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38章 信任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難道他對王大漢毫無保留的信任?而秦始皇在他們之中是最謹慎多疑的。他極少輕易相信他人,除非經過精心安排和深思熟慮才會完全信任一個兄弟。然而王大漢並未經過這樣的考驗,秦始皇卻已接納他。

自已為何莫名慌張?

秦始皇道:“王大漢是你介紹來的,你慌什麼?”與他相處這麼久,難道對自已的朋友都不信任?

王翦看向王大漢:“過去我確信他是好人,但現在卻存疑。”什麼樣的好人會被詛咒牽扯進來?

若一個人品行端正,就不該遭受惡意之事的侵擾。自已是否應該反思,為何別人不來找麻煩,偏偏找上自已。

王大漢糾結道:“我只是路邊鑄劍的人,王子偶然發現我,我又能如何?他甚至將死者帶到我身邊。”

即便死亡並非詛咒所至,他也擔憂下一個受害者會是自已。秦始皇道:“對,你擔心死亡是對的,但王子並沒有詛咒的能力。”

一個王子怎能掌控大規模的詛咒運作?

王翦察覺到了言辭間的微妙之處。

[:

他眯起眼睛問道:“這詛咒很難操控嗎?為何王子無法駕馭?”在他印象中,詛咒不過是玩弄一個小 ,再在上面扎針,讓對方受痛。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到。

秦始皇解釋:“現在的詛咒娃娃已被禁止,未經訓練的娃娃,又有何用?隨便一個娃娃寫上幾個日期,就能擁有詛咒力量?那樣的話,天下豈不亂套?”

這種行為本身就荒謬不理智。

王翦接著問:“那麼,需要什麼樣的工具才能實施詛咒?難道比我們的武器還難得到手嗎?”這是對未知的好奇,他終於像諸葛亮一樣,對萬事萬物充滿探究之心。

呂布打斷道:“等等,我覺得秦始皇對這個瞭解似乎比我多。”諸葛亮無所不知已是公認的事實。

連秦始皇也認同這一看法。

然而,為何秦政也成了新時代的萬事通?甚至他的知識比諸葛亮本人還要淵博。秦政道:“啊?我知道所有的事情嗎?”其實,這只是他對詛咒現象的個人研究。

這算是一種個人興趣,因為他的生活幸福平和,各種瑣事都顯得尋常。他已經深刻理解了人性,能夠清晰分辨他人的好壞優劣。因此,在判斷力方面,他已屬佼佼者。接下來,他計劃進一步提升其他方面的技能。

他越想越覺得,自已最感興趣的便是這種神奇的東西。他也確信,學習這樣的東西會讓人窮極無聊,只要有神秘存在,他就樂此不疲地探索。

說到好奇心,他覺得自已不如諸葛亮,但秦政才是真正的冠軍。他曾親自來找諸葛亮,就是為了瞭解這些事情的細節。

王大漢道:“這麼說,你們本身就是詛咒領域的入門者?”那麼,我剛才的觀點豈不是可笑的?

一個門外漢與專業人員討論,我能說些什麼呢?

秦政道:“這麼說,你說的那個王子的詛咒行為,瞬間 一個人,是不現實的。”如果詛咒真的如此靈驗,他根本不必上戰場,只需用詛咒打敗敵人。何苦費這個勁?

王翦嘆道:“大漢,這次你真的太無知了。”

——

對於王大漢,秦政曾有過爭議。他作為王大漢兩年的兄弟,一直給予支援,但王大漢如此對待他,實在缺乏兄弟情誼。然而,現在他對王大漢的看法有所改變,很難想象有人能忍受這麼久的 ,如果不是秦【】

王翦道:“嗯,也許是你自已嚇自已,以至於晚上連夢裡都在想著這個。”他以為自已是在王子的操控下做著夢境。但實際上,這只是過度恐懼導致的白天思考、夜晚入夢而已。王大漢搖頭道:“這一點我可以肯定,這不是我憑空想象出來的。”秦王嬴政催促道:“你說說看。”

王大漢的行為和態度,都源自於他對所有事物的真誠信任,他的每一個行動都流露出對一切的投入和認真。這樣一個人,一心想要崇拜自已,當他看到過去的自已時,恨不得連房子都要拆掉,只為了能與他共事。這樣的人,不會有太多心眼或算計。

因此,只要他誠實地講清楚一切,今天的事情或許就能過去。呂布開口道:“好了,我們都給你一個機會。”最重要的,是咸陽君給了他機會。如果是他自已,早就一巴掌打發,叫他趕緊滾遠點,或者直接處決,讓他永無依靠自已的可能。

真的,他最討厭的就是這種故弄玄虛的人,說些模稜兩可的話來嚇唬別人。最糟糕的是,他們自已說的連自已都無法證實,到了最後 揭露時,卻無法反駁。這難道不是謊言嗎?

