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28章 大明國魂,一代千古明君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朱元璋出身微寒,這份來自民間的深刻體驗讓他對百姓的苦難感同身受,同時也讓他更加清晰地洞察到民眾內心的期盼。

在他統治的漫長歲月裡,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相較於前朝,他們得以享受到更多的安寧與舒適。

但,這並不能掩蓋朱元璋在治理國家時採用的一些嚴厲手段。

他對於功臣的殺戮,並非空穴來風,這一事實在歷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儘管有人為他的行為辯護,但質疑和不滿之聲同樣存在。

螢幕上的蘇寧,以沉穩有力的言辭繼續述說:“太祖皇帝在位長達三十一年,他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肅貪行動,約有二十萬的貪官汙吏因此受到嚴懲。

其中,胡藍兩案牽連甚廣,數萬之眾因此喪命,這其中甚至不乏大明王朝的開國功勳。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行動中也難免存在冤假錯案。”

隨著蘇寧的講述,朱元璋的眼神再次變得銳利,似乎準備對這段歷史進行更深入的解讀。

蘇寧卻話鋒一轉,他繼續道:“儘管如此,對於當時的官吏而言,明太祖可能被視為一位嚴苛的君主。

但對於天下百姓而言,明太祖無疑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的治理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與繁榮。”

大明國魂,一代千古明君的稱號,這是蘇寧的堅定觀點。

這詞語的分量極重,然而,在他看來,朱元璋無疑配得上這份讚譽。

然而,直播間的觀眾對此卻反響激烈,紛紛質疑這一稱號的合理性。

他們認為,“明”字代表的不僅僅是權勢,更是對聖賢品質的極致追求。

這不僅需要超凡的才智,更需要品德的高尚與完美。

而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恢復了華夏衣冠,重塑了漢人的威儀,但其執政期間的殺戮之重,亦是前無古人。

解縉曾撰寫萬言書規勸太祖:“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這其中的深意,正是對太祖當年暴政的警示。

因此,如何能讓這位歷史上的皇帝擔起“千古明君”這一稱號呢?

網友們的質疑聲此起彼伏:“大明國魂,是那些千古明君所鑄就的輝煌!即便太祖朱元璋有再多的貢獻,但如此殘暴的統治,豈能配得上這樣的讚譽?蘇寧是否過於偏激?”

“就連一統六國的始皇嬴政,也只得了一句‘萬古祖龍’,而非‘萬古明君’。

那麼,朱重八又憑何被稱為明君呢?”

“朱重八濫殺功臣,其手段之殘忍,如何能與明君的稱號相提並論?”

“血腥嗜殺、大興冤獄、目不識丁,若是朱元璋都能被稱為千古明君,那其他皇帝豈不是都成了萬古明君?”

網友們的反應如此激烈,也不難理解。

長期以來,朱元璋身上被貼上了諸多負面標籤:狹隘變態、血腥嗜殺、昏庸殘暴、大興冤獄、屠戮功臣、目不識丁、嫉妒文人……這些標籤不僅影響了人們對他的評價,也在不少文學和現代影視作品中被塑造為忘恩負義、刻薄寡情、草菅人命的暴君形象。

然而,歷史總是多面的,我們或許應該更加客觀地看待這位歷史上的皇帝。

自然,並非所有人都能輕易接受將千古明君的讚譽賦予這樣一位君王。

蘇寧對此心知肚明。

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加之相關的文化影視作品,無疑對觀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在這其中,文人的聲討和滿清的塗改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誠然,朱元璋在歷史中雖有瑕疵,但他依然當得起“千古明君”這一崇高的稱號。

蘇寧深知,在這有限的時光裡,他可能無法說服所有的觀眾,但這就是歷史的真相,是他們必須直面的歷史。

在歷史研究院的會議室中,蘇寧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陸老爺子聽後,胸口起伏不定,呼吸略顯急促。

而那些熱愛大明的歷史愛好者們,更是緊握雙拳,深感明朝被誤解之深。

滿清對此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但作為歷史研究者,他們應當秉持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地看待每一個朝代。

