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21章 樂非被替代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樂非不解地問:“相公何出此言?”

張浚緩緩道:“樂非將軍啊,為將者,要體會王國的苦衷.”

樂非不知其意,定定地看著張浚。

張浚於袖中緩緩掏出王札遞給樂非。

樂非開啟,只見王札上寫著:“宋淮西合軍,頗有曲折。

之前王上給你的要給王德等人看的王上的親筆文書,王國政府還要再商討一下此事,討論之後如果再安排卿統領宋淮西之兵再告訴將軍.”

“這……這……這是何意?”

這突兀而來的變卦使樂非一時不知所措,捧著王札問張浚。

張浚沒有回答岳飛的提問,而是用關切的聲音道:“樂非將軍就不要去宋廬州了,在宋建康歇息幾日,啟程回宋鄂州吧.”

樂非捧著詔令的手在微微哆嗦,聲音發顫:“合軍乃王上親口所言,短短數日為何變成了‘頗多曲折’?要下官聽從王國政府指揮,難道王國政府與王上想法不一樣?”

樂非的不滿在張浚意料之中,於是勸道:“好啦樂非將軍,依令而行便是。

武臣不得干預政府,這是大宋祖制.”

偏偏就是這句話激起了岳飛的強烈不滿,他一張臉頓時漲得通紅:“文臣是宋臣,武臣也是宋臣!國家大計,為什麼武臣就不得發言?”

在張浚面前,樂非這話顯然出格了。

即便張浚對樂非青眼有加,但身為文臣的優越感早已融進他的骨子。

“樂太尉太過分了!”

張浚沉著臉道,“別說這是王意,就是兩省命令,樂太尉也不得違拗.”

“身為兩路宣撫使而不得為王國政府進言,豈不是素餐尸位之人?”

樂非的臉頰一片灼紅,兩眼光芒如炬。

他忽地站起身走到門口,忍不住回身又道,“身為宣撫而又素餐尸位,下官實在是慚愧之至!”

說罷不告而別。

聞言,張浚氣得臉色蒼白。

回到館驛,樂非依然怒氣未消,雙目噴火,臉龐鐵青。

眾人見了不知所措,呆呆地看著樂非,樂雲趕緊給爹爹的茶盅續上茶水。

樂非喝了兩口,放下茶盅,簡要講了在政事堂與張浚見面的經過。

待他講完,眾人又一齊望著黎偌旭,期望他能夠給出答案。

黎偌旭初一聽也驚住了,王上應是一言九鼎,怎麼會變卦呢?隱隱覺得這裡面一定還有不為人知的原委。

王上收回成命,是不是因為樂相公握兵過重?黎偌旭覺得不像。

授權樂相公並統宋淮西大軍,王上應該對此進行了充分地考量。

況且王上身邊還有張浚、張守、覃輝等一班宰執大臣。

顯然,沒有充分的醞釀,王國政府斷不會做出並統的決定。

決定一旦做出,豈會在短短几天時間內王上就對樂相公起了疑心?是劉光世不罷免了?也不可能。

劉光世居功自傲、消極避戰已傳遍朝野,王上罷他只不過是遲早的問題。

或者是,統領劉光世部有了新的人選?黎偌旭將王國中大將又梳理了一遍,除了劉錡等人,實在想不出其他人來,然而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合適的人選。

思緒行進到這兒,黎偌旭心中咯噔一響。

命樂相公並統宋淮西軍的前提是跟隨帝國軍團滅偽齊,如今取消並統,唯一的解釋就是王上已決定取消跟隨帝國軍團北伐了。

他清了一下嗓子,緩緩道:“相公也不必過於煩惱。

自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相公謀事已經殫精竭慮了,於公,上對得起王上,下對得起庶民;於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宋中原黎民,依然水深火熱!”

樂非依然恨聲不迭。

黎偌旭委婉勸道:“相公忠勇過人,素有大志。

不知相公想過沒有,即便相公官至太尉,權重兩路,對於王國政府仍不過爪牙。

爪牙者,知其所為,不知其所以為.”

樂非明白黎偌旭的意思,一顆心漸漸冷了下去,半晌才憤憤道:“既如此,貪戀其位還有什麼意義?”

