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247章 倒計時,一統天下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第240章 倒計時,一統天下

東亞大陸的歷史上後唐王朝李存勖曾經和北方日益強大的契丹進行了多次戰爭。李存勖的軍事才能是東亞五代時期的佼佼者,在面臨朱粱和契丹的夾攻下,依然能讓後唐穩住局勢,實屬不易。

這裡要探討的是李存勖對契丹的二次勝仗定州之戰中的第二次,按照舊五代史的說法,此戰李存勖俘虜了阿保機的兒子。

原文如下:天佑十九年.....契丹萬餘騎,遽見帝軍,惶駭而退。帝分軍為二廣,追躡數十里,獲安巴堅之子。時沙河冰薄,橋樑隘狹,敵爭踐而過,陷溺者甚眾。

阿保機共有四子,前三子為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四子為宮女所生的耶律牙果裡。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這三個大名鼎鼎,歷史脈絡和記載明晰,自然百分百不可能有被俘的經歷,所以被俘的肯定是牙果裡無疑,牙果裡相比三個哥哥可謂是默默無聞,記載很少,這應該也和他一度被俘有關。

然而翻閱遼史,遼史中對牙果裡的被俘卻有著不同的記載——“牙裡果,字敵輦。第四。自晉還,始為惕隱。性沉默,善騎射。天顯三年,救耶律沙於定州,為李嗣源所獲,至石晉立,始得還。”問題來了,遼史中牙果裡被俘的記錄時間是天顯三年,這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年號,也就是牙果裡被俘時間並不是李存嗣定州之戰的天佑十九年左右,那麼天顯三年發生了什麼?這一年後唐和契丹也在定州發生了一場大戰,是後唐王晏球指揮,大破契丹,遼史記錄——唐兵破定州,鐵剌死之,涅裡袞、查剌等數十人被執。上以出師非時,甚悔之,厚賜戰歿將校之家。

那這裡阿保機之子牙裡果究竟是在天佑十九年和李存勖作戰中被俘和還是在天顯三年在和唐明宗的戰爭中被俘的呢?

我們看下遼史中遼軍在天顯三年的參戰名單“鐵剌敗唐將王晏球於定州。唐兵大集,鐵剌請益師。辛丑,命惕隱涅裡袞、都統查剌赴之。”這裡鐵剌就是禿餒,後唐的老對手了,李存勖在定州時也是和這位交手,這裡要注意的一個人就是惕隱涅裡袞,他是誰?

作為一次重要的出征,統領諸軍南下,這裡的惕隱必定不是什麼普通的部族惕隱,肯定是大內惕隱,

大內惕隱是阿保機設立的一個重要職務,專門負責管理皇族事務,擔任這個職務的均為皇族子弟。阿保機時代最後一個大內惕隱是耶律安端(兩次出任),是阿保機的弟弟,再之前是耶律迭裡,是阿保機的族兄,均為皇族要員。阿保機死後,耶律德光即位,其任命的第一個大內惕隱就是這位惕隱涅裡袞——遼史:天顯三年......二月,幸長濼。己亥,惕隱涅裡袞進白狼。就在這位惕隱涅裡袞進白狼後數月,其就在定州之戰中被俘,那麼這位惕隱涅裡袞是誰呢?卻是個謎團!

惕隱涅裡袞被俘後耶律窪擔任了惕隱,“六年五月己丑,獵獨牛山,惕隱迪輦所乘內廄騮馬斃,因賜名其山曰騮山。十一年十一月丁酉,命惕隱迪輦窪拒之,壬申,惕隱窪、林牙迪離畢來獻俘。”雖然說牙果裡的字也是迪輦,但這裡的迪輦顯示是耶律窪(皇族耶律釋魯孫子),然後遼史中的惕隱的記錄見於會同三年——命惕隱耶律涅離骨德率萬騎先驅!

這個耶律涅離骨又是誰?和牙裡果是什麼關係?和涅裡袞又是什麼關係?

我認為耶律涅離骨很可能就是牙裡果,同時也是涅裡袞,會同三年牙裡果應該已經從晉返遼,也契合“自晉還,始為惕隱”的記錄,但是遼史的記錄是從晉回來才擔任惕隱,這樣的話,涅裡袞就不應該是牙裡果了!

