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9章食療藥膳的分類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藥膳食療的分類可以根據其目的和作用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保健類藥膳:這類藥膳旨在維護身體健康和增強體質,適用於不同體質的人群。例如,針對肥胖者設計的減肥藥膳,針對消瘦者設計的增肥藥膳,以及針對美容需求設計的烏髮藥膳等。

2. 預防類藥膳:根據季節和氣候的變化,選擇具有相應預防作用的藥膳。如春季可以用一些能夠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的藥膳;夏季可以食用抗腹瀉的藥膳,如馬齒莧粥;綠豆湯可以清熱防暑;秋季可以用百合、貝母、杏仁等來滋陰潤肺;冬季則可以採用當歸、黃芪、羊肉等藥膳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3. 康復類藥膳:大病之後,身體虛弱,可以採用一些藥膳來恢復體力。例如,參芪類配方可以幫助恢復體力;對於氣血兩虛的患者,可以使用豬肚紅棗羹或玫瑰花烤羊心等藥膳;陽虛者可以選擇當歸燉羊肉、良姜燉雞肉等;陰虛者則可以選擇沙參玉竹粥等滋陰之品。

4. 治療類藥膳:這類藥膳針對特定的疾病,透過辨證施膳,達到改善或治療疾病的效果。例如,營養不良可以使用茯苓鯉魚羹來補充蛋白質;肺經虛寒咳嗽可以選擇川貝杏仁豆腐;熱結便秘可以使用黃芩膏茶;這些藥膳可以透過食物的性味歸經理論來輔助治療疾病。

在使用食療藥膳時,還應該注意個人體質的差異,以及食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原則,不能完全替代藥物治療。同時,藥膳的製作方法多樣,包括燉、燜、煨、蒸、煮、熬、炒、熘、滷、燒、炸等,透過不同的烹飪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藥膳的功效。

藥膳的食品形態分類可以根據製作方法和食材的狀態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湯類藥膳:湯類藥膳是以水或其他液體為溶劑,將藥材與食材一起燉煮而成的。湯類藥膳易於吸收,口感鮮美,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需求新增不同的藥材和食材。

2. 粥類藥膳:粥類藥膳是將藥材與食材一起煮成粥狀,口感柔軟,容易消化吸收。粥類藥膳適合老人、孩子和脾胃虛弱的人群。如枸杞粥、紅棗粥、杏仁粥等。

3. 糕點類藥膳:糕點類藥膳是將藥材與食材混合製作成糕點狀,口感香甜,適合作為零食或點心食用。如茯苓膏、八寶飯、杏仁豆腐等。

4. 菜餚類藥膳:菜餚類藥膳是將藥材與食材一起炒、燒、燉等烹飪成菜餚,口感豐富多樣。菜餚類藥膳適合作為正餐食用。如藥膳燉雞、紅燒藥膳魚、藥膳燉肉等。

5. 茶飲類藥膳:茶飲類藥膳是將藥材與食材製作成茶飲,便於攜帶和飲用。如枸杞菊花茶、紅棗桂圓茶、陳皮普洱茶等。

6. 果品類藥膳:果品類藥膳是將藥材與水果或堅果製作成各種美味的果品,口感鮮美,適合作為零食食用。如川貝燉雪梨、紅棗銀耳湯、核桃仁杏仁露等。

透過了解藥膳的食品形態分類,我們可以根據自已的口味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藥膳,更好地發揮食療的作用。同時,藥膳的搭配和製作方法也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季節變化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藥膳按製作方法分類,可以將它們分為多種不同的烹飪技術,每種技術都有其特定的烹飪過程和適用範圍。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藥膳製作方法分類:

1. 燉類:這種方法涉及將藥物和食物一起加水燉煮,通常使用武火煮沸後轉文火慢燉至食材爛熟。

2. 燜類:與燉類似,燜類藥膳也是將藥物和食物一起烹飪,但特點是使用文火和密封的條件,使食材的味道和香氣充分融合。

3. 煨類:煨製藥膳通常是將藥物和食物置於文火中,或者利用餘熱的柴草灰進行緩慢加熱,使食材更加酥爛。

4. 蒸類:蒸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和調料混合後,放入蒸鍋中利用蒸汽加熱至熟透。

5. 煮類:煮類藥膳簡單地涉及到將藥物和食物加水煮沸,再用文火煮熟。

6. 熬類:熬類藥膳需要將藥物和食物長時間煮沸,直至湯汁濃稠,食材熟爛。

7. 炒類:炒類藥膳是使用武火快速加熱油鍋,然後將藥膳原料快速炒熟。

8. 熘類:與炒類相似,熘類藥膳的主要區別在於烹飪後需要加入澱粉勾芡,使湯汁粘稠。

9. 滷類:滷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在滷汁中加熱烹製,使食材充分吸收滷汁的味道。

10. 燒類:燒類藥膳通常涉及到將食物經過煸、煎等處理後,加入調料和藥物,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燜燒至汁濃味厚。

11. 炸類:炸類藥膳是將藥膳原料放入油鍋中高溫炸制而成,外焦裡嫩。

這些分類方法反映了藥膳製作的多樣性和細膩性,每一種方法都可以根據食材的特性和藥效進行選擇,以達到最佳的食療效果。

按照中醫藥理論,中藥材可以根據它們的功效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有助於理解各種藥材在中醫臨床中的應用和它們的作用機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功效分類:

