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12章 傾其所有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日本是一個位於亞洲東部的島國,由四個主要島嶼和數千個小島組成,呈東北向西南延伸弧形島鏈狀。日本的國土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億。

日本的地理環境十分多樣,從北到南跨越了約25個緯度,氣候從亞北極到熱帶不等,四季分明。日本的國土約有四分之三為山體所覆蓋,平原則多位於沿海地區,是人口和經濟的集中地。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火山活動頻繁,也形成了眾多的溫泉資源。日本河流密佈,但多為短流急流,不利於航運。日本被海完全包圍,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長達近3萬公里。

日本自1937年發動第二次中日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侵華戰爭,日本開始奪取他國的資源。日本除少量礦產資源以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然而,日本的自然資源卻十分匱乏,尤其是對於戰爭所需的重要資源,如石油、橡膠、鐵礦石等。這些資源大部分需要從美國、英國、荷蘭等國進口。但是在1930年代,由於日本在中國和東南亞的擴張野心,引起了這些國家的警惕和制裁。

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軍隊撤離法屬印度支那,並連同荷蘭流亡政府與英國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出口。由於石油是日軍持續作戰所必需的資源,此舉最終令日本決定對英美開戰,並佔領菲律賓、英屬馬來亞、英屬婆羅洲、荷屬東印度等資源豐富的地區以獲取戰略資源;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會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讓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勢力得到鞏固後,能有機會在有利的條件下與美國和談。特別是在1941年7月,美國對日本實行了全面的石油禁運,這對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使得日本只能靠儲備的石油維持一年左右的戰爭。

然而,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外交談判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美國堅持要求日本放棄侵略中國和東南亞,並恢復中美之間的友好關係;而日本則不願意放棄已經佔領或計劃佔領的地區,並希望美國承認其在東亞和西南太平洋的特殊地位。雙方在根本利益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談判陷入僵局。1941年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向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提出了十項條件作為恢復正常關係的前提。這份備忘錄被稱為“赫爾筆記”,也被認為是“最後通牒”。赫爾筆記要求日本撤出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並放棄與德意志、義大利和滿洲國簽訂的條約,同時保證不對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日本政府對此感到憤慨,認為美國是在威脅其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日本軍方更是認為這是美國對日本的挑釁和侮辱,決定加速準備戰爭。

面對這樣的外交和資源困境,日本政府和軍方做出了一個冒險戰略決策:向南方發動全面戰爭,試圖奪取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資源和殖民地。為此,他們先後偷襲了美國珍珠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並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戰果 。然而,這些勝利並沒有給日本帶來足夠的資源和安全感,反而招致了美國和盟國的強烈反擊和報復。

為了擺脫資源困境,日本決定南下奪取東南亞的油田和橡膠園,但這就必須先消滅駐紮在那裡的英美荷軍隊。這是一個極其冒險而又艱鉅的任務,因為這意味著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美國正面開戰,並且還要同時面對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反抗。但是日本政府和軍方認為這是唯一的出路,否則就會被美國等國家徹底孤立和封鎖。

為了實施南進計劃,日本進行了密集而周密的準備工作。首先,在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德國、義大利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以求得歐洲法西斯國家的支援和配合。其次,在1941年7月29日,日本與泰國簽訂了《日泰防共協定》,以確保泰國在南進過程中不會成為障礙。再次,在1941年11月20日,日本成立了南方軍總司令部,並下達了攻佔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區的作戰命令。最後,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襲了美國在夏威夷珍珠港的海軍基地,並同時發動了對英美荷在東南亞各地區的攻擊。

要實現“南進”的目標,必須先消除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威懾力量,即太平洋艦隊。而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就是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

日本南進行動一開始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珍珠港偷襲使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也是美國在東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支點。珍珠港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防禦設施,可以容納大量的艦艇和飛機,並能迅速調動和補給。如果不先摧毀珍珠港,日本海軍就無法安心地進行南進作戰,也無法阻止美國海軍對其進行反擊。