不過,王大漢似乎有些不同。他現在說出的話,比他們所有人都顯得更加困惑。這種迷茫是實實在在的。就連旁觀者都看得出,這個人被 得不輕。而且,他能如此坦然地讓嬴政將鞭子送回,以免因詛咒而傷及自身,確實反映出他對秦王的尊重態度。

綜上所述,從整個事件的安排來看,他似乎並沒有做錯什麼。王大漢道:“我夢見王子是在遇見你之前。”既然那時還沒有發生,又怎麼會被某個人如此精確地針對?白天想什麼,晚上就能夢見什麼,這怎麼可能?

那時的自已,連劍都快賣了,還不知道這位王子的模樣。諸葛亮問道:“你還記得夢中的細節嗎?”

...

神秘夢境

秦王對王大漢的夢境充滿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確信這是 縱的夢境?有時候,夢境只是個過眼雲煙,很快就會忘記。甚至有的人會選擇主動遺忘,不會將其放在心上。然而,王大漢不僅記在心裡,還念念不忘,彷彿這個夢有多麼奇異。那麼,夢境的內容必定至關重要。

王大漢解釋道:“實際上,在見到您之前,我還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夢。即使那位王子告訴我這是個詛咒的夢境,預言噩運的人會出現在我的夢中,我也曾認為這是真的。”諸葛亮疑惑道:“預言夢境?”

王翦補充道:“那裡的人都似乎能預知一些事情。”他們的國家確實有著奇特之處。當他們的家園即將遭受攻擊時,每個人在前一天晚上都會夢見相似的情景。結果,第二天真的發生了。儘管夢境非常準確,但由於反應時間太短,他們無法及時防守,因此在第一天就被打敗了。這就進一步證實了他們擁有預知能力。

呂布問:“什麼是預知?我從未見過國師的預知成功過。”他舉例說,國師聲稱明日會下雨,但第二天並沒有下雨。最後,他會找藉口說是天意,大王還有未完成的事。但這不就是無稽之談嗎?誰能做到事事完美?就連神仙也無法做到無懈可擊。

因此,國師的預知只是胡言亂語。因為自已的失敗,他開始瘋狂找藉口,更令人氣憤的是,大王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確實做不到國師所說的“完美”。

秦王說道:“我們還是忘掉國師的預知能力吧。”諸葛亮笑道:“看來秦王已經開始質疑國師的能力了。”

在過去,儘管大家對國師有所保留,但出於對未知的尊重,即便不相信他的行為,也儘量保持敬意。畢竟,對待未知的事物保持尊重總是沒錯的。不要輕易否定你不清楚的事物,它可能存在,只是你不知道。因此,包括秦王在內的幾個人,對國師雖有所不滿,但並未完全質疑他的招雨失敗,畢竟雨總會來,大約半個月內總會降臨。

秦王繼續道:“國師必然擁有我們不瞭解的能力,或許在詛咒方面他確實有所掌握。但招雨和守護國家繁榮,他可能並不精通。”王翦附和道:“是的,朝廷裡的老臣們似乎都被國師詛咒,身體日漸衰弱。”

諸葛亮道:“只聽說國師為人極為和藹,初次見面時總是笑眯眯的,從未流露出惡意。”這樣的一個人,真的能算作大惡之人嗎?

秦始皇道:“這似乎不太像你諸葛亮平日的作風。你一向是最善於質疑,對人性充滿探究的人,今天為何突然變得收斂了?”居然會對一個惡名昭彰的人深信不疑。

呂布補充道:“我們即將去的朝堂,就是要與那位國師正面相對,他對別人的態度惡劣至極,彷彿帶著惡臭的氣息。”

他毫不掩飾對那些不合眼緣的人的嘲諷,常常以第三者的口吻講述別人的劣跡,然後將責任推給別人,自已卻置身事外。

這樣的人,你怎麼能稱他為好人呢?

王大漢有些困惑:“國師?他不是早就效忠於前朝了嗎?他在位已有多年。”

為什麼如今受到這麼多指責?

或許是自已年紀尚輕,還不懂人心的複雜吧?

