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三章 對生命的看法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生命是否有意義?如果有,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這是一個一直困擾著整個人類的問題,每一種答案都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詮釋,一種可能的方向,一種個體的生命體驗。問題歷經千年,似乎一直沒有一個終極答案,而且沒有一個答案能夠完全解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答案都會隨著世界的發展和時空的轉換而變化,隨著人生不斷階段的感悟的變化而變化,於是,意義和無意義成為了我們豐富的生命中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愛過的人,可能幾十年之後就沒有人會再記起,甚至按照宇宙學觀點,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都會越來越冷,變得像月亮一樣冰冷死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狀態都不復存在。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辯證法》中寫道:“整個自然界,從最小的東西到最大的東西,從沙粒到太陽,從原生生物到人,都處於永恆的產生和消逝中。這是以實驗為依據的嚴格科學研究的結果,它不以人類的意志而改變。”

有人說,生命是無意義的,人生於虛無,最終還要歸於虛無,每個人到最後都要死去,納入到宇宙的塵埃之中。有人反駁說,這怎麼可能?人作為萬物的靈長,怎麼能沒有意義呢?如果這樣我們不就白活了嗎?我們存在的價值不就煙消雲散了嗎?

還有一部分哲人和心理學家認為,生命雖然無意義,但是我們可以給予意義,給我們的人生賦予價值和趨善趨美趨真的觀念,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踐行和努力把人生變得有意義。岳飛頂著秦檜的陷害,精忠報國;玄奘冒著生死危險,西行取經;諸葛亮輔佐蜀國雄起,嘔心瀝血;中國歷史上不少非凡人物,透過社會的實踐和精神上的提升,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活著的意義。所以說,人活著的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賦予自我生命以意義。(這也是哲學詩畫更傾向的觀點,也是哲學詩畫在此想告訴大家的生命認知之一。)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50歲時在其日記中寫道:“生命既瘋狂又充滿意義,當我們不再嘲諷一個方面而期待另一個方面時,生命會極度的單調無味,一切都會被簡化為毫無價值的數值,既沒有意義也沒有無意義。”但是過了二十幾年,當他76歲時,他的看法改變了,他又給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重要的生命元素,不論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都與個人氣質有關。如果無意義佔有絕對的優勢,那麼生命的意義將會在我們人生開展的過程中逐漸消失。但在我看來,事實情況又並非如此,或者就像在所有形而上學的問題中一樣,二者都是正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也是無意義的,既有意義,也無意義。我們雖然熱切希望有意義能夠成為價值主導,但是無意義的看法也始終存在著,至於這場戰鬥誰輸誰贏,還真的不好說。”

意義——決定生命有價值和無價值的關鍵

這個問題造成的困擾,即便大心理學家兼哲學家的榮格也沒能逃脫,雖然深受困擾,但他有些是確定的,即他清楚地意識到關於意義的問題是無法獲得統一和最終的答案的,最好的答案在於我們對生命的追尋過程中。面對生命的拷問,榮格的做法是將個人的元素融入到集體中,把個人的創造神話與集體的創造神話相結合,由此,意義和無意義的衝突便會呈現出自己的價值。

在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入且全面的考察和對弗洛伊德主義進行更加精細的分析之後,他把研究的重心轉向到了審視自己,進入到更深的個人自我衝突中。總之,他是不認可生命沒有意義這個觀點的,在他看來,生命充滿意義和經驗,但這種意義和經驗卻不在現實的標準中,因為人除了客觀的思考之外,其主觀的價值也在起到重要的轉換作用。個人的能力和現實的成就能夠帶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感,但個人的無能和現實的虛空也起到同樣的無意義的推動作用,得失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

因此,榮格把人的生命分為了幾個階段來看,就如同孔子把人生分為不同的幾個階段,因而其所感所悟也不盡相同一樣。榮格認為,35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齡(孔子把30歲看做而立之年),它標誌著人生後半生的開始,在這段時期,人的心理會發生變化,出現心理轉變。而這種心理轉變正是我們區分有意義和無意義的核心所在。

