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4章 前無古人的陳王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政府徵調“閭左(《史記》)”去漁陽(今天津市薊縣)守衛邊疆。

“閭左”是什麼意思呢?字面上是指居住在里巷左邊的人。在秦朝,居住在里巷左邊的都是一些地主的依附農民,有點像地主的奴婢,甚至沒有獨立的戶籍。一般情況下,政府是不會發“閭左”去服役的,因為某種意義上他們是屬於地主的私有財產。現在,秦政府竟然將兵役攤派到“閭左”頭上來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秦朝勞動力和兵源是多麼的缺乏。

這次徵發由兩個將尉押送九百人。九百人之中為首的人的叫“屯長”,至少有兩個(史書中並未說只有兩個)。

一個叫陳勝。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人。他年輕的時候,和別人一起幫地主耕田,常常感嘆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他曾經在耕田時對別人說:“如果以後我富貴了,不會忘了你們的。”(“苟富貴,無相忘”·《史記》)。他的話招來了周圍人的嘲笑,一個聽者笑了笑,說道:“你為別人耕田,混飯吃都成問題,哪裡來的什麼富貴哦。”陳涉聽了對天長嘆,然後說出了那句著名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現在這句話仍然是很多被人看不起的人的座右銘。

任何時候都不要嘲笑胸懷大志的人,因為他有可能真的實現他的理想,從而給他機會嘲笑你有眼無珠。

另外一個屯長叫吳廣。

吳廣,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陳勝、吳廣的家鄉相隔不遠,所以有幸一起被徵發去守衛邊境,從而合作完成一箇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驚天壯舉。

他們一行人走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大澤鄉鎮),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根據秦法,誤期當斬。陳勝、吳廣就在一起合計說:“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來幹一番大事也是死,同樣是死,不如為大事而死。”

不錯,大丈夫死也要死得其所!

陳勝說:“天下人苦於暴秦統治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少子,不應當繼位,應當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以多次勸諫的緣故不能立為太子,始皇帝派他到外地領兵。如今有人聽說他無罪,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都聽說扶蘇賢能,還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為楚國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愛戴他。有的人以為他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掉躲起來了。現在如果我們假冒扶蘇和項燕,振臂一呼,應該會有許多人響應。”

在有著電視、網路、微信等發達傳播工具的今天,我們對最高層的人事變動內幕也不會知道得十分清楚,而秦朝的僱農陳勝竟然對秦政府的人事變動,故楚國將軍的為人和經歷瞭如指掌。而且對自己起事要用的名義十分明確,再聯絡其在耕田時對別人說的那句膾炙人口的名言,說明了一件事:他胸懷大志,對這一天早有準備。

吳廣一聽老百姓不知道的事陳勝都知道,不禁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並不由得對陳勝崇拜起來。就像現在很多炒股的人崇拜知道股市內幕訊息的人一樣。

這也是同為屯長,陳勝卻可以做吳廣領導的原因。

在那時,準備幹大事的人,一般都會在動手之前去卜一卦,他們找到了一個聰明的卜卦人。這個卜卦人在聽了他們的來意之後,立刻明白了他們心中在想什麼。也許,他也痛恨秦朝的暴政好久了,毫不猶豫地給了陳勝吳廣一個遠超他專業範圍的出色回答:“您想做的事都會成功,並且會建立大功勳。但您問過鬼神了嗎?”

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同樣會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他在二千年前就已經知道輿論造勢的重要性,知道“神化”是樹立領導人威信的重要手段。

找不到鬼神,大家又都相信鬼神,那就幫大家制造一個鬼神吧!

