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 381 章 德里之戰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在夜幕的掩護下,三路漢軍悄無聲息地逼近了國境內的英印聯軍,他們的目標是要將這支侵略者徹底困在包圍圈中。

與此同時,英軍的軍官們卻沉浸在夜夜笙歌的歡愉之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

然而,溥芸的心中卻隱隱感到了不安。他發現最近幾天,不僅商旅不見蹤影,連陌生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種異常的寂靜讓他意識到,他們可能已經被敵人牢牢地圍困住了。急忙前往尋找英國軍官商議對策,但還未等到達營帳,一陣尖銳的炮彈呼嘯聲劃破了夜空,張苞率領的大軍如洪水般洶湧而來。

印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瞬間失去了鬥志。

他們慌亂地放棄了前沿陣地,爭先恐後地向後撤退。

就在這時,雲南孫白兩大家族的土兵如同幽靈一般從山谷中殺出,他們猛烈地衝擊著印軍的後撤隊伍,使得本就混亂的印軍更加狼狽不堪。

溥芸見狀,果斷地帶領先鋒部隊沿著事先探明的小路向南逃竄。

漢軍見印軍逃跑得飛快,自然不甘落後,緊追不捨。

後方的重炮營因為敵軍的迅速撤退而失去了發揮作用的機會,張苞便命令大軍以連排為單位,分散追擊印軍。

經過幾日的休整,漢軍計程車氣和體力都達到了頂峰。士兵們個個奮不顧身,爭相抓捕俘虜。在追擊過程中,漢軍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戰績。

有兩名士兵相互配合,巧妙地欺騙了敵人,結果竟俘獲了一百多名俘虜。

還有三名掉隊計程車兵,他們組成戰鬥小組,不僅殲敵近百名,甚至還抓獲了一名英國軍官。

在這場混亂的戰鬥中,聯軍中的最高軍事長官達爾利少將也不幸被漢軍的迫擊炮擊中,當場陣亡。

剩餘的三百名印軍在逃入印度境內後,又被緬甸軍包圍,最終不得不繳械投降。

面對國境線,張苞謹慎的向韓林發電報,詢問意見。韓林回覆:“由你任聯軍總指揮,繼續追擊溥芸,打擊印軍。沿途攻擊不丹、尼泊爾,迫其向大漢臣服,繼而向西攻克印度首都德里。”

張苞接到皇帝的命令,心中激動不已。他想起了唐朝時期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壯舉。

如今這份榮耀和責任落在了自已肩上,他決心要在這場戰役中打出輝煌,讓自已的名字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他立刻整頓軍隊,調配重炮、火箭炮等重型武器,準備長途跋涉,深入敵境。

張苞深知此行路途遙遠,一旦出征,將很難再得到皇帝的直接支援,因此他告誡全軍必須謹慎行事,不可有絲毫大意。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在得知入侵西藏的計劃失敗,並且印度本土遭到漢軍反擊的訊息後。

維多利亞女王立即透過外交渠道,向大漢帝國發出嚴厲的抗議,指責漢軍的“野蠻行徑”,並要求其立即撤軍並賠償英國及印度的損失。

面對英國的指控,大漢帝國的外交部長曾紀澤毫不退讓,他列舉了一系列證據,證明是印軍首先侵入大漢領土,漢軍只是出於自衛進行了必要的反擊。

他還質問印度政府為何要窩藏大漢的叛臣溥芸,並明確表示,除非印度交出此人,否則漢軍不會撤回。

在外交舞臺上,曾紀澤還向歐洲各國闡明瞭大漢帝國的外交立場和政策。

在當時世界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大背景下,即使是未直接參戰的大漢帝國,

其在亞洲的戰略行動也能夠有效牽制英國的力量,這對於同盟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援。因此,大漢的立場受到了同盟國的熱烈歡迎。

然而,英國的盟友法國和沙俄則站在了英國一邊,他們對大漢的所謂“侵略行為”表示強烈譴責,並威脅要出兵干預。

對此,韓林皇帝只是輕蔑一笑。他深知一戰的慘烈程度,對於那些還在虛張聲勢的國家,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他指示曾紀澤繼續強硬表態,並透露出一個重磅訊息:英國軍隊在西藏搶奪了大漢的一部先進導彈戰車。

韓林指出,這種先進的武器可能會對歐洲的戰局產生重大影響。為了維護國際力量的平衡,大漢有意向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出售這種先進武器,以此來展現大漢並無偏袒任何一方的意圖。

此番表態著實噁心了維多利亞女王一把,那部導彈車從克什米爾運回德里。再坐船運回英國仿製,就算看一眼就能造,起碼也得半年時間。

可大漢向奧斯曼土耳其支援武器,據說上次就是用運輸機一兩天就運到了,用這批武器狠狠地打擊了沙俄的囂張氣焰,阻止了擴張速度。

奧斯曼蘇丹還特意修建了機場,方便與東方大國繼續交易。只是聽說很少再做軍火生意。

此番維多利亞女王斥責大漢,一旦惹毛了,真運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過來,這世界大戰也就不用再打了。

有鑑於此,英國外交大臣有意緩和緊張關係,承認在印度的英軍將很快找到反叛的愛新覺羅溥芸並積極尋找遺失的導彈車下落,希望大漢暫緩支援同盟國。

韓林回覆,等找到人和車了再說。一面命令張苞加速攻擊印度北部,尤其是行政中心德里。

劉錦棠則召集工匠和藏民,奉韓林旨意,在雅魯藏布江上修築水電站,方便控制流向印度的水量。

卻說張苞大軍以雲南土司孫白兩大家族的兵力為前導,自西向東橫掃印度北部。緬甸大軍單獨劃出攻擊路線,最後以德里為目標。

那緬甸軍受印度的欺負由來已久,如今有了大漢撐腰,張苞又懶得管束,軍紀蕩然無存,殺戮屠城之事時而有之。不過攻城戰果確實不錯,張苞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他去吧。

南北兩路大軍花費近一個月,終於平推至德里,總算遇到了硬茬子。

喬治·羅賓遜作為英國駐印度總督,堅持集結英印軍隊十萬人,在德里與大漢軍隊決戰。

羅賓遜認為漢軍遠征至此,一路接連大勝,必然驕橫異常。但弱點同樣明顯,一、運輸線漫長,隨時有被截斷的風險。

二、五月的南亞次大陸氣溫升高,絕對不是漢軍可以忍受的。反倒印軍吃苦耐勞,不怕熱,更能出戰果。

三、漢軍成分複雜,官軍、土司軍、緬甸軍,三方雖一個指揮官,但命令不暢,緬王都不一定會聽一個方面軍司令的指揮。

羅賓遜因此便積極在德里周圍構築防禦工事,等待著漢軍上鉤。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你管這叫電競錦鯉 朕才不是精神病! 四合院之破爛猴兒 震驚!我居然成了李世民的外掛! 水滸:開局一座山,結局一個國! 戀姬三國文武演義 大楚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