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20章 依道行善,機緣自至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這餐丹餚仙釀飽腹後,朱允熥輕擊桌面言道:

“此事主導便這般確定下來,明日爾等攜帶靈晶與靈谷前往縣署之中,吾與眾同門共聚統計修行資源。

在此立下一則規訓,凡捐獻最多者,待分配之時,所得亦為最豐。

諸位應知,湖口縣內的尋常百姓與世俗豪富,雖靈谷不足爾等之盛,但人數眾多,若每人皆獻出相應份額,則匯聚而成的修煉物資必定鉅額無比。

能從中獲益些許,便可富甲一方,靈力充沛。至於如何抉擇,全在於爾等自行斟酌。

若僅捐出千枚上品靈晶,分配時所得份額自然較少;若能出資萬枚上品靈晶,其所得之物,必然是前者十倍之數。

各位務必明察秋毫,修行之道,投入愈巨,收穫愈豐,尤其今日之舉,無半點風險。”

聞其言語,眾人皆點頭贊同。那身形豐碩的富豪率先表決心道:

“我願傾出三分之二的靈晶財產,及三分之二的靈谷儲備。

投入巨大,回報倍增,此乃無中生有的大道機緣,焉能錯過!”

其餘四位富豪也隨之紛紛表示,願傾囊而出,盡獻多數修煉資源,藉此機會,廣積善緣,既富自身,又顯威儀。此舉亦能讓湖口縣內尋常百姓與世俗豪富心悅誠服,從而樂於捐輸。

朱允熥滿意地點點頭:“善哉!那麼明日,我便在縣署之外設一場救濟災黎的大典。

爾等也需各司其職,聯絡所識之有財力、名望之人,齊集一處。

屆時讓他們一一登臺施善,我倒要看看他們是否面皮厚到連靈晶與靈谷都不肯捐出?”

眾人聞聲皆笑,此等情形,無異於趕鴨子上架,然而心中均感快意。

那一夜,五位士紳富豪均懷揣著豐厚修行資源的夢想而眠。

一夜之間,時光飛逝。次日清晨,朱允熥尋見李縣令,請其派人於縣署門外搭建一座法壇。

李縣令雖內心萬分不願,卻也無法抗拒,只得遵從朱允熥之計行事。待此事塵埃落定,他只需上報朝廷,稍加粉飾一番便可。

當下,他唯有暫且忍耐,按朱允熥之命行事。

很快,縣署門前的法壇搭建完畢,朱允熥又傳令衙役擂鼓鳴鐘,將城中百姓召集至縣署門外。

與此同時,那五位士紳富豪也未閒著,他們打著濟世救人的旗號,動員湖口縣內的諸多富豪名流,甚至那些有身份地位之人,紛紛前來赴會。

幾百人受邀齊聚縣署門外,場面蔚為壯觀。

將他們安置於縣衙門前高臺下方的最前端位置,備下條形仙凳,請他們依次落座,以尊貴的待仙之禮相待。這些富賈巨室並未察覺有何異樣,平素裡,那五位士紳修士也未曾對他們有所圖謀。

他們自然也不會料想此番聚會竟藏著隱秘的算計。於是紛紛登上仙凳,靜候其變。

隨後,眾多普通民眾與難民擠滿了縣衙外的一整條街巷,足有數萬之眾,使得衙門之外的道路為之擁堵。

李縣尊目睹朱允熥擺出這般宏大的架勢,卻只為斂取靈石,心中憤慨不已。而朱允文則掛著笑意,坐在李縣尊身旁,他正盼著朱允熥出醜,看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肆意妄為地搞貪墨敗德之事。如此一來,他便可回京向朱元璋如實稟明此事,他認為即便此次未能在路上直接除掉朱允熥,但其此種行為已近乎自掘墳墓。

正當他思量之際,朱允熥邁步登臺,對著眾人開口言道:

“列位同道,吾乃當今大帝之第三皇孫,名喚朱允熥。今日召集爾等共聚一堂,旨在應對當前災情,舉辦一場修煉物資募捐大會。凡在場之人皆可捐獻靈石或糧食,所得之物將用於救贖災區。”

朱允文與李縣尊聽聞此言,均嗤之以鼻,認定朱允熥此舉不過是虛偽做作的表演。

然而朱允熥並未介懷,接著又道:“眾所周知,今時乾旱肆虐,黎民百姓顆粒無獲,無數災民流落街頭,忍飢挨餓,更有甚者背井離鄉,遠赴他處求生存。那些逃難至各地縣城的災民,在微臣的排程安排下,已得到各縣衙門的及時救助,確保每日能有穩定的食物供給。然當前災情最為嚴峻之處,便是湖口縣,尚有十萬災民困厄其中。故今日之舉,募捐靈石及糧食之舉,關乎這批災民未來生死存亡。因此,我希望在座家有餘財餘糧者,能盡已所能,慷慨解囊!”