接下來陳勝他們做的事就俗套了。他們也和很多想成為帝王的人一樣先去製造了兩個神化自己的神秘事件。史書明確記載,這兩個神奇事件的確是他們自己製造的。

第一件:他們用硃砂在帛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偷偷塞進人家捕獲的魚的肚子中,猜測應該是從魚嘴裡塞進去的,因為這樣才不露痕跡。戍卒去買魚吃,自然得到了魚肚中的帛書,大家都感到很奇怪。

第二件:陳勝私下讓吳廣夜間到隊伍駐地樹叢的神祠中,點起一個火堆,並裝作狐狸的聲音呼喊道:“大楚興,陳勝王。”這下戍卒們就已經從奇怪變成驚恐不安了。

次日早晨,戍卒中間到處談論著這兩件事,都指指點點看著陳勝。陳勝、吳廣心裡明白,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現在只要一個反抗的藉口,他們很快就找到了。

吳廣為人寬厚,一向關心別人,在戍卒中很有威望,很多人都樂意聽他的話。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在他們面前多次揚言要逃跑,目的就是要激怒將尉,讓他當眾侮辱自己,以激怒眾人。將尉聽了果然上當,拿鞭子去抽打吳廣,還撥出佩劍作勢要砍,就在將尉拔劍之際,吳廣奮起奪劍,殺死將尉。接著陳勝也趕緊過去協助,最後合力將兩個將尉都殺死了。

旁邊的戍卒們看得目瞪口呆!

然後,他們召集所有人說道:“各位在這裡遇上大雨,已經誤了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就算不被殺頭,將來我們之中的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肯定會在戍邊時死去。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

接著陳勝舉起右手,對所有人大聲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話現在仍然激勵著無數奮鬥中的熱血青年!

他們真是動員群眾的鼻祖。這段話向所有人指出了他們面臨的兩條路,一是繼續往前走,結果是被殺頭;二是跟他們倆幹,結果是封王封侯。如果是你,你選哪條?

本來就已經在死亡邊緣生存的閭左們聽了,心裡那僅存的最後一絲熱血沸騰了,他孃的幹了!

他們異口同聲地呼應:“願聽兩位差遣!”

於是他們所有人都露出右臂作為標誌,號稱“大楚”。然後又築起高臺,用將尉的頭作祭品,宣誓會盟。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農民起義。

這時候,戰國時代才剛剛過去十來年,秦國作為原來的諸侯國之一,也繼承了戰國遺風。戰國時代,在人們的思想中,什麼事都注重血統、出身,貴族的爵位只能因為繼承或者皇帝的詔封獲得,絕對不可能無故由平民取得。陳勝、吳廣都是出身於地道的貧困農民家庭,沒有貴族血統,他敢於帶頭造反,以推翻政府、自己封王封侯為目的,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他們開創了由平民而得王爵的先河。

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千一百多枚竹簡,包括了很多秦朝法律,專家們發現秦朝的法律,似乎並沒有到遲到即斬首的地步。甚至有遇到大雨,來不了可以免罰的條文。

有的專家認為這裡有軍法和民法的區別,按軍法確實有違期不至,犯者斬之的條文。

不管秦法裡有沒有失期殺頭的規定,都不影響陳勝首創農民起義的偉大,因為就算秦法裡面沒有這個規定,陳勝故意騙戍卒跟他造反,也只能更加證明陳勝在預先謀劃這件事時,比我們想像的要周密。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陳勝、吳廣的名字都將永載史冊。

他們“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賈誼《過秦論》)

從此,“揭竿而起”成了形容起義的專用名詞。

起義軍在陳勝、吳廣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首先攻克大澤鄉,接著又進攻蘄縣。佔領蘄縣後,陳勝吳廣經過分析形勢,決定一個暫時的戰略,他們決定兵分兩路: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向東發展;陳勝、吳廣他們自己率軍向蘄縣以西的地方挺進,向西發展。

陳勝他們一面進軍,一面收納兵馬,在接近陳縣(今河南淮陽)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

陳勝很快就攻下了陳縣。

佔領陳縣後,很多人慕名前來投奔他。

其中有一個叫張耳,對,就是那個劉邦曾經投奔的張耳。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人,叫陳餘。

原來,張耳被秦政府追捕時,和他同時被追捕的還有他的好朋友陳餘。

陳餘是張耳的大梁老鄉,愛好儒學,曾多次遊歷趙國。並且和張耳一樣,也在那找到了一個有錢人的女兒做老婆,用老婆家的錢為自己交結朋友,遊歷各方。

陳餘比張耳年輕,他就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張耳,兩人建立了忘年的“刎頸之交”(《史記》)。