黎偌旭不語了,那一刻,他也覺得心灰意冷。

當晚,樂非一行啟程返回宋鄂州。

途中,樂非親自起草了一份辭職奏章,用快遞發往宋建康。

在這份很簡短的辭職奏章裡,樂非沒有講述其他緣由,只說他與丞相議事不合,請求解除軍職。

船到宋江州,樂非的眼病忽又犯了,只得暫在宋江州停留。

宋江州府衙為岳飛請來了最好的醫官,然而無濟於事。

醫官說是怒火攻心所致,需要安心將息。

樂非決定暫不回宋鄂州了,去宋東林寺養病。

宋東林寺主持慧海聽說樂非要來,十分高興,趕緊派人收拾客寮,置備一應生活用品。

安頓下來後,黎偌旭代樂非又起草了一份奏疏,大意是上奏辭職,未獲主上應允,但眼疾復發,只得暫留宋江州為母守墓。

切盼王國政府速派大員前往宋鄂州,軍中事務暫由參謀軍事薛必、中軍統制汪規等人共同主持云云。

隨後,黎偌旭等人返回宋鄂州,樂非身邊僅留貼身親將與兒子樂雲二人。

就在樂非發出第二道奏疏時,第一道辭職奏已經到了趙構手中。

閱過樂非辭職的奏章,趙構的臉立刻陰下來了,不就是沒讓並統劉光世部嗎?不讓並統劉光世部便上章請辭這不是要挾嗎?自苗劉兵變後,趙構對武將的要挾十分敏感。

當下,趙構便氣呼呼地命張去為急召宰執大臣進宮議事。

樂非辭職自然大出宰執大臣們的意外,望著王上滿臉憤然,一個個不知所措。

還是趙構先說話,問張浚道:“委卿與樂非計議,為何結局如此?”

張浚略一思忖,道:“樂非立志北伐,意在增兵。

後見兩軍並統取消,自然大為沮喪.”

趙構厲聲道:“為將者必須依令而行!豈能不尊王國政府,妄自為大?”

這話已經很重了,宰執大臣們垂首不語。

趙構依然聲色俱厲:“兵乃王國之兵,將乃王國之將。

如何調兵,如何遣將,一切皆出之於王國政府!”

張浚的心胸算不上寬闊,但與樂非志向一致,強迫自己原諒了樂非的衝撞。

另外,完顏昌的一句許諾還很遙遠,兩手準備仍然不能放棄,無論是禦敵於國門之外或是北伐宋中原,還得依靠樂非、劉錡等將領,於是趕緊補救道:“王上,臣略知樂非的稟性,自幼未讀詩書,少知禮儀,且又不懂圓通。

但樂非勇猛善戰,忠於朝廷,人所共知,是王國不可多得之良將.”

張守雖然不明白王上為什麼突然取消了岳飛兼統劉光世部的命令,但對於樂非仍抱有好感,於是也附道:“王上聖明,取消兩軍並統。

至於樂非部,仍由樂非執掌.”

陳與義和沈與求也不明就裡,但對樂非的處置都表示了與張守同樣的意見。

實際上,趙構對於罷與不罷樂非也很矛盾。

在趙構所依賴的幾員大將中,樂非和武傑不屬於昔日“兵馬大元帥”府的舊人。

武傑遠在宋川陝,而樂非則手握十萬大軍坐鎮宋鄂州。

宋鄂州為宋江南地區上流門戶,從宋鄂州乘戰船旬日之間就可以抵達宋建康。

從某種意義上說,令樂非鎮守宋京西與宋湖北兩路,那是萬分倚重,否則就不會生出將宋淮西一軍交由樂非並統的念頭。

然而,就因為一份辭職奏,使趙構對樂非的倚重產生了動搖。

他想罷又不捨,心底在罷與不罷之間搖擺。

現在,經張浚、張守、陳與義、沈與求一番言說,不罷的念頭逐漸佔了上風。

趙構見覃輝低頭不語,便問:“覃卿是樞相,所持何議?”

覃輝一直在猜測趙構的心思。

前次並統宋淮西大軍,自己未能將王上的心思摸透,貿然提出祖制問題,引來王上駁斥,幸而稍後褒獎了樂非,才迎合了王意。

這一次如何作答,必須慎之又慎。

覃輝判斷,這一次與並統宋淮西大軍不同,並統宋淮西大軍是王上欲滅偽齊,需要倚重樂非,目今偽齊將廢,宋河南、宋陝西不日就會歸還。

何況樂非憤然棄軍離職,王上極為不喜。

“回王上,”覃輝字斟句酌地答,“臣近來夜讀史書,藩鎮之禍,不謂不烈.”

