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此心平常否極泰來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曾國藩語錄】弟克復兩省,勳業斷難磨滅,根基極為深固。

但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但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此後總從波平浪靜處安身,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

吾亦不甘為庸庸者,近來閱歷萬變,一味向平實處用功。

非萎靡也。

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

【曾國藩軼事】曾國藩以一介書生在仕途發展的前半段,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他於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兩年後授翰林院檢討,過7年即超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又過兩年又升授禮部右侍郎,並於此後4年之中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

10年7遷,連躍10級,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對於生長於深山、出身“寒門”的曾國藩來說真可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以一介文人,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而成就了武功大略,官封一等勇毅侯,被世人譽為“中興第一名臣”。

曾氏家族也成為清朝200年來漢人第一家。

人們認為他一定喜愛大風大浪吧!但實際上曾國藩在養生處世中的哲學與眾不同,認識特別深刻。

曾國藩在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寫給四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安身立命應該從波平浪靜方面考慮,保持心中平靜順和,千萬不要從翻天覆地、動盪不安處考慮,雖然人人都不甘心庸庸無為,但注意平靜為第一原則。

生活閱歷千變萬化,總是應該慢慢向平實處用功。

“向平實處用功”和“波平浪靜”這是曾國藩處世哲學的兩點重要原則。

曾國藩寫道:弟克復兩省,勳業斷難磨滅,根基極為深固。

但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但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此後總從波平浪靜處安身,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

吾亦不甘為庸庸者,近來閱歷萬變,一味向平實處用功。

非萎靡也。

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

他的意思是:四弟收復兩省,功績之大是根本不會磨滅的,你的地位也是很穩固的。

只是擔心做事不能達到成功的目的,不怕成功了站不住腳跟;只怕不能平安舒適,不怕英名不突出。

從此以後要從波平浪靜處安身,不要總想做什麼翻天覆地的大事業,我也並不甘心做平庸粗俗的人,近來我的閱歷變化特別大,一味向著平安實在的方面下功夫。

並不是我萎靡不振,而是因為地位太高,名聲太大,不這樣做,都會有災禍臨頭的危險。

其實,曾國藩的平靜養生方法是被逼出來的。

曾國藩多年到處征戰,軍事政務繁忙,從35歲起遍身生了一種蛇皮癬,搞得他坐臥不安,痛苦萬分,以至於精神萎靡不振,困頓到了極點,還不到50歲,卻早早衰弱到如此程度。

他自認為這都是因為天賦的資質不厚,並且又百般憂愁摧殘動搖,加上歷年來抑鬱寡歡,為不平之事憤懣而致的折損。

後來,曾國藩的好友馮樹堂來訪,與他討論修養心志、調理身體的方法。

他說:靜心安坐,舍此再也沒有更好的方法。

能靜坐,那麼天下能幹的事情,都可以幹好。

心理意志和意氣感情總是拆不開的。

心志稍有浮躁,那麼感情就會浮躁,意氣感情渙散,那麼心志也就渙散了。

思想意志專注於某一方面,意氣感情自必為之轉移。

如此,曾國藩才一直堅持下來了。

曾國藩生長在湖南鄉間,湖南的民族性是以強悍著稱的。

曾國藩又是一個讀書人,看到歷史上許多人物,他們成功的條件就是堅韌不拔,具有實幹精神。

他常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於流.”

苦志學業,到了進京中進士以後,與唐鏡海、倭艮峰等大儒交往,他的思想更進了一步,此時他要窮理達德,做聖賢的功夫,他的事業則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而以匡事救世為事業。

【智慧解讀】榮辱不驚,保持平實之心,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它不是平庸,它是來自靈魂深處的表白,是源於對現實清醒的認識。

曾國藩一生中雖然遭遇到許多挫折和打擊,而他內心一直保持平靜和順,從不灰心喪氣,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煩惱,終於獲得了最後的成功。

這給後人留下做人的一些啟示。

對於有太多煩惱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把周圍環境中每件美中不足的事情放在心上,對周圍事情的指責和消極的念頭捆住了他們的手腳,使他們很難再去體驗歡樂。

他們認為一切事情都要糟下去,而且不自覺地促使自己造成不愉快的局面,使他們的預言實現。

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遭到不幸和煩惱的突然襲擊,有一些人,面對從天而降的災難,處之泰然,總能使平常和開朗永駐心中;也有一些人面對突變而方寸大亂,甚至一蹶不振,從此渾渾噩噩。

為什麼受到同樣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會產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在於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榮辱不驚。

對於失敗者來說,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滿意的。

當他們終於得到了所向往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又不再想要了;如果失去了的話,他們又一定要找回來。

他們不斷重複老一套消極洩氣的想法,把不幸和煩惱作為生活的主題。

即便在平安無事、一切順利的時候,也習慣於只琢磨生活當中消極洩氣的事情,他們覺得不幸和氣憤的時間太多。

他們總是喜歡喋喋不休地發表消極洩氣的言論,他們說洩氣話,令人難堪,使別人同他們疏遠起來。

煩惱多的人常常由於似乎難以解決的難題而挫傷情緒,失去活力,陷於失望,無所作為。

在遇到麻煩和苦惱的時候,他們往往把精力用在責怪、牢騷和抱怨上。

煩惱多的人說許多帶“不”字的話,例如不能如何、不要如何、不應該如何等。

他們最常用的形容詞是糟糕、討厭、可怕和自私。

他們沒完沒了地指責別人為什麼不如何、怎麼沒有如何。

擁有平實之心的人則不然,他們成功時不心花怒放,鶯歌燕舞,縱情狂笑,失敗時也絕不愁眉緊鎖,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擁有了平實之心,就擁有了一種超然,一種豁達,故達觀者寵亦泰然,辱亦淡然。

成功了,向所有支持者和反對者致以滿足的微笑;失敗了,轉過身揩乾痛苦的淚水。

平實的心態是一種處世智慧,更是一門生活藝術。

人生在世,生活中有褒有貶,有毀有譽,有榮有辱,這是人生的尋常際遇,不足為奇。

古往今來無數事實證明,凡事有所成、業有所就者無人不是寵辱不驚。

榮也自然,辱也自在,內心平實,一往無前,否極泰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挽明於即倒 許三多的多餘四弟 手握千萬精兵,女帝你要賜死我? 大明中興從1625開始 穿越古代去開荒 朕,真不想當皇帝啊 我刷影片被古人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