他們倆一生的交往經歷,就像現在電視劇裡兄弟恩愛情仇的經典劇情一樣精彩和狗血。

秦政府滅魏之後,聽說張耳、陳餘兩人是魏國的名士,懸賞拘捕二人,懸賞一千斤金子抓張耳,五百斤金子抓陳餘。從金子數量來看,秦朝對的兩人的看法倒是和他倆以後遇到的另一個人一樣。

張耳、陳餘二人被通緝後,他們改姓換名,一起逃到了陳縣。在這裡,他們苦活髒活不願做,重活累活做不來,最後總算找著了一份裡中門衛的工作。秦朝時一亭轄十“裡”,“裡”是最小的行政單位,相當於現在村下面的生產小組。他倆就是為當地的“裡”守門。

有一次,裡中一個小吏認為陳餘犯了過錯,就用鞭子抽打他。陳餘心中憤慨,覺得對知識分子來說,這真是奇恥大辱,正想要起來反抗,張耳卻暗中踩了踩陳餘的腳,示意讓他忍受。等小吏走後,張耳責備陳餘說:“當初我是怎麼對你說的呢?我們成大事的人,如今受了一點點的侮辱就想和一個小吏拼命嗎?”陳餘幡然醒悟,飽讀詩書的他當然明白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

成大事者,尤其是從微賤而成大事者,就要忍得一時之辱,不要為不值得生氣的人生氣。和張耳、陳餘同時代的另一位傳奇人物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

陳縣對張耳和陳餘來說,不僅僅是提供給了他們一份工作,還會提供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個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機會。

陳勝佔領陳縣就是這個機會。

陳勝到陳縣後,一直想做一番大事的他們立即投奔了陳勝。陳勝和起義軍中的很多人都聽說過二人的大名,認為他們是當世賢者。所以陳勝很高興,對他們很是尊重。

陳地的一些知名人士去拜會陳勝,一起勸說陳勝自立為王。當然,他們勸說時肯定說了一推讀書人的大道理來證明陳勝為王是多麼的正確,真實目的主要還是想拍陳勝的馬屁。

陳涉聽後,心中大喜,他帶頭起義的目的不就在於此嘛。但他心裡還是拿不定主意,就去徵求張耳、陳餘兩位大賢的看法。

張耳和陳餘投奔陳勝本就是有備而來,心中早已做好謀劃。他們立刻向陳勝獻了一條以後很多人都會獻給自己領導的計策:立六國國君之後為王,讓他們去復國,為秦朝樹立敵人,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你老哥還是不要自立為王了。

這就是讀書人腦中的貴族身份情結作祟。

在滅秦過程中,有不同陣營的多個謀士向多個領導提出了立六國國君之後為王這一策略,有的付諸實施了,有的沒有實施,那麼這一策略到底好還是不好呢?我們以後再分析。

陳勝一聽張耳和陳餘兩人的意見,就滿臉的不高興。心想我本意是借你們的口來增加我為王的合法性,看得起你們才問你們,你們還真不識好歹。

陳勝當然不會聽他們的,他在陳縣自立為王,稱楚王(又稱陳王),國號為“張楚”。

之所以用“楚”為號,一是想打故楚國名將項燕的旗號;二是秦滅楚沒有多久,想利用楚人怨秦的民心;三是陳地在楚國滅亡時本屬於楚國範圍,更容易獲得附近百姓支援。

在佔領陳縣之後,陳勝再一次展現了他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又分別派了三路大軍向西、北、南三面出擊:

西路由義軍主力向秦朝的統治中心咸陽(今陝西咸陽)挺進,又分為三路:任命吳廣為代理楚王,督率眾將領向西攻擊滎陽(今河南滎陽市),開啟通往秦都咸陽的通道;命令宋留率軍平定南陽,打通武關(在今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開闢通往咸陽的另一通道;授給陳地人周文將軍印信,命他領兵向西奪取“關中”,直搗咸陽。

“關中”是哪裡呢?

