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11章 取經班子(二)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至於悟淨,由於長期在玉帝帳前擔任捲簾大將,養成了恪盡職守的習慣。三藏由他護持,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突發情況,他都不會忘記保護三藏,由此,三藏涉險的可能就會降到最低。悟淨所犯的錯誤,菩薩也再清楚不過了,摔了玻璃盞,其實並不是悟淨翫忽職守,相反正是他恪盡職守。那次在蟠桃宴上,悟淨護持在玉帝駕前。由於職業習慣,悟淨對於異常情況特別敏感。席間,悟淨髮現那赤腳大仙時不時就將手伸進懷裡,行跡十分可疑。悟淨怕他企圖行刺,就予以了特別的關照。由於這一關照,悟淨就沒有注意到玉帝伸過來的玻璃盞,玉帝與西王母相談正歡,也沒留意悟淨沒有伸手來接,就按往日習慣鬆開了手,結果,由於沒人接,玻璃盞就落了下來。如果落到地毯上,後果也許不會太嚴重,可巧的是,那玻璃盞就像長了眼睛似的,直奔悟淨的禪杖而去,當場摔得粉碎。玉帝大怒,當場就命人將悟淨拉下去,痛打八百大板之後,就給貶到了人間。後來才搞清楚,原來那赤腳大仙因常年不洗澡,又喜歡到人間亂逛,身上長了蝨子,由於奇癢難忍,就在席間偷偷捉起了蝨子。誰料悟淨眼尖,發現了這一異常情況,併為此遭了難。神仙也不是什麼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的,無論怎麼說,悟淨遭難畢竟是由自己捉蝨所致,赤腳大仙為此內心不安了很長一段時間。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赤腳大仙受了如此刺激,以後再也不肯出席蟠桃宴了。

讀者也許會問,那玉帝太小氣、太霸道了吧,不就是一個玻璃盞嗎?有啥稀奇的,就把悟淨如此處分了,這不是存心找茬嗎?其實,問題遠非這樣簡單。並非是玉帝霸道、小氣,而是這玻璃盞實在太特殊了。雖然也名為“玻璃”,但和現在常見的那種“玻璃”並不是一種東西。與今天滿街都是的玻璃製品相比,除了透明度上相似外,在製作工藝上、在成分上絲毫沒有共同之處。在當時,這玻璃盞是孤品奇珍。東土戰國時有個和氏璧的故事,想必讀者諸君都知道吧!當時趙國得了和氏璧,那秦王就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足見和氏璧的珍貴。可比起這玻璃盞來,和氏璧簡直提不起來。畢竟那和氏璧不過比一般的玉器個頭兒大一點,成分純一些。當時玉器多得是,哪個公子王孫沒有十塊八塊的,而這玻璃盞整個神界再也沒有第二個。你說稀不稀奇?更重要的還是它的來歷。這寶貝是西王母以崑崙玉、水晶、雲母,加上從女媧補天而嵌在天幕上的五色石上刮下來的石屑為原料,歷時半年煉製而成的,是五年前玉帝壽辰之日送給他的生日禮物。這次參加由西王母主持的蟠桃盛會,玉帝特意帶來了這個玻璃盞,以示不忘西王母的情誼。如今,當著西王母的面,在人家主持的蟠桃會上摔了這個杯子,人家會怎麼想,會不會被誤解為是故意的?如果這樣的話,後果就嚴重了,這如同當眾給了西王母一記響亮的耳光,將會極大地惡化天庭與周邊仙國的關係,那各仙國還不組織起來,向自己發難?就算搞不垮天庭,至少也會破壞天庭的寧靜,弄不好就會發生政權更迭!因此,玉帝從重處理悟淨是明智之舉,不如此,不足以消除不利的後果。

由於悟淨所犯的錯誤,實際上是由護主造成的,要不是發生在蟠桃宴這種特定的場合中,按理是應該受表揚的。因護主而得禍,是菩薩選中悟淨最主要的原因。悟淨的行為引起了菩薩強烈的共鳴:這和自己的大慈大悲多麼異曲同工啊!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溫情,她覺得自己並不孤獨:普天之下並不缺少像自己一樣的惠根!當然,悟淨的背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儘管不是決定性因素。悟淨長期在玉帝身邊工作,接觸了各路神仙,跟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些都是以後在東土播灑佛光不可或缺的。

至此,護持取經的人員就定了下來。緊接著就是建立班子,即確立隊伍序列。當然,三藏是取經人,自然是這一隊伍的頭號領導,這一點毫無異義。因此,所謂的確定班子,實際上就是三個徒弟如何排序問題,即由誰來領班。

