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四十二章 劉宗周的包子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也許是老劉不識得劉宗周這樣的大儒,他的話,令蕺山先生臉色十分難看。

但是看著老劉頭那滿不在乎的眼神與輕蔑的笑容,劉宗周啞口無言。

去年,清軍剛剛入關,衍聖公孔衍植便迫不及待的向虜酋呈上了《初進表文》,表示了自己願意歸降的心思。

“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共永......”張國維在一旁緩緩開口悲涼地吟著那篇令大明蒙羞的表文。

“住嘴!”劉宗周憤怒地甩袖扭頭道。

孔衍植的所作所為,給那些衍聖公的信徒們來了沉重一擊,士林莫不以此為奇恥大辱,更不用說像劉宗周這樣的大儒。

城上,士卒們像是找到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三三兩兩圍坐在火盆前有說有笑的聊了起來。

之前沉悶計程車卒們沉浸在這短暫的輕鬆歡快之中。

只有劉宗周的學生們一個個就像是吃了蒼蠅一般,有幾個人竟然還惡狠狠地對老劉頭翻著白眼。

“先生,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大小也要看食物生熟,如今兩都淪陷,二帝不存,您難道沒有些許觸動嗎?”張國維看著眼前這位一向以“慎獨”為座右銘的老先生,是既敬佩又無奈。

張國維還記得當初劉宗周反對發展火器時的堅決,如今火器成為攻城利器,事實證明,劉宗周的反對是不合時宜的。

劉宗周默然。

說觸動那肯定是有的,但是說後悔,那倒是沒有,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大明之敗在內而不在外。

火器,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先生,吃的都發完了。”

“好,我們走吧。”

說罷,劉宗周便帶著學生們準備離去。

張國維則是親自相送。

“張總督留步吧。”劉宗周拒絕了張國維送他,在學生的攙扶下,一步一步朝著城下走去。

“先生慢走。”張國維俯身道。

回去的路上,行至永寧橋附近,心情不太好的劉宗周聞到了香噴噴的包子味,扭頭看去,這才發現有家包子鋪竟在連夜蒸包子。

給身邊的學生使了個眼色,那學生便匆匆跑進了鋪子。

鋪面內,蒸汽瀰漫,中年掌櫃正一身短衫,從後院往外端著籠屜。

見有人進來,便說道:“小店打烊了,不好意思啊這位客官。”

“我就買兩個包子,應該不麻煩吧?”那學生問道。

中年掌櫃放下手中的籠屜,上下打量了一番,見是書生打扮,便點了點頭,順手拿起櫃檯上的油紙,裝了幾個包子麻溜地遞給了劉宗周的學生。

“哎?掌櫃的,您這怎麼深夜蒸包子?”學生漫不經心地問道。

“哦,今兒不是打退了韃子嗎?我準備給城上的弟兄們送些肉包子吃吃。”掌櫃的笑道。

“掌櫃的高義!”學生不禁感佩道。

“你是蕺山先生的學生吧?”中年掌櫃順嘴問道。

“咦,您怎麼知道?”學生有些驚訝。

“之前迎接義軍進城的時候,有幸遠遠瞧見過。”掌櫃的和藹的笑道。

“掌櫃您真是好眼力,好記性啊!”學生驚歎道,那天他跟著老師去迎接義師,人山人海,能記住自己,那可真是厲害的緊。

中年掌櫃目中游走著一絲精明,轉身準備去後院接著幹活,臨走,擺了擺手說道:“快回去吧,夜裡不太平。”

那學生一愣,夜裡不太平?街上這麼多巡邏計程車卒,怎麼會不太平呢?有些疑惑,但還是匆匆離開了。

劉宗周坐在永寧橋的石階上,見學生回來,忙問道:“怎麼去了這麼久?”

“恩師,那掌櫃的說夜裡不太平,叫咱們趕緊回去。”學生似乎是有些緊張,不斷地向四周觀望著。

正巧,沿街走過一隊巡邏計程車卒,在他們佇列旁,還有幾個衙役同行。

看見深夜有人在此,衙役們便上前檢視,士卒則原地等待。

“呀!是蕺山先生啊,失禮失禮。”班頭近前才看清是劉宗周,急忙見禮。

“是李班頭啊,深夜巡街,真是辛苦了。”劉宗周有些疲倦地說道。

“老先生,您得快些回了,因為今夜慰勞守軍,情況特殊,所以過一會兒才宵禁。”李班頭好心提醒道。

劉宗周聞言,拄著柺杖緩緩起身,點了點頭,說道:“多謝李班頭提醒,老朽這就儘快趕回。”

“小的送您吧,免得路上再遭盤查。”李班頭笑著上前,恭敬地扶住了劉宗周的一隻胳膊。

劉宗周想了想如此也確實方便,便沒有拒絕李班頭的好意。

一行人跨過永寧橋,緩緩朝西南城區走去。

“吃包子嗎?李班頭。”走在漆黑的巷子裡,劉宗周輕聲問道。

學生們忘記了打燈籠,所以只能藉著些許月光看路,他們緊緊跟在劉宗周的身後,他們基本都住在杭州城的西南城區。

李班頭巡夜已久,早已經飢腸轆轆,聽到劉宗周的話,飢餓感瞬間抑制不住,於是便不好意思地笑道:“那就多謝老先生了。”

接過劉宗周的包子,李班頭邊走邊吃了起來。

一路將劉宗周安全送到,學生們也都各自歸家。

李班頭便準備原路返回,與正在等候他的同伴匯合。

可沒走出多遠,腹中就傳來一陣絞痛,他驚恐莫名,瞬間想起了那個包子。

連個聲音都沒發出,李班頭便栽倒在了昏暗的巷子中,死的悄無聲息。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在平行時空民國當軍閥 全球超能力:我能召喚各種人物 權傾大明 女帝:不裝了,我是個假太監 一秒一份白粥榨菜,陛下如何應對 無限之軍事基地 大宋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