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四章 繼為太史 初作史記(八)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從此司馬遷嘔心瀝血籌建一座歷史的廣廈,他決意要把所有重要的歷史人物形象隆重地請到這座廣廈裡來,讓後人看到堯舜的禪讓,大禹的功業,桀紂的殘暴,文王的王道,武王的建業,周公制禮作樂,春秋爭霸,戰國七雄喋血屠城的戰爭,秦始皇的暴政,揭竿而起的陳涉、吳廣,泗水亭長的謀劃用兵,項王自刎前的悲歌……,讓形形色色的人物,帶著勝利的微笑,或失敗的哀鳴,走進這座歷史大廈,獲得後世尊敬、同情、譴責、唾罵。

經過日日夜夜構思,這座廣廈的藍圖終於形成,它由五根天柱架設: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司馬遷構想著,歷代帝王載入本紀;諸侯卿相寫入世家;有功於天下的英雄志士納入列傳;再將各朝典章、文物分別寫成專書,並附以年表、月表,使後世對歷代大事一目瞭然。

司馬遷的才華本就冠絕一世,而此時的構想,更像是有更加神奇的力量,再幫助他建設獨創的史學大廈,上下三千年,在腦中層層疊疊的浮沉,並剪織成一件羽衣,恰如其分地穿在中華民族身上。

後世稱之為《史記》,或曰《太史公書》,它是神州的文化奇葩,世界史學天空上一顆最早的智慧之星。

原來漢初沿用秦代曆法,百多年來,時差日大,已不合天象季節,須重新改訂,故以敕令太史司馬遷,星官唐都,歷官鄧平、落下閎及上大夫壺遂等二十餘人,共同制訂新曆。

詔令在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五月下達。

初夏季節,四棵合抱槐樹,遮蓋了大半個蘭臺庭院。

呂森森地罩著走廊窗戶,一株株木香纏繞槐樹。

廳堂內外幾十個盆景,把這個開闊的院落打扮得典雅、幽靜。

應詔的歷法家們聚會一堂,共同議論改歷的事,在座都是司馬遷的長輩,都知他家學淵源,博聞廣知。

這回奉天子之命主持造歷,大家格外尊重這位壯年太史。

星官鄧平首先揭開話題,向司馬遷拱手道:“主上見到從先秦沿用至今的歷法已不合時令了,這一百多年差失愈來愈大,詔旨造歷,正是乘時應運。

今司馬太史公主持,在座諸公又都是飽學之士,定然使我獲得教益。

我想,我等先聽一聽太史公的示下吧.”

司馬遷謙遜道:“鄧公所論,秦歷已不合時用,這是無疑的。

主上撻伐匈奴,武功蓋世,罷黜百家,文治新興,如今選造漢歷正是順天應人的事,對從前的歷法不能因循守舊了。

今天諸公皆遷的父輩,同膺詔令,如何著手,還是共同斟酌一下,然後商定專責,便於集思廣益.”

大家聽司馬遷在這樣一說,便三三兩兩的暢談了起來,好在到場的人彼此都不陌生,平常遇事也都是和氣商量。

唐都和落下閎兩人談得更為起勁。

唐都的祖先是戰國年代楚國史官,落下閎是巴郡的隱士,都是名震當世的歷法家。

二人商議以春秋經為推算依據,大家公推鄧平、落下閎主持考訂、驗算。

司馬遷每天一早到蘭臺主持改歷,經過了幾個月,年底新曆終於制訂出來,規定每年以正月為歲首。

精確適用,既合節氣,又合農時,當時被稱為“太初曆”(即夏曆),實行新曆這一年便稱為太初年。

太初元年清明節,按常例清明前後半個月的時間長安城裡家家戶戶總須備辦祭品,到郊外上墳。

司馬遷清明前兩天上過墳,清明後有了祭天清閒日子,改歷事宜完成,便正式動筆寫史記。

這天正在書齋整理竹簡,忽然家人報了進來,說是詹事上大夫壺遂來訪。

壺遂是司馬談生前好友,又是詔令造太初曆成員之一,論地位、論長幼都是前輩。

司馬遷趕忙整衣門外恭迎。

壺遂年約七十,白髮蒼蒼,但精神相當健旺。

主人親手將客人扶下車來,讓到書齋。

這書齋對壺遂來說並不陌生,司馬談生前,這裡是他常來所在,老太史去世還親自來挽弔過,現在看來,還是儲存如前,只添置了幾個書架、一些書簡而已。

壺遂捻了捻雪白的鬍鬚:“呵呵,歲月催人,這一說該是多少年了,今朝又到了這個書齋,我看這裡無多大的變化,只是老頭我,鬢髮已霜啊!”

“先父在世,遷任郎中之時,曾蒙上大夫多次蒞臨賜教,真是宛如昨日一般.”

司馬遷也無限感慨,想想父親,心中哀傷。

僕人捧來兩碗清茶,司馬遷接過一碗,舉到客人面前:“這是由武都來的蜀茶,據說是蒙山頂上的。

晚輩當年奉使巴蜀邛筰,親見過這種珍品,不想開郡以後,才幾年這種名茶居然由武都運到長安市上出售了。

恰好清明前淘了後院的古井,名茶新泉,正好供貴客品嚐.”

壺遂舉起茶碗,細細品嚐回味了一番:“真是好茶,果然是茶味回甘、沁人心脾。

要說物產豐富、商旅之盛,當今之世可以算是空前了。

你看長安庶民,連桔子都吃夠了,像這樣的生活,哪裡是過去想象得到呢!”

說話間壺遂站起來想堂內四壁觀看,這座古香古色的書齋,老子畫像依然如舊,吸引了壺遂眼光的事是案上排列的竹簡古書。

“子長,我聽蘭臺朋輩們說,你要寫一部義比春秋的史書,而且已經準備了好幾年,是嗎?”

司馬遷答道:“正是。

先父說過:‘從周公逝世後,五百年有了孔子。

孔子逝世又幾百年了,該有個後起的著作繼續春秋的大義。

’晚輩每念及先父之言,覺得義不容辭地有續寫史書之責.”

壺遂沉吟了一下,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說出:“這確乎是令尊大人所常說的話。

我也不止一次聽他這樣議論,可是我總不能不考慮,當年孔子究竟為什麼要寫春秋這部書?”

說完這話,意味深長地望著對方等待回答。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越之爆笑三國 三國之天下屬漢 十萬個為什麼簡略 大明巔峰朱雄英 大明工業崛起 鐵馬 大唐第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