計劃是:日本的艦隊從北方四島出發,經路途險惡的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航線,從北方向以航空叢集襲擊珍珠港,儘可能摧毀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與岸上基地,同時有條件的話實施佔領。這個計劃非常大膽和複雜,需要精密的協調和執行,也需要極高的保密性和突然性。

山本五十六認為,只有透過一次驚天動地的打擊,才能打破美國人的自信和士氣,迫使他們接受日本的條件和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區的英美荷軍隊也被日軍迅速擊潰。日本在短短几個月內就佔領了東南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控制了豐富的資源和戰略要地。

日本在1930年代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和空軍,擁有六艘航空母艦和數百架先進的艦載機。日本海軍想當然地認為自已有能力對付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尤其是在偷襲的情況下。日本海軍制定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計劃,利用航空母艦搭載的飛機,在清晨突然襲擊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以期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日本海軍認為這樣可以摧毀美國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戰力,使得美國無法干涉日本南下的行動,甚至可能迫使美國與日本談判和解。

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曾擁有過多達29艘航空母艦(其中有4艘未完工),其中有些是由戰列艦、巡洋艦或商船改裝而成的,有些則是專門設計建造的。在這些航空母艦中,有6艘被認為是日本海軍的精銳之選,它們分別是赤城、加賀、飛龍、龍驤、祥鳳和翔鶴。這些航母都是日本海軍的主力,搭載了約350架各型艦載機,包括零式戰鬥機、九七式艦攻和九九式艦爆。 它們參與了太平洋戰爭的多場重要海戰,如珍珠港偷襲、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展現了日本海軍的強大實力和技術水平。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6艘航空母艦的特點和歷史。

1、赤城號

赤城號(Akagi)是由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重型航空母艦,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正規航空母艦。 赤城號於1920年12月在神戶川崎造船廠開工建造,原本計劃作為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第三號艦服役,但由於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於1923年11月改為建造為航空母艦。 赤城號於1927年3月竣工,並於同年11月正式服役。

赤城號最初的設計是三層飛行甲板,分別位於前部、中部和後部,但這種設計導致飛行操作複雜和危險,因此在1935年至1938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飛行甲板改為全通式,並加裝了島型艦橋和升降機。 改造後的赤城號排水量達到了365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4100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節。 赤城號搭載了91架各型飛機,包括63架零式戰鬥機、18架九七式艦攻和10架九九式艦爆。 赤城號還配備了10門20厘米50倍徑三年式二號炮(分佈在5座雙聯裝炮塔中),6門12厘米40倍徑十年式高角炮(分佈在3座雙聯裝炮塔中),22門25毫米機槍(分佈在11座雙聯裝炮架中)和4門毫米機槍(分佈在2座雙聯裝炮架中),作為自衛火力。

赤城號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作為第一航空戰隊的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珊瑚海海戰等戰役。 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赤城號遭到美國海軍3架SBD式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其中一枚炸彈命中了中部升降機附近並貫穿飛行甲板,在機庫引爆,引發了連鎖爆炸和大火。 赤城號的火災無法控制,艦體開始傾斜,艦長下達了全體撤艦命令。 赤城號最終被日本驅逐艦發射的魚雷自沉,沉沒於北緯30度30分、西經178度40分的海域。 赤城號上共有267名官兵陣亡,艦載機部隊也損失了7名飛行員。

2、加賀號

加賀號(Kaga)也是由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重型航空母艦,原本計劃作為加賀級戰列艦的第四號艦服役,但由於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於1923年11月改為建造為航空母艦。 加賀號於1925年11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建造,於1928年3月竣工,並於同年11月正式服役。

