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歧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六月,盛夏已至

經過連續三個月的奮戰,以及近十萬人的辛苦付出,季漢方面終於完成對弘農郡全面消殺以及清理工作,而且在此期間軍中和民間也並未出現有關瘟疫感染的病例,而這這就預示著他們打破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魔咒。

另外,此次近乎完美的災後治理流程,也將成為未來季漢在面臨各種自然災害時,一種可以借鑑的標準賑災規範。

而在完成上述工作後,有關災後重建的規劃就被提上日程,不過在此事上魏延和諸葛亮兩人出現了明顯的分歧,而他們分歧的點就在於到底該不該將在洪災期間遷移到河東、太原、雁門、西河四郡的百姓回遷,以此加快弘農郡的災後重建工作。

魏延認為當初遷移弘農郡百姓到幷州四郡時,他就向百姓承諾待消殺和清理工作完成後,就將他們回遷弘農郡,然後進行一系列基建計劃來恢復民生,最後再重新分配土地來補償他們在此次黃河氾濫中的損失。

不然漢軍怎麼可能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將二十萬時代居住於弘農郡的百姓遷到幷州四郡暫居,而且在遷移期間也沒出現像什麼故土難離,祖宗之地不可棄之類不願意配合搬遷的藉口,相反百姓們都十分配合漢軍。

出面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魏延給出的回遷承諾上,他曾經並表示:災後會由工部免費修建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以及民部會重新丈量分配土地;戶部也會免稅三年來作為補償等一系列的補償措施,倘若沒有這些補償條件,別說兩個月完成人口搬遷,恐怕再給魏延半年時間都不一定能搞定。

現如今洪水退了,瘟疫被他們消滅在萌芽之中,黃河大堤也經過專業工程隊加固,弘農郡已具備回遷百姓的條件,但就在回遷條件成熟之際,季漢方面卻公然違背當初許下的承諾,一旦訊息傳開恐怕會讓朝廷失去威信。

而且幷州四郡的生存條件比較惡劣,相較於弘農郡而言簡直是雲泥之別,被誆騙過去的百姓和小士族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屆時會出什麼亂子魏延想都不敢想。所以當諸葛亮提出不回遷百姓後,魏延便直接從潼關趕回長安。

至於諸葛亮為何會這樣做,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自從魏延拿下幷州,並越過陰山山脈將觸手深入大漠後,每年都會派很多批次的地質勘探隊在廣袤的北方大地尋找鐵礦石、銅礦石、煤礦、金礦等一系列礦產資源,以求加快大漢工業化程序。

而勘探結果自然是喜人的,除了在五原,雲中等郡發現數座儲量驚人的鐵礦、煤礦外,在太原、雁門等郡也同樣發現儲量不明,易於開採冶煉的礦產,甚至在陰山山脈以北的大漠中,還發現數座大型露天礦藏,這也讓整個季漢高層為之振奮。

因為只要有足夠的原材料,季漢鋼鐵年產量甚至可以達到二三十萬噸,而在有了充足的鋼鐵年產量後,除了軍事上會加強漢軍的戰鬥力外,它對於民生髮展的推動作用才是不可忽視的。

譬如架設跨越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的鋼鐵大橋,以此加強南北方的聯絡。或者上馬更多的鐵路基建專案,讓距離不再成為各地聯絡的阻礙,進而讓大漢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等,反正只要鋼鐵產量一上來,目前潛藏的很多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不過就在季漢高層準備在幷州大展拳腳時,他們突然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因連綿不絕的戰爭和異族肆虐的影響,讓大西北可用的人力資源非常少。

