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051章哪個男人不吃“豆腐”?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咱老家眉山的醋也好吃,可惜三十多年沒回去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口味如何。”蘇軾摸著大鬍子說。

王慧喬抓了一根香蕉,撕了皮吃,“在我們那裡,有些黑心廠家,不是用古法釀造的,而是用焦糖色素、防腐劑勾兌出來的。”

……

民國3年,胡博士的妻子江氏對人說,“咱就愛吃醋,你不吃醋,男人就不怕你,是不是這個道理?”

後來這話傳到了胡博士的耳朵裡,他說,“哈哈,咱們成立一個怕吃醋協會,好嗎?也可以叫怕太太協會。”

居住在華亭筒子間的周先生,點了一支菸,悠悠地說,“何必怕?將醋罈子打翻,潑婦們將無醋可吃。”

……

【叮!有的人吃豆腐,但嫌它的味道太淡,炒的時候,總要加一些辣椒炒,放鹽的時候也放得多。這樣一番操作,才覺得夠味。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的口味“閾值”不一樣嘛。

南方人在夏季喜歡剝了皮蛋,和嫩豆腐攪在一起,說是吃了能夠解暑。我吃得下這道菜。少數人聞不慣皮蛋的濃烈味兒,皺了眉毛、捏著鼻子繞道走。豆腐的“淡”滋味,在此時,已完全不見了。

【還有一種幹豆絲,即把嫩豆腐切成絲,曬乾後,蘸著醬料吃,很好。就那樣幹吃,喝著綠茶,也很好。一些人喜歡幹豆絲散發著的淡淡豆香。不管是香辣豆腐,還是成都的麻婆豆腐,其辛辣味,雖可以掩蓋豆腐的清香,卻無法奪走豆腐本身的細嫩和絲滑。

豆腐的“淡”滋味,猶如杯子的“空”。杯子沒有“空”,壓根兒裝不了水。豆腐沒有了這“淡”滋味,就不會有人吃了。它的淡,是搭配其它調味料的配角,若有似無,卻不可或缺。

【弘一法師晚年偏愛豆腐,每隔三天,都要吃一頓,他常對弟子們說:“能從豆腐中嚼出豐腴的滋味來,才算參透了人生。”前幾日,我在一家鄉村飯館,點了五盤菜,其中一盤就是白菜葉炒豆腐,其滋味淡美、綿長,吃後口有餘香。豆腐,長吃不膩,來自自然,拒絕新增劑,一派天真。】

————

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及其一幫門客,都怒了,跳起來嚷嚷,“講豆腐,為何不提咱們?咱們可是集體發明了豆腐!”

某女人從小說《豆腐西施》裡走出來了,笑著說,“咱不在市場上出售豆腐了。咱的貨,都給了社群團購的倉庫,省了多少心啊。坐等收錢,哈哈。”

一名結石患者哀嘆道,“我就是吃多了豆腐,得了這個病!”

一個三十多歲的摳腳大漢,笑嘻嘻地說,“我們村子裡的很多人,跑到外面打豆腐,發了大財!咱也想去外頭賣豆腐,順便找一個婆娘!”

……

【明代的十幾個皇帝,個個都很特別,令人過目難忘,但是你知道他們身居深宮之中,吃的都是些什麼食物嗎?

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安徽人,當了皇帝后,還是很節儉。譬如他的飯桌上,經常出現的素菜有小米糕、高粱烙餅、清炒蒲公英、豆芽菜等等。偶爾為了補充營養,他還會吃滷豬蹄、炒河蝦、清蒸鱸魚等。但到了後期,他的桌子上的菜餚就很豐盛了。舉一個例子吧,據《南京光祿寺志》記載,洪武十七年六月某日,給明太祖準備的早膳有炒羊肉、煎爛姜蒜、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香米飯等。午膳有燒鵝、胡椒醋鮮蝦、鹹豉芥末羊肚盤、五味蒸雞、綠豆棋子面等等。晚膳沒記錄。看這份日膳單,可知他的飲食不算太奢侈。所吃的都是比較常見的家畜、家禽。

