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36章 開闢新路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趙源將問題抄錄在了試卷上,便轉身回到了院子裡,準備開始答題。

與其他的學院不一樣,趙源只需要將試卷在規定時間內交給陳澧即可,不需要在旁人的監督下做題。

回到院子的時候,趙源卻沒有發現高從哲的身影,也沒有過多在意,徑自將卷子鋪在了桌桉上,取來了一塊方形小徽墨以及一方歙硯,還有一支名家手製的狼毫筆,擱在了一旁的筆架,取來一點清水倒進硯臺,便一邊磨墨一邊思考著破題的方向。

待歙硯裡已經聚成一團墨後,趙源腦海中的思路便已然清晰。

“制策又以詢考始於唐虞,後代考課不必相同,而欲得乎實心任事之效。”

“《尚書大傳》,謂積至善於明,五福以類升,故陟之;積不善至於幽,六極以類降,故黜之。九載而三考者,則天數也。《周官》六計以廉為本,然飭簋、杜包苴,稍知自愛者尤為之;惟責其操守,即察其才能。故正己率下,尤貴有鑑別群倫之識焉。”

“夫位事惟能,良臣所以報最;而因材器使,左理所以的人。《漢書》言綜核名實,故吏稱其職。夫綜核非刻繩之謂也。苟拘其跡而不察其宜,則催科政拙、考下陽城;官無異稱,殿書易千,又何以博選群材、使材員之鑑別無差,斯於臻上理乎?”

什麼意思呢?

趙源認為考核政績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既對官員的操守嚴格要求,也要考察他們的才能,這樣才能擔當大任,尤其是需要自己以身作則,方能擁有鑑別他人的能力。

此外,趙源還進一步提出,考核政績絕不是刻板的照章辦事,而需要根據對方的具體表現來判斷,否則就會重演唐朝道州刺史陽城的故事。

這裡趙源使用了一個典故,所謂‘催科政拙、考下陽城’,指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他擔任道州刺史期間愛民如子,罷黜奴貢,後來因為不忍收苛稅而掛印辭職。

趙源洋洋灑灑寫完了整篇文章,通讀一遍後發覺並無問題,便將考卷起來,前往陳澧住處交卷。

進了陳澧的院子後,只見這位學長正在餵雞,手裡握著一點小米,臉上露出幾分笑容,見有人走進來,下意識抬頭看了一眼。

“怎麼著,來交卷?”

趙源雙手遞出了手中的試卷,恭敬道:“請學長批閱。”

陳澧放下了手中的小米,沒有第一時間去接趙源手中的試卷,而是進屋裡洗了一把手,用抹布擦乾淨後,這才接過來仔細看了一番。

“不錯,看來這段時間沒有荒廢了學業。”

陳澧點了點頭,示意趙源跟他一同坐在樹下。

待趙源坐下後,陳澧也不知從哪裡拿來了一把大茶壺和兩隻粗糲的茶碗,各自倒上了一碗茶水。

“前些日子從山民那收的山茶,初見不覺奇妙,喝多了以後才慢慢嚐到那股子香氣。當然,這茶應該比不上你在家裡喝的好茶。”

趙源也絲毫不客氣,他端起茶碗便咕冬咕冬喝了幾大口,笑道:“細品慢酌這種事我幹不來,還是牛飲適合我。”

“這茶正適合牛飲。”

陳澧也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繼續道:“看你這些日子的舉動,行如風雷,針砭時弊,所思所見具為不凡,讓你做這些文章算是委屈了你——想必你也不會甘心潛心治學,將來勢必要在廟堂上做一番大事。”

趙源沒有想到陳澧對他的評價這麼高,也不願意再隱藏自己,便坦誠道:“學生心中確有一方天地,想有一些作為。”

陳澧放下了茶碗,認真道:“我雖然不懂子平術,可看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你與旁人最大的不同,不在於你做的那些事情,而是你的眼中沒有敬畏,對一切都沒有敬畏……將來你若是走上朝堂,怕是會惹起禍事。”

趙源頓時一愣,瞬間就明白了陳澧言語中的潛臺詞。

的確,陳澧所言幾乎指出了趙源身上的最大破綻——因為他本質上是一個現代人。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區別,因為一個正常的現代人,在經歷了完全不同於這個時代教育的塑造下,可謂是真正達到了‘無君無父,目無綱常’的境界,很多放在後世看上去稀鬆平常的舉動,放在這個社會環境下,就會顯得十分格格不入。

儘管趙源已經在努力適應這個時代,也在努力地努力地隱藏自己,但是他眼神中透露出來的東西,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所不具備的,它叫平等,叫自由,如同錐入囊中,最終都會表露出來。

一想到這裡,趙源幾乎要倒吸一口冷氣。

由於之前他見到的更多是外國人,這種差異還表現得不夠激烈,可眼下卻很輕易就被陳澧看出,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將來透過科舉進入朝廷視野,那就更難隱藏住了。

所幸的是,陳澧最終還是提醒他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謝學長提醒。”

陳澧擺了擺手,道:“秀山,你身負奇才,而且這些才華絕不是讀書就能讀出來的,我不知道你從何處所學,但是我也知道,你這一身的才能被世事圈在了一個圈裡,沒有騰挪的空間,這對你而言未必是好事啊。”

趙源深深吐出一口氣,幽聲道:“學生心中始終存著一份改變世事的想法,未嘗不能與天公試比高……”

陳澧意味深長地盯著趙源,道:“你想改變世事,那你知道何為世事?”

“世事如棋盤,人心如棋子。”

趙源感慨道:“如今的大清天下,以孔孟之道迷惑人心,以科舉取士網羅人才,即便有雄心壯志之輩,也會將歲月耗磨在科場之上,皓首窮經,最終一事無成。”

陳澧微微嘆了一口氣,卻是沉默不言。

想當年,他陳澧何嘗不是天縱之才,十三歲便應童子試,十六歲考中縣學,二十一歲便高中舉人,世人將他與順德縣盧同伯、南海縣桂文耀、同邑楊榮緒並稱‘四俊’。

那個同邑楊榮緒,同樣也是趙源在學海堂的至交好友。

然而,命運卻在這個時候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接下來的十幾年時間連續六應會試不中,吃盡了苦頭,也讓他最終歇了心思,開始安心教書育人。

趙源站起身來,低聲道:“學生要走的這一條路,絕不是被世事枷著的唯一道路……學長,將來你便會明白我。”

陳澧點了點頭,他舉起手中的茶碗。

“你若是能為天下人開闢出一條新路來,我當為你賀!”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匡扶漢室?那不是我該做的事! 五胡之血時代 侗郎槍王 在崩壞結束後的凱文 開局鍊鋼震撼李世民 重回秦世 腓特烈大帝但是在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