定向思維與幻想思維

現實的成就容易讓人陶醉,很多人往往會把這些誤認為有意義或有價值,比如事業成功、財富、地位等,但如果從宇宙的視角往下觀望,並非如此,這些統統不值一提,人類依然渺小得如同螻蟻。近代哲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意識到自己的成就使生命失去意義而在發現和進入到這種無意義或虛空中之後那些曾經被自己忽略的和被歷史遺忘的給我們帶來新意義的否定之否定之中。我們在探尋意義的過程中,不僅要回到自己的歷史軌道上,更要回到民族、世界的歷史中。關於意義,我們的心靈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以意象的方式呈現,而意象超越人類理性的認知,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的大融合。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思維分為兩種:定向思維和幻想思維

定向思維能給出很多確定又客觀的答案,例如個人的身份、地位、成就等等,使人認為這些就是生命的意義,但在面對自己時,那種無意義感和虛無感便會自然湧現,無能的部分和人的侷限便成為主導,痛苦、死亡、精神的迷茫等,如果刻意忽略這一部分,個人的想象力也會逐漸失去,成為僵化現實的附庸。

探尋意義的過程不是理論思考,它更像是一種哲學式的形而上思考,一種體驗式進入,因為意義不存在於理論中,而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之中。

對意義理解上的個體差異

人生世間,屬於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和性格特徵,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進而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人生道路。我們只能借鑑,卻不能讓他人代替。由此,我們每個人面對的意義感和無意義感都是不同的,我們只有深入思考意義和無意義的兩極在自己身上的呈現,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現實凸顯,並允許來自深層的、無意義的內容自發地湧現,才能把對意義的追尋轉化為對生命的體驗。

不同的個體對意義的理解是不同的,這也正是對意義追尋的答案無法做到統一的最大原因。和對幸福的看法一樣,在你眼中可能極有意義的一件事,在另外一個個體眼中,可能毫無意義。反之,亦然。由於個體的這種差異,我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同時也會雜亂無章,無法定型和整齊歸一。

一種東方哲學觀點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遵循因果律,凡事有果必有因。比如說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一定有原因,這個原因被物理學家牛頓發現了,就是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可以透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任何物體包括天體的執行軌跡。而人的意識也是由因果律決定的,面對人生選擇,一個人選擇A還是B都是由因果律決定好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一環一環地回溯回去,我們一生中的一切念頭,其實都是在宇宙之初就決定好的。

既然一切都是決定好的,人類就只能是一個被操控的木偶,我們活著只是聽從於因果律的擺佈,那我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另一種哲學觀點認為,我們之所以認為生命無意義是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人的生命無限,那就不存在這個拷問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假設我們的生命真的無限長,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一種長生不老的狀態,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有意義了?可以設想,當我們的生命無限長時會出現太多弊端:首先,我們永遠不會開始,任何事情都可以拖到明天去做,因為時間無限多,生命無限長,時間在我們眼裡,變得一文不值。你總是告訴自己,還有時間,時間很長,你可能永遠還在原地打轉,那樣的話何談推進和創造呢?其次,就是你的生命永遠無法定形,比如,當生命有限時,一個人離開了世界被後人評價時,會說這個人曾經做過什麼,是個什麼樣的人。但是當我們的生命無限長時,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無法成形,無法定論。對於無限來講,所有已經實現了的目標都是階段性的,我們沒有任何的終極目的。最後就是地球的承受能力,現在地球人口是70多億,如果都不死,按照目前的生育速度,那麼新生命將會不斷地降生,估計沒過幾年,地球上的資源都被消耗殆盡了,無法容納人類的生存。到時人類要不就是互相殘殺,要不就只能是移居其他星球。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正是因為有了生命的限制,才讓生命變得富有意義。不能只生,還得有死。萬事萬物處於生與死、有與無、喜與悲的辯證統一之中。

