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一章 努爾哈赤與清朝建立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參考文獻資料來源:《中國大通史•清(1644~1840)》學苑出版社

清朝是一個由滿族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滿族作為東

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一直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明後期,滿族開始形成並逐

漸發展。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至萬曆四十四年

建立了後金政權,年號天命,開始與明朝分庭抗禮。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

赤病故,皇太極即位,改年號天聰,繼續完成進取中原的宏圖大業。天聰十年(1636

年),皇太極於瀋陽稱帝,改國號為清,定族名為滿洲,並不斷加緊大舉攻明的軍事行

動。明崇楨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關,擊敗了農民起義部隊大順軍,直搗北京

取代明朝並開始統治中國。同年十月,清朝遷都北京,年幼的順治帝在明舊都“定鼎

登基”,宣告“以綏中國”、“表正萬邦”(《清世祖實錄》卷9)

從1644年清朝在北京建立政權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宜布退位,經歷了268年,

共9代10帝(清帝姓愛新覺羅),即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鎮、乾隆帝

弘曆、嘉慶帝顏琰,道光帝曼寧、成豐帝奕濘、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活、宣統帝溥

儀。清朝的疆域,西至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爾高原,北至戈爾諾

阿爾泰、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東到東海,包括臺灣及其附近島嶼,

南到南海諸島,西南到雲南、西藏,包括拉達克。在清朝統治的區域內,已包括了今

天中國的所有56個民族,清代全國的人口數最多時已達到億

有清一代,習慣上以1840年為界,分為兩個歷史階段。從1644年清兵入關到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是清代的前期:從1840年到1912年清帝退位,是清代的後期。

本卷各編所涉及的內容即清代前期的歷史。

·、清代前期歷史發展大勢

對於清代前期的歷史,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察,一是按時間順序瞭解其發展

大勢,一是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方面的發展變化認識其面貌

(一)三個發展階段

清代前期的歷史,從1644年至1840年,共計197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每

個階段都有它特定的內容:第一個階段,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康熙二十

二年(1683年)統一臺灣,收復臺灣統一全國,共40年,這是清朝連年征戰,建立和鞏固全國統治的時

期。第二階段,從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共100餘年,這是被史家盛

讚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統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鼎盛的時期。第三階段,從嘉慶

元年(1796年)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共40餘年,這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別

1。建立和鞏固全國統治時期

在這個時斯內,活動在歷史料合上的各種勢力錯綜夏集,除了正在興起、蓋勁向

上的清朝外,還有人數眾多,滋布各池的農民起義軍餘部,內部才婚承重,互相顏乳

的南明小朝廷,朝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吳三桂,佔有成暗重地的臺灣鄭氏集閉等。這幾

種勢力的相互關係不新變化,鬥爭十分激烈,們清初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清朝入關之後,面對的形勢相當嚴峻與清例對峙的力量在相當廣闊的地域存在,

構成了清統一中國的極大障礙。以多爾裝為首的清統治者在入關之初即有針對性地採

取了軟硬兼茂的兩手:一方面,刻力籠絡漢族地上階級,使其為新政權服務:另一方

面,對衣民及南明等抗清勢力堅決鎮壓,堅持以武力統一全園。

對漢族地主階級的籠絡,清統治者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為崇禎帝、後發喪,打

出為明朝“復看父仇”的旗號,同時保護明陵,深遭降清的明朝舊臣馮銓祭明太祖及

諸帝,又請明太祖神牌人歷代帝王廟。這對於籠絡明宗室,爭取明朝官員的支援,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是優待和重用降清的明清文式官員,這是自皇太極以來一貫遵循

的政策,如孔有德、啾仲明、簡可喜、洪承(等歸降後均委以重任,使他們在入關中

發揮重要作用。入關後,清統治者更樹立吳三林、馮銓、洪承店等人作為降清官員的

榜樣。這不僅擴大了清改府在漢族地主階級中的影響,更進一步吸引了大批化方官吏

地主投降。使清政府能夠在佔領的省份迅速建立起統治機構。目睹這一情況的義大利

傳教十衛匡國對此深表驚異,他在《撻湘戰紀》中寫道:“在融陽(指滿洲)人的戰

事中,應該特別注意一件罕見的事,他們在佔領某地之前就選派了那裡的總督和所有

準備佔領的城鎮官吏,”面這些降將瞭解內地情況,他們的施政方針大多都有針對性,

對安定社會,穩定人心,起到了滿族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三是開科取士,網羅人才。

清軍入京不久,清廷便決定沿明舊制,以科舉取士。在清廷須布的順治帝即位招書中

又特別強調,各省督撫對那些“山林隱逸之主,有懷才抱德,堪為時用,及武略出眾

膽力過人者”,要“據實舉薦”,“徵聘來京,以使耀用”(《清世祖實錄》卷9》。順治

二年(1645年)夏,順天舉行鄉試,應考者達3000人。三年,首次進行會試、殿試,

取中傅以漸等進士40人,分別授官。明末,漢族地主階級遭到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

正當“士子無不破家失業。衣食無仰”(曾常《條斯學政六事》,《皇清奏議》卷1)

之標,清政府開科取士,自然得到相當一批漢族地主、知識分子的擁護,緩和、消除

了他們的反清情緒,使他們轉而為清廷服務。

如果說,軟的一手是為了籠絡人心,是一種策略,那麼,硬的一手則是清初統治

這為統一全國而採取的根本方針。面對風起雲湧的抗清鬥爭,清統治者花費了筆入關

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進行征討。

清軍入關後,首先集中全部精銳兵力,把進攻矛頭指向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

的大西軍。順治二年初,清軍攻佔李自成的根據地西安,迫使其南逃,隨後又尾隨追

擊,在湖北武昌大敗之。五月,李自成棄式昌倉促南走,後在通山縣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小其餘部仍緊持機清爭事目成群后不久,清軍即向大西收發局拼收,順