我對此的看法是,涅裡袞還是牙裡果,但是在被俘前擔任惕隱的時間太短,只有僅幾個月就被俘了,所以這段履歷就被忽略了。

耶律涅離骨---牙裡果---涅裡袞應該就是一個人。作為耶律德光新上任,他任命的惕隱必然關係應該較為緊密,所以牙裡果無疑是個很好的人選;其次,雖然說遼史中惕隱擔任者淵源不可靠的也不在少數,但總體上最初的幾位惕隱其淵源還是比較清楚的,不可考的較少,耶律德光的第一任惕隱涅裡袞,默默無聞的可能性不大,遼史中必然還有其他關於他的線索,很大可能就是牙裡果。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在中原史料中還有一個詞特哩袞,並把特哩袞解釋為契丹的“惕隱”,比如記載“遼封皇子宗訓為大內特哩袞”這裡的大內特哩袞,就是大內惕隱,不過我認為涅裡袞不是特哩袞,不能混為一談,涅裡袞在記錄中顯然是作為一個名出現的,記錄也很清楚“惕隱涅裡袞”。

鄙人水平有限,以上是我一點很不成熟的考證,僅用於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更為成熟的看法和賜教。如果我的看法屬實,那麼李存勖實際在定州之戰中並沒有俘獲阿保機之子,俘獲牙果裡的應該是到了唐明宗時代。

正統辯至正二年壬午春三月十有四日,上御咸寧殿,中書右丞相脫脫等奉命史臣纂修宋、遼、金三史,制曰可。越二年甲申春三月,進《遼史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傳》四十六卷。

冬十一月,進《金史本紀》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又明年乙酉冬十一月,進《宋史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世家》二百五十五卷。

初、會稽楊維禎嘗進《正統辨》,可謂一洗天下粉紜之論,公萬世而為心者也。惜三史已成,其言終不見用。後之秉史筆而續通鑑綱目者,必以是為本矣。維禎,字廉夫,號鐵崖,人鹹稱之曰鐵史先生。

泰定丁卯李黼榜相甲及第,以文章名當世。表曰:“至正三月五月日,伏睹皇帝詔旨,起大梁張京兆杜本等,爵某官職,專修宋、遼、金三史。越明年,史有成書,而正統未有所歸。

(臣)維禎謹撰《三史正統辨》,凡二千六百餘言。謹表以上者,右。”伏以一代離合之殊,固緊乎天數盛衰之變,萬年正閏之統,實出於人心是非之公。蓋統正而例可興,猶綱舉而目可備。前代異史,今日兼修,是非之論既明,正閏之統可定。奈三史雖雲有作,而一統猶未有歸。

共惟世祖皇帝,以湯武而立國;皇帝陛下,以堯舜而為君。建極建中,致中和而育物,惟精惟一,大統以書元。嘗怪遼、金、史之未成,必列趙宋編而全備。芸臺大啟,草澤高升,宜開三百載之編年,以垂千萬代之大典。

豈料諸儒之謙筆,從為三國之志書。《春秋》之首例未聞,綱目之大節不舉。臣維禎素讀《春秋》之王正月,公羊謂大一統之書,再觀目之紹《春秋》,文公有在正統之說。

故以始皇二十六年而繼周統。高祖成功五年而接秦亡,晉始於平吳,而不始於泰和。唐始於滅盜,而不始於武德。稽之千古,證之於今。況當世祖命伯顏平江南之時,式應宋祖命曹彬下江南之歲,親傳詔旨,有過唐不及漢之言;確定統宗,有繼宋不繼遼之禪。

故臣維禎敢痛排浮議,力建公言,挈大宋之編年,包遼、金之紀載。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鑑之書,傳之將來,永示萬世不刊之典,冒幹天聽,深懼冰競,下情無任瞻天望闕激切屏營之至。

辨曰:“正統之說,何自而起乎?起於夏後傳國。湯武革世,皆出於天命人心之公也。統出於天命人心之公,則三代而下,歷數之相仍者,可以妄歸於人乎?故正統之義,立於聖人之經,以扶萬世之綱常。聖人之經,《春秋》是也。

《春秋》,萬代之史宗也。首書王正於魯史之元年者,大一統也。五伯之權,非不強於王也,而《春秋》必黜之,不使奸此統也。

吳楚之號,非不竊於王也,而《春秋》必外之,不使僭此統也。然則統之所在,不得以割據之地。強梁之力,僭偽之名而論之也。

尚矣,先正論統於漢之後者。不以劉蜀之祚促與其地之偏而奪其統之正者,《春秋》之義也。彼志三國降昭烈以儕吳魏,使漢嗣之正、下與漢賊並稱,此春秋之罪人矣。復有作元經自謂法《春秋》者,而又帝北魏,黜江左,其失與志三國者等耳。以致尊昭烈,續江左兩魏之名不正而言不順者,大正於宋朱氏之綱目焉。

