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1章 1982東華門大火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穿城九里三,圍城四十八。這是老成都人對這個城市面積的形象描述,從東門走到西門,只有不到五公里,而圍繞著城牆走一圈,也才二十四公里而已。成都城市的擴大,只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如果要說到老成都的故事,則基本都發生在如今的一環路之內。

老人們說,遠古時代成都是一片海洋,所以地下幾米就是一層厚厚的連砂石,不適合修高樓大廈。所以七十年代的成都沒有辦法修建高樓,有的是平房、筒子樓、民國風的十家院壩和各地的會館……

當年的順城街東華門沿街多是兩層磚木結構的建築。一樓形似商鋪卻實為住宅,二樓的住戶靠一條公共外廊連線,並透過一個共用樓梯間上下。這樓梯間之一還是遠近聞名的“老虎灶”。

除了輕工廳的辦公樓,就只有賓隆巷和大有巷有幾處青磚水泥瓦房。其它大部分建築都為木質結構或磚木結構。且身份多為“公房”,我家那套“祖屋”至今也一直是公房的赤貧身份。

公房即房管局轄下的廉租房,多為單位分配與職工的福利,居住條件就可想而知了。

臨街的外牆多是由一排一尺見寬的紅漆木板組成,像一排大號的插銷,鑲嵌於門檻的木槽中。這種大開大合的建築結構在今天的農村還可以看到,每到掃塵除垢的時節家家戶戶都門洞大開,鋪板堆了一疊家中陳設一覽無遺。

屋裡的地面先前多為“萬人包”,像無數只王八匍匐於路面。老人們說是腳上帶進屋的泥巴粘積而成。後來大家開始講究起來,慢慢改良為三合土或水泥地面。地磚嘛!當時還未入尋常人家。

房屋的隔牆先採用木板隔斷,再裱糊上報紙。要回顧歷史新聞只需要靜默面壁即可。不過有些報紙反順不一的貼上,並且經過了裁剪重疊,所以一則訊息往往不能盡數閱盡,是為憾事……

除了天然有機的純木板隔牆,框架隔斷也是主流:木框架中間填充竹笆笆,再敷上黃泥,等乾透後抹上白石灰。這些輕質建材,一般用於二樓或非臨街的區域。

這些環保建材的傑作一般都不太隔音,閉上眼睛豎起耳朵便可知道左鄰右里在搞什麼名堂……

我家位於東華正街15號,是典型的“口袋商鋪”戶型,有前門卻沒有後窗。臨街正對面是魯班門生“範風箱”範老太爺家。左鄰茹兒嬢嬢的廚房、右與李大爺家接壤。“口袋”底部的臥室又連著詹么舅家的堂屋。

整個街區就像是一組“俄羅斯方塊”,又如同玄德紮下的六百里連營。不但密不通風,還充滿了火災隱患。當年成都街上隔幾天就會見到救火車呼嘯的身影掠過,每到此刻大家都翹首感嘆道:“哦喲!去這麼多消防車,看來火勢不小哦!”

1982年7月18日那天是星期天,天氣炎熱氣溫高達36度。瀝青的路面被太陽炙烤後區域性癱軟,有的區域光腳一踩便是一個清晰的腳印。“自來水”婆婆門前的大槐樹上幾隻懶蟬,“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

範老太爺光著膀子用一根固定了長棒的“刨子”,有節奏的削剔著一根風箱的內壁,背上汗水光亮照人。身邊一架逍遙椅和一根木頭方凳,方凳上放一個搪瓷茶杯,半截掐滅的香菸躺在方凳邊緣等待發揮餘熱……

街上川流的行人都撿陰涼的瓦閣子下面行走,烈日下騎車的人們也把頭埋得很低,娃娃們都哭鬧著要大人買冰糕解暑。賣辣菜的大姐早已收工回家,只有補鍋匠手上的一串鐵板在誇、誇、誇的響著。

下午不到六點,鄰居們就開始準備晚飯,老人們都手執蒲扇坐在陰涼處納涼。婆婆些再熱也穿得“舒舒氣氣”,而大爺們大多不太講究,穿一件有破洞的背心,還把下襬挽起,露出高深莫測的肚臍眼……

守腳踏車的姜婆婆一邊吃著媳婦送來的飯,一邊嘮叨說:“晚上軍影演《人到中年》,聽說是潘虹主演的!還以為會有好多人來寄車子,結果才這幾輛車!”

由於電影市場不景氣,片源經常青黃不接。加之經常停電,有時候看一場電影要等幾次“來電提醒”!所以經常會坐不滿席。那時候黃牛黨不多,混票的卻不少。

票房不佳的原因還有電視機的逐步普及。82年好多家庭都買了電視機,從500多元的“松下”到300多元的“熊貓”不等。當時彩色電視還比較稀罕,有些商家便發明了“三色透明紙”。黑白電視被打扮成了一個巨大的“三明治”。

吃過晚飯還沒有來得及洗碗,我就已經熱得汗如雨下。口袋房子和庫房差不多,空氣流通不暢燥熱難當。家裡的蜂窩煤爐子就放在門邊,硫磺的味道早已經“百聞不厭”了!(早起“倒馬桶”和蜂窩煤爐子“搭火”是老成都的兩大特色)

我正在收拾碗筷,就聽外號“彭胖子”的彭奶奶一聲疾呼“遭火了”!!!