關於這一點,世人有諸多猜測,大致形成了三種認識。第一種是神通說,即以神通大小排座次。悟空神通最大,有七十二般變化,且火眼金睛,能識破妖怪的偽裝,因此做了大師兄;我神通次之,只有三十六般變化,且生就一雙肉眼,看不到隱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本質,當了二師兄;悟淨本領最差,加之缺乏主動性,讓幹什麼才幹什麼,自己沒有見解,唯三藏的意見是從,只能排在老三的位置。第二種是職位說,即按三人在天宮的職位高低定的次序。悟空為齊天大聖,相當於副國級,我為天蓬元帥,相當於省部級,悟淨為捲簾大將,相當於副部級。因此依次排定了座位。第三種是先後說,即按歸入取經隊伍的時間定的次序。悟空是在兩界山歸的隊,時間最靠前;我是在雲棧洞加入隊伍的,時間上第二;悟淨是候在流沙河的,時間最晚,因此,按收徒弟後來者靠後的慣例,依次被收為大、二、三徒弟。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畢竟取經的相關資料,佛家一直沒有正式公佈,因此資料奇缺,儘管不乏致力研究者,但都苦於資料缺乏而不得不作罷。因此上述各種說法,終歸都是猜測。滿足好奇心尚可,但作為一種認識,實在是不足取的。第一種說法,我認為依據的是《西遊記》,小道訊息,何足為憑?因此,我認為對此沒有點評的必要。第二種說法,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的。試想,悟空的齊天大聖是怎麼回事,不過是玉帝羈縻政策的畸形結果,並不反映悟空的實際水平。悟空當了齊天大聖以後,也不過做了些看看蟠桃園的工作。這種簡單的事情過去都是園中土地乾的,玉帝派悟空幹這些,原是怕悟空整日閒暇生出事端來。其實,讓齊天大聖去幹這類小事,本身就是絕大的笑話,只憐悟空卻矇在鼓裡,還以為自己承擔了什麼重要的使命,幹得還很來勁、很認真,直到得知蟠桃會並沒有請自己,才明白過味兒來。瞭解了齊天大聖的來龍去脈,及悟空的所作所為,就不難理解這種說法的荒唐可笑,是硬把天宮裡不和諧的音符,一廂情願地嵌入到取經的宏偉樂章。當然,最可笑的還屬第三種說法。其實,這不過是巧合罷了。稍明事理的人都應該知道,決定一件事情是一回事,如何實施、怎樣實施又是一回事,兩者怎麼能混為一談呢!關於我們三個人選問題,前已述及,是在三藏踏上取經路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至於我們三人沒有集合一處同時加入隊伍,正反映了菩薩實事求是的一貫作風,我們三人都處在三藏必經之路上,原地加入,一來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路費,二來每個人也可以利用這幾天處理一下私事,如告別親友什麼的。這麼簡單的道理居然也有人搞不清,還據此建立了如此貌似自圓的學說體系,真是天大的奇觀。不過,我還真佩服他們敢把這樣的認識拿來炫耀,也不嫌丟人!

實際情況是和上述說法風馬牛不相及的。按觀音的安排,我是大師兄,悟淨是二師兄,悟空是三師兄。菩薩清楚地意識到,取經路上,最需要的是應付複雜局面的智慧、經驗和能力,神通的大小則是第二位的。常言道:在家隨父,在外從兄。因此這大師兄人選非常重要,是決定打妖成敗乃至取經任務完成得好壞的關鍵,非智勇兼備者不能勝任。我有著獨當一面的經歷,一杆釘耙能使銀河之水平瀾息波,自然是大師兄的理想人選。悟淨見識過各種場面,飽經人情世故,一條禪杖嚇退了諸多刺客,因此被定為二師兄。悟空敢於造天宮的反,可謂出生牛犢不怕虎,後生可畏,但其頭腦缺筋少弦卻也暴露無餘,因此被排為老三。菩薩認為,這樣安排可以做到以智使力,是最好的人事安排。

事情既已敲定,人選也很可意,菩薩頓覺取得了開門紅,就興沖沖地向佛祖覆命去了。路上遇到了負責迎接三藏一行的金頂大仙,就免不掉要寒暄幾句,談話自然就涉及到了取經之事。那金頂大仙就問:“隊伍組織得怎樣了?何時啟動取經行動?”菩薩胸有成竹,加上心情好,就多透露了些資訊:“隊伍已經安排妥當了。稟告佛祖後,計劃就可實行了。不出三兩年,取經人員就可到達靈山了。你這個負責迎接的,到時可別誤事呀!”金頂大仙得到了具體指示,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喜得滿口答應。