明朝卻是個例外。雖然他們無法親眼見證一個朝代的過往,但歷史中記載的每一筆,都是他們瞭解這個朝代最珍貴的資料。

然而,明朝流傳下來的文獻卻遭到了後人的篡改,尤其是明朝後期的文獻,更是被塗改得面目全非。

如《明實錄》、清朝修訂的《明史》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篡改。

但即便歷史的真相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掩,某些客觀存在的事實卻是無法被改變的,更沒有任何人能夠隻手遮天,掩蓋歷史的真相。

民間豐富的文獻,諸如筆記、日記、書信等,儘管歷經滄桑,依然頑強地存留下來,清朝的種種手段無法將其徹底摧毀。

這一現象,無疑從側面揭示了歷史中存在的複雜與矛盾。

而史學家們的任務,便是如同淘金者般,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篩選出真實,排除干擾,力求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以明朝為例,常被外界誤傳為“宦官的天下”。

然而,據野史記載,明朝宦官雖眾,但實際數量僅萬餘,與“十萬餘眾”之說相去甚遠。

明朝宦官相較於歷代確實數量較多,且不乏亂政之例,但東廠太監機構在情報收集和監控方面的作用,對於平衡朝廷官員、防止大臣結黨營私,起到了積極的維護作用。

與史料中濫殺無辜、害死忠臣良將的描繪相去甚遠。

再談海禁政策,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將明朝的閉關鎖國與國家的後退聯絡起來,並將責任歸咎於朱元璋。

明朝實行海禁的初衷,實為應對海上餘黨的頻繁活動、海盜與走私的猖獗以及倭寇的侵擾。

真正的閉關鎖國,導致華夏文明遠遠落後於快速發展的世界,其罪魁禍首實為清朝。此類歷史的篡改與誤解不勝列舉,就連明太祖朱元璋也未能倖免。

他常被文人汙衊為殘忍嗜血、屠殺功臣的暴君,甚至有人聲稱他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然而,歷史真相併非如此。

徐達、湯和等名將,以及常遇春之子常茂,他們皆以忠誠與智勇著稱,終得善終。

在元末的混亂時期,各方勢力紛爭,然而朱元璋在眾多領袖中獨樹一幟,他極力倡導並踐行不得殺降、不得濫殺平民的準則,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他對戰爭與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彰顯了他作為領導者的仁德與遠見。

在滿清編纂的《明史》中,對朱元璋的描繪卻顯得有失偏頗,將他的形象進行了矮化,甚至是刻意的醜化。

談及誅殺功臣之事,朱元璋的確採取了這樣的行動。但那些被誅殺的功臣,是否真正無辜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誠然,朱元璋的某些做法過於激烈,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從而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我們同樣不能否認,朱元璋的鐵腕政策確實塑造了一支廉潔高效的官員隊伍,這無疑是他作為明君的明智之舉。

面對外界鋪天蓋地的質疑,眾多明史愛好者紛紛站出來為朱元璋辯護。

他們指出:“難道朱元璋目不識丁嗎?你是否曾讀過他寫的詩,是否見過他的手跡?若朱元璋是文盲,那麼我敢斷言,華夏絕大多數人恐怕也只能算是文盲了!”

還有人指出:“朱元璋出身貧寒,深知底層民眾在蒙元暴政和貪官汙吏、豪強惡霸壓迫下的苦難。即便是功臣中有違法亂紀、欺壓百姓的行為,朱元璋也絕不會姑息。你怎能說這是殘忍嗜殺呢?”

更有人為朱元璋正名道:“朱元璋對貪腐的零容忍態度,以及他嚴厲打擊腐敗的作風,確實引起了部分官僚的不滿和文人的汙衊。但滿清後來更是將朱元璋的形象不斷醜化,那些電視上的描繪你們又怎能輕信呢?”

......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紅樓:千古一帝,從賈府讀書開始 少年吉利傳 二戰風雲:鐵血蘇維埃 回到大唐欺負官二代 大明:郕王,求您登基吧! 三國:開局搶婚甄宓 篡國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