阻礙意義探尋的攔路虎——自由意志

如果生命沒有自由意志,或許意義的探尋會更加簡單和明瞭,但是生命就是這麼奇怪而複雜,尤其是人類,他不僅有思考,而且有自由意志,可以透過自主選擇決定自我的人生。

對於人生的意義,康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天上的鳥認為如果沒有空氣的阻力,自己會飛得更高更快,可是如果沒有空氣,鳥根本飛不起來。正是由於空氣的阻力,鳥才得以飛起來。同樣的道理,生命的意義的有無,也是以萬物實體的存在為基礎。如果沒有萬物實體存在,人們何談自由意志,沒有了自由意志,意義也就成了一個帶著空殼的虛無之物。

結語:人生對事物的追求是無限的,人生有涯,以有涯追逐無涯。莊子說:“殆已”,莊子說的雖然不無道理,但是時間流轉了千年,我們應該也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在智者看來,以有涯追逐無涯,反而有無限的境界,可以擴大自己的精神輻射。以有意義對抗無意義,反而能證得意義的存在,讓彼此的人生變得豐盈和充實起來。畢竟,人活一世,不應給後人留下假惡虛空的東西,而應多留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

有目的才談得上意義。

每一個人,生下來時,自己本來是沒有目的的。誰也不是因為有什麼目的而來到這個世上。人自從被生下來,首先就是本能地活著。如果說有目的,那是讓你來到這個世上的父母有目的。

人因偶然來到這個世上。人的出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人的有限的生命週期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

健康的人們會想著人生的各種各樣的追求和意義。然而,一個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人,或者一個身處痛苦之中的人,就只會想著活著。這是生命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欲求。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對一個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幼兒,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一個正常的兒童,也根本不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只有在成年後才有人開始問這個問題。有一次,看到電視節目裡,一大群娛樂明星聚在一起,我便隨口質疑起他們對人類的貢獻。十歲的女兒反問: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我馬上醒悟過來,大笑。

可見,這個問題是人為製造出來的。

我們需要首先認識到上述現實,然後再來討論生命的目的和意義。

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

人類習慣於人為地、主觀地為一切事物賦予意義,為生命、為生育、為人生、為工作、為財富……但是鳥兒來到這個世上,它想過自己的意義嗎?花兒豔麗地開放著,它想過自己的意義嗎?在大自然面前,最引人注目的人輝煌的一生,也不過像人類看到的一隻爬得稍稍出色一些的螞蟻。自然界創造人以及萬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不會因為你覺得有意義而讓你來到這個世界,也不會因為你覺得不想追求什麼意義而拒絕你的到來。針對生命的意義這一問題,也許很多人要開始強調人和動物的不同。其實,人與動物的區別,以前定義為使用工具。但是實踐證明,動物也有擅於使用工具的。那麼人與動物的區別到底是本質上的還只是程度上的?

人類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明和與眾不同而把事情搞複雜了。這方面我們要向動物學習,做一隻樹上唱歌的、簡單而快樂的鳥。

生命的本質就是體驗,包括身體和精神上的體驗。人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就是其本身,就是生命的過程。人首先要生存,也就是維持生命的存在,保持生命過程的順利,並在此基礎上,感受生命的過程,享受世間的美好,欣賞美好的事物,品味幸福時光。一句話,就是快樂地活著。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明確了這一點,你就更容易獲得快樂,更少困惑和焦慮。

生命是一個過程,無論是歡樂還是痛苦,都是這個過程的組成部分。然而,當人們遭遇挫折和壓力時,往往一分鐘也不想容忍,不管會造成多麼不好的後果,也要奮力抗爭,不顧一切地排除它們。待到挫折轉順、壓力解除時,才發現,我們做了很多徒勞無功甚至不可挽回的蠢事。為什麼我們不能將整個過程當成一個遊戲?

生命的意義就是感受生命的過程。度過人生的最好方式,是每時每刻認真感受當下。人生的路,不在前,不在後,在當下。時間經過,就消失了。意識到生命之美好,就絕不能用“熬過”來形容生命的過程,而應該是享受,至少應該是“度過”。珍惜生命的最好方式,是認真地、快樂地過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在遊戲中,我們希望時間越長越好,但總是有厭倦的時候;在工作中,我們希望時間越短越好,但還是要直到完成為止。然而,無論是娛樂還是工作,我們為何不將它們當成是感受世界、度過生命過程的一種方式?

