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 41章 滋補防涼 收割在即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農曆七月十五號,處暑三候,禾乃登。

繁忙了一天的農人紛紛踏上歸家的路途,遠遠的在地頭農人們便聞見了撲鼻的香氣,農人們下意識嚥了咽口水。

到了村口,便見王韶、方雅等人領著廚娘們,給大家發放美食。

王卮在一旁高聲喊道:“大家都不要急,有序排好隊,每人一碗,人人有份。”

農人們有序的排好隊,喝著香噴噴的百合鴨湯。口中喊著,村長大恩,萬死難報。不要說在古代,即使在現代,遇見王韶這樣的老闆,相信手下會心甘情願當牛馬的。

看著村人們滿足的笑容,王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人來的許多了,王韶趕忙讓王彝站上高臺向村民們說著如今時節的注意事項,做好養生工作。

第一項便是囑咐村民們白日不要著急新增衣物,如今寒涼之氣漸升,熱氣外散時,寒氣也容易侵入體內。

在晚上天氣較涼時,可以適量添衣禦寒。

第二項便是白天時候勤通風,以秋天之氣蕩除屋內之濁。

第三項是如今天氣變涼,寒氣易入侵,防護好腹部,特別是臍部能腹痛,腹瀉等疾病,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關好窗戶,預防涼氣傷及脾胃。

看著村民們滿足的笑容和一聲聲稱讚,想著農人們的辛苦,王韶覺得自已做的還不夠好。

想到如今是秋燥時節,適合飲用一些寒涼多汁的流食,少吃辛辣食品,特別是燒烤。

剛好今日水果豐收,王韶便準備讓柔娘熬製一些梨湯、百合銀耳湯及銀耳秋梨湯,讓農人們每日飲用潤燥止咳、滋補身體。

只是沒等到農人們的笑容,卻先引來了康大夫的不滿。

康大夫看著王韶,心疼的說道:“村長,藥物是要在關鍵時刻拿來治病救人的,如今怎能如此浪費,別的就不說了,銀耳珍貴難得,那可是隻有貴人才有機會享受的,如今卻要拿去做飯食,實在是暴殄天物啊!”

聽著康大夫的埋怨,王韶也表示理解。如今的養生觀念,也只在貴族中流行,而對於平民,生病以後能撿取一些藥渣使用,就已經是好的了。

王韶想起了上學時學到的扁鵲的故事,其稱讚自已兄長未病先治的手段。

再看著耍脾氣的老頭,王韶便安撫到,“康老,我知道這些藥材都是您帶人辛苦採摘的,您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艱辛和困難。但豈不聞,未病先治之理,在有條件的時候,我們應拿出藥材進行疾病預防,好過生病時再進行的治療的痛苦。”

康大夫聽聞未病先治四字,像是想明白了什麼,躬身嘆道:“是我著相了,吾家世代為筋骨折傷醫師,在軍中效力,竟忘了未病先治之理。今日,多謝大人提點了。大人讓村民免受疾病之苦,是大功德。”

王韶微笑道:“這其中少不了康老您帶著學徒們的辛苦。”

康大夫欣慰的笑了笑,自已的努力沒有白費。便說了句,必鼎力相助大人,便拱手退去了。

安撫好康大夫後,王韶繼續堅持著村民們的養生大業。

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具有典型的晝暖夜涼氣象。

此時節,便是俗語‘處暑禾田連夜變’,說的農作物在白天吸收養分,在夜間儲存的現象。

這種典型的氣候在現代的新疆果物上體現的比較明顯,那裡的晝夜溫差大,產物更好的儲存糖分,從而甜度遠超其他地方的。

所以在這個時節,王韶帶領農人好除草和施肥的工作,讓穀物更好的成長。

事必躬親,加入了農人中,帶領著大家播撒方節試驗出的農家肥,看著穀穗隨風飄揚,這一刻便是農人最幸福的時候。

三月為上時,五月熟;四月為中時,七月熟;五月為下時,八月熟。便說的是小米的種植和收穫時間。

王韶等人是趕在四月間種的,經歷了80多天的辛苦,如今終於到了小米的成熟時間。

如今要考慮的不止是穩定的生產,更要提高農人的生產力。

王韶便準備在農業工具上動心思。

如今最要緊的便是馬上成熟的穀子急需收割。如今的農人用的是最傳統的鐮刀收割,在春秋戰國時期,鐵的出產,首先是在農具上的應用,從而大大增加了收割的效率。

雖然很多農人是帶著農具來的,但現的問最大的問題依舊是農具的短缺。

對於農業歷史上使用幾千年的鐮刀收割方式,其最大的弊端,除了辛苦以外,便是要彎腰收割,其中的辛苦不為農人之外的人而知道。

翻閱小龍給的古籍,尋找可以提高收割效率的辦法,在這些古籍中,王朝終於找到了一種興於元宋、盛於明清的收割神器。

一套完整的收麥器,由麥釤、麥綽、麥籠三部分組合而成,配以木柄、滑框、拉繩等附件。

所謂麥釤就是釤刀,俗稱釤刀片兒,一個二尺多長的鋒利薄溜的刀片,鑲嵌在麥綽上,可以自由拆裝。

平時鄉間形容一件物品極薄時,往往就說“薄得像釤刀片兒一樣”。

廢棄的釤刀,農人可將其折斷後製作成刨紅薯乾的簡易擦子,可謂是廢物利用變廢為寶。

所謂麥綽,也叫麥綽子,俗稱雞窩籠,上部為圓形,中間用細竹篾或白藤編成網狀花眼,狀如簸箕而稍大,高約三尺,起收攬麥杆的作用。下部寬約兩尺,齊頭,箕口處用薄木板鑲頭安裝釤刀,箕口兩端一端裝木柄,一端繫繩子;木柄約有一米長,繩子較短。

木柄尾部有一短橫木,便於手握;繩子末端有一環狀物,便於手拉。麥綽的外側幫要充分向內部鼓起,當揮刃鏺麥時,從力學的角度來講,有利於麥子自然落到綽裡。

所謂麥籠,俗稱“網包”,主要用來盛裝鏺下來的麥子。網包的製作並不複雜,用兩根拳頭粗細的柳木棍或者桑木棍,先彎成半圓形,然後對綁在一起成為圓圈,圈內用麻繩縱橫編織成均勻的網狀。

在一側任意位置安裝兩個木腿,在腿上再安一個直徑為一尺的木製輪子,可以推著行走。

有了這種神器,大家的收割效率大大的提升,減輕了農事的壓力,

王韶讓方雅挑選三位分別擁有冶煉、木匠、編織技能的村民過來。

過了了一陣,只見方雅帶著銅匠鐵龍、木匠趙琢和會編制藤條的騰女,走了過來。

王韶將圖紙交給他們,並講解著原理、作用。

幾人直呼,王氏神器也,皆躬身道,“我等代農人感謝大人的恩德,也謝謝大人對我等的信任,將如此神器製作之法,傳於我等。”

王韶都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還是叫陽溪麥綽的好,你們以後就是我們村中的大匠,莫要區分你我。”

幾人有些感動落淚的衝動,自古都是死守技藝,何來大人如此開明和信任。

幾人如同戰場上立軍令狀一般,說道:“定不負他人期望。”

王韶拯救了村民們的腰,讓他們可以更好的發揮本分。但農事的艱難,遠不止於此,王韶又想到一種神器。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書第一劍,先斬豬隊友 二八年華喜當爹 兩界穿梭:女帝身邊的假太監 隋唐:開局融合呂布,拜楊廣義父 肝出個千古一帝 三國之我是劉基 我在諸天萬朝直播打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