加賀號最初的設計與赤城號相同,也是三層飛行甲板,但在1933年至1935年間進行了改造,將飛行甲板改為兩層,分別位於前部和後部,並加裝了島型艦橋和升降機。 改造後的加賀號排水量達到了382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4300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節。 加賀號搭載了90架各型飛機,包括63架零式戰鬥機、18架九七式艦攻和9架九九式艦爆。 加賀號還配備了10門20厘米50倍徑三年式二號炮(分佈在5座雙聯裝炮塔中),8門12厘米40倍徑十年式高角炮(分佈在4座雙聯裝炮塔中),22門25毫米機槍(分佈在11座雙聯裝炮架中)和4門毫米機槍(分佈在2座雙聯裝炮架中),作為自衛火力。

加賀號與赤城號一同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的多場重要海戰,如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珊瑚海海戰等戰役。

3、龍驤號航空母艦

龍驤號航空母艦是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原本是一艘潛水母艦,後來改裝為航母。它參加了中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曾在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執行空襲和破交任務。它也是歷史上首次航母對決的珊瑚海海戰的參戰方之一,但在該戰役中沒有發揮重要作用。它最終在1942年8月24日的東所羅門海戰中被美國航母艦載機擊沉。

龍驤號的設計與飛龍號類似,但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龍驤號於1936年11月在神戶川崎造船所開工建造,於1938年4月下水,並於1940年1月正式服役。

龍驤號的排水量達到了201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180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34節。龍驤號搭載了54架各型飛機,包括18架零式戰鬥機、18架九九式艦爆和18架九七式艦攻。龍驤號還配備了12門127毫米高射炮(分佈在6座雙聯裝炮塔中),22門25毫米機槍(分佈在11座雙聯裝炮架中)和4門毫米機槍(分佈在2座雙聯裝炮架中),作為自衛火力。

龍驤號在太平洋戰爭中也參與了多次重要的戰役,如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珊瑚海海戰等。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龍驤號與飛龍號同屬第二航空戰隊,由山口多聞少將指揮。在該戰役中,龍驤號遭到美軍約克城號上起飛的17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其中3枚炸彈命中了飛行甲板和機庫,並引發了大火和爆炸。龍驤號失去動力和指揮能力,被迫棄艦。龍驤號上共有416名官兵陣亡,艦載機部隊也損失了33名飛行員。龍驤號最終被日本驅逐艦浦波號發射的魚雷自沉處分,沉沒於北緯30度22分、西經179度17分的海域。

4、祥鳳號航空母艦

祥鳳號航空母艦是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原本是一艘高速運油艦,後來改裝為潛水母艦,再改造為航母。它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曾在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等戰役中執行空襲任務。它也是歷史上首次航母對決的珊瑚海海戰的參戰方之一,但在該戰役中被美國航母艦載機擊沉,成為日本海軍第一艘沉沒的航空母艦。

祥鳳號的設計與瑞鳳號類似,但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祥鳳號於1934年12月3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建造,原名劍埼號,是一艘劍埼型運油艦,但實際上是預備航空母艦,預留了機庫、升降機等裝置。1935年6月1日下水,並於1939年1月15日作為潛水母艦竣工。竣工後編入第二潛水戰隊,在中國和南洋執行運輸和支援任務。1940年11月15日開始進行航空母艦改造工程,並於1941年12月22日改造完成,改名為祥鳳號。

祥鳳號的排水量達到了201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180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28節。祥鳳號搭載了30架各型飛機,包括18架零式戰鬥機、3架補充機和9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祥鳳號還配備了4門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和4門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作為自衛火力。

祥鳳號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作為第四航空戰隊的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等戰役。1942年5月,祥鳳號迎來了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實戰,即是珊瑚海海戰,當時它載著21架零式戰鬥機和9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聯同4艘重巡洋艦編成為載著陸軍登陸部隊的船隊作護航。5月7日,原本去攻擊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兩艘日軍主力航空母艦的美軍機群竟然盯上了祥鳳號,於是93架美軍艦載機一起攻擊祥鳳號,祥鳳號雖及時把零戰放出但面對數倍的敵機根本無力招架,祥鳳號被13枚炸彈和7枚魚雷命中後帶著631人沉落海底,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第一艘被擊沉的日本航空母艦,也從此流傳出了美軍飛行員Robert E. Dixon的那句“Scratch one flat top”(劃掉一個平頂艦)。