關中是哪裡說法很多,但大體是相同的。在秦朝都城咸陽地區,西有隴關,東有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南有武關,北有臨晉關,西南有散關,秦地居其中,故稱“關中”,是秦朝的行政文化經濟中心。

這幾個關口又以“函谷關”最為知名。在河南和陝西交界處有一條綿延的山脈,叫餚山。餚山是秦嶺的支脈,突入河南西部,縱貫南北,橫亙在陝西和河南之間,是河南和陝西交通的必經之處。函谷關就位於餚山的山谷裡之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秦地的人想東出中原,中原人想西進關中,必須經過函谷關,因此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秦國能戰勝六國,六國卻滅不了秦國,秦國能守住函谷關是關鍵原因。一般來說,“關中”就是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而把函谷關以東廣大地區稱為“關東”, 函谷關是“關中”和“關東”的連線之處和交通的必經之路。

北路分為兩路:一路由故魏國人周市帶領,去攻奪原魏國的土地(河南一帶),用當地人去打當地是陳勝喜歡使用的用人策略之一,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鬥志,但他卻沒有考慮到他們打下自己家鄉後會難以掌控;一路派武臣、張耳、陳餘渡過黃河向趙國舊地(山西、河北一帶)進攻。

張耳、陳餘為什麼能得到這次帶兵的機會呢?這得益於他們兩人忽悠功夫。

大凡讀了點書的知識分子都會有點自命不凡,何況張耳、陳餘這兩人還帶了一些敢闖敢幹的遊俠作風,他們天生就不甘寂寞,不搞出點事來誓不罷休。他們提出的立六國之後的建議沒有被陳勝採納,於是又憑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向我們的陳王獻上一計:大王您發動起義,是為了攻入秦朝的心臟關中啊,像趙國舊地這樣的地方是不值得大王您操心的,您也沒有時間去攻取這些不重要的地方。而我們原來在趙地生活過,熟悉趙國情況,有趙國人脈,您給我們一支隊伍,這些事就讓我們幫您去做吧。

陳勝當時確實是用人之際,需要人手,加上張耳、陳餘兩人早已名聲在外,陳勝心想他們說的應該有點道理,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但他知道知識分子心中的小九九太多,怕遭暗算,於是也留了一手:任命他賞識的陳地人武臣擔任將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撥給士卒三千人,向北發展。

歷史上很多白手起家的領導似乎都有點戒備讀書人,事實證明,領導的眼光有時是很準的。

南路,陳勝命令汝陰人鄧宗率軍攻略九江郡(今江西一帶)。

陳勝的這種分兵出擊的策略到底正確與否呢?

在秦末,陳勝和其他農民起義軍都無一例外地起義於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山東等關東地區,並且初期都進展順利快速,除了秦朝的殘暴統治和人心向背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是關東地區是秦朝統治相對薄弱的地區。

二是關東地區是原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故土,復國思想一直深埋在當地人民的腦海之中,只要打出“復國”大旗,就很容易號召和鼓動人們。

而關中才是秦朝的統治力量的彙集中心,也是秦國的老巢,其中蘊含的反撲力量不可小覷。

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成功,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頭腦,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陳勝犯了一個低階錯誤:輕敵。

正是因為陳勝的輕敵,他才會認為秦朝不堪一擊,不但自己過早的貪圖享樂,沒有集中兵力將自己發展壯大,反而將兵力分散,到處略地。他認為派了這麼多路軍隊向外出擊,天下已經唾手可得,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從此,他就留在陳縣開始做他的陳王,不再帶兵打仗,比打下京城才開始貪圖享樂的李自成還早得多。

陳縣在當時是一個有影響的重要城市,陳勝在陳縣起義勝利的訊息迅速傳遍全國各地,很多早已異常憤怒而又無處發洩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殺掉當地秦官群起響應,一時群雄並起,很快形成了以陳為中心反抗秦朝統治的一股巨大洪流。所謂“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也。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刷歷史,皇帝們都麻瓜了 歷史雲盤之上古卷軸 傀儡皇帝逆襲路 重生曹髦,平定天下 重生到古代當老六 三國之曹風魏武 三國:開局獲得霸王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