此言一出,那數百名坐於臺下的富商巨賈心中皆生鄙夷。然既已被朝廷召喚,並受皇家子孫鼓動,他們也只得顧全顏面,象徵性地拿出些許靈石和糧食。

未料,朱允熥話音剛落,那五位士紳富豪竟亦相繼登臺,各自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說。在他們輪流發表完演講後,臺下許多人已感心潮澎湃。誠然,空洞的話語並無實質意義,關鍵在於行動。

於是乎,五位富豪士紳開始付諸實踐。首先,那位肥胖的富豪走上前來,向著下方的眾人宣告:“國難當頭,民生凋敝,我輩手中握有靈石與糧食資源,豈能袖手旁觀?故此,我決定捐出千石修煉靈米以及千兩靈銀。” 當下之時,一兩靈銀足以購得兩擔修煉靈米,而每擔修煉靈米約重百一二十斤。據此推算,這位胖富豪捐出的靈銀與靈米總價值高達三十萬斤修煉靈米……

按照一斤靈谷足以維持一位修煉者兩日的修為運轉,那麼三十萬斤靈谷,則足以供給十萬修士修煉六日有餘。這肥胖的富商僅憑一人之力,便能讓湖口縣內所有的受災修士得以安然渡過六日困境。

若眾人皆節約使用,其效力甚至可延長至七八日至十日之久,此等雄厚財力,實乃世間罕見。

朱允熥心中暗自震撼,緊接著,張老大人亦步向前,其所獻出的靈谷與仙銀,同樣足矣保證十萬災民修煉七八日所需。

其餘三位世家豪族亦不甘示弱,他們的捐獻數額相差無幾,僅此五人,他們傾囊而出的靈谷與仙銀資源,已足夠十萬修士以節儉之道修煉一個月之久。

此舉極大地緩解了災區的壓力。朱允熥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原本料想湖口縣的富人們即便捐贈糧資,也只能稍微減輕災民們的飢餓狀況,還需依靠周邊各縣以及朝廷的進一步援助。

然而未曾料到,單憑眼前的這五位世家豪族,竟然就能供養十萬修士長達一個月之久,更不用提下方尚有數百名普通富人,他們人數眾多,匯聚的靈谷儲備定會更為豐厚,這場災劫看來有望得到妥善解決。

儘管這是件大善事,但同時也讓朱允熥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這些世家豪族手中的財富與糧草實在太過龐大,底蘊深不可測,簡直令人駭然。

在他的認知裡,古時有言“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在明代,此現象尤為凸顯——士大夫幾乎與皇權並駕齊驅,而這其中計程車大夫即是指那些地方上的世家豪族。他們在皇權體系中代表著百姓利益,在百姓眼中則象徵著權勢與威望。

明代晚期的衰頹與滅亡,在某種程度上,與這些世家豪族的關係千絲萬縷。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財富與糧草過於龐大,以至於普通百姓遭受重壓,最終引發了明末的動盪衰敗。

如今觀之,朱允熥覺得這樣的解釋似乎確有其理。畢竟此刻尚處於明初階段,世家豪族們便已有如此鉅額的財富積累,實屬驚人。

這幾個世家豪族的慷慨解囊,彷彿是要將自家底蘊掏空一般,令下方數百名富人們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畢竟,這五位身份尊崇之人已然樹立起典範,並起到了強烈的引領作用。接下來,自然輪到他們登場亮相,他們還能繼續保持敷衍的心態對待此事嗎?

倘若果真如此,在湖口縣之地,他們今後又有何顏面立足?更何況,這次的捐款並非私下進行,而是要在公眾面前逐一公示,由那五位世家豪族點名喚上高臺,面向萬千修士公開捐獻。

這其中無疑帶有幾分逼迫之意。然而對此現狀,他們又能如何應對?假如在此關鍵時刻,世家豪族們都能大手筆捐出財物,而他們卻仍舊藏匿吝嗇,將來不僅會被他人恥笑輕視,還將成為那些世家豪族針對的目標……

在湖口縣這片靈域之內,日後恐怕難以立足矣。

是以那些名震一方的修煉世家之主,紛紛在天命之下,不得不以重寶相贈,忍受著割捨之痛,進行數額巨大的獻禮。這般一番操作,有的家族獻出幾十塊靈米玉碑或幾十枚銀靈石,有的則捐贈十幾枚銀靈石,更有甚者捐獻十幾塊靈米玉碑。