5、飛龍號

飛龍號(Hiryū)是專門設計建造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蒼龍級的第二號艦,但與蒼龍號有很多不同之處。飛龍號於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建造,於1937年11月下水,並於1939年7月正式服役。

飛龍號的設計受到了加賀號的改裝經驗和蒼龍號的施工經驗的影響,因此有了更多的加強修正。飛龍號的艦島設計與赤城號改裝後的配置方式相同,採取配置在左舷艦橋的設計,為了改善航行視野,因此艦島設計與赤城號一樣從4層提高到5層。飛龍號與赤城號是日本二戰中,唯二艦橋是在左舷(其它的航母均在右舷)的航空母艦。 飛龍號的排水量比蒼龍號更大,因此速度稍慢,但也更穩定。飛龍號還改為單舵設計,並且艦艏甲板幹舷高於蒼龍號。

飛龍號排水量達到了20165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190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節。飛龍號搭載了57架各型飛機,包括21架零式戰鬥機、1架九九式艦爆和15架九七式艦攻。飛龍號還配備了12門127毫米高射炮(分佈在6座雙聯裝炮塔中),22門25毫米機槍(分佈在11座雙聯裝炮架中)和4門毫米機槍(分佈在2座雙聯裝炮架中),作為自衛火力。

飛龍號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作為第二航空戰隊的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珊瑚海海戰等戰役。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飛龍號是日本海軍唯一倖存的一艘航空母艦,指揮官山口多聞少將指揮飛龍號之艦載機進行反擊,併成功重創美軍約克城號。但隨後飛龍號也遭到美軍企業號上起飛的13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其中4枚炸彈命中了飛行甲板和機庫,並引發了大火和爆炸。飛龍號失去動力和指揮能力,山口下令棄艦,並與艦長加來止男留在艦上殉職。飛龍號最終被日本驅逐艦捲雲號發射的魚雷自沉處分,沉沒於北緯30度23分、西經179度17分的海域。飛龍號上共有390名官兵陣亡,艦載機部隊也損失了35名飛行員。

6、翔鶴號

翔鶴號航空母艦是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一艘三萬噸級的航空母艦,是翔鶴級航空母艦的首艦,也是第五航空戰隊的旗艦。它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曾在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珊瑚海海戰、東所羅門海戰等戰役中執行空襲任務。它也是歷史上首次航母對決的珊瑚海海戰的參戰方之一,但在該戰役中受到重創,不得不回國修理。它最終在1944年的菲律賓海戰中被美國潛艇擊沉,成為日本海軍第六艘沉沒的航空母艦。

翔鶴號的設計是基於飛龍號航空母艦的擴大改進型,但有一些創新和改進。翔鶴號於1937年12月12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建造,1939年6月1日下水,並於1941年8月8日竣工,改名為翔鶴號。

翔鶴號的排水量達到了25675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2105噸,長米,寬26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節。翔鶴號搭載了72架各型飛機,包括18架零式戰鬥機、27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和27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翔鶴號還配備了8門雙聯裝十二點七厘米高射炮和12門三聯裝二十五毫米高射機槍,作為自衛火力。