【而靠著篡權奪位起家的朱棣,喜歡吃鰣魚、雪梨、鮮菱、香油餅等。他吃的鰣魚,是包上冰塊,透過驛站的快馬,從南京水域遞送到北京城的。根據史料記載,他為了長期吃上一口鮮美的鰣魚,還專門設定了鰣魚廠,對鰣魚進行打撈、保鮮方面的管理。隆慶皇帝的口味很奇特,喜歡吃驢腸。驢腸,又名驢板腸,自古以來為民眾所食。西漢桓寬編寫的《鹽鐵論》裡,有“蹇捕胃脯”四字,其中的“蹇捕”就是驢肉及腸胃的肉乾。明朝,驢腸是“爆款”美食之一。明人宋詡在《宋氏養生部》裡講了驢腸的做法:“漉汁煮熟,復沃香油,炙幹。宜蒜醋。”做法和現在街頭大排檔的爆炒是一樣的。

明朝中期,皇帝的桌上多是葷菜。搭配的主食除了米飯,還有饅頭、麵餅、花捲等等。那時的皇帝喜歡吃燒烤或者油炸後的食物,比如烤鴨肉、燒鵝、炸雞腿等等,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高脂肪、高熱量的垃圾食品。皇帝的口味偏重,調料撒得多,至於香油、醬油、甜醬等是大劑量地放。

【明朝末期,宮中流行吃板鴨。這道宮廷美食,還隨著時間的推移,傳到了民間。民間的廚師們,根據那個配方,製造出了後世所謂的“南京板鴨”。明熹宗喜歡吃的一道菜很油膩,是把蛤蜊、鮮蝦、田雞肉、雞脯一起混炒,也沒個名字。此外,雲南的雞樅菌菇也是他的最愛。

說來也好笑,素來提倡節儉的崇禎帝,竟然偏愛吃燕窩。清人王譽昌在《崇禎宮詞》說:“餚分四膳味須和,翠釜朝朝淪燕窩。誰是調羹供奉手,吳梅狄酪不爭多”。崇禎帝每頓飯都離不開燕窩,做菜的廚子,為了滿足他的口味,只能搭配上吳梅、狄酪等調味品,滿足崇禎帝的奇怪飲食口味。

【經常出現在崇禎帝的桌子上的菜有羊、驢、兔、海鮮、蒸稷粟、油糖、燙麵、澄面、炒龍鬚菜、苦菜葉、高粱餅、倉粟小米糕等。其實,像“炒龍鬚菜”、“苦菜葉”這類鄉下土菜,崇禎帝是瞧不上的。但是朱元璋規定的“御膳”有這類菜,不吃也得放在桌子上。朱元璋的目的是告訴後代帝王,看見這類小菜,不要忘了百姓、忘了根本。但是後世的皇帝,把這類小菜根本不當回事。這些食材都得花錢買啊,整個龐大的皇宮,仔細算一筆賬,所有人員的伙食費用當然也就很驚人了。據《寶日堂雜鈔》記錄,皇宮每月的飲食開支為14000兩白銀,每年的開支平均為14萬兩。要知道當時,每個農民的平均年收入只有十兩銀子。這種浪費,令人咂舌。

【各地督撫把當地的特產,上供給皇帝,譬如橘子、漳州橘、西山蘋果、大石榴等等。他們喝過的湯有雞脆餅湯、蘑菇燈籠湯、牡丹頭湯等等。在夏天的時候,他們還喝冷飲,譬如酸梅湯、靈露飲、黑葡萄湯、蒙古牛奶之類的。其中的“靈露飲”,是把糯米、老米、小米等放在水鍋裡煮,收集凝結出來的水滴而成的。

明代的十幾個皇帝,其飲食偏好各具特色,既有“高大上”的一面,又有平民化的一面。他們對食材的選取,廚師對烹飪方法的使用,體現了皇宮內的飲食風俗、生活趣味,不管怎麼說,也是古代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明成祖破防了,“咱是最高領導人,吃點鰣魚咋滴啦?你這天幕逼逼賴賴,沒完沒了。惹惱了咱,咋了你這蠢犢子!”

崇禎帝的雙臉鮮紅,“咱吃的燕窩都是地攤貨,花不了幾個錢。國家的錢,都被世家大族,還有那些大地主撈走了。你怎麼不罵他們?光揪著我不放!”

……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將進酒之瑾瑜 師兄誤我 守護星海鏢師 唐小渺日記 快穿之致命炮灰 只愛有你的晴天 重生後,她決定不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