帶著一肚子氣離開經理的辦公室。

他以為,自己落選主要是經理在作祟。

績效考核,主要看業績,這是硬指標,別的都是軟指標,說你達標就達標,說你不達標就不達標。

他若沒有團隊合作精神,就不會聽經理的意見,早把“地盤”搶到手了。

還有,那獎金是公司裡出,也不是經理自己掏腰包,經理是嫉妒才把他拿下來的。

趙銳越想越氣,不自覺地找到幾個平時關係不錯的同事傾訴,發洩不滿,說經理的壞話。

不久公司大裁員,趙銳赫然出現在名單上。

自己是業務精英,是不是搞錯了?趙銳找老闆詢問。

沒錯,解僱他的理由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趙銳不理解,那件事過去半年了,自己跟小王早就和好了,怎麼又扯出來大作文章呢?後來,一個知情的同事告訴他,他在背後說經理壞話的事傳到經理耳朵裡了,經理怨氣難平,自然力主裁掉他。

所謂“隔牆有耳”“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里”,聰明人絕不會將“流言”當作茶餘飯後的笑料,更不會當眾去說別人的壞話。

當有人對他們道及第三者壞話時,無論他們是否明白箇中原因,都會做到“入耳封存”。

這才是智者所為。

有一句話叫作:“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這話說得雖然有點絕對,卻也揭示了一個事實,即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在背後說過別人。

不過有一點,經常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肯定不會受到歡迎。

因為但凡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次你在我面前說別人的壞話,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別人面前說我的壞話.”

這樣一來,說人壞話者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又能好到哪兒去呢?★戒了吧!尬聊症:說話講禮,別人才喜歡你中國是禮儀之邦,說話辦事能否順利達到目的,有沒有“禮”,有時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有這樣一個故事。

過去,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忽見一位老漢從這兒路過,他便在馬上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客店還有多遠?”

老漢回答:“五里!”

年輕人策馬飛奔,急忙趕路去了。

結果一氣跑了十多里,仍不見人煙。

他暗想,這老頭兒真可惡,說謊話騙人,非得回去教訓他一下不可。

他一邊想著,一邊自言自語道:“五里,五里,什麼五里!”

猛然,他醒悟過來了,這“五里”,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撥轉馬頭往回趕。

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了一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走過去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這是一則流傳很廣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訴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講究禮貌的重要性。

“人而無禮,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與得體的禮貌將產生截然不同的交際效果。

與人溝通,有品位的禮貌用語可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基礎。

沒禮貌、講話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使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斷。

那麼,講“禮”說“禮”該從哪裡入手呢?兩個字:尊重。

會說話的人,一定懂得在言談舉止中尊重別人,因為這是人類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誰若是反其道而行之,誰就會眾叛親離。

(1)從心理上尊重別人我們在心理上必須牢記“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這一信條,不以位高自居、自足、自傲。

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別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別人的行動。

(2)把握角色把握角色是與人交往的基本要求。

這一要求包括知己和知彼兩方面。

所謂知己就是要善於根據時間、地點的變化而變換角色,否則就難免造成不尊重人的場面。

比如你是一個領導,在單位裡嚴肅認真是必要的。

但如果你回到家對嬌妻愛子再擺出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架勢,妻子兒女就會認為你缺乏人情味,不尊重他們對夫愛父愛的需求。

所謂知彼,就是要了解對方的年齡、身份、語言習慣等。

假如對方是位年長者,而你是個青年人,在稱呼上要禮貌,在語氣上要委婉,在語速上要和緩,在話題上要“投其所好”,這些都體現了對長者的尊重,必然能贏得對方的讚賞。

(3)瞭解對方的身份背景如果在交際過程中能考慮對方的背景,不觸及對方的隱秘;如果在別人交談時沒有弄清別人話題的前提,不突然插嘴;如果在談話過程中不讓自己的話帶有更多的隱含前提,特別是錯誤前提,就是對別人的尊重。

面對矮人卻大談“矬子”、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而又“牛頭不對馬嘴”地亂髮議論、人家明明是自學成才卻偏問“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這些認為都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4)注意你的態度在與人的交往中,你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將體現出你對別人的尊重程度。

比如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謙虛待人、禮貌待人、實事求是地評論人或事,都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5)區分不同場合場合不僅可以提供話題,誘發談興,還能為你尊重別人提供機會。

例如,在嚴肅的會場不要說笑打鬧,否則就是對領導的不尊重。

在朋友的結婚喜宴上應該談些喜慶的、吉利的話題;如果你總談些令人掃興的話,就是對朋友的不尊重。

即使朋友嘴裡不說,心裡也早已宣佈你是“不受歡迎的人了”。

(6)處事禮為先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禮儀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人品,還能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好感。

在社交場合,男方將女方的手握得太緊、時間太長,是對女方的不尊重,會給人以輕佻之嫌;參加朋友的婚禮而蓬頭垢面、不修邊幅,不僅有損自己的形象,也是對朋友的不尊重;和異性朋友靠得過近,甚至湊到對方耳邊“竊竊私語”,是對對方的不尊重;站著與別人交談而腳不停地“啪啪”打地,會使人感覺你已“不耐煩”;與朋友特別是長輩、上級、新朋友坐著交談而大蹺“二郎腿”,甚至抖腿,在對方看來,這是輕佻的表現、傲慢的外露,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7)交談時別惹人難堪問答在交談過程中是很常見的,但如何問卻大有學問,因為問不好會造成難堪的場面,傷了別人的自尊。

比如問話時應注意把握時機,別人正談得火熱,你突然一問打斷別人的交談,是不尊重別人;別人在某方面忌諱很深,你卻不管不顧偏要追問,也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等等。

懂得尊重別人體現出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品格,簡單的道理就是: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你姐姐今天會來打飾你 娛樂:重生2002,我就是資本 開局十張假證,我能煉假成真 穿越後的我無奈當起了龍傲天 鷹醬你別怕,那些都是CG動畫 我不做好人就會死 靈境之外,我能攝取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