翔鶴號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作為第五航空戰隊的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偷襲、印度洋空襲等戰役。1942年5月,翔鶴號迎來了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實戰,即是珊瑚海海戰,當時它載著21架零式戰鬥機和21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聯同姊妹艦瑞鶴號編成為載著陸軍登陸部隊的船隊作護航。5月7日,原本去攻擊美國主力航空母艦的日軍機群竟然盯上了美國支援部隊的兩艘輕型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和“列剋星敦”號,於是69架日軍艦載機一起攻擊這兩艘美軍輕型航母,“列剋星敦”號被兩枚魚雷和三枚炸彈命中後沉沒,“約克城”號被一枚魚雷和兩枚炸彈命中後受損。然而,美軍艦載機也沒有放過日軍的航母,93架美軍艦載機一起攻擊翔鶴號和瑞鶴號,翔鶴號被三枚炸彈命中後起火,艦載機損失過半,不得不回國修理。這場戰役是歷史上首次航母對決,也是日本海軍第一次遭遇挫折。

翔鶴號在修理期間錯過了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這場海戰日本海軍一舉損失四艘大型航空母艦(即赤城、加賀、蒼龍、飛龍),故翔鶴號和瑞鶴號隨之成為日本海軍西南太平洋鏖戰中的主力。之後連續參加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南太平洋海戰等,與“瑞鳳”號合作擊傷美軍“企業”號和擊毀“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但翔鶴號又再次被美軍艦載機擊中四彈,受損嚴重,不得不再一次回國大修 。

1944年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人力、物力的差距開始顯現,日本海軍形勢日益趨於被動。1944年6月菲律賓海戰中,6月19日在對美國航艦部隊發動航空總攻擊後,翔鶴號被美國潛艇“棘鰭”號(USS Cavalla)所發射的四枚魚雷同時命中,導致航空燃料氣體充滿艦內。艦上的損管人員採取了向左舷注水平衡等搶救措施,但於14時1分,航空燃料氣體引發起火爆炸沉沒。全艦1660名官兵中僅有570人獲救 。

但是,日本海軍也有一支被忽視的力量,那就是由兩艘大型戰列艦“長門”號和“陸奧”號組成的第3戰列艦戰隊。這兩艘戰列艦都是日本海軍的旗艦,裝備了八門41厘米主炮,具有強大的火力和防護。它們是世界上僅有的七艘裝備了超過406毫米(16英寸)主炮的戰列艦之一,也是日本海軍大艦巨炮主義的代表作。它們在1920年代建造時,曾經引起了各國海軍的震驚和競相趕超。

7、長門號戰列艦

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也是長門級戰列艦的首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長門號於1917年8月在吳海軍工廠開工建造,於1919年11月下水,並於1920年11月正式服役。

長門號的設計採用了當時最大口徑的410毫米(對外稱40厘米)口徑艦炮,以及高速、強防護的理念,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之一。長門號的排水量達到了3912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4285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節。長門號搭載了8門雙聯裝三年式41厘米艦炮,18門三年式14厘米艦炮,4門雙聯裝八九式毫米高角炮,10門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機槍等武器。長門號還配備了3架水上飛機和彈射器。長門號的裝甲厚度在305毫米到500毫米之間,主要保護舷側、甲板、炮塔和司令塔等部位。

長門號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作為第一航空戰隊的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偷襲、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海戰、萊特灣海戰等戰役。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長門號是日本海軍唯一沒有受到重創的一艘戰列艦,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指揮長門號之艦載機進行反擊,併成功擊沉美軍約克城號。但隨後長門號也遭到美軍企業號上起飛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其中1枚炸彈命中了飛行甲板,並引發了大火和爆炸。長門號雖然沒有失去動力和指揮能力,但損失了大部分飛機和彈藥。

在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長門號參與了捷一號作戰,作為第二次南方部隊的旗艦與其他日本主力艦試圖突入萊特灣並摧毀美軍登陸部隊。但在10月25日凌晨,在蘇里高海峽與美軍第七艦隊發生激烈交火。長門號在交火中發射了多輪主炮彈,並可能擊中了美軍驅逐艦約翰斯頓號和護衛航空母艦甘比爾灣號。但隨後長門號也遭到美軍艦艇的猛烈反擊,其中一枚魚雷命中了長門號的右舷,造成了嚴重的進水和傾斜。長門號失去了航行能力,被迫停留在蘇里高海峽。