既然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的過程,那麼保持人生的快樂就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了。所以,儘量讓還沒有能力承擔生活重任的孩子們擁有快樂的童年,讓這份溫暖,成為他們成年後抵禦人生艱難的心靈港灣。先苦後甜固然有道理,但是誰能確保未來未知的世界就一定是甜的呢?

只要不虛度,平凡也無所謂。何需時時拷問你的生命,就讓它輕鬆地面對這世間的一切。

人生匆匆幾十年,每寸光陰都值得珍惜,不堪浪費。儘管我們可能遭遇生活中的艱難,但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應持秉持這樣的人生態度:不求有意義,但求有意思——即讓生活多姿多彩。在人生遲暮、風燭殘年時,甚至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人們就會認識到,有滋有味有風采地工作、幸福快樂健康地活著,就是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體現。其它意義,要麼是附加的,要麼是強加的。“生命無價”正是這一觀念最好體現。如果真要說有目的和意義,那也是透過基於客觀條件所形成的主觀意識,人為地賦予了其目的和意義。

如果執意要談論生命的意義,我看不如將這種意義具體化一點。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他人的人生軌跡以及這個世界產生影響。讓自己的親人喜歡、朋友珍惜、社會尊重、身邊的人感動、周圍的人賞識的人,一定具備很多優點,一定對周圍的人有益。而想做一個這樣的人,並沒有那麼難。只要你在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上少計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付出,你就可以做到。你願不願意,只取決於你的一個決定。不要抱怨他人,要充當太陽,溫暖他人,也溫暖自己。要成為自己、家庭以及周圍的人幸福的源頭。因為有你,家人更幸福、朋友更快樂;因為有你,人們可獲得幫助、受到感動;因為有你,人們可得到啟發和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因為有你,一切更加美好,世界有所不同。這樣的人,是有價值的人。反過來,生而為人,若是對世界沒有貢獻,而只是一味索取,只會為別人增加負擔,只會讓別人不開心,這樣的人,不僅沒有價值,簡直沒有道德。

以上所述及的,是對自身生命意義的認定方式。而因為人與人相互存在著情感和利益關係,所以,一個人之於他人,也會有不同的意義,這是另外一個層面上的意義。

自然法則

有人可能會問:談到人生的意義時,為什麼不談人對他人、社會、世界的貢獻?不要革命了?不需要奮鬥了?不要科學發明了?不要改善世界了?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因為生活的需求、改善處境的意願,自然會激發人類去做這些事,這是來自於生命的自然的力量,是原始的動力。人在追求樂的過程中,自然力求體現價值。產生價值帶來的成就感,正是樂的一部分。當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他的本能會驅駛他做一些有益於整個人類的事情,從而讓自己無論從身體到精神都感到快樂。只要活著,就需要吃飯、睡覺,就會有創造、發展,而這恰恰是追求快樂生命的一部分。這不是生命的意義,這是生命的內容,而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活法,其生命的內容也不相同。

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不能因為你覺得有價值或沒有價值,就對另一個生命妄加評判。小草裝點大地,牛馬服務於人類,你認為這是它存在的意義,但是它們自己不這樣認為,它們認為活著就好。甚至,我們不能用是否快樂來判定生命意義的大小。追求快樂固然是生活的目標之一,但是,用快樂和痛苦的程度來判定生命意義之大小,那就不恰當了。如果痛苦的生命不值得存在,那世間就不存在痛苦之人了,因為他們都選擇了消亡,而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很多看起來身心健康的人,對幸福的感受,還不如一個身患重疾的人。

人只要是活著,就難以忍受哪怕一分鐘劇烈疼痛的煎熬。再美好的遠景,也敵不過當下難以忍受的痛苦。只要是活著,就必須是一種舒適的狀態。人同此境,無關年齡或預期壽命。因此,無論對於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健康的人還是生命垂危的人,只要是活著,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分鐘,其所受的疾苦都必須加以認真對待,而不能因為他們不久於人世而予以忽略。無論年輕年老,都不能以年齡妄論生命價值之高低,更何況,誰也不知道明天的命運如何。這不僅僅是出於孝心或道德,而是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知後所做出的選擇。以此理推之,針對其它種種人生的享受也應如此。