此言一出,不僅趙構一怔,殿前的幾名宰執大臣都渾身一緊。

覃輝繼續道:“樂非雖然忠勇,可部將來自各地,出身不一。

臣聽說在樂非部中,不少人稱樂家軍。

家軍與藩鎮,是五十步與一百步.”

張浚、張守、陳與義、沈與求均大氣不敢出,因為這個話題實在太敏感了,而且,即便想為樂非爭辯,也無從開口。

趙構的臉又陰了,覃輝的一席話擊中了他的軟肋。

他決定暫不討論樂非的去留,話鋒一轉問:“既然樂非請辭,眾卿以為派何人前往宋鄂州?”

這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劉光世部的人選還沒有敲定,現在又要推舉樂非部的統兵人選。

“此次推舉統軍人選,當以文臣為主.”

趙構定下準則,“王國祖制即是以文制武.”

聞言,張浚回稟道:“臣保奏兵部侍郎、都督府參議軍事張宗元出任宋京湖宣撫判官,前往宋鄂州督率樂非部.”

張守卻表示了不同意見:“宋鄂州有兵十萬,戰將千員,張宗元一介書生,未歷軍旅,恐怕難以執掌.”

張浚又道:“臣以為,軍中事務可命中軍統制汪規和前軍統制章先共同主持,待日後二人立下戰功,改任汪規為都統制、章先為副都統制.”

趙構贊同張浚的安排,點頭道:“如此甚好。

張宗元權宣撫判官,汪規提舉一行事務,章先同提舉一行事務,共同執掌宋鄂州大軍.”

“遵旨.”

趙構停一停,又問:“劉光世已經來到行宮,該如何措置?”

張浚毫不遲疑回道:“劉光世當罷,請王上明斷.”

“劉光世已經遞進辭職的札子,孤決意準其奏請,充萬壽觀使,遷少師,加封榮國侯,眾卿以為如何?”

“王上,臣以為不妥.”

張浚直通通回道。

“有何不妥?”

張浚憤然道:“劉光世身為大將,沉湎酒色,不恤國事,且為官貪墨,廣植田產,自比陶朱。

今日王上明鑑,罷其職是為嚴肅綱紀,理當奪其爵號,削其官職,而不應再予賞賜.”

趙構和緩神情,略帶笑意道:“張卿有所不知,大將罷職,加以恩禮,使諸將知有後福,在軍中越加效力.”

大將罷職加以恩禮,那麼樂非罷職也應該加封和賞賜,張浚想說而沒有說。

他清楚,在王上心底,劉光世有勤王之功,樂非與他始終不可同日而語。

張守、陳與義、沈與求都認為官家過於遷就劉光世,轉而一想,既然劉光世已罷,便將意見嚥進了肚裡。

張浚又建議道:“臣以為,宋淮西一軍可由兵部尚書呂祉兼統.”

不久前,呂祉剛由吏部侍郎升任兵部尚書。

張守再一次表示反對:“呂祉可以論兵,不可掌兵.”

趙構有些好奇地問:“這是為何?”

張守解釋道:“呂祉有大志,但無大才。

無大才而有大志,不免好高騖遠,輕率寡謀.”

張浚很看重呂祉,見張守如此評價,這讓他很不舒服,淡淡地說道:“子固言重了。

不知子固是否看過《東南防守便利》?那便是呂祉所著。

呂祉不僅有大志,也有大才.”

張守表字子固。

張守知道張浚十分賞識呂祉,仍然道:“下官看過《東南防守便利》,立論高遠,頗有見識。

可軍機大事並非紙上談論,充其量呂祉只能為一軍參謀.”

張浚,甚至包括趙構都沒有想到張守會反對得如此激烈,事情到這一步等於僵住了。

這時,覃輝趨前一步道:“下官以為,可由呂祉臨時監軍,擢升劉光世部前軍統制王德為都統制.”

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呂祉代表朝廷監軍,掌管將領的獎懲升遷,而軍中事務則由王德主持。

倘若有戰事,監軍不負責具體指揮,由王德節制全軍。

“呂祉既然知兵,可以委任.”

趙構首肯這個方案。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三國?真的是三國嘛 洪荒之神級簽到系統 水滸之小靈官 大秦:祖龍還未死,你就敢稱帝? 北齊帝業 血與和 廢太子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