在10月25日下午,長門號又遭到美軍飛機的多次轟炸,其中2枚炸彈命中了飛行甲板和艦艏,又引發了大火和爆炸。長門號的火力控制系統被破壞,主炮無法再發射。長門號的艦長森下徹下令棄艦,並與部分官兵留在艦上殉職。長門號最終被日本驅逐艦朝雲號發射的魚雷自沉處分,沉沒於北緯10度15分、東經125度5分的海域。長門號上共有1177名官兵陣亡,僅有少數倖存者被救起。

長門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參加實戰的戰列艦,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艘被擊沉的戰列艦。長門號的沉沒標誌著日本海軍主力艦隊的覆滅,也標誌著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

8、陸奧號戰列艦

日本海軍戰列艦,也是長門級戰列艦的第二艘,其命名取自舊陸奧國。陸奧號於1918年6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建造,於1920年5月下水,並於1921年10月正式服役。

陸奧號的設計與姊妹艦長門號相同,採用了當時最大口徑的410毫米(對外稱40厘米)口徑艦炮,以及高速、強防護的理念,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之一。陸奧號的排水量達到了3272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8500噸,長米,寬米,吃水米,最大速度達到了節。陸奧號搭載了8門雙聯裝三年式41厘米艦炮,20門三年式14厘米艦炮,4門40倍徑76毫米高角炮,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等武器。陸奧號還配備了2架水上飛機和彈射器。陸奧號的裝甲厚度在76毫米到305毫米之間,主要保護舷側、甲板、炮塔和司令塔等部位。

陸奧號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作為第一航空戰隊的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偷襲、中途島海戰、索羅門群島海戰等戰役。在1941年12月的珍珠港偷襲中,陸奧號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所乘坐的旗艦,指揮著日本海軍的主力部隊向小笠原群島附近海域推進。但由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並未出現在珍珠港,陸奧號沒有參與實際的攻擊行動。

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陸奧號仍然是山本五十六大將的旗艦,率領著日本海軍的主力部隊向中途島方向前進。但由於山本五十六大將堅持執行“漸減邀擊”的作戰計劃,導致陸奧號與其他戰列艦遠離機動部隊,在整個海戰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當機動部隊遭到美國海軍飛機的慘重打擊後,陸奧號只能接收倖存者,並隨著主力部隊撤退回日本本土。

在1942年8月至11月的索羅門群島海戰中,陸奧號參與了前進部隊和支援部隊的行動,試圖突入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的海域,摧毀美國海軍的艦隊和登陸部隊。但由於陸奧號的航速較慢,無法跟上日本海軍的高速艦艇,因此在多次水面作戰中都沒有發揮實力,只有進行防空作戰和補給作業。在第二次索羅門群島海戰中,陸奧號曾對接觸的美國飛艇發射主炮,但未能擊落。

在1943年6月8日,陸奧號在廣島灣的柱島錨地發生了一起神秘的爆炸事故,導致艦體斷裂並沉沒。陸奧號上共有1211名官兵死亡,僅有353名倖存者被救起。陸奧號沉沒的原因至今不明,有多種說法,包括三式彈爆炸、間諜蓄意引爆、自殺式襲擊等。

陸奧號是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在本土附近海域沉沒的戰列艦,也是日本海軍最早服役的戰列艦之一。陸奧號的沉沒對日本海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打擊,也標誌著日本海軍主力艦隊的衰落。

但是,在珍珠港事件中,這兩艘戰列艦卻只起到了掩護作用,沒有發揮出實力。

日本海軍在制定偷襲計劃時,就已經放棄了使用戰列艦進行炮擊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是航空母艦,而不是戰列艦。而且,使用戰列艦進行炮擊會增加被發現和反擊的風險,也會影響空襲的效果。因此,日本海軍決定以航空兵為主力,用飛機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進行突然打擊。日本海軍在執行偷襲任務時,也沒有給長門和陸奧提供足夠的支援和保護。他們認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失去了反擊能力,所以沒有必要再派遣更多的輕型艦艇和潛艇來護衛戰列艦。