1. 辛溫解表藥:這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身體疼痛等症狀,如麻黃、桂枝等。

2. 辛涼解表藥: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喉嚨痛等,如薄荷、菊花等。

3. 清熱瀉火藥:用於治療發熱、口渴、便秘、尿黃等由內熱引起的症狀,如石膏、梔子等。

4. 清熱燥溼藥:適用於溼熱病症,如黃疸、痢疾、溼疹等,如黃連、黃芩等。

5. 清熱解毒藥: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和毒素積累所導致的病症,如金銀花、連翹等。

6. 清熱涼血藥: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引起的疾病,如鼻衄、吐血、皮下出血等,如赤芍、丹參等。

7. 補益藥:用於增強體質、補充氣血,適用於各種虛症,如人參、黃芪等。

8. 活血化瘀藥:用於治療血液迴圈不暢、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塊,如當歸、川芎等。

9. 祛風溼藥:用於治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由風溼引起的疾病,如獨活、秦艽等。

10. 利水滲溼藥:用於治療水腫、腳氣、尿少等由溼邪引起的病症,如茯苓、澤瀉等。

11. 芳香化溼藥:適用於治療溼阻中焦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如蒼朮、厚朴等。

12. 消食藥:用於治療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等,如山楂、神曲等。

13. 理氣藥:用於治療胸悶、脅痛、腹脹等由氣滯引起的症狀,如陳皮、青皮等。

14. 收澀藥:用於治療自汗、盜汗、遺精、帶下等由氣血不固引起的病症,如五味子、山茱萸等。

15. 湧吐藥:用於治療食積、痰溼、毒物等停滯在胃腸道中的情況,如瓜蒂、鬱金等。

這些分類方法便於中醫醫師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選擇合適的藥材進行治療或調理。

16. 祛痰藥: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如桔梗、貝母等。

17. 止咳平喘藥: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如杏仁、蘇子等。

18. 安神藥:用於治療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如遠志、酸棗仁等。

19. 開竅醒神藥:用於治療意識模糊、昏迷、暈厥等症狀,如麝香、冰片等。

20. 收斂止血藥:用於治療出血症狀,如白及、棕櫚炭等。

21. 芳香開竅藥:用於治療竅閉神昏、胸悶腹痛等症狀,如樟腦、蘇合香等。

22. 驅蟲藥:用於治療寄生蟲病,如蛔蟲、絛蟲等,如使君子、檳榔等。

23. 芳香化溼藥:用於治療溼邪困阻所致的症狀,如肢體沉重、食慾不振等,如蒼朮、厚朴等。

24. 利水滲溼藥:用於治療水溼內停所致的症狀,如水腫、腳氣等,如茯苓、澤瀉等。

25. 補陰藥:用於治療陰虛所致的症狀,如五心煩熱、盜汗、口乾等,如枸杞子、玉竹等。

26. 補陽藥:用於治療陽虛所致的症狀,如腰膝痠軟、怕冷、乏力等,如肉桂、附子等。

27. 清熱藥:用於治療熱病、發熱、口渴、便秘等症狀,如黃連、梔子等。

28. 溫裡藥:用於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腹痛、腹瀉、怕冷等症狀,如干姜、肉桂等。

29. 理氣藥: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胸悶、脅痛、腹脹等症狀,如陳皮、枳殼等。

30. 理血藥:用於治療血瘀或出血症狀,如當歸、川芎等。

31. 消食藥:用於治療食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如神曲、麥芽等。

32. 瀉下藥:用於治療便秘或實症所致的腹滿、腹痛等症狀,如大黃、芒硝等。

33. 湧吐藥:用於治療毒物、宿食等停留在胃腸道內的症狀,如瓜蒂、藜蘆等。

34. 收澀藥:用於治療滑脫不禁的症狀,如自汗、盜汗、遺精、帶下等,如五味子、山茱萸等。

35. 酸鹼藥:用於調節體液平衡,如治療腳氣、水腫等症狀,如烏梅、木瓜等。

36. 攻堅散結藥:用於治療腫塊、瘀血、結石等症狀,如三稜、莪術等。

37. 強壯補益藥:用於治療虛弱體質、精力不足、早衰等症狀,如人參、黃芪等。

38. 外用藥:用於治療面板病、創傷等,如黃連膏、如意金黃散等。

以上分類只是大致的分類,實際上,一些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可以在不同的方劑中發揮作用。中醫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體質和季節等因素,進行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藥材和方劑,以達到治療疾病和調理身體的目的。

以上只是中藥材功效分類的一部分,實際上,中藥材的分類遠比這更為複雜,每種藥材都可能有多種功效。在臨床應用中,中醫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靈活選擇和使用藥材,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中醫藥的使用需要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和中醫醫師的診斷來決定。在使用任何中藥之前,最好諮詢專業的中醫醫師或者有資質的醫療人員,以確保安全和療效。此外,由於中藥材的藥性和作用複雜,有些藥材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所以在使用中藥材的同時,應告知醫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藥物,以避免潛在的藥物衝突。

中醫藥的理論和實踐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醫藥也在不斷地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中發展,以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的健康。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霸總太愛我了怎麼辦 隨便嘮嗑 錦音之序沁沁如花 幻月獨恆 絕世權妃:誰說我家王爺冷酷無情 顧司寧,我喜歡上你了 龍溪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