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改過遷善,與舊我決裂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曾國藩語錄】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

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

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

故自戊年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曾國藩軼事】早年間,曾國藩不明進退之柔術,經常碰釘子。

然而他總能及時糾正,用“悔”治此頑症。

咸豐七年(1857),因接到父親曾麟書的死訊,曾國藩趁機從艱困的江西戰場撤退,回家守喪。

當朝廷緊急徵調他出山時,曾國藩上了個《瀝陳辦事艱難仍籲懇在籍守制折》,討價還價。

因為作為統兵大帥,曾國藩從幫辦湖南團練以來,無論戰功多麼顯赫,仍只是個掛銜的“侍郎”,待遇得不到落實。

而當時地方軍政分權,不利統一排程,“非位任巡撫,有察吏之權者,決不能治軍;縱能治軍,決不能兼及籌餉。

臣處客寄虛懸之位,又無圓通濟變之才,恐終不免於貽誤大局.”

這是曾國藩試探朝廷,欲取地方實權。

這種恃功邀權正犯了滿清歷來對漢人的疑忌,所以咸豐帝照準他在家繼續守制。

假戲真作,令曾國藩萬分尷尬。

此後一年中,戰局迅速發展,湘軍將領們大多憑戰功獲得高官厚祿,原來低於曾國藩的胡林翼、李續賓等人風光無限。

眼看戰局接近尾聲,曾國藩對自己失去建功立業的機會感到懊悔,以為自己沒有復出的機會,就把希望全寄託在弟弟曾國荃身上:“願吾弟兢兢業業,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則不特為兄補救前非,亦可為吾父增光於泉壤矣.”

只是後來戰局有了新變化,在胡林翼等人周旋下,亟需一名“聲威素著之大員,督率各軍,方能措置裕如”,曾國藩得到起復的機會。

曾國藩不再提什麼要求,只是感激:“聖恩高厚,令臣下得守年餘之喪,又令起復,以免避事之責.”

也是自此,曾國藩對滿漢大防的警戒刻骨銘心,對其大功建成之後退避收場也不無前轍後鑑之用。

經歷了這件事,曾國藩又增了幾條處世經,對於能決定他生殺子奪的最統治者有四計:逆來順受,以死效忠,緩拖以時,委婉言求。

總之避免正面衝突,旁敲側擊,以柔克剛,曲意示衷。

這幾招能使曾國藩在朝廷對他任用又懷疑、支援又削弱的夾縫中站住腳,頻得實惠,步步高昇。

在家鄉守制的曾國藩經歷了人生的一個反省調整期,整理十幾年從政從軍得失,不由湧起一股愧悔的情緒。

咸豐七年(1857)曾國藩委軍奔喪,在世人眼中已屬不忠;恃重邀權有悖於他平日標榜的理學家的作為。

一時輿論四起,指責非議不斷。

這讓曾國藩感到委屈,他素以誠信自居,卻揹負欺世盜名的惡譽。

在他憂心忡忡之際,好友歐陽兆熊給他開了一劑方子:“岐黃可醫身病,黃老可醫心病”,是用黃老陰柔替代剛直。

此前曾國藩初出治軍,嚴刑峻法,手段非常刻薄,世謂以禹墨為體,申韓為用。

他提出“純用重典”,非採取狠辣手段不能治亂世。

他向朝廷表示即使由此得殘忍嚴酷之名,也在所不辭。

現在不但歐陽兆熊勸他,另一好友羅汝懷也致信,諄諄以尚平實勿爭權相勸:“獨識閣下為奇士,所見四方之士無出其右者,何者?”

其信將曾國藩苛求及攬權之病揭示,曾國藩思而悔之,處世態度由酷峻變柔順,是以禹墨為體,老莊為用,“自概自抑,持盈保泰,不在勝人處求強.”

自率湘軍東征以來,曾國藩有勝有敗,四處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於沒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授予地方實權所致,同時曾國藩也自認本身修養存有弱點。

為人處世固執己見,自命不凡,一味蠻幹。

以前,曾國藩對官場的逢迎、諂媚及腐敗十分厭惡,不願為伍,為此所到之處,常與人發生矛盾,受到排擠。

沉浮多年,曾國藩深知一己之力無改大局,若繼續生存於官場,只有主動去適應。

所以他改變以往的剛直清高,與人和流,效果很好。

經歷一段時間自省自悟,曾國藩的處世功得到一致好評。

薛福成評論說:“曾國藩自通籍後服官侍從……平時制行甚嚴,而不事表暴於外;立身甚恕,而不務求備於人……繼乃不輕立說,專務躬行,進德尤猛……論功則推以讓人,任勞則引為己責。

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繼而同僚諒之,終則各省從而慕效之。

所以轉移風氣者在此,所以宏濟艱難亦在此!”

【智慧解讀】每個人在人生和事業發展中都會遇到某些困難,有的緣於外在環境,有的則由於自身的弱點。

為了達到成功目的,人就要不斷調適自我,這就是所謂的“改過遷善”。

曾國藩一生遭遇過幾次重大波折,都是他人生的轉折之處,而他所以能最終成功,也正得力於此。

所以他給諸弟寫信稱“凡人一身,只有‘遷善改過’四字可靠”。

他還信服袁了凡“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句名言,改過自新,重起爐灶,勇於與過去的舊我決裂,需要有非凡的毅力。

這些,曾國藩都做到了。

從他一生事蹟中,可以得到更清楚的認識。

遺憾的是,偏偏有一些人,從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過錯,甚至把錯的也看成是對的。

這是不能見其過的人。

有一種人,明知自己錯了,卻甘於自棄,或只在口頭上說錯了,這是不能內省自訟的人。

還有一種人,有錯誤也能責備自己,卻下不了決心改正,這是不能改過的人。

無怪乎孔子感嘆道:“算了吧!我沒有看見過一個能看到自己的過錯,而又能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孔子的話很簡單,含義卻很深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知過很難,知過而反躬自責就更難。

知過能改,非大智大勇者不能。

其實在這方面,很多人都應該像文正公多學習學習。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響水鎮日誌 三國:你們這群蘿莉被我包圍啦! 網遊三國之天下歸一 盤點十大雄主與他們的八卦 大明第一暴君 大秦:開局政哥要拿我燉湯喝 出墳玫瑰:穿越男主的女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