治三年冬,清建向張獻悲動降未果,使微大軍壓境。感年七丹,非獻惠向川北原川

四年正月、清軍在賽徒劉進患導下,向米獻患部考然裝,非獻忠件白,其爭部有

孫可望、艾能奇、劉文壽、參定國等人帶領下,有川南、發黃帶持小爭,其中以

李定國部利很大。他們曾與南明樣王收權聯合抗清,後族因內部手香,給清軍以可

乘之機。順治十五,清軍分三路向公成帶南陰軍場放。次年,李定國選到教南邊

境孟良,後於康黑元年(682年)後逝、大西學失做

清統浴者在鎮壓衣風深的同時,亦加緊對南明收權的打擊,順治二年初,多樣點

領西安後,消延即令其逃速東進。三月,素樣流民南下,四川連下徐州、場州,並血

洗場州城。五月攻下南京,站光波權垮臺:清收府收南京為江宇府,派人旗同鎮於

並以南京為中心,繼續向南推進,蕩各地的抗清武裝和明朝殘餘勢力。順治三年

月,清軍搶渡線塘江,六月下紹興,魯王收權均臺。隨即揮師南進,下福州,降武政

權覆滅。十一月佔廣州,留武設權作鳥曾散。堅持時間最長的是水歷政權,山於有緊

持抗清的何騰膠、累式、堵凰錫,鄭成功等人的鎮護,以及大順、大西農民軍的支

持,這個政權維持了十五六年之久。順治十五年四月,清軍分三路向雲引瓜攻,水歷

帝出奔。次年正月,清軍克昆明,水歷帝逃注城句。康庚元年春,清軍將水歷溶俘秋,

永曆小朝匯覆大。

清政府用了0多的時間,鎮壓了農民起義軍,南明政權,以及各地的抗清力

量,統一了全國。但時隔不久,至康熙十二年,以吳三桂為首的三潮之亂又起,清廷

又以8年時間平定了三灌之亂。接著,又於康熙三十三年統一了臺灣,鄭氏降清。至

此,40年干戈擾壤,清充治者終於打收丁所有對於,建立和鞏固了對全國的統治

令人口眩的軍事勝利,伴隨著令人心驚的野靠殺戲。特別是在清初的一段時間

清軍列處燒殺劫瓊,對中原人民進行了血腥鎮壓。同時,由於民族間的隔閣和社會制

度的差異,以及清軍入關後推行的一系列弊政及高壓收策,如制發、圈地、投充、組

韜逃人,等等,播下了民族仇恨的種子,使得民族子盾和階級手盾異常尖銳。

清初統治者既然把建立持久的全國性統治作為最高目標,就必須正視所面臨的滿

漢嚴重對立情結。由於滿族貴族中有一一派守舊派,他們主張以滿族舊有的習俗改變漢

族及其他民族,因此使得清初一段時間內,其制度和政策表現出極大的搖擺性。但是,

多爾袞、順治帝、康限帝卻保持了較為清的頭腦,他們排除了種種陽力和干擾,打

出了“滿漢官民,俱為一家”的旗號,逐少步順應了歷史發展要求。到康熙時期,一個

以滿族為核心,聯合漢族地主階級的專制政權已極大地穩定下來

入關後,清統治者在政權建設上首先遇到的間題是,到底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權。

如果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均由滿人控制,那麼民族對抗情緒就很緩解。多爾袞在考慮機構設定時接受了漢言的建議,打出了“法明“的旗號,即依明制舊制,建立一

套統治機構,而且各機構成員也是滿漢兼有。中奧祖構,從內閣到六部,都定有漢人

宜缺,地方機構.任封山大史者亦滿漢均有,而一般地方官。側均由雙人充任,這就

給人們心理上一個極大安慰。為了在制度上多少能實現滿漢官員一視同,順治元年

六月,多爾滾“令內外各門印信,俱並鑄滿漢字樣”(《清世祖實錄》卷5)。十六

年,順治帝又下令,以後各門,不論滿官、漢宮,都由資深者掌印,改變了以前專

由滿官章印的舊例。在官員品級上,滿漢原有區別,後亦漸次劃一

為聯絡漢族地主階級的感情,清統治者又打出了“尊孔”的旗號入關後的次月

使遭官祭先師孔子、並規定,每仟三月、九月必按時致祭,又準孔子後裔仍卷“行至

公“溢號。順治二年。為孔子加“大成至聖文宜先師“頭銜,多爾襲親自謁孔廟行禮

為儀。順治九年,順治帝勉威太學生等守“聖人之道”,並親臨孔廟祭莫,行兩跪大甲

頭禮。十年。又新書禮部,將“崇儒垂道”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但終因南方戰火

未熄,諸多措施未及實施。全康熙帝清除整拜集團後,又將順治帝提出的“崇偶重道”

具體化,損出了以“教化為先“為核心的十六條治國綱領,即《聖諭十六條》,成為

有清一代信守的治國基本準則。十年二月,中斷多年的經筵大典再度舉行,此後,每

年春秋兩次的經筵講學便成為一代定製。以康奧十七年詔舉博學鴻儒為標誌,宣告了

清廷“崇儒重道”國策的巨大成功及全面實施,從而完全取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政治

認同。

最能體現“滿漢一家”精神的是順治五年領布的允許滿漢通婚的諭旨,其言辭溫

婉動聽:“方今天下一·家,滿漢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親膝,莫若使之締結婚煙。

自後滿漢官民有欲聯姻好者,聽之。”(《清世袒實錄》參40》這樣.清統治者在聯姻

漢族感情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使大多數漢族士大夫感激涕零。

在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的同時,清統治者又透過輕稅薄賦,發展生產,來安撫百姓,

爭取民心。長期的戰亂,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耕地大量荒蕪,農民死亡逃徙,

全國一片荒涼蕭條的景象,清政府的財政也陷人極端困境。要維持清朝的統治,就要

儘快使人們從戰亂中擺脫出來,努力發展生產,安定人民生活。清統治者從明亡中看

到,嗇重的賦役是造成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同時也認識到:“收拾民心,莫過於輕徭

薄賦”(朱鼎清《清明紀綱定人心疏》,《皇清泰議》卷1)。因此,清軍佔領北京不久

就廢除明末的三的加派,使人們感到新政權的寬仁。清廷下令,“自順治元年為始,凡

正額之外,一切加派,如遼餉、剿餉、練的及召買米豆盡行調免”,以示“朝廷惠養元

元至意“(《清世祖實錄)卷6)。另外,根據各地受戰爭形響及歷代拖欠賦稅的不同情

況,清政府自科治元年七月始,分別減免田賦,或全兔,或免1\/2、1\/3:有的地方兔

一年,有的地方免二年或三年。為確保減輕農民負擔,清政府於順治三年至十一年重

修《賦役全書》,作為徵收依據,以避免地方宮任意加增。順治十年,清政府又將應解

譜糧改為“官收宮解,不得仍派小民”((清世祖實錄》卷74),從而解除了部分解戶

的黯滯之苦。為發展生產,清初採取了招集流民、開荒復墾的政策。順治三年,山東

首先將無主荒地分給流民耕種,免賦三年,以示鼓勵。六年四月,清政府正式宣佈諭令,各處流民,。不論原籍,均可在所在之處開荒謀殖,到官府登記後正式發給土地執

照,水為私產,免賦六年。十四年,又預布《官更督以荒地勸懲則例》,以官員督民感

荒成效,決定對其獎罰。康熙帝親政之後,於康黑八年輸令戶部永遠停止圈地,而「

四年又重申停止陶地的命令。同時繼續推行鮫勵昂荒的政策,康熙十二年將基荒免賦

年限延長到十年。統一臺灣後,康熙帝又及時解除遷海禁。此外,他還採取了一系列

與民休息的政策,使廣大漢族地區的居民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以恢復發展生產。

清初推行的輕徭薄賦、獎勵墾荒等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相,對爭取民心、安定

人民生活,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康鷹以後,全

國耕地面積擴大,人口增長,均與這些政策有直接關係。

清統治者代明而立,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以統一臺灣為標誌,終於取得了輝煌

的業績,不僅鞏固了在全國的統治,而且使社會經濟再次出現繁榮發展的勢英。中華

民族在經過明末清初的大亂之後,終於又艱難地走上了大治,隨之而來的使是康雍乾

盛世的出現。

2.康雍乾鼎盛時期

隨著全國政權的鞏固,清朝統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即康雍乾盛世。如果

說在此之前,清政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用武力清除敵對勢力,確保新政權的存在與穩

定方面,那麼此後所面臨的課題,便是如何用政治和經濟手段來取得大清江山的長治

久安。

首先是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康架皇帝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恢復農業生產方面,三藩戰爭結束後,清政府亞新招民墾荒,對是荒農戶和受

