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60晁錯削藩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卻說一日早朝,黃生和轅固生兩人在朝堂上討論“湯武革命”的故事。其中黃生是反方辯手,轅固生是正方辯手。最後看似是轅固生贏了,實則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贏。

根據《史記》記載,黃生認為湯武並非是受命,而是篡弒,他說:“湯、武非受命,乃殺也。”

對此轅固生反駁道:“不然。夫桀、紂荒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弗為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就是說湯放桀、武王伐紂順乎天、應乎人,是地地道道的“革命”,不是篡弒。

但是黃生卻非常固執,他說君主再怎麼昏庸也是君主,臣子再怎麼賢能也是臣子,不能推翻君主,就像帽子再破也不能穿在腳上,鞋子再新也不能戴在頭上一樣。

這時轅固生將了他一軍:“照你這麼說,高祖取代秦朝也是不應該的了?也是篡弒嗎?”

這是非常要命的一個問題。

按照轅固生的觀點,臣下可以推翻君主,那麼漢高祖推翻秦二世就是順應天命,是正當的“革命”行為,具有政權的合法性。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臣子既然可以推翻君主,君臣之間的關係不是絕對的,臣子可以當皇帝,皇帝也有可能成為臣子甚至是階下囚。

而按照黃生的觀點,臣子永遠不能推翻君主,即便這個皇帝再昏庸,也應該恪守臣子的本分,而不是去推翻他。他認為君臣之間的關係是絕對的,就好比帽子和鞋子一樣,各有各的位置,是萬萬不能互換的。黃生的這一看法雖然有利於政權的穩定性,但無法解決政權來源的合法性問題。

我們知道劉邦雖然做了皇帝,但他稱帝之前是秦朝的臣子。按照黃生的邏輯,就是說秦二世是帽子,劉邦是鞋子。儘管秦二世非常昏庸,但劉邦是萬萬不能推翻秦朝的,如此一來豈不是說漢代的政權不具有合法性。黃生這一觀點有像漢景帝表忠心的樣子,但他沒有考慮到這其實是一個皇權自身的二難命題,僅靠他是無法解決的。

作為漢景帝,既是當政者,又是漢政權的繼承人。因此在他的身上始終肩負著雙重使命:

一方面希望政權的穩定長久;

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鞏固政權的合法性。

但這是不可兼得的,所以當轅固生和黃生丟擲這個問題時,連忙打圓場說:“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自此以後湯武革命成為政治禁忌,學者不允許討論這一事情。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王朝的合法性及皇權的穩固始終是一個問題。

卻說晁錯在文帝時久為太子家令,深得景帝信任。文帝曾親策賢良,一時對策者百餘人,惟晁錯得取高等,文帝擢為中大夫。晁錯又屢上書請削弱諸侯更定法令,文帝雖奇其材不盡聽從,獨景帝深以為然。即位後即用晁錯為左內史。晁錯自知為景帝所信任,便獨自人見面陳時事,凡有所言景帝無不聽從,於是法令多有變更。丞相申屠嘉見景帝偏信晁錯任意紛更,心中甚是反對,屢次力爭景帝不聽。申屠嘉自念身為丞相,權力反不如一個內史,為此愈加憤懣。

此時袁盎已卸吳相之任,告病回到長安。袁盎素來不喜歡晁錯,晁錯所到之處,袁盎遇著立即避去。袁盎若是先在,晁錯聞知也便走開,二人也不知有何冤仇,彼此從來沒有同堂共語。申屠嘉不喜晁錯,便將袁盎引為上客,一心尋覓晁錯罪過,要想將他除去。恰好晁錯所居之府乃太上皇廟餘地起蓋,廟外有短垣環繞向東開門,出入均須繞道而行十分不便。晁錯恃著自己得寵天子也不奏聞,便將短垣鑿成一門向南出入。

申屠嘉聽說後即令府吏繕起奏章,說他蔑視太上皇,應以大不敬罪加誅。誰知機事不密為晁錯得知。晁錯大為失色,乘夜入宮來見景帝。景帝本來就允許他隨時白事,聞他夤夜進來以為有何變故,立即傳入。當晁錯奏明開門事件時景帝笑道:“這有何妨,你照辦便了。”晁錯聽了此言當即叩首告退。

到了次日早朝,丞相申屠嘉出班奏稱,內史晁錯擅鑿太上皇廟牆為門,應發交廷尉訊明正法。

景帝已得晁錯奏聞,看完奏章淡淡地說:“晁錯穿的只是太上皇廟的外牆,與廟無損,而且是朕叫他做的,晁錯無罪。”