日本海軍在偷襲結束後,也沒有給長門和陸奧提供足夠的機會和目標來發揮火力。他們看到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摧毀,沒有必要再進行第三波空襲或者用戰列艦進行炮擊。在偷襲結束後,長門和陸奧只能在距離珍珠港300海里的海域等待,沒有參與任何戰鬥。

長門和陸奧在珍珠港中的表現可以說是黯淡無光的,它們沒有發射過一發炮彈,也沒有遭受過一枚彈片的傷害。

只是作為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後盾,為其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和威懾。

還有3艘重巡洋艦:利根、築摩、最上。這三艘重巡洋艦都是日本海軍最新型的重巡洋艦,裝備了十門厘米主炮,具有高速和強火力。 這三艘重巡洋艦在珍珠港事件中也只起到了掩護作用,沒有發揮出實力。

因日本海軍對航空兵的過分依賴、對戰列艦的輕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後來的戰爭中逐漸被美國海軍所利用和放大,最終導致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失敗。

9艘驅逐艦:穀風、浦風、磯風、浜風、朝風、濱風、初風、夕風、涼風。這些驅逐艦都是日本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裝備了六門厘米主炮和九具61厘米魚雷發射管,具有高速和強攻擊力。 這些驅逐艦在珍珠港事件中主要負責護衛航母和其他大型艦艇,以及對美國潛艇進行反潛作戰。

23艘潛艇:這些潛艇包括五型潛水艇(伊15、伊16、伊17、伊18、伊19)、六型潛水艇(伊21、伊22、伊23)、七型潛水艇(伊24、伊25)、八型潛水艇(伊26)、十一型潛水艇(伊68、伊69、伊70)、十二型潛水艇(伊71、伊72、伊73)、十三型潛水艇(伊74、伊75)和十四型潛水艇(伊76)。 這些潛艇在珍珠港事件中主要負責偵察、攔截和攻擊美國艦艇,以及運送袖珍潛艇。

5艘袖珍潛艇:這些袖珍潛艇是日本海軍的特殊武器,只有24米長,裝備了兩枚45厘米魚雷,由兩名船員駕駛。 這些袖珍潛艇在珍珠港事件中主要負責潛入港口,對美國戰艦發動自殺式攻擊。

9、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海軍的主力戰鬥機,負責掩護轟炸機和魚雷機,以及與美國海軍和陸軍的飛機交戰。零式戰鬥機是日本海軍在1937年開始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活塞式戰鬥機,由三菱重工業設計製造。它的正式名稱是96式艦上戰鬥機,因為它是在1936年開始研製的,按照日本的年號命名。後來,在1940年改進了效能和結構,更名為零式艦上戰鬥機,因為它是在1940年開始服役的。零式戰鬥機有多個型號,最常見的是零式二一型和零式五二型。

零式戰鬥機的優點是速度快、航程遠、機動性好、武裝強。它最高時速可達533公里,航程可達3100公里,升限可達10000米。它裝備了兩門毫米機槍和兩門20毫米機炮,還可以掛載兩枚60千克炸彈或兩枚250千克魚雷。它的操縱效能優異,可以做出各種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如俯衝、盤旋、滾轉等。它被譽為“空中之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

但零式戰鬥機缺點不容忽視、防護薄弱、火力不足、難以升級。為了追求速度和航程,零式戰鬥機犧牲了防護裝甲和自封油箱,使得它非常容易被敵方飛機或防空火力擊中。它的武器也不夠強大,尤其是毫米機槍,在遠距離或高空作戰時效果不佳。它的設計也比較保守,沒有預留升級空間,難以適應戰爭的發展。