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一些事情就有了邏輯或倫理:讓一個剛出生便有嚴重殘疾的嬰兒存活、治療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人、搶救一個瀕臨死亡的老人、對一個即將綁赴刑場的病人進行醫治。年輕人的生命是生命,老年人的生命也同樣是生命;十年的生命是生命,一天的生命也同樣是生命。當下即是永遠。每一個人活著的一分鐘、一小時、一天,都具有同等的價值。而最大的價值,即是此刻。這,就是人道,是生命無價的體現,是平等思想的出發點,也正因如此,任何人都不應隨意剝奪他人的生命。而那些在旁人看來活得痛苦的人,也自有他們活法,而且當然,他們的生命,與所有人一樣,是同等的。

很多老人得病後,之所以很難搶救回來,除了老年人的抵抗力、承受力較差之外,大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些人認為年紀大的人沒有價值,生病後更沒有挽救價值,所以很容易放棄治療,如此使得老年人沒有得到足夠認真的對待,更不要說全力以赴了。患者的親人可能還好一些,其他局外人就不用說了。

如果僅從實用的觀點來看待人生,就會在內心深處降低對老年人的尊重敬畏之心。如果大多數人都抱著“人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其本身”這一觀點,我想對老年人的處理方式就不一樣了。

同樣,如果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那些重男輕女的人,從此就應該放下執念。當然,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經濟上的考慮是不容忽略的客觀事實,與利益相關的成分多了,導致人們將女孩當作親人看的成分少了。這類現象將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同樣,那些種族主義者,也應該問問自己:誰的人生不是人生?

追求物質,不是生命本身的意義

生命是一個過程,一切的物質都是服務於這一過程,因此不應以創造多少財富為最終目標。以生命為代價來換取財富,是愚人的行為。

生來一無所有,死後物我兩無。生命的價值,在於我們是否辜負了這一過程。

原本不曾擁有,何須擔心失去?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度過一生的方式

沒有人賦予生命特定的意義,但我們可以儘量讓她過得有意思一點。如果真要往深裡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我認為,生命的終極目標和意義就是快樂。外在的榮譽、內心的平靜、現實的成就、對他人有幫助、對世界有貢獻、物質享受或精神享受,都是快樂中的一種。這些快樂的感受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每個人價值觀不同、生命的能量不同,因而選擇的快樂方式不同、追求的快樂的程度不一樣、活法不一樣而已。

快樂,有低階的快樂和高階的快樂。獲得低階的快樂,較為簡單。但低階的快樂持續時間短暫,價值不高;獲得高階的快樂,需要努力、奮鬥。但高階的快樂持續時間長,具有高價值、高的成就感。

現實為每一個人提供了選擇如何度過這一生的可能,比如如何更快樂,如何更有成就感。於是,人生的意義其實成了每個人自己的理解。你認為自己站得高一些,你就去追求你自認為更高層次的意義,但你不能否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如果你認為大多數人的生活沒有意義,那很多人豈不是都不用活了?這無疑是荒謬透頂的!

不給生命的意義設限,反而讓每一個生命有了無限的可能。因此,這種生命觀,恰恰是一種更為積極、更為健康的人生態度。

生命如花,歲月如水。讓花盡情地開放,讓水自然地流淌。

人生是一場修行,生命是一段旅行。當人們即將到達終點,回首過往時,有遺憾、有欣慰、有擔心、有無奈,但臨終遺言往往是很真誠的,正所謂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日本一位名叫大津秀一的護士,她在親眼目睹親耳聽到1000多位患者的臨終遺言後,整理出了人們臨終前最後悔的25件事。其中,排在第一名的就是: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謀而合,美國臨終關懷護士博朗尼·邁爾在網上也釋出了一個熱帖,談到人們走到生命盡頭時最後悔的事情也是:“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的認知水平有限,一生都活在假象當中,直到臨終前的那一刻,他們才突然領悟生活的本質。若是我們能夠儘早看透人生的本質,也就可以少一些悔恨。

