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51 秘密立下一塊碑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不管怎麼樣,趙匡胤已經死了。

然而,他的人格和為人處事的方法卻永遠讓世人懷念和效仿。

他當初當上皇帝沒多久,就於太廟裡秘密立下了一塊碑。

這塊碑影響了大宋各代皇帝,也顯示了他在人格上的偉大。

這是一塊誓碑。

這塊誓碑第一條就是詔令他的後代皇帝們要善待前朝的宗室柴家後人,違者定遭天譴!趙匡胤取得了後周柴氏的江山,按說在那個時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並且其他人都做得很絕,都是把被取代者殺得片甲不留。

這樣的事仁厚的趙匡胤做不出,他當上皇帝后不但不允許傷害人命,對柴榮一家給予保護,還給了柴榮一家優厚的待遇。

雖然這樣,他還是覺得非常對不起柴家,當初柴榮是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對他那麼好,栽培他、提拔他、信任他,把他當親兄弟一樣待,他因此心裡總是有愧,這就像一座山一樣總是壓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夜裡睡覺他每每做夢,夢見後周的皇帝柴榮來向他討回公道,說:“趙匡胤,好兄弟,朕可是待你不薄,一直對你非常器重,精心栽培你,可你如今是怎樣對待朕的?”

趙匡胤很是惶恐:“臣弟很是慚愧,可是世宗年齡太小,不能駕馭大局,天下又亂了很長時間了,百姓苦不堪言,都想過上安定的日子了,天下需要統一,這也是陛下您平生所願……也是臣弟一心跟隨您、敬重您的地方。

可是世宗他如今很難做到這樣的事,陛下您可以仔細想想.”

柴榮良久不語。

趙匡胤心裡忐忑不安,也不敢抬頭看柴榮的臉。

半晌後,柴榮說:“朕也知道你一向仁厚,為天下著想,所以才器重於你,你現在做的事也許是沒有錯的,以你的膽略,完全可以做到,朕和你想法相同,卻不幸英年早逝.”

柴榮說:“既然這樣,你要好自為之,但不要虧待了我們柴家的人!”

趙匡胤說:“陛下在世時的英明,臣弟謹記於心,有好多東西都沿襲您在世時候的做法.”

柴榮說:“這你可看著辦.”

趙匡胤說:“好!”

在這樣的心境下,他於建國的第三年便命人秘密鐫刻了一塊石碑。

碑有七八尺高,有四尺多寬,上邊鐫刻著三行字: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此碑立於太廟寢殿的一個秘密夾室內,名為誓碑,用鑲嵌金線的黃色絲幔遮蔽著,封閉得十分嚴密,不讓任何人知道。

每到四時祭祀與新皇登基之時,便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用鑰匙把這個夾門開啟,新皇進去燃香、跪拜和默誦碑文。

無論什麼樣的大臣全不曉得這塊碑上寫的是什麼,歷代皇帝皆嚴守此秘,這是他們當這個大宋皇帝的底線,他們也不敢洩露,否則,這塊碑上的誓言也無法遵守了。

北宋的繼任皇帝們全這樣相承,按時拜讀。

柴榮的兒子恭帝柴宗訓在大宋建立三年後患病去世,趙匡胤很是揪心和悲痛,素服發喪,還下詔停朝十日,以示哀悼。

這塊誓約碑上面的誓言,在整個北宋王朝,每一個皇帝都自覺遵守。

不僅是因為對趙匡胤的尊敬,更重要的是他們迷信得很,認為有這塊誓約碑,就有了神靈在冥冥之中監視著他們,“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於是,大宋的所有後繼皇帝們便很少對臣下進行誅殺,大宋的所有子民縱然都不曉得皇帝家藏有這塊誓約碑,然而由於每任皇帝都自覺遵守不殺士大夫這一誓約,使所有的臣民也都總結出了這一規則,體會很是深刻。

宋仁宗的時候,趙家的統治凸顯弊端,激化了社會矛盾,淮南一帶出現了一些綠林義軍,四處打家劫舍,和官府作對。

其中有一支義軍途經高郵的時候,高郵知軍心內思忖難以抵禦,為了保一方平安,他便號召當地的富人出酒拿錢,對這些軍隊進行慰勞,並且主動送給了他們不少財物作禮。

這支義軍受到如此優待,感覺此地風土人情不錯,很是高興,也就沒對他們進行任何騷擾,徑直過去了。

朝廷知道此事後,一片譁然,一時間議論紛紛,仁宗皇帝也大怒。

上上下下沒有不說這個高郵知軍該死的,即便不是通匪,但這麼親近匪軍,也是死罪。

不少大臣都向皇帝建議說:“陛下,像高郵這樣的官吏實在丟朝廷的臉面,應當即刻拿下處死!”