災農戶,增加貸予牛、種、房舍。另外,為保證農業生產,康照初下大力格治黃河

永定河等河流,同時透過官府出資,或官助民修,或督促民間興辦等方式,修復農田

水利設施,並新修了一批排灌堰閘渠道。至康熙晚期,全國除少數省外,一些傳統農

業區的耕地大多得到墾複,有的還有新拓展,農業生產已達到或超過明代繁榮時期的

水平。

在商業方面,由於統一臺灣後解除海禁,准許出海貿易,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經濟

發展。從康熙中期起,除國內的海上貿易有長足發展外,與國外,尤其與南洋各地的

商業往來也迅速得到恢復。在一些傳統的港口城市如廣州、寧波等地重新獲得生機的

同時,還興起了一些新的貿易口岸,如上海、乍浦、廈門等都是在這一時期確立起它

們的港口地位的。

在手工業方面,清政府推行了將匠班引入民地的做法,這便從根本上消除了匠

役制度的殘餘。由於各地情況不同,匠班銀攤歸地賦的過程延續了相當時期,直到雍

正或更晚些時候才最後完成,但它的確表明了清政府對匠役人身控制的敢松。清代民

營手工業正是在這一有利條件下興起的。

在賦稅徵收方面,由於清初要應付龐大的軍事開支,儘管強調輕徭薄賦,但在賦

稅課徵中常有徵收不時、稅外有稅的情祝,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安。為改變這局面,康燕二十四年(1685年)下詔重修《賦役全書》,並在田賦徵收力法上做了

系列調整。康糧五十一年又麗布了一蜀重要命令,宜布“滋生人丁水不加賞”,從陶既

緩利了戶丁編徵中出現的請多矛精,同時也為下一步獻役改常,全而推行排丁人地創

造了有利條件。

在康之間的經濟政策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大規模地調免線糧。康熙朝的路

免錢糧,分為貨幣、通調、營圈三大類。其中營器是在平定三潘、統一臺灣後,全國

社會、經濟形勢基本好轉時開始推行的。為保證廣大農民真正得到真正實惠,還制定

了嚴厲的反貪條例、確保了廣大農民的實際利益。康熙朝在全國或部分地區,全部或部

分免錢糧計有500餘次,所通總額的有1,4億餘兩,數額之大,次數之多,地區之

廣。都是耳古所未有,其意義遠遠超過消極原濟的範畸故有人稱面說:“推得免錢

糧,率土均沾實惠。”(《清史稿·都雛納傳》)

其次,在授權建設上,康限帝也做了許多工作,以確保政局穩定,政治清明。

是加強皇權。康熙帝透過堅持御門聽政,提高南書房的地位,來擺脫和削弱議政王大

臣會議的權力,使皇帝的決策權力得以鞏固和加強,這有利於提高行改機構的辦事效

率。二是整頓吏治,獎慟清官。康願帝把整頓吏治看作是“端本澄源”的大事,而日

把查頓的重點放在高階官員,尤其是地方督撫和京官三品以上的堂官身上。

整頓的手

段是獎廉懲貪,而獎懲的依據,則是各級官員考核成績之優劣。鑑於傳統的京察,大

計和軍政等考課方法多流於形式,康熙帝創行兩年舉劾、註冊考核、京察和密摺奏報

等新的考課方法,使考課制度更趨完善。在此基礎上,康架帝努力發現和扶植了一批

清官,如於成龍、張伯行,陳賓等,這對於開啟良好的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作用。

是寬和為政,重視人才。康熙帝強調“寬和為政”,就是避免重蹈前朝“好大喜功,勞

民傷財,系亂舊章,虛樣元氣,上下江臀,民生日整”(《康器政要》卷1)的覆轍,

這種思想貫穿於康熙朝政策的各個領域。同時康熙帝特別重視人才的發現、培養、選

拔和使用,他強調的“國家致治,首在崇尚寬大,愛惜人才”〔《康熙政要》卷2)的

原則在他執政的數十年中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如對臺灣鄭氏集團各類人員的妥善安

置,在治河保漕方面對靳輔的信賴與保護,以及對漢族知識分子的籠絡,等等。此外,

康熙帝從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的24年內曾6次南巡,俗稱“六下江南”。雖然每

次南巡的具體意圖不盡相同,但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尋求治理黃河、確保漕運的有

效辦法;諮訪吏治民情,內結籠絡廣大漢族知識分子,以鞏周其在江南乃至全國的統

治秩序。這一目的,在康熙帝的辛勞中終於達到了。

在發展經濟、加強政權建設的同時,從康熙朝起,清政府特別重視對邊陲的治理。

在統一臺灣不久,由於西蒙古淮噶爾部的勃興,其首領噶爾丹又開始了與清廷的較量,

北疆局勢十分緊張。康熙帝一面收留,安頓被準和爾擊敗的喀爾喀蒙古廣大牧民及其

頭領人物,同時在做出適當讓步的前提下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用以牽制沙俄

與噶爾丹的勾結。康熙二十九年,當喝爾丹將戰火進一步南燒時,康熙帝毅然決定以

武力征服,隨即在島蘭布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南)大敗準軍,後於三十年在昭

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南之宗莫德)盡殲喝爾丹精銳。次年,在清廷的強大軍事創力下,哪爾丹建投無路,終於憂價統:在平堂喝爾丹的過程中,清廷對袋古各部

果取了發撫政單,承陽常案自情多倫會塑,在喀爾略蒙青格實了盟城制度,使北驪

得以發定。同時清改府也加強了對西北的管理,使青海袋吉歸附,哈密也置於已的管轄之下,為乾隆時期後完成邊疆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康熙二十二年以後的百年年同,是康乾盛世的起少和初創初段,不復社會

經濟恢復發展。收治上的發定局面也初少形成,且文化事業開始第榮,人民生清業

有不同程度的改養,這對幹後來第乾時期的第榮和發展,實起了開例的作用

純正制量然只有3年,但這13年在康班乾盛世中卻起著承前肩後的重要作用。這

時期,收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均在康限朝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

錦正帝登基時,量已處在盛世,們各種社會不後所帶來的種種新同題也往時感露

出來,特別是康架末年的皇位爭奪所造成的統治集團內矛盾十分尖銳。這些同題不解

決,盛世的停滯及終結是隨時可能的。因此,雍正希實行嚴厲的政策,大刀闊斧,新

正糜熙晚年的種種積弊,進行政治、經濟上的一系列改革。登基之始,即清鑫空,

懲治貪汙,嚴禁朋黨,整頓更治,加強皇權,實行耗羨歸公,推行養爆銀製度,使中

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機構面貌為之一變

雍正朝改革最突出的是加強專制集權。如密摺陳奏最終成為定製,六科劃歸都察

院,封駁權被取消,八旗旗主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年羹堯,隆科多、允祀、允糖等

人被清洗,都有力地保證了皇帝對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控制。而軍機處的建立,

則標誌著中國專制主義事權已發展到了頂峰。此外,雍正時首創的秘密立儲制度,無

疑對穩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前,清朝的幾代皇位繼承人問題都曾引起過激

烈爭奪,並導致了政局的不穩。雍正元年(1?23年),秘密立儲制度確立,實現了清

朝歷史上第一·次皇權的平穩過被。以後的乾隆,嘉慶、道光三帝相送用此法立同,成

功地完成了皇位的交棒。

在發展社會經濟方面,除繼續康熙朝的一些政策措施外,雍正朝最突出的貢獻是

推行攤丁入地的賦役改革,這也是中國賦役制度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從某種意義上

講,它取消了人口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人們由此可獲得較多的人身自由,策動了

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城鎮的繁榮,推動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此外,豁娥為

