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二章 壯遊 (一)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太史公書齋案几上,擺了一幅精工繪製的“天下道路圖”。

圖上標有長安到全國各郡縣的交通要道。

這些要道大體上沿襲了秦代的馳道,共有六條伸向全國各地。

第一條大道,由長安東行出函谷關,經洛陽、定陶、孟軻的故鄉郡縣,到泰山林子,一直伸到山東半島的成山角,是條從西到東的大動脈,如果騎上一匹快馬,從京城揮鞭東馳,只需十日就能看到翻卷的黃海之波,這條東方大道將關隴、中原、齊魯緊緊聯結。

第二條,由長安經洛陽北上,沿太行山過昔日趙都邯鄲,渡易水到薊縣,經昌黎,穿過沿海碣石山,再北越長城直抵遼東。

這是一條為戍守邊防與北地諸邦交往的大道。

第三條,自長安北走經雲陽、上郡,直達河套,是當年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督數萬戍邊士卒修築的,全長一千八百里,很少有拐彎抹角的地方,人們把它稱作直道。

第四條,是西行道。

也是從長安出發,沿渭河行經隴西到金城(蘭州),是所有大道中最短的一條,後來卻成了所有大道中最長的一條,這條道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

從這裡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即河西走廊,出玉門關到西域。

張騫就是從這裡到阿姆河找到大月氏。

如果再往西,便是裡海以南的達姆甘、哈馬丹(今伊朗境內)兩座古城,已接近兩河流域了,它便是後來的絲綢之路。

第五條,是通往天府之國的巴蜀道。

爬過秦嶺,走一段鑿開懸巖築起的棧道,相傳蕭何月下追韓信,走的就是這段路,然後由劍門關穿過川西平原到成都,再南行到雲貴高原,它把關隴蜀郡以至更南的地方聯結起來。

第六條,成為南方大道。

自長安東向藍田跨秦嶺經武關、宛城、渡漢水到昔日楚都江陵,過長江,走一段湖澤地(古人成雲夢澤),由洞庭湖過長沙沿湘江南行,再分成兩條道:一條翻五嶺至番禺(今廣州),一條通桂林到象郡,連結南方兩扇大門。

六條大道外還有些支線,當時沒有一個國傢俱有如此規模巨大的馳道。

司馬談指著第六條道,對坐在身旁的司馬遷和一位中年漢子說:“就取道這裡走,先到楚都江陵,再後渡江長沙,繞道會稽,訪問吳越故地,再訪齊魯,訪泗上,然後順黃河會長安。

這一帶史料如山,當地父老見聞極廣,只要取捨得宜,會獲得許多真實的信使.”

中年漢子性王,龍門人,早年當過官差,跑過行商,熟悉各地風土人情。

司馬談約請他為遠遊的兒子作伴。

司馬遷對著書齋木閣軒窗,他即將遠行萬里,替父親收集史料,初次離家出遠門,自然產生對家園的依依之情。

司馬談看出兒子的心情:“子長,大丈夫四海為家,不必過分眷戀裡廬,這次南遊江淮,北涉齊魯,找漢興以來的史料,也要蒐集黃帝堯舜禹、商周的遺聞軼事。

齊楚燕韓趙魏秦的史料,都要細心考察、收集,且不可疏忽.”

“爹,遵照您的吩咐,每件遺聞史事都做詳細記錄.”

“你的行裝已經收拾妥當,好在江淮地方不太冷,王叔是走長遠路的人。

起早、投宿要聽他的話,不可任性。

到了江淮,遇上上京差官或商旅,給家捎封信,好讓你母親放心……”王叔在旁說到:“太史,而今天下一統,州郡暢行,道路安寧,請太史夫人也放心好了……”一輛遠行馬車,載著司馬遷和王叔離開了太史府,王叔車上揮了一鞭,便叮叮噹噹地直奔長安東門。

出了東門,沿渭河走了一段,兩岸農家正在播種,一些早春作物,綠油油地吐出幼芽,沿馳道走了兩日,遇上一場雨,只好在渭水邊找個農舍避雨。

車停在一所窯洞門前,遇到一位披蓑衣的老丈,王叔迎了上去:“老人家,我們是走遠路的,想借府上避避雨.”

老人笑道:“什麼府上,不嫌棄窯洞小,就請裡面歇腳。

車同牲口趕在豆棚瓜架下就是了.”

進了窯洞,老人煮了一壺水,“你們走遠路的,趕上雨天,先喝口水,暖暖身子.”

司馬遷說了聲:“多謝,老翁尊姓?”

“田野農夫不記姓氏,世居渭水,別人都叫我渭翁.”

“請問渭翁高壽?”

“未敢言壽,今年七十八,比當年河邊釣魚的姜太公還小兩歲哩.”

“渭翁一直在這裡居住?”

“是,我家世居於此,大父(即祖父)曾隨高皇帝打天下,後來辭官返里,解甲歸農,便世世代代守住這條河過日子.”

王叔說道:“如此說來,渭翁也是勳臣之家,為何不到長安謀個官職?也不至於長守荒村.”

老人摸著鬍子笑道:“我愛的便是這荒村,更愛這條渭水。

你們看,這窯洞背靠青山,面對渭水,左邊是豆棚瓜架,右邊是漁網扁舟。

雨過天晴,架著小船,晚來燈下,一壺美酒,幾尾鮮魚,邀得鄰里,撫琴弄瑟,縱談古今,不到長安求官,不到宛洛求利,少惹許多煩惱,三公九卿也無此怡然自得.”

老人指了指門外:“這條河不僅是我世代衣食之源,也是多少興亡的見證.”

“老人家,何妨談談這條河的興亡故事,如何?”

“少君,你喜歡聽,好在雨又下個不停,我就講渭河的事。

這話說來長啦,比高皇帝打天下,還早一千年。

涇水上游遷來一支牧民,到岐山附近,這一帶水草茂盛,天氣暖和,後來他們便在渭河兩岸定居,開荒地、築城池,又學會了種莊稼,從此渭水兩岸才有了村邑。

這些人種田越種越興旺,從田裡發了家,便把整個民族改為‘田氏’,以後田字下面加個口字,意思是田裡有人耕作,便成周字,這是周朝建國之始.”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貞觀悍婿 紅樓棄子崛起 從夏朝開始:歷代王朝陸續降臨 穿越明末,建立星際帝國 王朝系統 逼我造反我看行,反手掏出加特林 三國之馥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