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041章 酒,將所有的《水滸》好漢們捆綁在了一起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叮!系統檢測到宿主正陪蘇軾喝飲料。

【接下來,為所有人講解《水滸》裡好漢們喝酒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故事發生的背景,在北宋末年。那時的小市民經濟很發達,世俗生活很豐富。史料記載,京師東京有一萬多家腳店。腳店,區別於高檔的“正店”,類似於【現在的小酒館。可以想象社會上的飲酒之風,很盛行。

【翻開《水滸傳》,那些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場景,時常可以看到。譬如武松,他在景陽岡山下的小店,喝了十八碗酒。十八碗?我的天吶,那不得把肚子撐炸!我承認武松的酒量驚人,但不會是這樣胡亂地往口裡灌!

【其實,站在今日的角度看,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那時的酒,大多是釀造酒,不是如今的燒酒。至於燒酒技術,是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從西亞傳進來的。有了這種技術,才可能產生度數很高的白酒。武松喝的酒,酒精度大概在10度以下,而且碗也小。喝個十八碗,有什麼困難?至於燒酒,其度數可提煉至40度到70度,豪放如武松者,恐怕最多喝三碗便醉倒了,還何談上山打虎?

【很多時候,武松在小酒館坐下,一旦店小二說話囉裡囉嗦,他會說:“只顧篩來。”他不說倒酒,而說“篩酒”。從這個“篩”字,大致可看出,那酒就是釀造酒。當時的法律規定,酒由官營,在某些地方,允許少數人釀酒經營,但嚴格控制數量。老百姓對酒的需求量很大,但對官家出售的酒多不滿意,因此有人鋌而走險,造了酒麴,暗中銷售。朝廷也知道這個情況,並嚴申法禁:“民持私酒入京城五十里,西京及諸州二十里者,至五斗處死。”(出自《宋史》第138卷)販賣私酒的人,應該很多,嚴重擾亂了官酒的市場,所以官府才會用重典嚴懲。

【按照這個邏輯,水滸好漢們在梁山上喝的酒,不可能回去官營的店子去買,至於小酒坊,他們也不大放心。他們喝的酒,只有兩個途徑:自釀、搶劫。《水滸傳》第20回記載,晁蓋率兵打敗了官兵,大擺宴席,“眾頭領大喜,殺牛宰馬,山寨裡筵會。自醞的好酒,水泊裡出的新鮮蓮藕……”。據此可知,他們喝的大多是自已釀造的酒。

【那麼,他們喝的酒,使用什麼糧食釀的呢?京都汴梁酒戶釀酒,多用糯米,度數在13到17度之間,顏色是淺黃色的。而山東梁山一帶,民眾喜用大米釀酒,其色乳白,度數僅為8度左右。好漢們喝這樣的米酒,像喝糖水一樣,多喝幾碗,也算不得什麼稀奇事了。

【好漢們的生活是粗獷豪放的,與上層社會人士的精緻飲酒風,是完全不同的。

【《水滸傳》第39回裡,記錄了宋江在潯陽樓喝“藍橋風月酒”的故事。這個酒,在北宋末年就很有名。高宗南渡後,當時臨安的一個詩人吳儆,也喝了這個“藍橋風月酒”,很高興,便寫詩記錄:“便恐鵷行須簉羽,藍橋風月兩相忘。”稍後的大學者周密,在其《武林舊事》中,提到了幾種好酒:“薔薇露、流香酒,藍橋風月酒。”這樣的酒,僅看看名字,便醉了。老祖宗的審美,檔次很高啊。我覺得“藍橋風月酒”“薔薇露、流香酒”排列在一起,或許帶著果香或者花香。

【酒除了給人腸胃上的歡樂,還有很多的社會作用。譬如入夥、賞賜、結交、趕路、慶祝和招安等等。好漢們對酒的痴迷,體現了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在自由與迷狂之間搖擺。

“酒能成事,酒也能敗事”。一次,宋江喝多了,在“重陽節菊花大會”上,醉醺醺地填了一首詞,其中說:“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武松、李逵等人是堅決不同意與朝廷合作的,自然大怒,當場發作。

【宋江為了維護自已的權威,痛罵李逵。但他知道武松的背後還有魯智深等二龍山系的很多好漢,不敢得罪,只能勸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