良政策的推行,同樣起到了調動人們生產積極性的作用。

在繼續致力於邊疆地區的治理方面,雍正朝的貢藏在於對西南地區實行的改土歸

流。從雍正四年到九年,清政府集中兵力對西南地區帶有濃厚割據性的土司勢力進行

了嚴厲打擊,廢除土司百餘家,新設流官百餘處,同時重視改流地區的善後工作。改

上歸流的結果,促進了國家的統一,西南邊區的鞏固,以及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

發展。

乾隆帝登基後,進一步發展了雍正帝所創造的有利的政治局面,同時認真總結了

康,雍兩朝在用人行政上過寬或過嚴的經驗教訓,決定奉行寬嚴相濟的政策。首先釋

放了被因禁的崇室,還給醒位:對年羹光、隆科多案件中涉及的某些成員給以寬免,

為團結統治階級各階層人士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創造了一個較為寬鬆的政治環境。

其次,果取各精施繼線發展農業生,知動我力農,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效助開

荒並支援無地農心移縣邊遠有份,興修水利第等。另外,維續奉行康家的蠲免。影災

之第,放寬調免線糧的比例。乾降三年(173然年),請紅將班正時受災六分者免1\/0

的規定改為受次左分者免\/門0。十年,實行一次全國性全免,至前三年各省地丁錢

餐輪免一次。此後不斷有騰免之舉,常在十九年,總計?次普婚,銀兩不下,4億,箱

容10萬石,這有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正是果取了這些指施,康第乾盛世才得

以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並逐少達到了崗點

康第乾盛世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我國老民族統一國家趙城的成後確定。對此。

乾隆朝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勳,乾隆十年的戰役役,十二年的平定大金川叛亂,

及四十一年最後平定大小金川,對穩定四川地人及控制西藏地區起了重要作用。面對

西北的用兵更是意義深遠,乾降二十年擊收達品齊,二十二年平定阿膝爾撒納之叛,

清朝鞏固了對天山北路的統治。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之叛,清廷統一了

天山南路。新服的統一,更加鞏固了西北邊防,對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起到了重

要作用。這樣,由於統一邊疆的最終完成,我國的疆域也就最後確定了,面清代器域

之江閣,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至乾隆中期,出現了清朝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興旺局面:政權

鞏周,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榮,文化昌盛,康雍乾盛世達到了頂點。

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首先,是人口的急劇增加和耕地面積的顯著擴大。

據官方統計,乾隆二十七年,人口已突破2億大關,乾隆五十五年更突破了3億大關。

這是中國人口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數字。據有關學者統計,從雍正二年至乾隆四十九

年的60年間,全國耕地面積激增了35%。其次,高產作物的推廣,漚桐肥運用的普及

化,手工業,礦業的發展,周邊地區和山區的開發,各具特點的地區經濟和全國性市

場體系的初步形成,都是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另外,國家的收入大大

增加。據統計,順治九年(1652年〉國家歲收入為2428萬兩,康熙二十四年增加到

3123萬餘兩,雍正三年達到3585萬兩,而能隆十八年迅速增加到4069萬兩,三十一

年達到4854萬兩,相當於順治時的兩倍。國庫盈餘也逐年增多。乾隆二十年以前,國

庫存銀通常在3000萬~4000萬兩之間,以後直線上升,至三一年已達6000萬兩,

三十三年超過7000萬兩,幾乎相當於當時全國一年半的總收人入。

這一時期的文教、科技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叢書

《四庫全書》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以編纂《四庫全書》為中心,進行了大規模地

徵求民間藏書、搜輯佚書和纂修書籍的活動,雖然在此過程中,也同時施行了禁燬圖書的思想文化專制主義措施,但總體上還是促使學術研究事業呈現出異常活躍的局面,著

名的乾嘉學派即形成於這一活躍的學術氛面中,而《儒林外史》、《紅樓夢》的問世,

更展現了文學藝術的輝煌成就:《隆內府奧圖》的繪製,標誌著古代地理學和地圖測

繪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農業科學著作《授時通考》的發行,為農業技術的普及開

闢了新路;官修醫書《醫宗金鑑多集古代醫書之大成,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總之,

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等眾多成果的出現,都為盛世增添了無限光彩,並

努爾哈赤的興起與後金政權的建立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和後金政權的建立

一、努爾哈赤起兵

女真族是中國東北地區古老的少數民族。明朝萬曆年間(1573一1619),東北女真地區陷入極大的混亂之

萬曆初年,海西女真哈達部勢力曾一度強盛,“東盡灰扒、兀喇

江,南盡清河、建州,北盡逞、仰,延交兒千里”①。但是其首領王

不善於治理,他生前內部就不穩定,因而王臺在萬曆十年(1582)死

以後,該部馬上陷於紛爭之中。位居開原北關的海西女真葉赫部

領逞加奴、仰加奴趁機進攻哈達。明朝統治集團害怕葉赫部強大

自已不利,遂出兵支援哈達,並於萬曆十一年(1583)擊殺逞加奴和

加奴二人。但這二人的兒子卜寨和納林卜錄繼續和哈達爭鬥不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卷1《遼左兵端》。

第三節明代的女真

明代是滿族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它分為三大部: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及海西女真。其中建州女真發展水平最高,並山它統一了女

真各部,終於形成滿族,後來建立起清朝,揭開了中國歷史上新的一幕。

、奴兒干都司

洪武元年(1368)八月,徐達率兵佔領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脫

權帖睦兒北走。洪武二十年,明朝遣馮勝為徵虜大將軍率師二十萬

往徵盤踞在金山(今吉林省雙遼市東北)一帶的故元太尉納哈出,六

月,納哈出降①,明政權的實力逐漸到達松花江上游地區②。洪武二

十一年,明政權徙置三萬衛於開元,作為進一步統一東北各地的基

地。對黑龍江地區,洪武年間雖曾“遣使”至其地,但一直未獲成

功④。明太祖之後,明成祖朱棣及其他明初統治者,在社會經濟恢復

和發展的基礎上,在加強北方兵力、打擊蒙古貴族騷擾勢力的同時,

對黑龍江流域及東北其他地區更加緊了經營。這些活動,建立和鞏

固了明朝對東北地區的管轄,密切了明政權同東北各族,其中包括同

女真族的關係。在朱棣及其後繼者們對東北地區的經營中,最引人

注目的是他們對黑龍江流域及附近沿海地區的經營,這導致了著名

的奴兒干都司的設定。

《明史》卷129馮勝傳》。

《遼東志》卷5我徐玉傳》。

《明太祖實錄卷189。

④《重建永寧寺記》。永樂元年(1403),明“道行人邢根偕知縣張斌往諭奴兒干,至吉

烈迷諸部落,招撫之”①D。水樂二年(1404),特林附近的酋長把刺答

哈首先來朝,明政權遂於其地置奴兒干衛②,隨後,水樂四年

(1406),撒爾古湖附近的顏赤不花等四十人來朝,置扎童,撒兒忽,罕

答河三衛③。永樂五年(1407),於烏的河流域置烏的河衛,恆滾河流

域置朵兒必河衛黑龍江口北岸置野木河衛④。水樂六年(108)三

月,暖暖河(即端端河)等處女真頭目普速等百二十人來朝,命普速等

為指揮千戶⑤。永樂七年(1409)四月,“奴兒干韃粗頭目忽刺東奴等

六十五人來朝,置伏裡其、乞勒尼二衛、敷答千戶所”0等等。就這

樣,經過短短的六年,明政府即先後在黑龍江流域及附近沿海地區的

女真各部設定了一百多個衛。隨著形勢的發展,明政權於黑龍江下

遊東岸的特林地方設定了“奴兒干都指揮使司”,選調東寧衛指揮康

旺為奴兒干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州為都指揮僉事⑦。同年六月,設

立隸屬辦事機構奴兒干都司經歷司,以劉興為經理8。奴兒干都司

的職責主要是招諭、撫卹屬地的女真等各族,並於他們到明朝“朝貢”

時,“往還護送,率以為常”⑨。為減輕當地人民的負擔,又因交通不

便、給養運輸困難,這些官員並非常川駐守,而是在地方各衛所寄俸

帶支,例如,佟答刺哈就是在“三萬衛帶支百戶俸”①。他們根據中央

《殊域周咨錄》卷24《女直》。

《明太宗實錄》卷26。

③同上書,卷47。

④同上書,卷48

⑤同上書,卷55。

⑥08同上書,卷162.