經過數輪捐助,數百修士紛紛解囊相助後,累積起來的靈米玉碑及銀靈石,折算成凡人世界的糧食總量,竟高達三百餘萬斤之巨。

三百餘萬斤靈米,足以供十萬凡俗人家享用一年有餘。朱允熥坐在法座之上,身軀微傾,口中低語道:“足以供應他們一年之餘,待到來年春風復甦,新種之靈稻熟成,這批捐獻之物,怕是還未耗盡呢。此番之舉,確已大大減輕了災區之苦,甚至有望根除災厄……”

感慨過後,他深深地吐出一口氣,承蒙朱元璋祖師派遣,前來處置災禍之事,如今總算不負所托。

捐款事宜告一段落,每位修士的姓名皆由仙吏逐一記載在冊,其捐助數目亦一一載明。接下來的半日光陰裡,仙吏們分為數隊,依照名錄上的名字,逐一上門收取捐贈之物。

那五大修煉世家,不願被人誤解為空談之輩,遂主動遣人駕馭法寶,一輛接一輛地運送海量靈米至縣府門前,並且將捐贈的銀靈石一箱箱地抬送而來。此般舉措,在他們眼中,便是行善之事需做到圓滿無缺。

對此,朱允熥亦予以高度配合,命令手下將所有靈米收入府庫,銀靈石悉數統計入庫妥善保管,以便赴更遙遠之地購入更多靈谷之需。

直至此刻,五大修煉世家尚未察覺已然落入彀中,眼見自家捐贈之物盡數納入府庫,面上依舊掛著滿意的笑意,因四周平民百姓對其稱讚之聲不絕於耳。

暫且不論款項分配未定,單論這份名譽之得,已令他們心生飄然之感。隨著他們的靈米與銀靈石到位,縣府立即取出部分靈米烹煮靈粥,分發予受災之民飽腹。既然現今有了靈米,自然當優先確保百姓溫飽。

面對此事,五大修煉世家並未過多憂慮,畢竟這只是暫借他們的靈米救濟百姓罷了。一旦剩餘的靈米陸續入庫歸位,那些靈米便會如數返還,加之本就有賺無虧的交易,他們仍舊樂此不疲地等待著。

直到仙吏們走家串戶,將每一位捐款修士的靈米物資全部收齊之後,這場頗具規模的捐獻盛會這才正式落下帷幕。五大修煉世家之人皆歡喜不已,張老大人激動地道:“太過順利了,實在是太過順利!吾等五大世家共捐出三十萬斤靈米,如今眾人共捐贈了三百萬斤,其中一半,即一百五十萬斤,由我等五家平分。即便大部分歸屬皇孫殿下,每人僅分得一二十萬斤,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啊!”

確實,挪移三千萬靈石糧草作為表象之舉,即可換取一千五百萬靈石糧草之利,此番交易,實乃修行界罕有的厚利之途。

於是當夜,他們便尋至朱允熥洞府之外,欲與他商討如何分割這筆善舉所得的靈石糧草與修煉資源。

然而朱允熥卻藉口修煉疲乏,當晚謝絕相見。

此刻,李縣尊對朱允熥的看法已略有轉變。儘管仍認定朱允熥此舉乃是趁災民苦難之際吞食救濟之資,猶如飲人血修煉魔功,但他不得不承認,即使朱允熥將那三千萬靈石糧草的一半與其他五位修士世家瓜分,剩餘的一千五百萬靈石糧草亦足以為災民供給長達半年之需,如此,災情猶可暫解。

固然貪婪有餘,邪惡不淺,但棘手之事終究得以處置。故此,李縣尊對朱允熥仍存幾分敬畏之情,畢竟他以這種方式,實實在在地為災民做了些實事。

而朱允炆對此並不悅意。他計劃將此事的惡劣影響擴大化,並如實稟告於朱元璋,因其深知先祖最為痛恨的便是那些藉此等人間災難之機,吮吸百姓鮮血、大發橫財、濫用職權之人。

然而次日清晨,朱允熥身著法袍自居所走出,面對其餘五位登門拜訪的修士世家富豪之時,面上笑意全無。

李縣尊望著那五位修士富豪,只發出一聲嘆息。他對朱允熥能妥善解決問題心生讚賞,但一想到那一半的靈石糧草將落入他們手中,心中仍是難以釋懷。

朱允炆則暗自期待他們瓜分糧草的情景,他必定會將這一幕詳盡記錄下來,以此作為向朱元璋控訴並揭露朱允熥劣行的鐵證。

就在此刻,張老大人上前一步,對著朱允熥含笑言道:

“三皇子殿下,既過場已畢,籌款之目的已然達成,您看我們捐獻的靈石糧草及應分得的五成份額,是否也該歸還與我們了呢?”