菩薩見到佛祖後,就將各種安排向佛祖作了一攬子彙報。佛祖對於菩薩的工作總體上是滿意的,一一給予了肯定,只是對於我們三人的排序提出了異議。菩薩就請佛祖的示下。佛祖就向菩薩介紹了關於佛法傳播不暢的調查結果,並指出要考慮轉變傳經的思路。關於人員安排,佛祖認為應該讓悟空做大師兄:“那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有一股子闖勁兒,這正是我們今後傳經活動所需要的素質呀。他那條鐵棒,伸縮自由,長可鑽天,短可繡花,正可印證佛法無邊!廣大眾生見了,自然堅信普度眾生並非虛言!這有助於佛法傳播呀!即使生性愚鈍的後進,一時對佛法有所懷疑,見了那鐵棒,也會立馬醒悟過來。至於存心搗亂之徒,也會見棒收斂的。”

佛祖的一番話,菩薩是贊同的。但三藏一行是取經的,沿途面對的並不是那些愚頓的懷疑佛法的生眾,而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並不缺少神通,大概不會被鐵棒所嚇倒。要對付它們,還得靠智慧。於是菩薩也表示了異議:“那悟空確實是傳經的一塊好料啊!可是,取經畢竟不是傳經呀,他們要面對的是妖魔鬼怪,那悟空只知道一個‘打’字,我擔心他不適合做大師兄,弄不好會壞事的。另外,那悟空生性粗野,如果做了大師兄,就只有三藏可以約束他了。可那三藏手無縛雞之力,如何制衡得了悟空?”佛祖進一步解釋道:“取經畢竟是傳經的序幕嘛,讓悟空早一點進入角色也是一件好事嘛。況且,現在不讓悟空做些具體工作,將來如何提拔?更何況以智勝力早已被是無數實踐一再證實了,而以力勝力,乃至是以力勝智,行不行得通?代價有多大?目前例證還少得很。我們可以利用取經行動,做一實驗嘛。如果成功了,不失又開闢了一條蹊徑,功德無可限量呀!即使不成功,也可警示後人不必再嘗試了,意義同樣不可小視!我佛門最不缺的就是神通,此種嘗試,諒也不會在小河溝裡翻了船,大不了是取經延誤了幾年,權當我們晚幾年做了這件事吧!至於悟空的約束問題,由我來想辦法好了,總不至於讓他胡來就是了。”見佛祖主意已定,菩薩就不好再說什麼了:“那弟子就去安排了。”

為了使三藏能夠約束得了悟空,佛祖委託菩薩向他暗傳了“緊箍咒”,並誘騙悟空戴上了金箍。鑑於悟空的本領並不突出,佛祖擔心他有什麼閃失,又委託菩薩轉贈悟空三根救命毫毛。佛祖果然是明智的,這三根毫毛幾次把悟空從死亡線上給拉了回來,否則的話,悟空是到不了西天的。

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安排是失敗的。悟空的一條鐵棒,把原本脈絡清晰的一條線攪成了一團亂麻,我用釘耙使勁耙也耙不出個頭緒來。一路上可謂“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失敗的顯著標志就是我們行進的速度太慢了,整整十年才磨蹭到了雷音寺。當我們到達靈山腳下時,負責迎接的金頂大仙一個勁兒地抱怨:“你們怎麼才到呀,可把我坑苦了!十年前,觀音菩薩對我說,你們兩三年就要來了,囑咐我千萬別錯過了,於是我就年年等啊等啊。前兩年還好,三個年頭過後,可就慘了,因為怕錯過了你們,我這幾年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有時實在太困了,就忍不住打起盹來,一盹醒來,又擔心你們偏偏這工夫過去了,害得我沒少去雷音寺打探!現在,總算把你們盼來了,你們要是再晚到幾年,我這把老骨頭可就給拖垮嘍!”三藏聽了,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好一個勁兒地點頭。

關於我們三人的法號,裡面也藏著好多學問呢,這裡也有說一說的必要。我們三人都有兩套名字,即悟空、悟能、悟淨,行者、八戒、沙和尚。前一套是法號,除了悟空是有其師傅菩提祖師給取的外,我和悟淨是由觀音菩薩命的名。後一套是諢名,是三藏給取的。分明是自己的徒弟,卻被觀音搶走了命名權,三藏心裡就老大的不高興,當著菩薩的面自然不好發作,菩薩走後,三藏就另外給我們各取了一個名字。我們當時就有些詫異:“師傅,一個名字不就行了?幹嘛要兩個名字呀?多容易混呀!”三藏道:“法號過於生疏,另取個諢名,叫起來親切。”好在我們不計較這些,既然三藏覺得叫起來方便,就由著他好了。時間長了,我們對於諢名就熟悉了,對於法號反而生疏了。