⑨《全遼志卷6。

0《明宗實錄》卷80的指令,不時蒞任視事。可見,奴兒干都司不同於當時西南地區計程車

司,而是設定流官進行管理①。透過奴兒干都司的大力招撫,東北名

地的女真族同中央政權的政治求屬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

發展。永樂十年(1412)八月,在庫頁島的“苦夷”也來朝貢,於是在庫

頁島北端設囊哈兒衛。永樂十二年(1414)在庫頁島中部兀列河流域

設定兀列河衛。到永樂末年,明政權在東北地區設立的衛達179個。

後來經過不斷變化和發展,天順時,增至184衛②,萬曆時達384衛。②

奴兒干都司的各衛的首領均由明王朝授以誥印、冠帶和敕書,直

接受中央政權的管轄,一切政令不必透過都司。他們按期派出大批

人員向中央朝貢,貢品有海青、皂雕、黑狐、白兔、貂鼠等土特產④。

明王朝也經常派遣官員至奴兒干地區視察,有時還渡過海峽深入

到庫頁島上慰問“海外苦夷諸民”,“贈男婦以衣服、器用,給以米

谷,宴以酒食”⑤。內官亦失哈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巡視大員。永

樂、宣德年間,他先後七次奉命出巡,每次都帶領大批官軍,最多的

一次達三千人®。這些軍隊隔年輪換,戍守邊疆並護送往返的官員

和朝貢人員⑦。為便利人員往還、物資運送和傳遞文報,明政權開

闢了以開原為起點的“開原北陸路”和與之相銜接的“海西東水陸

城站”兩條驛路,直達奴兒干都司附近的“滿涇站”。海西東水陸城

站沿線共設四十五站⑧。在設定驛站的同時,明政權還在今吉林市

①鄭天挺:《明代在東北黑龍江的地方行政組織—奴兒干都司》,《史學集刊》,

1982年第8期.

②《寰宇通志卷116女直。

竊《大明會典卷125。

④⑦《遼東志》卷9。

《敕修奴兒干水寧寺碑記》。

⑥②《明言萬罪》卷31

附近開設船廠。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先後於永樂十八年1420)、

洪熙元年(1425)、宣德七年(1432)多次領兵於其地造船①,亦失哈每

次巡視所率領的眾多官軍就是乘坐這些巨船、裝載賞齎物資浮江而

下直抵其地(奴兒干都司)的②。宣德七年那次巡視,曾使用巨舡五

十艘③。中央政權派遣的撫慰官員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皆踴

躍歡忻,無一人梗化不率者”④。為了“柔化斯民”,明政權還調撥大

批物資先後於永樂十一年(1413),宣德七年在奴兒干都司附近的黑

龍江東岸秀麗的山端興建和重修永寧寺,並在寺前用漢、女真,蒙

古、西藏四種文字刻石立碑。在碑文的題名中,除明朝和當地的各

級官員外,還記錄了參加建寺刻碑的工匠的名字,其中絕大多數是

漢族勞動人民。他們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技藝帶到了奴兒干地區,

大大地促進了邊疆的開發。永樂《敕修奴兒干永寧寺碑記》、宣德

《重建永寧寺記》忠實地記錄下明王朝關於奴兒干地區的開發史,

有力地證明,奴兒於地區和庫頁島是明朝的轄區、生活在黑龍江流

域的乞裡迷人、庫頁島上的苦夷人,當時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

成員。

明英宗正統後,蒙古族的瓦剌和韃靼部經常襲擾北邊,明政權的

實力大大削弱,無力對奴爾乾地區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巡視,黑龍江和

東海一帶的女真族同明政權的直接聯絡逐漸減少,“朝貢不常”,在明

中葉以後的記載中,常常被稱作“野人女真”。③

參見李健吾:《從阿什哈達摩雀談到永寧寺碑》,《文物1973年8期。

《遼東志》卷9。

《重建永寧寺記》。

《敕修奴兒干水寧寺碑記》。

《大明會典》卷107《禮部·東北夷3。

努爾哈赤(15591626),姓愛新覺羅,出生在明朝建州左衛

個奴求主的家庭裡。其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明朝人稱之為叫

場和塔失)和明朝的關係很密切。覺昌安擔任建州左衛都指揮的

職務,不僅經常帶領聞下前往擾順馬市和漢人貿易,而且萬曆二年

(1574)還協曲明總兵宮李成梁,攻滅了侵擾遼東的另一女真首領

王某,

①《清太祖式皇齋實錄卷1,努爾哈赤受其先輩的影響,和明朝來往也很頻繁。早在幼年時

期,他就被父親送往明將李成梁家“待候”①。在那裡,他讀書識字,

好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受到漢族封建文化的薰陶。年長後回到

建州,因繼母虐待,19歲就分家自立。為了生活的需要,他時常上山

採集人參、松子,並拿到撫順馬市上去出售。艱苦的生活磨鍊出他堅

韌不拔的性格。由於和漢族民眾的接觸,也使他對明朝社會的狀況

及民眾生活的困苦有了較多的瞭解。

王呆死後,其子阿臺思為報父仇,繼續與明朝為敵。明萬曆十一

年覺昌安和塔克世引導明朝軍隊進攻阿臺。在激烈的戰鬥中,覺昌

安和塔克世為明軍誤殺。明政府為此給努爾哈赤“敕書三十道,馬三

十匹,復給都督敕書”②,封他為指揮使。努爾哈赤遂將其父祖被害

的責任歸咎於建州女真另一個首領尼堪外蘭身上,打出為父祖報仇

的旗號,於1583年5月,以塔克世“遺甲十三副”,數十兵卒,向尼堪

外蘭佔據的圖倫城發起進攻,尼堪外蘭棄城出逃。這不僅是努爾哈

赤獨立行動的開始,也拉開了女真統一戰爭的序幕。

二、統一女真各部

1.統一戰爭的程序

努爾哈赤開始進行統一女真活動時,力量微弱,沒有被其他部族

所重視,甚至自已家族的人也不滿意。但是他採用“恩威並行,順者

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策略,努力爭取明朝的支援,避免與明朝發生衝突衝突,在1583一1619年長達三十六年的時間內,經過了三個階段,終