朱允熥聞此言,不由得微微擰眉,回道:

“所謂捐款之靈石糧草,為何要分給你們五成?”

此語一出,群情譁然,包括站在朱允熥身邊的趙青竹,也為之一愣。畢竟,在朱允熥與眾修士富豪討論如何分配賬目之時,趙青竹可一直是在場見證的啊。

如今朱允熥似乎突然之間不願認賬,這又是何道理?

那肥胖的富豪頓時焦急起來,忙道:“殿下,您先前不是說過,我們主動領頭捐款,事後會如數返還我們的靈石糧草,其中五成歸我們分賬嗎?”

朱允熥淡然反問:“有這回事麼?我怎未聞此事?募捐之靈石糧草乃是眾目睽睽之下共同捐獻而出,又豈能分予爾等?這分明乃是救災之資,莫非你們企圖染指,從中作奸犯科不成?膽敢當眾說出這樣的話,就不怕本皇子以侵佔公帑之名治你們的罪嗎?”

此言一出,五位修士世家之人皆覺不對勁,似是陷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之中。

那位世家中的中年男子略顯尷尬地道:“殿下……即便您不願將那捐款的五成分予我們,也請您歸還我們原本拿出的那些靈石糧草吧?事先講明,那些糧食僅是我們用來起個表率作用的呀。”

燭照真君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嘲諷之笑,淡然道:“還想歸還?爾等怎會如此純稚無知?此類言語,不必再提。至於你們獻出的靈米與靈石,暫且不論此舉已為你們贏得了修真界的讚譽。

單論那些財寶物資的源頭,恐怕本身就沾染不清,源自於世俗權貴階層對平民的無情汲取。

本尊未要求你們盡數交出,已是天大的仁慈,還想索回捐贈的靈米,簡直是痴心妄想!你們最好立刻離去,倘若再讓本尊耳聞此類荒謬之言,休怪我不念同道之情!”

五個世俗權貴至此方知自已已陷入朱允熥精心佈下的陣法之中。然而他們又能如何?正如朱允熥所預料,此事已成定局,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又豈能公然對抗一位修真界的殿下?

如何去控訴朱允熥?竟言其讓他們捐獻靈石,卻又拒絕歸還?此乃修行界共識,凡自願奉獻之物,焉有反悔之理?更何況,他們五人在無數修士及百姓面前振臂高呼,慷慨激昂地率先獻出財物,如今眾人皆已響應,跟隨他們慷慨解囊,他們此時又要收回貢獻,豈非自毀聲譽?

五位權貴如夢初醒,個個懊悔不已,卻不敢再多言,只得忍氣吞聲黯然退場。

待他們離去後,朱允熥轉身看向滿臉驚愕的李縣令,鄭重其事地道:“此次所得所有靈石都務必用於賑濟受災的修真者,任何人膽敢挪作他用一分一毫,本尊必嚴懲不貸。”

李縣令聽罷朱允熥的話語,終於明白了這一切都是朱允熥的深思熟慮之策,當下不禁肅然起敬,雙膝跪地道:“殿下行此妙計,實在英明無比,微臣先前誤讀殿下了,請殿下寬恕罪過……”

朱允熥微微一笑,回應道:“起身吧,些許誤會不足掛齒。倘若沒有這些誤會,那些視人命如草芥的世俗權貴,又怎能輕易相信本尊呢?”

在一旁目睹一切的趙青竹,此刻滿眼盡是對朱允熥的崇敬之意。她未曾料到,整件事情竟然都是朱允熥設下的精妙陷阱,更不曾想到,朱允熥竟能如此遊刃有餘地玩弄那些世俗權貴於股掌之間。

此人,真是那位外界流傳中劣跡斑斑的三皇子嗎?如此之人,若成為自已的未來道侶,莫非自已當真是身處夢境不成?

相比之下,臉色最為難看的莫過於朱允文。他無法相信眼前的真相,甚至不願接受這一事實。他一心只盤算著抓住朱允熥的錯處,卻不料朱允熥以這種方式完美化解了難題。短短一兩日間,朱允熥便解決了災區諸多問題,讓他如何去尋找對方的弱點呢?

那一刻,朱允文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絕不能讓朱允熥活著返回京都,否則一旦祖父知曉此事,必將對其大加讚賞,這絕非吉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陷入風中 退出真武仙宗後啟用問道修仙系統 薄荷味糖紙 魔幻車神之天魔繚亂 原神:從墜落天空島開始 那麼,開始戰鬥吧 繁星之秘,修仙奇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