或問朱氏述綱目主意,曰在正統,故綱目之挈統者在蜀晉,而抑統者則秦昭襄唐武氏也。至不得已,以始皇之廿六年而始繼周。

漢始於高帝之五年,而不始於降秦晉始於平吳,而不始於泰和。唐始於群盜既夷之後,而不始於降武德之元。又所以法《春秋》之大一統也。然則今日之修宋、遼、金三史者,宜莫嚴於正統與大一統之辨矣。自我世祖皇帝立國史院,嘗命承旨百一王公修遼、金二史矣。

宋亡,又命詞臣通修三史矣。延天曆之間,屢勤詔旨,而三史卒無成書者,豈不以二史正統之議未決乎?夫其議未決者,又豈不以宋渡於南之後,拘於遼金之抗於北乎?吾嘗究契丹之有國矣,自灰牛氏之部落始廣。其初,枯骨化形戴豬服豕,荒唐怪誕,中國之人所不道也。

八部之雄,至於阿保機披其黨而自尊。迨耶律光,而其執浸盛。契丹之號,立於梁貞明之初。大遼之號,復改於漢天福之日。自阿保機訖於天祚凡七主,歷二百一十有五年,夫遼固唐之邊夷也,乘唐之衰,草竊而起。

石晉氏通之,且割幽燕以與之,遂得窺釁中夏,而石晉氏不得不亡矣。而議者以遼乘晉統,吾不知其何統也。再考金之有國矣,始於完顏,實又臣屬於契丹者也,至阿骨打,苟逃性命於道宗之世。遂敢萌人臣之將,而篡有其國,僭稱國號於宋重和之元,相傳九主,凡歷一百一十有七年。

而議者又以金之平遼克宋,帝有中原,而謂接遼宋之統,吾又不知其何統也。議者又謂完顏氏世為君長,保其肅慎。至太祖時,南北為敵國,素非群臣。遼祖神冊之際,宋祖未生。遼祖比宋前興五十餘年。而宋嘗遣使卑辭以靠告和,結為兄弟。

晚年且遼為翁而宋為孫矣。此又其說之曲而陋也,漢之匈奴,唐之突厥,不皆興於漢唐之前乎?而漢唐又與之通和矣。

吳魏之於蜀也,亦一時角立而不相統攝者也,而秉史筆者必以匈奴、突厥為紀傳,而以漢唐為正統,必以吳魏為分緊,而以蜀漢為正統。何也?天理人心之公,閱萬世而不可泯者也。

議者之論五代,又以朱梁氏為篡逆,不當合為五代史,其說似矣。吾又不知,朱晃之篡,克用氏父子以為仇矣,契丹氏背唐兄弟之約而稱臣於梁,非逆黨乎?《春秋》誅逆,重誅其黨;丹氏之誅,為何如哉?且石敬瑭事唐,不受其命而篡唐。

中華民族自漢唐以來耀耀生輝,然自五季以來,漢文化的影響力卻漸趨式微。其後的宋朝始終未能完成統一,並最終因此自食其果,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便著手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北宋疆域達到了巔峰,北極燕山、南達南海、西擴河西、東至東海,並因此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北宋唯一的缺憾就是直到徽宗末期才收復燕雲十六州中的大部分,且只維持了幾年,隨後便被從雪原林海來的完顏女真所滅。視野轉向河西,這是北宋取得的最好成績——經過一系列戰爭,宋人將他們的足跡擴大到了新疆,像一隻觸手一樣切斷了党項族與它們發源地的聯絡,從而阻止了西夏王國持續不斷地從世界屋脊獲得政治和經濟支援。時間轉到公元1111年,北宋這個百歲老人經過最後一次迴光返照後也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真是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而其後的南宋就宛如一個小丑,僅有的幾次北伐都草草收尾。不僅沒有取得良好效果,反而讓北方政權看到了南人的軟弱可欺,並最終家破國亡,湮滅於世界的大潮之中。

宋朝之所以這麼文弱的最主要原因是重文輕武國策的推行和根深蒂固。老趙這條本來是為了防範武將坐大的措施卻將宋王朝軍力上升的空間幾乎封死,以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來約束武將不僅會造成大量無謂的內耗,更嚴重的是武將才能的壓抑、軍機的延誤和錯誤的指揮,這些對戰役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估計趙匡胤和趙光義泉下有知,面對他們的子孫被遊牧民族吊打估計也會後悔莫及吧。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大富大貴 王朝貪官,開局被女帝模擬人生 我的黃粱一夢 淺談封神榜 震驚!萬族大戰,我擁有百萬軍種 南華聯邦帝國 帝國開局成為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