然而,卻獨有范仲淹極力反對這樣的做法。

范仲淹當時是副宰相參知政事,他說道:“從我大宋建立以來,根本沒有過擅殺大臣之事,此為一個令人稱道的盛德之事,如何便把這樣的好規矩破了呢?”

眾人一聽此話,就無人言語了。

仁宗便不再下令誅殺高郵知軍。

宋神宗的時候,朝廷軍隊在陝西邊境作戰,屢屢吃敗仗。

神宗感覺是手下人不盡力所致,就下令斬殺一個負責漕運的官吏,以儆效尤。

次日,宰相蔡確上朝奏本。

神宗問他說:“朕昨日下令要殺的那個漕運官,已經殺了嗎?”

宰相蔡確道:“還沒有,臣正要向陛下奏明此事.”

神宗有點不滿,說:“難道殺他還有什麼不妥嗎?”

蔡確回答說:“打自建宋以來,就沒有斬殺士人的先例,臣等不願陛下開此先例.”

這一番話,說得宋神宗很是氣餒,不禁想起太祖那個誓約碑來,他真是無可奈何呀,只好恨恨地道:“那就在他臉上刺字,發配他到偏遠的又窮又惡劣的地方去!”

眾文臣聽皇帝如此說,都心裡不好受,門下侍郎章惇出班奏道:“陛下,若如此,還不如將他斬於市曹.”

神宗不解,刺字、發配,總比死強吧?說:“愛卿如此說何意?”

章侍郎理直氣壯地說:“士可殺,不可辱!”

這一下把神宗皇帝給惹火了,殺不能殺,刺字發配也不行,他聲色俱厲道:“一件讓朕快意之事都做不成!”

章侍郎也不害怕,說:“陛下,如此快意之事,就是不做也好!”

神宗一時很洩氣,也真是沒有什麼辦法,最後也只能是順著這些文臣們的意思辦理。

就北宋之情形來看,趙匡胤所立誓碑,雖不為天下人知,然而不殺士大夫之做法一旦成為慣例,便像一種無所不在的政治原則,束縛著北宋所有後繼皇帝們不能恣意而為。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宰相呂大防借哲宗皇帝聽御前經筵的機會,全面總結了一下宋朝的祖宗之法。

當中的一條就是寬仁之法。

呂大防解釋道:“過去的王朝用苛刻之刑,只要是犯了稍大一點的罪就會被殺頭,出現些小的過錯便會被流放,被髮配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唯有咱們這個朝代用刑最仁,即便大臣有了罪,至多也只是罷免斥退,此即為寬仁之法……”這和趙匡胤所立誓碑上的誓言不殺士大夫是一致的。

當時天下大眾雖然不知道誓碑,但都能意會到這個隱秘的規矩。

趙匡胤之所以在誓碑上寫上不殺士大夫的誓言,主要是因為,他覺得文人讀書做學問不容易,這個時代也太需要文人了。

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天下,五代十國時期之所以那樣亂,就是因為那個時候是武人的天下。

武人是一個只知道動武,使用暴力,毫無知識可言的人,他如何能夠治理天下呢?不把天下弄得亂七八糟才怪。

而文人象徵著文明,象徵著繁榮,象徵著和平與安定,趙匡胤的心願就是讓天下的百姓都過上這樣的日子。

所以,詔令他所有的後繼者們都不要殺文人。

待北宋末年,靖康戰亂,金國的軍隊攻入了東京汴梁,一片大亂,都爭搶東西,把北宋朝廷的很多珍貴東西全搶跑了,闖入了皇宮,最後人們方看到了這塊神秘的誓碑。

金兵們看到這塊誓碑,裝扮得如此的神秘和莊嚴,就揭開了它的面紗,但唸了碑文後,都不敢動,趕緊請他們的將軍來。

將軍也很是好奇,搶步來看,讀了碑文,對這個神秘的誓碑,肅然起敬,對這位大宋朝廷的締造者由衷地表示敬佩,禁不住一起下跪叩頭,然後命令,誰也不許動此碑,違令者斬無赦!然後恭敬地退出去,重新又把此門給封死了。

南宋建炎年間,被金國擄去的曹勳自金國返回南宋,臨回來之時,宋徽宗對他囑託說:“卿回去之後,一定要讓趙構知道,太祖有一通誓碑藏於太廟內,不殺大臣和言事官,違者不祥.”

直到此時,就連當了皇帝南遷的趙構也還不知道誓約碑的事。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三國:部下逼我成曹賊 謀命 大漢:70個合成旅,武帝笑麻了 最強野心家 中央蘇區史 儒道:大宋風流書生 穿越:豪門貴婦的私密男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