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36章 劍閣遺刻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徐渭和辛棄疾對視一眼,二人均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沒想到這石壁後面竟別有洞天。

徐渭向內望去,只見洞府內光影斑駁,深邃難測,他正猶豫要不要進去,辛棄疾卻正在怔怔地望著他。

“兄長,我可不想再被震飛一次。”辛棄疾道。

徐渭微微頷首:“待我先用劍探一探路再說。”

言罷,他抽出碧遊劍,運轉天地元氣將其送入洞內。辛棄疾瞥了徐渭一眼,微微點頭,道:“理應如此。”

徐渭控制碧遊劍在洞內巡弋,他只是金丹期的修為,碧遊劍只能在兩丈之內遊離,因此很快便回到了劍鞘之中。

徐渭確認兩丈之外暫時無險,便向辛棄疾道:“應無大礙,跟在我身後,我們這就進去。”

兩人進入山洞後,頓覺空間寬敞了許多,此洞府約十丈見方,乃是人工開鑿而成,洞府雖無自然光,卻因玉髓、夜明珠等物照耀得如同白晝。

山洞左側有天然形成的一泓清池,池中一朵仙氣繚繞的蓮花正含苞待放。山洞右側則是一排書架和一座丹爐,正中央是一塊寬五尺、高三尺左右的玉石。

辛棄疾見前方被玉石擋住,便繞到另一一側,不過旋即他好像是看到了什麼,只見他顫顫巍巍地指著前方,斷斷續續地道:“兄長,那有,有人。”

徐渭大驚失色,他急忙上前檢視,只見在玉石後側兩丈之處,坐著一位白髮道人,那人身著道袍,靜坐在一個蒲團之上,保持著打坐的姿態。

然而徐渭很快便放下了戒備,因為此人氣息全無,僅剩一具軀殼。

他走近一看,只見這人雖滿頭白髮,但容貌卻似四十多歲的青年,且肌膚栩栩如生,宛如生前。

“兄長,這裡有字跡。”辛棄疾指向一旁的石壁道。

徐渭順著辛棄疾所指方向走來,只見旁邊長滿青苔的石壁上確實刻著幾行小字。

這些字是用小篆刻成,徐渭曾隨李耳學習,雖然不甚精通,但也能辨識大概。

“吾少時好修老莊之術,嘗習兵法陰陽之策,至三十歲金丹大成,乃隨高祖誅暴秦、滅項楚,終成大漢基業。

天命之年乃去官尋道,至劍閣之地得此‘流螢冰心蓮’,遂於嶺間開闢洞府,看護此物。

後五十餘載元神未成,今大限已到,故將平生所學盡書於此,後人若有能破石壁劍陣者,當為吾之傳人。張良書。”徐渭讀道。

“竟是“漢初三傑”中的留侯張良。”辛棄疾驚歎不已。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論到:“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史書記載: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隨赤松子雲遊四海,納還冠蓋,辭朝學道,劉邦追至白雲山,張良幻化而去,從此不知下落。

有說張良死後葬於河南蘭考,也有說葬于山東微山湖,只是沒想到今日他們竟在此地發現了張良的遺體。

辛棄疾聞言神色震驚,今日這個世界帶給他的資訊量實在是太大,一時間令他難以承受。

然而,徐渭剛剛閱讀完畢,卻發現留侯張良的道體開始迅速枯萎腐朽,僅僅片刻之間便化為塵埃。

徐渭猶豫片刻,對辛棄疾說道:“賢弟,留侯曾言破劍陣者為其傳人,我們不妨向留侯行拜師之禮。”

“幸何如之!”辛棄疾頷首贊同。

於是,兩人在張良的蒲團前,恭敬地磕了三個響頭,莊重地行了拜師之禮。

拜師之後,他們在洞中挖掘了一處墓穴,將張良的遺物安葬其中。

徐渭刻制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故大漢太傅文成侯先師張公良之墓,不肖徒徐渭、辛棄疾敬立。

兩人對著墓碑再次行禮,然後來到了那株“流螢冰心蓮”面前。

他們對這朵蓮花瞧了許久也沒瞧出什麼端倪來。

辛棄疾問道:“大哥,這‘流螢冰心蓮’究竟是何等神物,竟讓老師在此守候了五十餘年?”