雖然季漢早就研發出可用於採礦的蒸汽機,提高了工礦企業採礦的效率,更是解放了很多珍貴的人力資源,但相較人力資源巨大的缺口,蒸汽機所帶來的便利是遠遠不夠的。

而人力資源短缺也讓季漢陷入空有一座金山,卻沒有辦法開發的尷尬境地,為此可把在長安處理政務的諸葛亮愁壞了。

甚至為了走出當前困局,早日將礦藏變為大漢進步的資糧,諸葛亮還考慮過讓胡人參與其中,畢竟前些年收復河套,以及攻克汗彈山覆滅鮮卑時曾俘虜了數目不菲的胡人,讓他們放下拓寬道路的工作去幷州採礦,怎麼看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這一想法很快在頻發的事故中被叫停,因為沒有被漢化的胡人野性十足,再加上成年後學習能力退化,一些工礦企業明令禁止的事情他們經常違反,同時也視安全生產規範如無物,導致礦場隔三差五出現人員傷亡,進而讓工礦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甚至還不如之前的一半。

於是諸葛亮叫停此項決策,並又將胡人仍回去繼續鋪路,看來採礦這種技術活還得讓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漢人來,至少他們不會違反明今禁止的規定,從而出現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不過漢人從哪裡來,這又讓諸葛亮犯了難,他總不可能將強行遷移百姓到幷州定居吧,這樣做不引起動亂才怪,更何況現在季漢也不是他的一言堂,魏延、法正、伊籍等人一定會反對的。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

正當諸葛亮為此事得不到解決感到苦惱時,魏延突然從弘農前線來信,表示為預防瘟疫爆發,同時也為重新分配高度集中的土地,因此他準備將弘農的二十萬百姓遷移到關中、河東等地暫住,待明年開展災後重建工作時再將他們遷回弘農郡。所以希望諸葛亮能儘快調配物資,務必保障這二十萬百姓的日常所需。

但魏延的提議卻讓諸葛亮動起了小心思,幷州因為要建立重工業區所以非常缺人,可只要將這二十萬人遷過去,那一切問題不都迎刃而解了麼。

於是諸葛亮給魏延回信,在信中他表示弘農郡剛剛遭遇戰火和洪水的接連侵襲,導致儲存在府衙中的戶籍資訊被毀,現如今弘農郡到底有多少百姓已經不可考。

在這種情況下,誰也不知道受災百姓中到底混入多少圖謀不軌之人,再加上漢帝劉禪馬上要入主未央宮,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不應將弘農郡百姓移往關中,就算臨時居住也不行,否則出現意外他們難辭其咎。

隨後他提出解決辦法,建議先將百姓遷往幷州暫住,這樣一來不到能滿足魏延的需求,也能解除他的顧慮,屆時只需待弘農郡形勢得到控制後,再來討論他們的去留也不遲。

在收到諸葛亮的回信後,當時因前線事務非常繁雜,魏延也沒有往深處想,便直接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並連連稱讚還是諸葛亮考慮得周到,但今天看來他當時就像個傻子一樣被人玩得團團轉,被賣了還得幫人家數錢。

……

魏延和諸葛亮的爭論很快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伊籍作為和魏延關係密切的開國功臣,這一次他倒沒有和魏延站在一起,而是旗幟鮮明的支援諸葛亮,畢竟開發幷州的前提是人口,沒有人口再好的規劃都是空中樓閣,如今好不容易誆騙二十萬人過去,他們怎麼可能放棄這個機會。

和伊籍抱有相同想法的還有幷州刺史費禕,作為季漢政壇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他也非常支援諸葛亮的看法,畢竟只有當家才知道柴米油鹽貴,在沒有充足的人力參與到建設中來,想要將幷州建成大漢的重工業區,這完全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了,魏延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所以朝中不乏有人支援,譬如衛將軍吳懿,以及未來大名鼎鼎的蜀漢四相之二的蔣琬和董允,他們認為眼下正值橫掃寰宇之時,朝廷應信守承諾為萬民表率,切不可因小利而失信義,否則天下人人爭相效仿之,最後導致道德淪喪,屆時國不將國吶。

以諸葛亮為首的人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而以魏延為首的人則是從道德出發,所以兩方人馬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直接鬧到皇帝劉禪面前。

