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 3章 請恩師出手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京城二月少芬芳,裸枝枯葉伴冰霜;晨寒午暖著裝雜,時有冷風捲塵揚;幾樹梅花正報春,白楊玉蘭蕾亦脹;欲尋何處萌新綠,忽見柳梢泛淺黃。北京城的二月份基本上是降水少,晴天多,大風天氣比較多,天氣通常比較乾燥,二月的北京,不像南方已是花紅柳綠,草木好像還沒從睡夢中醒來,呈現在人們眼中的,以裸枝、枯葉居多,時不時會有冷風襲來,感覺刮臉,還會捲起粉塵,眯得眼睛不敢睜開,白天氣溫接近零上十度,但夜晚仍舊在冰點以下好幾度,早晨起來能看到霜花,有水的地方可以可以看到冰晶。此刻的溫度比起剛來朝會時已經暖和了許多,但是在朱慈烺詢問可有良策之時,大家的心卻是跌入谷底的。

朱慈烺看到眼前沉默壓抑的氛圍,也不想再與首輔陳演,次輔魏藻德問話,既是痛恨他們亡國之後的無恥行徑,也是因為朱慈烺知道這裡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父皇造成的,父皇雖然總是嘮嘮叨叨自責自己有罪,6下罪己詔,可是板子無一例外都打在大臣的屁股上,在位17年間,殺掉了7個總督、11個巡撫,共用過吏部尚書13人,戶部尚書8人,兵部尚書17人,刑部尚書16人,工部尚書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尤其是兵部尚書,殺的殺、關的關、貶的貶,幾乎沒有一個落得好下場!地方巡撫殺了十幾個,邊區督師更是換個不停,以至於督師對自己防區的各種情況不明,權力混亂,而出了事,直接統統殺死了事。這樣就導致朝堂之中再也沒有了諫臣,較明朝初期最明顯的變,就是把持朝政的東林黨們更加圓潤,他們汲取了之前血淋淋的教訓,在很多問題上都變得躊躇不決。問題肯定是有的,但在朱慈烺看來,既然自己已經走上舞臺,就不能再這樣解決問題了,尤其是此刻亡國危機已現,更是隻能慎重行事。

朱慈烺環視一圈,看向了自己的恩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姜逢元。姜逢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人,萬曆四十一年癸丑進士,為禮部郎中姜鏡之子。明代帝王在選擇師傅上注重的是兩個方面,第一則是道德修養,這也是最為重要的。東宮師傅聲望也是必須是德高望重的,這樣才能夠在聲望上得到其他人的認可,並且透過與太子的朝夕相處能夠使太子耳濡目染下學習到老師良好的品質。除了道德修養之外還得有學識上面的修養,東宮的師傅必須是學問廣博和出類拔萃的老儒生,受到過正統的儒家教育能夠對於儒家經典進行研究,不僅能給教太子知識才幹,培育其治國理政的能力。

這也是得益於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極其重視教育的君主,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朱元璋明白,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從教育做起。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兒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讀書識字,學習治國理政。為此,朱元璋四處尋訪大儒,想找到一位真正學問淵博的老師,來輔導太子朱標讀書。宋濂之才,朱元璋早有耳聞,多次想延攬,但宋濂都是潦草應付。這次朱元璋親自帶兒子朱標去拜訪,說明來意,希望宋濂擔任太子老師。然而,給皇帝兒子做老師是一件極為危險和困難的事。太子若稍有不遜,老師便有失體統之嫌;太子若不用心學業,老師又難逃失職之罪。皇帝兒子多嬌生慣養,不拘小節,想給他們上好一課,老師必須步步為營,才能左右逢源。宋濂乃心高氣傲之人,看不上權貴。他性情直率,擔心教導太子有失身份。於是宋濂便考驗朱元璋說:“你要我教太子,就要讓太子給我行拜師之禮。”朱元璋爽快答應,叫太子進來給宋濂磕頭請教。宋濂又追問:“小兒頑劣,能訓乎?”意思是,太子若不聽話,我能不能打他?這無疑是對朱元璋誠意的再試探。歷史上,多有老師因管教皇子無方,被皇帝所殺的先例。老師若無管教權,教學就難以為繼。朱元璋想了想,給出了一個極具震撼力的答覆:“不死即可!”這四字一出,宋濂先生笑了。他見朱元璋毫不猶豫,全權授予老師教育權,方才決定收下太子,傾囊相授。“不死即可”四字,語出驚人,卻道出了中國古代重視教育的核心精神。一千多年前,儒家已經提出“興趙振業,子夏為教”的理念。子夏為人師表,教育後學,這是一位老師應盡的職責。而學生若不肯用心學習,老師作為人師,也有責任嚴加管教。朱元璋允許宋濂老師嚴加訓斥和體罰,這在今天看來有些殘酷。但在那個時代,體罰是正常的教學方式,老師有打罵學生的權力。這也反映出古代尊師重道的思想。老師地位崇高,就像學生的父親一樣。學生必須無條件尊重並聽從老師的教導,否則老師有權懲罰。今日教育理念已有很大變化,但尊重老師、聽從老師指導的根本精神未變。朱元璋一生勵精圖治,興辦學校,廣納人才,他的教育思想極為超前。

明朝後期黨爭延續,文官大都陷入了黨爭,為國憂愁,為民生計者寡,當時財政困難,賦稅來源由天啟朝時期的商人為主,轉為了農民為主,沉重的賦稅壓垮了農民的肩膀,而且土地兼併問題愈發嚴重,以皇帝為首的官僚地主階層,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大量侵佔農民土地,掠奪平民財富,結果卻是飲鴆止渴。朝廷內部,皇帝和文官集團,文官和武將、勳貴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軍人尾大不掉,募兵制的軍隊和家丁制的軍隊開始不受朝廷約束,逐漸轉化為地方軍閥。軍閥化的大明地方總兵,他們無視律法,軍紀敗壞,縱兵掠奪,甚至殺良冒功,搶掠婦女,加深了明朝的社會危機。縱觀崇禎一朝,佔據朝堂的大都是一群爭權奪利的投機分子,如果要追溯明亡的真正原因,文官權力不受約束,以至於文官制度的潰爛也可以算是一個主因。儘管時局危機如此,朱慈烺相信恩師朝夕相處以來的人品及感情,遂向恩師姜逢元問話,請求恩師就當前危局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明小國士 跟唐人講武德 重振大康帝國 君川 開局繼承兩座山 遊夢唐 有你之處便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