出門一看,了不得了!隔我家只有兩間鋪面,順城街與東華門交界處一片火光!那不就是駱五嬢家的皮革縫紉車間嗎?我老爸火急之下用洗臉盆在水缸內挖一盆水,一趟子跑到現場,見大火已經封門,還未靠攏眉毛鬍子已被燒焦。立即回馬脫韁退將轉來,盆子一丟大吼道“快搶電視機!!!”

此時場景恰如《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中“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狗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之亂象無二!

平日裡頑童們追逐的消防車終於蒞臨面前,車未到警報聲先至,人們夾道歡迎,火燎煙燻處早已蓬蓽生輝!這鋼鐵巨人比街上呼嘯而過時又像是大了許多!幾位消防隊員跳下車馬上展開水帶,一根根水柱急噴向火中......

這時大火已經竄上房頂,高壓電線被燒得噼啪著響,像國慶節絢麗的煙花。許均鋒、張靈、毛兵等幾位住在“大有巷”和“東華南街”的同學也趕來救援,無奈年齡太小不讓靠近,只能手舞足蹈地隔岸觀火!消防官兵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施以救援。

毛娃兒家的房頂已經惹燃,他勇敢地再次衝進房內抱了一床鋪蓋和一個高壓鍋衝了出來。再次返回時大火已經封門,兩個消防隊員把他死死按住……

隔壁李爺爺家是我家的唯一屏障,只見他穿了一隻拖鞋、一條褲衩跑了出來。腋下夾了一件軍大衣、手上還提了兩個溫水瓶。他的兒子家正還在樓上翻騰,女兒家麗在樓下跳腳提醒道:“家正!!媽的存摺在我這兒!快把收音機抱下來哦!!!”

街對面的鄰居些也跑來幫忙搶運,無奈夏天干燥火勢一時間無法控制。消防指揮官果斷下達命令:“封兩頭、燒中間”,於是幾條高壓水槍封住了我家和曾老師家。一小時後駱五嬢、李奶奶和毛娃家被燒成了空架,火勢也終於被遏制住了!

高壓線的爆炸引起了連鎖反應,整個東華門和順城街全線停電跳閘,就連對面街上的【解放軍影劇院】也被波及。正放映中的《人到中年》被迫中斷。應急燈下為數不多的觀眾們也躁動起來,駱婆婆首先起身發難道:“爪子嘛!看一場電影停你媽幾次電,退票、退票!!”

工作人員解釋說:“那邊遭火燒了,所以這邊只好拉閘”。駱婆婆難得來看場電影,順便想躲一下涼快,遇到這拉閘限電實在鬱悶。再一問是哪裡起火?工作人員說就是對面東華門!

這下駱婆婆便坐不住了,馬上跑了出來。一出電影院門就看見自己家那邊火光沖天!於是大叫了一聲“哦豁!這哈子安逸球了!”一屁股就坐了下去……

大火從晚上8點過一直燒到了12點過才被完全控制住,我家雖然未被點燃,卻被高壓水槍洗劫了一遍。滿屋瘡痍的家裡鋪蓋蚊帳全部泡漲,地面上更是宛如洪水過境。不過我們還算幸運至少家還尚在,李奶奶、駱五嬢和毛娃兒家就慘了,也記不得那幾天他們是怎樣過的。

劫後餘生後鄰居們都相互安慰,還一起去找房管局外號“劉激動”的幹事,要求他儘快解決居住和修繕問題。俗話說火是越燒越旺!東華門大火過後不久,房管局原址重建了一棟磚混樓房,地面“水磨石”代替了“萬人包”,還配置了獨立廚房。

我家雖然沒有被大火殃及,卻也得到了實惠,也搬進了這棟“住宅綜合體”的後院。從此有了獨立的廚房,隔壁就是“孩紙王”詹么舅的家。從此庭院深深,回家總會路過“老虎灶”和苗奶奶的家。每逢豔陽高照,一隻大花貓就會橫臥於井臺之上,非常愜意的沐浴著陽光。

一年後大家漸漸淡忘了那場火災,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徐徐吹來。我家原先的“口袋房子”一轉身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黃金商鋪,一家川菜館橫空出世生意異常火爆。成都商鋪的黃金時代也正式來臨,這種輝煌一直持續了好多年,直到“淘寶”、“京東”的出現才又迴歸到“商住兩用”的年代。

時過境遷,老東華門早已面目全非。不知這場大火是幫我家住進了新房子,還是讓我家失去了一次當暴發戶的機會!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永遠陪著你 穿越鬥羅攻略光翎 7班日常 那些年暗戀 武林外史之我是公主 煜影 竹馬為我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