秦始皇解釋道:“先王在世時,並非一味聽從國師,但也給予了尊重。然而,正是這種尊重,使得國師在外放縱,導致諸多人的失蹤。”

人們並未質疑他的行為,因為有先王庇護。因此,國師的名聲反而提升。

畢竟他背後有強大的靠山。但先王去世後,新王即位,儘管仍尊重國師,但已不再依賴其占卜。即使占卜,新王也鮮少採納意見,顯然對這事並不感冒,甚至根本不信。

國師的存在只為安撫民心,他一直向國家灌輸信仰,承諾安全無憂,他將竭力守護國家。由於民眾深受其影響,若處置國師,可能會引起民憤。新王留下他,只是維持穩定的局面。

諸葛亮說:“因此,國師對大王的不滿想必不少。”

王大漢道:“只要國師留在位上,就夠了,其他無謂之事無需多慮。就算大王真的不喜歡我,甚至不願見我,只要保證我不被趕走,我就滿足了。”

……

結尾:

——

《良善之人質疑》

秦始皇再次強調:“國師並非良善之人。”只要有野心,便不可能甘於現狀,長久屈居人下。呂布介面:“所以,他想篡奪朝堂。”

國師渴望奪回失去的一切,才會採取如今的行動。王大漢一臉迷茫:“哈?國師做了什麼?我一直看他穩如泰山呀。”難道連國師也要有所行動嗎?

王翦輕咳一聲,暗示此事不宜過問。王大漢的嫌疑還未解除,需要持續質疑,直到證實他是好人再說。

王大漢感慨:“這次是我徹底被騙了,對不起,咸陽君。否則我就不去了。”他擔心跟隨一行人,會被防備。

自已倒無所謂,哪怕面對質疑的眼神,也能接受,只是擔心他們過度防備自已,疏忽了他人,導致危險。

秦始皇再次確認:“你是否願意與我們同行,王大漢?”他把重心放在王大漢身上。如果王大漢自願留下,他離開也不會遺憾;但如果真心希望留在身邊,就不要輕易放棄。

至於之前的懷疑,如果真的懷疑,早就不給他開口的機會了。諸葛亮道:“無知者無罪,你及時停止,告訴我們實情,已是難能可貴。”

被騙的人往往處於混沌狀態,就像被誤導的人,他們並未意識到自已的錯誤。因此,只能說他們是誤入歧途,而非本性惡劣,不能因此而不信任。

王大漢驚訝:“您還要徵求我的意見?”他以為自已已經被視為威脅,可能被排除在外。然而,秦始皇不僅沒有排斥,反而徵詢他的意見,這份感動和意外難以言表。

秦始皇堅持:“用人不疑,我讓你隨行,就是基於對你的信任。”呂布認同這一點。即使王大漢犯錯,只要改正,他也會予以諒解。此次王大漢的行為並未造成實質損害,他是迷失後找回方向的人,值得救贖。所以,秦始皇對他寬容也是應當的。

同樣的情況,換做自已或許會生氣,但第二天仍會引領他前行。

然而,在經過細緻的教導後,讓他明辨是非,避免重蹈覆轍,王大漢依然沉浸在一種驚喜的情緒中。

嬴政緩緩道:“我可以把話說得很清楚,你現在離開我,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王翦輕笑一聲:“這是想用威脅來束縛他嗎?”

這又是為何呢?

此刻本是給王大漢一個機會,但他這麼一說,似乎這個機會成了 。這會讓王大漢心中充滿不解。

嬴政解釋道:“這不是威脅,要對付你的人也不是我,而是大王。他已經確認了你的鑄劍坊的目的。”既然他們在鑄劍鋪相遇,突然消失並捆綁暗衛,大王必然勃然大怒。

大王不會親自對嬴政下手,因為他在國家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即使是死亡,也不至於親自動手。但對於鑄劍師,大王則可以輕易抓取審訊,讓他供出所有細節,然後徹底清除證據,不留活口。

因此,才有這樣的論調:只要王大漢回去,就必然難逃一死。王大漢反問:“哈?為什麼大王會關注我?我不明白,公子蒙您已足夠優秀,從未對大王構成威脅,為何還要對付你?”

人心真的如此難以揣測嗎?

我無法理解。

贏政答道:“之前曾有過類似的威脅,觸及了他的利益。”這個威脅真實存在,只要自已活著,就可能對他的王位構成威脅。如果他繼續保持低調,大王就會懷疑自已是否在暗中結黨營私。大王已經開始惶恐,夜晚對他而言將是煎熬的時光。

因恐懼隨時有人會闖入王府行刺,這種日子使他生不如死。為了安心入睡,他必須先將自已除去,才能安心。諸葛亮道:“依我看,現在的大王只是被太后過於牽制。”

何必如此呢?