在珍珠港事件中,零式戰鬥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第一波攻擊中,共有43架零式二一型參與了行動,其中27架負責掩護第一攻擊隊(由40架九七式艦攻和51架九九式艦爆組成),16架負責掩護第二攻擊隊(由54架九七式艦攻和45架九九式艦爆組成)。在第二波攻擊中,共有36架零式二一型參與了行動,其中18架負責掩護第三攻擊隊(由54架九七式艦攻和78架九九式艦爆組成),18架負責掩護第四攻擊隊(由36架九七式艦攻和36架九九式艦爆組成)。零式戰鬥機的任務是保護轟炸機和魚雷機不受美國飛機的干擾,以及消滅美國的防空力量。

零式戰鬥機在珍珠港上空展現了驚人的戰鬥力。它們成功地壓制了美國的防空火力,摧毀了美國海軍和陸軍的飛機,與美國的戰鬥機展開了激烈的空戰。它們利用自已的速度和機動性,與美國的P-36、P-40、F4F等戰鬥機周旋,多次取得優勢。它們還利用自已的航程,對美國的飛機場和軍事設施進行了多次低空掃射,造成了重大損失。據統計,零式戰鬥機在珍珠港事件中共擊落了29架美國飛機,另有28架被擊傷。而零式戰鬥機本身只損失了9架,另有20架受損。

零式戰鬥機在珍珠港事件中的表現,讓日本海軍士氣大振,也讓美國海軍震驚不已。日本海軍認為零式戰鬥機是無敵的,是日本海軍制空權的保證。美國海軍則意識到自已在空中力量上落後於日本海軍,需要加緊研製新型戰鬥機,並改進作戰策略和訓練方法。零式戰鬥機在珍珠港事件中的表現,也為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如馬來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洋等地的作戰。

然而,零式戰鬥機在珍珠港事件中的表現,並不能掩蓋其固有的缺陷。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深入發展,美國海軍逐漸恢復了實力,並推出了新型戰鬥機,如F4U、F6F、P-38等。這些戰鬥機在速度、火力、防護等方面都優於零式戰鬥機,使得零式戰鬥機逐漸失去了優勢。同時,美國海軍也改進了作戰策略和訓練方法,學會了利用高度和速度與零式戰鬥機對抗,避免與其近距離格鬥。而日本海軍則沒有及時升級或更換零式戰鬥機,也沒有改變過時的作戰理念和訓練體制,導致零式戰鬥機在後期的作戰中越來越處於劣勢。加上日本海軍飛行員的素質下降和人源不足,導致零式戰鬥機在後期的作戰中越來越處於劣勢。加上日本海軍飛行員的素質下降和人力資源的消耗,零式戰鬥機的光輝也逐漸黯淡。

零式戰鬥機飛行員們幾乎以一已之力摧毀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戰鬥力,為日本海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優勢。然而,他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損失了29架飛機,其中9架零式戰鬥機、15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和5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佔了出動飛機數(315架)的9%。他們還失去了55名飛行員和9名機械師,其中包括一些有經驗和有名望的飛行員,如第一波空襲的指揮官、海軍中佐木村武夫。

零式戰鬥機在珍珠港事件中的表現,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巔峰時刻。它展示了日本海軍航空工業和飛行員的高水平,也給美國海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然而,這也是一種假象,因為它掩蓋了零式戰鬥機的固有缺陷和日本海軍的戰略失誤。隨著美國海軍的反擊和進步,零式戰鬥機逐漸暴露出了其脆弱和落後的一面,無法適應戰爭的變化和挑戰。最終,零式戰鬥機成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棺材,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悲劇符號。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重回八年前 失憶後,我親手把愛人殺死了 快穿之人生路 快穿:帝君大人超寵超撩人 七十年代的幸福生活 重生2007:把清冷校花撩哭了 世外塵蕪,踽步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