賈平凹和餘華都是當代中國傑出的作家,他們對待生活的“認知”,不同於常人,更加接地氣,可惜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一、賈平凹對待生活的認知。

賈平凹說:“年輕時候,只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年紀大了以後,才覺得自己確實是微不足道的。我覺得每一個人不管在啥年代,他的生命過程都是一樣的。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成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人的認知和價值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而不斷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那些喜歡說“永遠不變”的人,大都是自欺欺人,也將會被生活狠狠地打臉。

年輕人,心比天高,都自認為是蓋世英雄;但是把自己短短一生放逐於歷史長河,微不足道,好似滄海一粟。人心智成熟的標準,就是從接受自己平凡開始,但平凡而不平庸,要努力活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不管我們如何作為,最終都會離去,一切都會沒有意義。所以說,生命不在於結果如何,關鍵是看過程是否豐富、是否精彩、是否無悔。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抓不住過去,也恭迎不了未來,唯有把握的就是當下。所以說,好好珍惜每一天,少一些悔恨和焦慮,多一些坦然和享受,才是最真實、最受用的。正如曾國藩所說:“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

我們生於天地之間,如螻蟻一般,絲毫不能左右天命,只好逆來順受,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儘量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正如許三多所說:“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

在作家賈平凹看來,看淡人生,走好生命的旅程,讓自己活得充實而自在一點,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生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只是悲喜交加、福禍相連,平常心看待就可以了。

二、餘華對待生活的認知。

作家餘華在《活著》一書,透過描寫主人公“富貴”充滿坎坷的一生,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就是他對於生活的全部認知,很樸實,很真實,也很接地氣。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明白“活著”這個詞,餘華還解釋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的確如此,人情冷暖,世路崎嶇,我們要經歷挫折、成功、順境、逆境、驚喜、悲傷,體味人間百味,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所有好與壞。只有活著,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好活著,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為什麼很多人臨終前悔恨?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是錯誤地活成了他人想要的樣子。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我們多忠實於內心,多聽聽靈魂深處的想法,才能活得更加無怨無悔,活出生活本該具有的味道。

在作家餘華看來,生命就是指努力活著,而且自己的世界與他人無關,我們要多關注自己,不斷發展強大內心世界,忍受住人生的酸甜苦辣,走完一生,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結語:

生命的意義何在?作家賈平凹和餘華對於人生認知的回答,非常經典,是我見過的最完美回答。他們對於人生的這2種“認知”,不同於常人,但很真實,很接地氣,可惜很多人不知道,也活錯了方向。

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活著就是生命的全部。人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經常在無聊和痛苦之間來回擺盪。但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求生是本能,活著就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所以說,我們不要為了外物而活,弄丟了自己,只是為了生活而活著罷了。

以下是關於生命的哲理的一些觀點和理解:

把每一個黎明看作是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結。

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

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因為過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的把握現在。

得其志,雖死猶生,不得其志,雖生猶死。

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督促的生命延長。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程序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確知的生命。

瞭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沒有人永遠活著,沒有東西可以經。

這些觀點和理解都表達了對於生命的尊重和珍視,以及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人生並非都是選擇題,而是在做應用題,那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去論證,是取捨的過程,做錯了也沒關係。向前走,相信夢想並堅持。既然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那麼珍惜時間,合理地運用時間就很重要,如何合理地花費時間,就如同花錢的規劃一樣重要,錢花完了可再掙,時間花完了就不能再生,因此,更要利用好你的時間。很多人都以為年紀越大的人越謙虛,其實一個人年紀越大,就越不肯服輸,越喜歡聽別人奉承自己但的過久的人便沒有這種思想。既然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那麼珍惜時間,合理地運用時間就很重要,如何合理地花費時間,就如同花錢的規劃一樣重要,錢花完了可再掙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潛伏從偽裝者開始 逆襲的贅婿:征服女帝 手握百萬雄兵,滿朝文武求我稱帝 反清 三國,我來過 大夏逍遙王 雲旗卷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