於統一了女真各部。

努爾哈赤首先致力於建州本部的統一。他先後攻佔了蘇克蘇滸

部的薩爾滸城和渾河部的兆嘉城。萬曆十二年(1584)經過激烈的戰

鬥,又佔領了董鄂部的翁科洛城。萬曆十三年(1585)努爾哈赤以少

勝多,挫敗了界凡、巴爾達、薩爾滸、加哈、託漠河五城聯軍八百人的

進攻,聲威始壯。萬曆十四年(1586)他攻克了貝琿城,降服了渾河

部。然後揮軍進攻鄂勒暉城,戰鬥中,努爾哈赤受箭傷三十處,仍然

奮勇不退,取其城,後殺死仇人尼堪外蘭,蘇克蘇滸部落入他的掌握

之中。接著在萬曆十五年(1587)努爾哈赤又征服了哲陳部。萬曆十

六年(1588)童鄂部首領何和裡率部歸順。同年,完顏部亦被征服。

這樣,努爾哈赤用五年的時間,統一·了建州五部,形成一個穩固的勢

力,“環滿洲而居者皆為削平,國勢日盛”①。這是統一女真的第一個

階段,是努爾哈赤興起的階段。

努爾哈赤勢力的發展使海西部大為恐慌。萬曆十九年(1591)海

西葉赫部首領納林卜錄派人向努爾哈赤要求劃出一個城給他,遭到

拒絕,雙方關係開始緊張。葉赫見努爾哈赤不順從,遂在萬曆二十一

年(1593)糾合哈達、烏拉、輝發、科爾沁、錫伯、瓜爾佳、朱舍裡、訥殷

等九部,出兵三萬,向努爾哈赤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在強敵壓境實

力懸殊的險惡形勢下,努爾哈赤冷靜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狀況,認為

“來兵部長甚多,雜亂不一。諒此烏合之眾,退縮不前。領兵前進者

必頭目也。吾等即接戰之,但傷其一二頭目,彼兵自走。我兵雖少,併力一戰,可以勝矣。

清王朝的建立與鞏周、經歷了數十年的努力。其間,有急風暴雨式的武力征伐,

有驚心動魄的統治集團內部鬥爭,還有持續不斷的反分裂的統一戰爭。清王朝的治亂

興衰史,正是從這裡拉開了序幕。

清朝統治在全國範圍內的確立

(一)山海關之戰與清兵入關

1644年,既是明崇禎十七年,亦是清順治元年。這一年,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

盾異常尖銳,幾種政治勢力互相對立,各不相讓,形勢發展波譎雲詭,瞬息萬變。

明統治集團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那位剛愎自用的崇禎帝,都企圖扭轉危局,

使朱氏統治出現新的轉機。無奈明王朝“氣數”已盡,他們只能被歷史所拋棄。

幾經挫折的農民起義軍終於擺脫困境,發展壯大,以氣吞山河之勢嚮明王朝發動

了最後的攻勢。這一年的陰曆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隨後,迅速東

進,於三月十九日,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搗北京。崇禎帝見大勢已去,遂於煤山自縊。

延續了276年的明朝統治,終於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歷史翻開了新的

一頁。然而,在這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大順政權出現了兩個決定性的失誤。一是設

有為取代明王朝做政策上的根本性調整,在爭取官紳地主的支援問題上犯了重大的策

略性錯誤。二是在戰略上缺乏清醒的認識,沒有意識到清軍將是同自已爭奪天下的主

要對手,這是大順政權迅速失敗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李自成佔領北京前後,沒有在北

京地區部署兵力以防範清軍入關,而是將兵力分散於各地。佔領北京後,又沒有加強

京東至山海關一線的佈防,而其著眼點只限於招撫吳三桂和關門總兵高第,完全置關

外的十數萬清軍勁旅於不顧,對清兵入關的危險性毫無認識。不料事態發展極快,大

順政權終於坐失時機,使政權得而復失,最終給了清軍以可乘之機。

此時關外的清軍早已蓄勢待發,做好了入關奪取中原的各項準備。早在清太宗崇

德八年(1643年)三月,皇太極在給朝鮮國王及其臣民的信中已經提出:明朝已有

“必亡之兆”,認為“明之將卒,豈但不能敵我,反自行剽掠,自殘人民,行賄朝臣,

詐為已功。朝臣專尚奸讒,敲主耳目,私納賄賂,罰及無罪,賞及無功。以此觀之,

明之必亡昭然矣”(《清太宗實錄》卷64)。八月,皇太極泰卒,清廷經歷了一場短時

間的權位鬥爭,最終以妥協方式,立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即順治帝),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測共同股改,實權掌擺在多爾藏手中。這樣。就使清洲費族的內部矛盾得到緩和。

使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得以化解。從而保證了滿湖費族在對外作成上的協力一致,使

清軍向人關奪取政權的目標義邊進了事

皇位問題的解決,暫時避免了滿洲貴族的公開分裂,但其內部的角逐鄭仍很激烈

南對滿洲貴族內部的重重不盾。多爾夜接受范文程等人的建議,微出了人關奪取明例

我權的抉擇。這一明智的塊擇,迅速使滿洲內部加強了凝聚力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佔北京時,清軍尚未立即得到確報然而大順軍進軍

至山西北部的資訊、卻使清軍看到形勢將發牛突變。四月初四日,大學上范文程上書

多爾袋等。指出明亡在即,現在入關一舉定中原乃千載難逢的機會,萬萬不可坐失良

機。他以急切的心情說:“此正欲攝政諸王建功立業之會也。竊惟成不業以垂體萬祀者

此時。失機會而哈梅將來者亦此時。”(《清世祖實桑》卷4)他還認直分析了形勢,認

為中原一舉可定,因為“中原百姓蹇m喪亂,茶苦已極,黔首無依,思擇令主,以圖

樂業。雖間有一二嬰城負周者,不過自為身家計,非為君效死也”。同時,他一針見血

地指出,清兵入關的主要對手是農民軍,“我國且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為了

取得人關的勝利,范文程進而提出了進兵的策略。其要點有二,一是要改變過去入關

猛擾的做法,表明進取中原之志,同時要嚴格軍紀,注意安撫百姓。另一點是強調應

據守關內據點,主張穩紮穩打,即使“直趨燕京”而一時攻不下來,也應在山海關以

西地方“擇一堅城,頓兵而守,以為門戶”。遇事敏捷果斷的多爾袞意識到范文程的建

議極為重要,他毫不遲疑地急聚兵馬,凡能披甲者,無不從軍。五天之後,多爾袋便

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徵明之路。

四月十一日,清軍抵遼河。十三日,多爾袋採納了洪承疇的意見,準備由薊州,

密雲破邊牆而人,避免頓兵于山海關堅城之下。十四日,到達廣寧附近的翁後。十五

日卯時,明寧遠總兵吳三桂遭刷將楊坤及遊擊郭雲龍至清軍乞降,這個由天而降的機

會無疑為清軍入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這在清軍看來的“天意”,恰恰是關內政治形勢

