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1章 受邀烏蘭巴托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1991年初,我在內蒙古電視臺蒙語部,結識了來訪的蒙古國電視臺著名導演桑德納穆,他很欣賞我從北京到內蒙古大草原放牧的這段經歷,和我那半半落落的蒙語,我們在呼和浩特相處了幾天,臨別時,他向我發出了邀請,要我到蒙古國電視臺參觀訪問。

邀請函很快就帶到了呼和浩特。我隨即開始辦理護照和簽證。

八年的錫盟牧區下鄉經歷,使我對蒙古族牧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並對蒙古民族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

在呼和浩特工作期間,我又結識了不少蒙古族朋友,從各行各業的普通工人到農民,從機關單位到政府官員。總之,在他們身上有一種不同於內地的,普遍趨同的性格特色,似乎更吸引我與他們親近,以致我從內心深處有了一種更進一步全面深入瞭解蒙古民族文化的願望。

沒想到這次和蒙古國電視臺導演的邂逅,徹底改變了我後半生的人生歷程。

我辦好了赴蒙古國的一切手續,登上了北京到烏蘭巴托的國際列車。

列車行駛在集寧到二連浩特這一段時,車窗外的景色就有了明顯的變化,雖然這一段大多也是草原地貌,但是跟我熟悉的西烏旗草原有著很大的區別,感受不到草原那種特有的氣息。

傍晚列車到了二連浩特,在這裡人們可以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下車逛街買東西,因為在二連列車需要換軌。

“換軌”這個概念或許有些朋友不知道,不妨先簡單介紹一下。

自從人類發明了車輛,就是兩個輪子中間插一根棍子(車軸),車軸上面放一塊板子,或人推馬拉的就是車了。

早先沒有柏油路,兩個輪子經常來往於土路上,碾壓出的溝槽就是車道,或車轍,或車軌。

那時也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各個地區生產的車輛,車軸的長短不一,碾壓出來的車軌也是寬窄不一的,給社會經濟交往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秦始皇大一統中國後,就規定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為國家的發展規定了統一標準。

但是壓根就不想跟你統一發展或防備你的地區呢,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不跟你“同軌”,有意為交通往來製造麻煩。

最典型的就是解放前我國山西軍閥閻錫山,就把進山西的鐵路做成了不同於其它地區的“窄軌”。

蒙古國也是一樣,他和前蘇聯制定的是1520mm寬軌,我國是國際標準1435mm軌距,相差85mm。

所以到二連就要換上人家的寬軌,不然過不去,你說麻煩不麻煩。

在換軌廠,先由換軌工人,在車廂裡把連線底盤的插銷拔出,再由無數臺起重機,同時把車廂緩緩抬起到兩米多高,然後由牽引車把中國標準軌道上的底盤推走,再從寬軌軌道上推來寬軌底盤,再放下車廂,再插上銷子,就完成了整個換軌過程。

國際列車是這樣執行的,比如說,北京經烏蘭巴托到莫斯科的國際列車,有中國的國際列車,也有俄羅斯的國際列車。

如果是中國的國際列車,列車是中國的,乘務組也是中國的,一直到莫斯科,列車和乘務組都不換,唯一換的是寬窄軌的底盤和餐車,在誰們家的地盤上就用誰們家的餐車,反之亦然。

國際列車上,沒有硬座和硬臥,只有四個人一間的軟臥和兩個人一間的高階包廂,高包裡兩張軟床和沙發、衛生間、洗澡間。

換軌完成後,列車又再次開進車站,所有乘客上車,邊防和海關上車檢查護照簽證和隨身攜帶的物品。

檢查完畢後,車門鎖閉,所有人員不得再下車,只等列車過境。

又等了一段時間,列車慢慢啟動了,夜色中,列車遠離了萬家燈火的二連浩特市,當列車穿越過一個稱作:“國門”的建築物之後,就一頭鑽進了向北的夜色之中。

當星星點點的燈光再次映入人們的眼簾時,列車緩慢的在一個不太明亮且略顯淒涼的車站前停了下來。

這裡就是蒙古國北部邊境,與二連浩特接壤的“扎門烏德”邊境小城。在這裡要接受蒙古國邊防和海關的入境檢查。

“扎門烏德”是蒙古語“道路上的門”之意,也可以理解為蒙古國的“國門”。

到了這裡就意味著踏上了蒙古國的土地,如果順利的透過了邊防檢查,也就意味著在簽證有效期內,你可以自由的在這片土地上馳騁了。

今天我來了,但是很多人就為這一天,已經苦苦等待了將近三四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有多少家庭被毀滅,有多少親人被拆散,有多少生靈被永遠埋葬在了異國他鄉。

沒有身臨其境的我們,似乎無法理解當年那些只是為了討生活,要經常出入中國內地和蒙古國做生意的“山西旅蒙商”們,他們在一夜之間,就被硬性隔離了,再也無法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再也無法吃到家鄉的小米,再也無法喝到清澈甘甜,略帶泥土芳香的井水了。

這一切都源於1958年中國與前蘇聯交惡,起因就是在赫魯曉夫當政時的前蘇聯要在中國境內建立軍事基地,中國堅決拒絕,從此中蘇關係破裂。

當時的蒙古國一邊倒的站到了蘇聯一方,也開始與中國製造矛盾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當時在蒙古國做生意的中國民間商人。

還沒有進入蒙古國的進不去了,已經進入蒙古國的出不來了。

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三四十年,這期間他們的身份就成為了僑民。

前面提到的鐵路換軌,也就是在中蘇還沒有交惡的1956年,開始通車的中蒙蘇大聯運鐵路蒙古段,設定不同的軌距,完全是出於政治與軍事考量的。

尤其到了1966年,前蘇聯開始在蒙古國駐軍,戰爭的氣氛甚囂塵上。

我這次來到蒙古國,還是可以見到很多蘇聯軍事基地和一排排的“機窩”(停放飛機的拱形建築),以及很多蘇聯人的住宅小區。

很快這些就都被廢棄了。

這些見證,我在後面的文章中會逐步的提到,這文章可能會寫很長,我逐步回憶慢慢寫吧,總之,我來了,我見證了一段歷史,那些歷歷在目的場景,是揮之不去的,它是活生生的存在,又活生生的消失了。

歷史好像就是一個巨大的,沒有盡頭的過山車,只是我們不知道正好處在哪一段。

本章完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鳳兮凰兮歸九天 精彩故事分享 天道篆 綜影視之月上心絃 星星下的蟬鳴 人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快穿到無腦文裡荒島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