難道真需要將太后每一句話都牢記在心?在他看來,這有些愚蠢。將自已置於易於操控的位置,大王的王位恐怕難以長久。嬴政道:“大王的事不必過多糾結,但我們的生命還是掌握在自已手中。”雖然他不會直接針對大王,但如果真要除去自已,他至少要有自保的能力。

王大漢感嘆:“你們的生活真是處處險象環生。”沒有一 寧,每個人內心都充斥著各種思緒,防範與保護交織。生活在暗藏殺機的日子裡,他們堪稱人類的典範。嬴政接著說:“你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員,無論你選擇跟隨與否。”

秘密懲罰

嬴政道:“最近王子可能會在這附近出沒,他發現你失蹤一定會非常著急。”

諸葛亮介面:“肯定急不可耐,他的傳家之寶就這麼被奪走,他會後悔至死。”

王翦分析:“他會找到我的。”因為他們之間關係親密,王大漢的突然離去,他自然能察覺原因。

嬴政建議:“那就如實告訴他,我們這次的離去是遊歷四方,天南海北,他找不到我們的蹤跡。”

王子要在某個地方找他們,就像大海撈針,毫無希望。

王大漢心中釋然:“他活該,竟然用這種方式恐嚇我,現在我在公子蒙面前都抬不起頭了。”若自已不那麼精明,沒有接收錯誤的資訊,現在的自已會更自在。

王翦諷刺:“你還好意思說,和我聊天時的智商都可以做軍師了,別人幾句小事就能讓你暈頭轉向。”

唉,這人的智商起伏不定,讓人難以捉摸。

我們不清楚這種人是好運還是高雅地活到現在。

嬴政讚賞王大漢能及時醒悟,並揭示事情的疑點:“你能夠坦誠講述,確實體現出進步。”

王大漢堅定:“不會再有下次,如果有,我就不再是人。”

尊嚴和形象早已蕩然無存,曾經的些許身份和價值如今無從談起。

嬴政卻稱讚:“你的鞭子製作得很好,即使沒有寶石裝飾,也依然完美。”它的手感和帶來的氣勢獨一無二。

王翦附和:“沒錯,他是個奇才,每次打造的武器都精緻非凡,哪怕是小瑕疵,也是特別的缺陷,恰好符合‘獨特’這個特性。”

如果每件作品都完美無瑕,就失去了獨特的個性。

所以他格外欣賞這些小瑕疵,因為它們才是真正的完美所在。

王大漢苦笑道:“千萬別這麼說,聽了這話,我都懷疑自已能否成為天下第一鑄劍師了。”

人不怕批評,只怕過度讚揚。一旦受到過分的讚美,接下來的日子就會得意忘形。

說不定還得時常自我欣賞一番。

最後等待的可能是毫無迴旋餘地的毀滅,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諸葛亮道:“沒錯,你需要時刻提醒自已保持這樣的認知。”別人讚美就欣然接受,但不必全盤接收,否則未來可能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王翦說:“我就不一樣了,沒人誇我。”連飄起來的機會都沒有。

秦始皇笑道:“你的優點無需他人讚揚,不久後你就會成為大王身邊最受矚目的人,紅遍整個大江南北。你將擁有開創新時代的榮譽感。”

王大漢道:“大王不是一直嫌棄咸陽君嗎?既然嫌棄,為什麼還要善待他的部下呢?現在的紅人真的需要這樣捧嗎?”

王翦有些不滿:“什麼意思,我自已也不錯啊,紅人身份綽綽有餘。”至少戰場上還算是一把好手,關鍵資訊也能掌握得一清二楚。秦始皇說:“聽說大王正在調查大理寺高層失蹤的案子,如果你參與,或許大王會讓你和諸葛亮一起商討此案。”

諸葛亮補充:“我聽說過大理寺高層的事,但似乎不是被 ,而是自行消失了。他之前對大理寺的作風似乎有所不滿。”

王大漢驚訝:“還有人會對這種地位感到不滿?能在大理寺任職已屬難得。換作一般人,早就興奮不已了。”

就連王翦自已,曾幻想過這樣的位置也會激動不已,覺得人生因此完整。

得不到的人渴望嘗試,擁有的人卻想逃離。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獨特的現象吧。

秦始皇道:“大理寺的黑暗可能比表面看起來更深,儘管他們公正,但仍會在某些時候使用刑罰。”這種懲罰即使是對待動物,也讓人難以承受。即使犯錯,普通人也無法接受。

王大漢反駁:“不是說大理寺已經廢除了刑罰嗎?只有對極惡之人才會施加這些。”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錦衣行之呂敏傳 玉破兔 大明:我朱元璋又回來了 史上第一縣令 1134BF型,秋明,參上! 三國:穿成董卓,無語死了! 刷出大奸臣?反手送北胡當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