申屠嘉無言而退,回到相府怒氣勃勃地對著長史說道:“我應該先將晁錯斬首然後奏聞。”申屠嘉越想越氣,不久嘔血數升而死。景帝遂以御史大夫陶青為丞相,內史晁錯為御史大夫。

晁錯氣死丞相超升高位,愈覺意氣揚揚,便與景帝計議請削諸侯王土地,第一著應從吳國開手。所上議案如下:

前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餘城,楚四十餘城,吳五十餘城,三王半有天下。

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病不朝於法當誅,文帝不忍,因賜几杖,德至厚也,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恣,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潛謀作亂,今削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急,禍小,不削則反遲,禍大。望陛下察之。

景帝平日也是懷著此念,聽了晁錯之言心中十分贊成,但因事關重大,便令公卿等複議,大眾莫敢駁斥。獨詹事竇嬰力言不可,景帝因有人持了異議,便將此事暫行作罷。

竇嬰字王孫,系竇太后從侄,官不過詹事,未列九卿,但為太后親屬,所以不畏晁錯放膽力爭。晁錯當然恨竇嬰,但因竇嬰有內援,卻也不好強辯,只得暫從含忍留作後圖。

景帝三年冬十月,梁王劉武來朝。劉武乃景帝母弟,竇太后少子,初封淮陽王,後移梁王,最得寵於太后。連年入朝,每次來時,太后必留住京師數月方許回國。此次梁王來朝,景帝派使持節,用了乘車駟馬出郊迎接。待至闕下,劉武下車拜謁,景帝即起座降殿親為扶起,攜手入宮。竇太后素愛少子,景帝又只有這個母弟,自然曲體親心格外優待。既已謁過太后,當即開宴接風,太后上座,景帝與劉武左右分坐,一母兩兒聚首同堂,端的是天倫之樂喜氣融融。景帝酒後忘情,對著幼弟歡欣與語道:“千秋萬歲之後,願將帝位傳之於王。”劉武得了此言且喜且驚。表面上雖然謙謝,心意中卻是暗喜。竇太后更是快慰,正要申說數語,使景帝訂下密約,不料竇嬰在旁聽說後,手持酒杯進言道:“天下者,乃高帝之天下,漢朝之法父子相傳,陛下何得傳位於梁王?陛下失言,請飲此酒。”景帝瞧著,也覺出言冒昧,應該受罰,便將杯酒一飲而盡。梁王劉武橫眉怒目面有慍色,竇太后更是著急,好好的一場美事偏被侄兒打斷,真是滿懷鬱憤無處可伸。隨即罷席不歡悵然入內。景帝也率弟出宮。竇嬰素性伉爽,將官職看得很淡,第二天即上書辭職。竇太后餘怒未平,於是除去竇嬰門籍不準入宮朝見。梁王劉武住了數日,也辭行回國去了。

竇嬰是個不懂權術的人。其實景帝說傳位於梁王,這話是戲言,而竇嬰誤以為是失言。漢景帝在老孃面前專講好聽的,是為哄他老孃高興,但做事他有自己的一套。說一套,做一套,該怎麼辦的還怎麼辦,景帝就是這麼一種人。而竇嬰是個不懂權術的人,他傻冒,把景帝的戲言當真了。

晁錯見竇嬰得罪太后免官,朝中再無人敢與他反抗,於是又重提前議。先尋得趙王劉遂過失奏聞景帝,削其常山郡。又發覺膠西王劉邛賣爵作弊削其六縣。等到楚王來朝,晁錯藉機說楚王劉戊為薄太后服喪時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漢景帝下詔赦免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

晁錯見連削數國之地,諸侯王並無動靜,自以為辦事順手,遂與群臣定議欲削吳地。

這天晁錯家裡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一進門便問晁錯道:“你是不是想尋死啊?”晁錯一瞧乃是自己的父親,慌忙扶令入座,問他何故前來。晁錯父親說道:“我在潁川家居,卻也覺得安逸,聽說你為政用事,硬要侵削王侯疏人骨肉,外間已怨聲載道,究屬何為?所以特來問你!”晁錯應聲道:“怨聲原是難免,但今不為此,恐天子不尊宗廟不固。”錯父遽起長嘆道:“劉氏固安,晁氏危矣!我今別你去矣。”晁錯欲挽留,偏父親連連搖首揚長自去。及晁錯送出門外,也不見老父回顧,錯父回到穎川后便自服毒藥而死,臨死時對人說道:“我不忍見禍及身後,不如早尋一死反覺乾淨。”

晁錯還不知道父親已死,躊躇多時,總覺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好違了父囑一意去做。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末日之下我能運用元素週期表 廢靈 沖天大帝 第四千九百八十二次逆天改命 天道遊戲,我融合萬物 詭異末地:我是人類最終希望 玄幻穿越武俠,可魔頭只想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