徐渭也從未見過關於“流螢冰心蓮”的記載,此刻心中也充滿疑惑:“這老頭子真不夠意思,也未不告知這‘流螢冰心蓮’的使用方法。”

他沉思片刻,說道:“老師守護這朵蓮花直至其盛開,可見其重要性。然而,如今已過去近千年,這蓮花依然未曾綻放,我們還需耐心等待。這蓮花絕不能落入奸邪之手。我在此佈下一套陣法,我們每隔五年前來一次。一方面祭拜老師,另一方面看護蓮花。”

辛棄疾深知自已這位大哥乃是金丹境的大修行者,同時也是精通丹術、陣法的奇才,便答道:“如此甚好。”

徐渭可沒有元嬰巔峰的修為,無法像張良一樣弄出一塊石壁,再用劍痕布上一套剛猛無儔的劍陣。

但他觀察周圍地形,決定利用山勢佈下一處“迷蹤陣”。

這“迷蹤陣”以五行之力為引,以山川水勢為陣眼,變化莫測,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陣法的威力將越發強大。

他堅信,佈下這座大陣後,即使是元嬰期的強者到來,也未必能夠攻破。

於是,徐渭手捏法訣,一道道充滿天地元氣的符籙飛向洞內各處,這座大陣的陣眼瞬間便佈置完成。

剎那間,養育“流螢冰心蓮”的那片清池便消失在原地。

辛棄疾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他走到書架前,翻閱起張良留下的竹簡。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太公兵法》。

辛棄疾驚呼:“大哥,快來看看,竟是《太公兵法》。”

徐渭立即走向桌案,這本《太公兵法》乃是黃石公在下邳贈予張良的珍貴之作。《史記》亦載有“張良拾履”這一佳話。

如今此書已失傳多年,僅剩《六韜》流傳於世。

若論中國兵書史,《孫子兵法》堪稱戰爭哲學的集大成者,而《太公兵法》則是一門具體而微的科學。

它詳盡地闡述了戰爭前國家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層面的準備工作。戰爭實施階段戰略構想的設定以及具體戰術的實施,涵蓋了糧秣、軍械、行軍、設營等諸多領域的知識,甚至對騎兵作戰的理論也有較為深入的探討。

這幾卷竹簡所記述的內容極為詳盡,甚至包含了張良的批註及個人見解,實在是珍貴至極。

徐渭轉向另一個書架,只見架上陳列著兩部典籍與一柄八面漢劍。

那兩部典籍分別是《太沖劍法》和《太陰心經》。

徐渭翻了翻,發現這太沖劍法乃武道功法,雖名為劍法,實則無招無式,深奧難懂,即便是如徐渭這般劍道天才亦是難以領悟。

至於太陰心經,乃是道家法門,詳細記錄了張良從煉氣期至元嬰期的心得。徐渭正愁不知如何到達元嬰境界,此刻得此秘籍,不禁欣喜若狂。

只不過辛棄疾卻頗為焦急,因為他對小篆研究不深,勉強倒是能識得幾個字,然而要理解如此深奧的典籍卻是困難重重。

徐渭見其求助的目光,不禁啞然失笑,道:“好了,誰讓我是你的義兄,又是師兄呢,我來為你解讀。”

言畢,徐渭便開始為辛棄疾誦讀《太公兵法》,其間重點解釋了張良的註解,有時也會融入後世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等現代軍事著作中的部分觀點,甚至將解放軍軍校中學到的知識巧妙地傳授給他,最後兩人竟以碎石為兵,模擬兵法戰策。

徐渭隨後又為辛棄疾講解了《太沖劍法》。

出乎意料的是,辛棄疾與這太沖劍法竟極為契合,修行境界一日千里。

兩人一個講得津津有味,一個學得專心致志,辛棄疾乾脆在洞外採摘野果,捕獵野獸,兩人白天研習劍術,夜晚研讀兵法,不知不覺間竟已度過半個月之久。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被讀心後,全家靠我鹹魚翻身 洪荒:萬道聖祖 平行次時空 穿越:團寵王妃的悠閒生活 盛夏時光, 後空翻的貓 從獲得密室領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