……

“陛下,幷州乃苦寒之敵,弘農郡的百姓們先是遭遇戰火荼毒,後又被滔天洪水侵襲,家中錢財在戰亂和洪水中皆盡遺失不說,甚至在洪水結束後,還出現了人人皆披麻戴孝的慘狀。

臣作為弘農會戰的指揮官本就對不起他們,如今更是要違背當初許下的諾言棄他們不顧,這一點臣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所以臣請陛下明察秋毫,早日下令讓原弘農百姓返回原籍,好讓他們早日接受朝廷的補償和陛下的恩賜,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穩人心,也好和我們一起參與到災後重建工作中來,早日恢復弘農郡的正常生產活動。”

其實魏延是個很現實的實用主義者,倘若此事和他沒關係,那他一定會無條件支援諸葛亮,因為這樣對大漢的發展是最有利的。不過弘農的百姓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他難辭其咎,所以本著盡力彌補的想法,他才會違背本心選擇罕見站在諸葛亮的對立面,否則他吃飽了撐得啊。

“愛卿所言甚是吶,先賢有云:人無信不立,自然這對於國家而言更為重要,大將軍當初許下的承諾自然是我大漢許下的承諾,所以理應執行。

不知太傅如何看?。”

一臉便秘之色的劉禪先是贊同了魏延的觀點,但很快他就把鍋扔給了一旁的諸葛亮,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這種二選一的選擇題註定有一方失意,這讓性格軟糯的劉禪如何抉擇。

“陛下,大將軍此言臣萬萬不敢苟同,在數年前幷州的確不能和弘農郡相提並論,不管是治安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遠遠不如。

但隨著幷州被光復,以及五年發展規劃出爐,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臣和諸位同僚們一直將發展幷州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加上諸位將軍掃清幷州胡人為發展創造穩定的環境,以及豐厚的礦產資源為幷州提供財政支援,因此這些年幷州變化很大。

臣甚至可以負責任的說,如今的幷州已經不是剛剛遭遇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弘農郡所能比擬的,再加上幷州還有我大漢第一條軍民兩用鐵路,其繁榮程度甚至已經能和漢中相提並論。

因此,臣認為只要給這些百姓相同,乃至更加豐厚的補償,譬如土地、金錢、免稅,乃至免費教育等等,相信他們在幷州和弘農之間做選擇的話,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

因為幷州繁榮的工業會帶來很多就業機會,從而讓他們賺取到很多的金錢,進而改善生活和實現階級躍遷,這對苦了一輩子的百姓而言是比金子更珍貴的機會。”

對於魏延的話,諸葛亮毫不猶豫的反駁道,魏延這個人非常喜歡當甩手掌櫃,往往在定下大的發展規劃後就很少關注發展細節,再加上這幾年一直忙於戰事,恐怕他對幷州的印象還停留在三年前。

可魏延也不想想,在擁有絲綢之路財力支撐的季漢,在發現幷州出現大量礦產資源後,怎麼可能不傾盡全力去開發。倘若不是受制人力資源匱乏的原因,恐怕幷州短短几年之功取得的成就,要比南中十年之功還要大。

“另外,為了加強我國對偏遠地區的控制,我等又上馬了兩條新的鐵路基建計劃,再加上明年會在茅津渡假設新的鋼鐵大橋,所以我國目前的鋼鐵缺口依舊驚人。

而且令人遺憾的是,因為要支援孝直攻滅東吳,目前從澳洲到大漢的船運已經陷入停滯狀態,導致澳洲的鐵礦石無法透過船運運輸到本土冶煉,致使我國鋼鐵產量一直原地踏步,這對我國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因此,臣希望陛下能慎重考慮臣的建議。”

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劉禪這下徹底麻瓜了,一邊是大漢一直所堅守的仁義道德,一邊是能影響大漢未來幾十年發展的長遠規劃,這讓能力本就平庸的劉禪陷入兩難的抉擇。

此時此刻,劉禪多麼希望劉備能從墳墓裡爬出來,然後告訴他現在該選哪一個。因為這道題實在太難了。

太難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山河縱橫 三國之重建大魏帝國 回到古代搞工廠 百鍊成善 火影宇智波傳說中的力量 明光重現【穿越大明正統】 大明:開局大雪龍騎,祖父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