【隨後,宋江清醒了,把這件事處理好了,沒留下後遺症。這才有了後來再次接受招安,替皇帝平定方臘等事。

【酒,在梁山好漢們的眼裡,既是情感的催化劑,又是疏通經絡、緩解疲勞的“良品”。沒有酒的滋潤,好漢們的豪氣要減去八分。酒,將來自不同階層的好漢們捆綁在了一起,構成了汪洋恣肆的江湖文化。】

————

北宋-將軍-張叔夜:天幕,你講的全是假話,哪裡有什麼水滸好漢。宋江等人的起義,沒幾個月,就被我給滅了。

明-小說家-施耐庵:我沒說真的,裡面的故事都是假的,但有生活原型啊。

……

【叮!在唐代,中國已有了報紙的雛形,那時叫“邸報”。古代的邸報主要刊登皇帝詔令、臣民章奏等,作用僅限於傳遞政令資訊,閱讀者主要是各級官吏。儲存至今並影印出版的有《萬曆邸鈔》等等。

【滿清政府發行的報紙叫《京報》,上面刊登的是上諭、奏摺、宮門鈔,只限於官員之間傳閱。外地報房,翻印京師的《京報》,再遞送到各級官府。《京報》是國內時政的重要視窗,滿足了上層人士對時事的獲取欲。目前的《京報》實物,大多為光緒、宣統時期的。

【當時間的齒輪轉到了1813年,兩名英國人乘坐商船來到廣州,恰巧那時朝廷“禁止西人傳教”。兩人只能離開廣州,前往馬來西亞,在那裡創辦了世界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其大部分內容為勸誘中國人信奉基督教。該報在中國華僑居住地廣泛散發,對著一些華僑歸國,該報亦被帶回中國。這是中國老百姓第一次接觸到現代意義上的報紙。

【1833年,德國傳教士郭實烈來到中國,偷偷在廣州印刷了中文報紙《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郭實烈辦此報的目的是想改變中國人的落後觀念,從而皈依基督教。鴉片戰爭後,外國人紛紛來華辦報,試圖透過文化來影響這個國家的民眾。當時的報紙型別不拘泥於宗教,還涉及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

【第一份中文經濟報紙出現在香港,名為《香港船頭貨價紙》。其實是英文報紙《The Daily Press》附增的中文版。香港處於遠東轉口貿易的樞紐,人們對經濟資訊的需求自然增大,便有了這份報紙的出現。但隨著眾多華人進入香港謀生,還出現了很多種中文經濟報紙。這類報紙,採用雙面印刷的形式,新聞很少,商業廣告很多。

【至於無人不知的《申報》,是英國商人美查來上海,於1872年與三位友人合夥出資創辦的。《申報》為了擴大影響,敢於揭露黑暗,為民請命。譬如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申報》社長多次派人追蹤報道,披露案件中的疑點,併發文痛責官府濫用酷刑。報紙面世,輿情大譁,朝野驚動。1877年,朝廷令刑部複查,小白菜和楊乃武才得以沉冤昭雪。

【《點石齋畫報》是一份旬刊畫報,隨《申報》附贈。魯迅先生瞧不起上面的“獵奇”、“時事”等通俗圖、文。其實,那些內容,正是那個時代大眾所渴望知道的,屬於通俗文藝,不可一筆抹殺。

【中國人艾小梅緊隨其後,創辦了《昭文新報》。王韜創辦了《迴圈辦報》。他們的目的均是開啟民智、鼓吹變法。還有一份湖北新軍辦的報紙《大江報》。當時第八鎮標統李某長期吃空餉,經記者蒐集證據,撰文發表後,李某被上級撤職查辦。廣東人辦的《平民日報》,曾刊登了一篇《靠不住》:“辦理新政,粉飾敷衍,潦草塞責,有名無實,靠不住;大清銀行之長方紙幣,道士和尚的符咒經疏,靠不住……”這篇文章代表了廣大民眾對清政府的憎惡。

【還有一份特殊的報紙《字林西報》,全是英文,看的人應該很少。此外,還有休閒小報如《消閒報》、《笑林報》、《繁華報》等等,滿足了人們消遣心理。

【各種報紙,像一把把鐵鉗,撬開了滿清老大帝國的窗戶,使民眾見到了外面的光明,從而覺醒、抗爭。報紙可以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是毋庸置疑的。】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將進酒之瑾瑜 師兄誤我 守護星海鏢師 唐小渺日記 快穿之致命炮灰 只愛有你的晴天 重生後,她決定不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