最初三藏稱呼我們諢名,不叫法號。有一次菩薩來了,聽三藏叫我們“行者”“八戒”“沙和尚”,就有些奇怪,就私下裡問我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嫌她給取的名字不好聽,廢棄另取了。我說,不是這樣。是師傅為了叫來親切,另為我們各取了諢名。菩薩聽後沒說什麼,也沒向三藏提起此事,但我看得出,她是有些不高興的。菩薩走後,我向三藏說了事情的經過,三藏也覺得在菩薩面前以諢名稱呼我們確實有些不妥,說不定菩薩會以為是和她較勁呢!於是以後每逢菩薩在場的時候,三藏就叫我們的法號。最初我們很不習慣,常常反應不過來三藏是叫誰呢,應聲就有些滯後。不僅我們不習慣,三藏有時也會搞錯適,常常又帶出了諢名,弄得他自己不好意思,菩薩也不自在。由於菩薩來的次數較多,三藏就覺得叫諢名畢竟藏著隱患,於是就痛下決心,專一稱呼我們的法號了。這樣改過來改過去,弄得我們,包括三藏又得重新適應。悟空有些吃不消,就對三藏說:“師傅,我的頭都大了!”三藏就發誓說:“以後只叫你們法號,再不改了。”三藏果然說到做到,以後就一直叫我們的法號,當然,開始時也常叫混。

諢名是按各人的特徵取的。那麼法號是依據什麼定的呢,含義是什麼?恐怕除了我以外,他們三人都不知道。當然,在取經路上,我也是不知道的,我是在取經行動結束後,做淨堂使者兼佛家檔案室方丈的時候,由於閱讀了大量有關取經的文獻資料後,才知道的。《取經通報·第二號》上刊有一篇《關於悟空等法號確定的請示報告》,是觀音寫給佛祖的,其中詳細說明了各人法號的含義。從中可見,佛法著實博大精深,以至於世人有關這一問題的諸種猜測,連實際含義的邊都沾不上。

由於悟空已由菩提祖師搶先給註冊了名字,為了統一起見,菩薩只好由遵照“悟”字系列命名下去。法名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悟”是系列號,代表輩分;第二個字是特徵號,表徵個人特點。為了給我們命名,觀音菩薩特意查閱了《名典》,根據“明機諳運,動必應時,為能”,給我定的法號為“悟能”。由此可見,有人牽強附會,說什麼我的名字是“無能”的諧音 ,是多麼的可笑;至於世人不知其謬,還深覺有理,競相以廣見博聞自居,四處為人指點迷津,就更可笑之至了。這些要是給菩薩聽見了,我想,儘管她一貫不苟言笑,但恐怕也很難把握住自己,說不定還會笑掉大牙呢!沙僧的法名“悟淨”,則是根據“抱朴守一,心無貳念,為淨”而得的。關於悟空的含義,由於不是觀音取的,因此該文沒有詳細說明。常言道:一知半解未為知,三人法名,就其含義說,知其二而昧於一,不能算做知,因此我決定探個究竟。循著該文的指引,我找到了《名典》,翻到“空”字條,我才知道了“悟空”的真實含義。原來“空”的定義為“昧於事理,信馬由韁”。至此我才如夢初醒,原來這“空”並不是悟空自己所說的意為“一切皆空”,是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卻是一腦子糨糊,跟著感覺走的意思。看來,凡事須得追本溯源才行!偏通道聽途說,往往會受害匪淺。由於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師給取的,而菩提祖師是知名大仙,學問淵博,悟空說其名字的含義是菩提祖師對自己講的,因此欺騙性就很大,受眾對此深信不疑,做夢也不會想到其中有詐。可想而知,悟空不知蒙了多少人,當然這也包括我在內,更不要說三藏和悟淨了。要不是我因工作之便翻閱了一些資料,進而知道了“空”的真實含義,恐怕這一輩子也“難得明白”了。不過,話說回來,由此斷定是悟空擾亂視聽,也未必一定妥當。悟空一貫不求甚解,可能壓根兒就沒有向菩提祖師探究過名字的含義。當然也不排除悟空一時動了哪根神經,向菩提祖師請教過這一問題。按常理,如果含義不好,被詢問者會用曲意加以搪塞的。但是在師傅答徒弟問的情況下就不好說了,師傅實話實說,或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出實情,也是符合情理的。我總覺得,悟空知道名字含義的可能性要大些。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假天子:朕不是昏君 詭三國:我魔改了整個三國 倪師:授金匱要略 開局千萬積分,爆兵后皇帝慌了 近代列強進行時 三國人物召喚系統 造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