激烈變化的結果

吳三桂乃江南高郵人,籍遼東,其父吳襄於崇禎初任錦州總兵,吳三桂則以武舉

承父葫,授都督指揮,成為遼東世將。在明末的明清軍事對峙中,他曾拒絕皇太極的

招降,又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擊敷濟爾哈朗及阿濟格率領的進攻山海關一帶

的清軍,在明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崇斌十七年初,大順軍直通京師。三月,崇禎帝

特提升吳襄為中軍府都督,提督京營,並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調其軍進關勤王。安

插未定,明朝已亡。擺在吳三桂面前的形勢是嚴峻的:繼續效忠明室是不現實的,而

剩下的選擇,或降清,或歸附大順。吳三桂很快決定接受大順政權的招降,其原因有

三:首先,大批明朝文武官員歸附了大順,大順政權已成為眾望所歸,頗有一統天下

之勢。其次,大順政權畢竟是漢族為主體的政權,吳三桂長期與清軍對峙,與大順軍

並沒有多大恩怨,即所謂“以清兵仇殺多次,不欲返顏,乃修表謀歸李賦”(佚名

《吳三桂紀略》)。再次,吳三桂的父親和其他家屬都在北京,處於大順政權的控制之

下,吳三桂不能不有所顧慮。吳三桂決定投靠大順後,遂將山海關防務交由李自成派來的通接箭,並於三月二十二目在水率府(治今河北秦乳島盧龍)張貼告示;“本鎮

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鄭,爾民不必驚慌”(吳三桂紀略》)隨即耀兵向北京

進發。三月二十六目左右,行至河北玉田縣,吳三桂突然改變主意,由歸降轉而持敵

對態度:這一·變化的原因,一說是其父吳爽被大顏政權物押追贓,一說是其愛多陳圓

原為大懶將領所奪。總之,從京城傳出的訊息使吳三桂對李自成的召見產生懷疑,於

是他理然改變了初衷。帶兵直奔山海關,出其不意地奪取了山海關,追使唐通率殘部

搬往距關門不遠的一片石。

吳三桂的叛變,使山海關地區臨時被紫張的成爭氣織所籠罩,大戰一觸即發。靈

三桂很清楚,大順軍是不會善理甘休的,因此。他已做好了降清的準備,而奪取山海

關,無非是為他的降清增添一些本錢。果然,李自成得到吳三桂叛變的訊息後,經過

緊張策劃,於四月十三日晨,與劉宗敏一起率大軍前往山海關。儘管李自成對招降吳

三桂尚指有希型,但此行的主要目的卻在於討伐,然而。大順軍沒有料到的事終於發

生了。

四月十五日,清軍接到吳三桂的乞降書後,得知了關內的變化及北京的情況。多

爾愛當即決定改變進軍路線,直趨山海關,同時給吳三桂回信,喝力招降:“伯雖向守

遼東與我為敵,今亦勿因前故倚復懷疑。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上,晉為藩

王。一則圖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水也”(《清世祖實

最》卷4)吳三桂得知李自成已親率大軍迫近山海關,再次派郭雲龍催促請軍火速來

援,請求多爾襲“速整虎旅,直人山海”(河上)。四月二十日,多爾發接信後,知道

形勢緊追,兼程疾進,於次日晚距關城0裡駐營。這時,大順軍與吳三桂部關遼兵正

在激戰當中。

李自成率部於二十日進抵關前,得知派去的使者已被拘留,吳三桂的軍隊在關內

沿石河一線做好了作戰準備,於是,唯一的選擇就是訴諸武力。四月二十一日,山海

關城役開始,為了全殲關遼兵,李自成把主力放在石河,另隨一部進攻山海關的東羅

城,西羅城和北數威。雙方晝夜微戰,至二十二日晨,吳三柱的軍隊已呈崩遺之勢,

據守北竟城的吳軍向大順軍投降。吳三桂見情況危急,親自帶領部分屬官及鄉紳衝出

關門,到距離關城僅二里之遙的威遠臺竭見多爾裂,請求清軍立即參戰。多爾家經過

幾天戲黎,對吳三桂的處境和降清誠意已洞然於心,當即回答:“汝等願為故主復仇,

大義可嘉,予領兵來健全其美。”(康熙《山海關志·政事志》)並約定以白布系肩為

號。隨即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清兵進關後,見大順軍從

北山至海邊排列成一字長蛇陣,多爾袞即今清軍沿近海外鱗次佈列,吳三桂排列於清

軍的右翼,採取重點突破戰術。這時,大風揚塵,咫尺莫辨,清軍得以從容佈陣。少

頃風止,多爾聚一聲令下,清軍呼嘯出擊,萬馬奔襲,飛矢如蝗。儘管大順軍拼死對

敵,但由於與吳軍精銳激戰多時。消耗了大量實力,為時不久便被清軍擊敗,陣容大

亂,翔宗敏也負了傷。李自成見敗局已定,下令急速藏退,二十六日到北京。

清軍擊敗大順軍後,多爾襲立即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樹立了一個降清後加官晉爵

的樣板,同時與諸將暫約:勿殺無案,勿護財物,勿焚廬舍,不如約者罪之、”(《清洩雅頭狀

樓+該石,書個以日行一·百二三十里的速度向北京道近。一路之上,

遇到任何抵抗。五月初二日,清軍由朝陽門進入北京城,明文武官員出迎五里之外,

多爾袞至武英殿升坐,接受百官拜賀。此時,李自成已離京西奔

山海關戰役是明清之際直接影響全國局勢發屜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對於明朝滅亡

後究竟由大順朝還是清玉朝統治全國具有決定性意義清軍的勝利,使清統治者向人

主中原的宏偉目標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北。

清軍到達北京後,其統治集團內部在是否將都城由瀋陽遷至北京的問題上發生了

爭論。多爾袞力主定都北京,其目的是要統一全國,即所謂“既得中原,勢將混一一

自此事無可疑”《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綱》第9冊,中華書局980年版,

第3739頁)。顯然,這又是極有成咯眼光的決策。但是,反對遷都的側濟格等人提出

了種種理由。多爾袞嚴厲駁斥了保守派的觀點,提出,慨得北京,“當即徒都,以圖進

取”(吳晗《朝解李朝實最中的中間史料》第9冊,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735頁)

並進一步闡明:“燕京勢據形勝,乃自古興王之地。,遷都幹此,以定天下,則宅中

圖治,宇內朝宗,無不通達,可以慰天下仰望之心,可以錫四方和恆之福。”(《清世祖

實親》參5)他是從統一和管理整個中國的總戰略出發來考慮遷都問題的,在他的堅

持下,清廷終於下了遷都的決心。

切準備就緒後,遷都開始了。當時,瀋陽軍民,皆令移居北京。順治元年九月

年幼的順治帝到達北京。十月初一,在明舊都“定鼎登基“,宜告“以綏中國”,“表

正萬邦”(《清世祖實放》卷9)。從此,清朝已不再是北方邊外的地方政權,而是代明

而興的天下共主。

(二)大順、大西政權的失敗

山海關戰役失利後,李白成於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三十日倉促離開北京,率

領大順農民軍西撤,準各退回陝西。途中,他們在定州(今河北定縣)和真定(今河

北正定)兩次敗於吳三桂的追兵

十月,清延分兵兩路。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從陝北南下攻擊李自成農民軍:

另一路由豫親王多鐸率領,直接南下山東、蘇北,準備同時攻打南明弘光政權

恰在此時,兩萬多名大順軍東征河南懷慶。十月十二日,大順軍向懷慶一帶的清

守軍發起猛烈的攻擊,連續攻克濟源、孟縣(今孟州),並全部倒押了前來迎戰的清提

督金玉和的兵馬,引起了極政王多爾袞的震驚。於是,多爾袞立即指令多鐸暫停南下,

掉頭西進,再攻陝西潼關,對李自成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十二月中句,多綠率軍在陝西靈寶縣境內擊敗了駐防的大順農民軍,馬不停蹄地

向潼關進發。李自成深知,潼關的安危對大順攻權和關中形勢有著重大影響,於是親

統援軍急赴前線,指揮這場做烈的渣關保衛戰

戰鬥開始前,大順政權的大將劉宗敏、劉芳亮等人,幸李自成指示,在潼關外扎

營,“鑿重漫,立堅壁”(《清世祖實錄》卷14),嚴加防守。二十九日,清軍步兵在覽線俺護下,向大城軍發私烈進攻,大期軍金體將士童不行退卻,在出理市,常清車可

重創雙方相背了十牽目,氧順治二年(6等年)正月十目,農軍終因後援不

排,被曲退守美口,以做最後其抗。清軍見狀,立即喝動紅名大瓶猛復城施,以配合

步,騎國的進改,大期農國軍蜂於排放不往。李自虎見敗勢已定,石可挽網,案豐力

連夜撒出諦關、西發,放棄關中,自老根據地商洛山人南逃江,以。十人日,名氧率

本部情軍佔細西發,阿濟格則率本部切斷了李自成部下李過,高一功等人與大腕致權

的聯絡通道。李過,高一功率本部也被派放於陝北,收道關中,進入四川,隨後人粉

江面下抵達湖北西部。

這時,李自成已率大順軍主力攻下武昌,準備東征兒紅,然後順流直下南京,以

開闢新的抗清基地。五月初,大順軍行至湖北通山縣境,李自成親帶少數隨從前行探

路,在九宮山靠突然道到以程九伯為首的當地地主武裝發擊。李年應措手不及,當即

情形。不久,劉宗敏在戰鬥中被清軍俘長,縛低就之;牛金星父子降清,大顆功權死

因那龍無首而自行消亡了。

李自成柄心,大順政權瓦解以後,清政府就把主攻目標對準了張藏忠領導的大西

農民軍。

明崇北十六年(1643年)冬,張獻忠帶領由他領導的農民軍攻克了或昌,並在武

昌建官立制,自稱大西王。不久,張獻忠又決定棄武昌,實行成路大轉移,向四川

挺進。次年上半年,大西軍先後攻克了萬縣、消州(今重慶淄陵),重慶,八月初佔領

成都。隨後,張獻忠在成都建國稱帝,國號大西,建元大順,改成都為西京,設立內

閣六部,以軍都督府統率全軍。

但是,大西政權在四川的統治是不鞏固的。這裡原來存在著的農民階級和地主階

級的階級矛盾未有絲毫緩和,階級鬥爭一直極其尖銳。張獻忠稱帝后,雖然一再開科

取士,網羅人才,籠絡地主士紳,但為防範他們的反抗而又制定了極為嚴厲的鎮壓政

策,“稍有犯者,即全色盡屠”,不僅加制了大西政權和地主階級的不盾,而且喪失了

民心,“其威令所懾伏者,不過成都前後十餘縣耳”(計六奇《明李南略·張缺忠亂蜀

本末》)。

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一方面頒詔四川,策動當地官紳發動叛亂,顧覆大西政權,

另一方面派原明大學土王應熊駐節遵義,主持對大西政權作戰。順治二年三月,明副

將曾英攻陷重慶,王應熊率參將楊展等向川南諸州縣進兵。次年春,楊展在彭山縣大

敗大西軍,兵鋒直指成都,而曾英此時又駐軍江上,藏斷了大西軍東下之路。七月,

張獻忠被迫放棄城都,撤兵回陝,十一月紮營於西充鳳凰山,何機尋找進一步發展之

路。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清軍已尾隨而來。

順治二年十一月,清攝政王多爾裂以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令其統兵赴四川徵則

大西軍,同時又釋出詔書對張獻忠進行誘降,聲稱“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

加耀敘,世世子孫水亭富費·(如)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清世祖實

錄》基21),被張獻忠斯斷然拒絕。順治三年正月,多爾參鑑於何洛會在陝西為當地抗清

武裝所牽制,無暇顧及四川,便派肅親王章格為靖遠大將軍,領兵征討大西軍。

正大四車受到南明和清軍兩面夷山,形粉日黨危急之標,大列軍都修列透老嗑

變投降象格。並同清將馬科為前鋒,為清軍開路。十一月三十大目,清軍報法南第縣

在得悉張獻地營塞位置後,收行30裡,於改目是實然出觀在大列軍陶衡。此附,張

獻惠已連效三次獲得清軍來攻的探報。不們不信,還網次指擺存新首,有到第衣樹

卒再報,才持槍上馬,出營探明究竟。推如州一出臀,裡面便瘦見列透密和樣。有

劉進忠的指點下,馬科將張膚忠一箭射出。清軍直衝人大西軍程,大西軍生方鏡佛

立即費不波軍,大西政權自此瓦解

(三)南明各政權的興亡

啟治元年(164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的朱明鼻室、官你地主聽到明思緊(舉

楨帝)自盡煤山(今北京景山)、明例次亡的訊息後,擁立明神宗之孫。副手朱由松為

帝,年號弘光,繼續明朝的統治。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南明小側延

以光政權建立之初,即把徵則農民軍作為學旨。為此,命大學士史可法以督婚牙

分生守揚州;設定江北四鎮,作為則殺農民軍的具休軍事部彩:為使在潮廣露昌一帶

對抗農民軍的原期總兵左良玉傾心向化,程封他為學衡候.但是,對日益嚴重的清兵

來犯的威腳,弘光政權不僅不做任何準備,而且幻想與清軍聯合鎮壓農民軍。顏治元

年十月,弘光政權派遣以兵部侍郎左燃第為首的使團赴京與清廷以和,然面得到的知

是左懋第被因禁和清軍南下的口信。此時。清廷以豫系王多鋒為定南大將軍,統兵陶

徵,以圖徹底摧毀南明政權

以光帝即位之初,一心想當個扭轉乾坤的“明主”,然而其政權內部卻一直進行看

激烈的黨爭和內戰。朝政把持在陶黨餘傳馬士英、阮大絨等人的手中,他們只細賣官

鬻爵,貪汙賄路,排斥異已:而江北四鎮的四個總兵,為擴大各自勢力,槍佔地盤

相互火併:馬十英和電兵在外的左良玉爭權奪利,互相攻計,勢同水火,說明弘光政

權腐敗已極

順治二年四月初,多鋒率領清軍佔衡不事重鎮徐州,不久又包圍了揚州。就在史

可法孤掌難鳴、飛泰朝廷求救之時,馬士英為對付左良玉的進攻,搬掉了江左二鎮的

駐防兵,大叫:“寧可君臣皆死於清,不可死於良玉之手!”(謝蘇《小換紀傅·頭光

下)這樣,史可法使成了孤軍。但他斷然拒絕清軍多次誘降,指揮揚州軍民堅學城

泡。終因糧盡糧絕,清軍於四月二十五日攻入揚州。史可法被俘,不屈而死。五月初

八日,清軍順利渡過長江,十四日攻克南京,弘光帝和馬士英等倉皇逃命。弘光帝在

初選中,被降清的原江北四鎮之一的總兵劉良佐抓獲,押回南京,次年解往京師殺害。

這樣,勉強維持一年的弘光政權就土崩瓦解了。

順治二年六月初八日,路王朱常諾奉鄒太后懿肯,宜布在杭州監國,政權落在從

南京出逃的馬士英手中。潞王監國之始,雖委任了幾名官員,但面對清軍咄咄逼人的

改勢未做任何準備。數日之後,當他聽說多羅貝勒博洛已率清軍通近時,急忙召叢集

臣議降,接著親自到杭州北關向博洛星交印冊,正式投降。然而,這並未能保住爵王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們末日求生,你卻送女神大別墅 見春天不見故人 聽秋葉落下的聲音 拜託,誰家蛋糕這麼香 十八歲可愛多同桌戀上我 震驚!殺手界第一是個姐控 雲淮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