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二十章 元恆方丈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元恆方丈,俗家名字叫宇文勝昌,t他的遠祖和隋朝宰相宇文化及是同宗。

隋滅後一家人逃難流落至離石,王家村,兩百年來繁衍生息成為一個大姓,於是把王家村改名宇文村。

宇文勝昌自小性情剛烈、勇猛好鬥,常常與人發生爭執打鬥,即使頭破血流,也要置對方於死地,鄰人皆懼。

黃巢起義的時候,宇文勝昌參加義軍,攻進長安,他在戰場上,雙方的戰鬥特別能滿足他的殺戮感,義軍的將士都很敬畏,左軍指揮使將他提拔為校尉,他更加勇猛無比斬殺唐軍。在他的腦海裡,他總認為李唐王朝是他宇文家族的敵人。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義軍中,他看到有一位武藝高強之人,能飛簷走壁,眨眼間十步殺人,在戰場上他騎上馬也追不上那人,他發現那個人從不殺人,相反只是在戰後,救助兩方傷員,他感到很奇怪。多次問詢,那人笑而不答。

宇文勝昌對此人越發好奇,便時常關注他。在多次觀戰中,元恆方丈發現此人不僅身手不凡,而且心地善良。他暗自思考,這樣的武功高手為何不參與殺戮?

終於,在一場激戰之後,宇文勝昌丈找機會與那人深談。那人自稱張慧慈,面潤耳闊,身材高大,聲音洪亮,攝人心魂。他說,以個人之力無以決定鬥爭雙方的勝負,但是士兵都是無辜的,都是被各地節度使驅使走上戰場。

戰死疆場計程車兵,他願佛祖超度他們去西方極樂世界,而受傷計程車兵,就儘自已的努力讓他活下去。自已曾經目睹太多無辜生命在戰爭中消逝,心中充滿了憐憫和痛苦。他相信武力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個人在整個國家的戰亂中毫無辦法,只盼望早日能夠出一個像李世民一樣的英主,天下可早日太平,生靈免遭塗炭,國家興旺。說罷,張慧慈神情悲憤,怒目圓睜,哀嘆自已一個人無論怎樣努力也無以扭轉大局。

張慧慈目光如炬地盯著宇文勝昌,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我觀你英勇好戰,但是你不明白自已,做這些的目的是什麼,你的嗜殺,皆因你的內心不寧。”此話彷彿一把利劍,刺破了空氣,直刺宇文勝昌的靈魂深處。

宇文勝昌心中一震,臉上露出一絲驚愕,但很快就被冷漠所掩蓋。他緊鎖眉頭,雙手緊握成拳,似乎想要反駁什麼,但最終還是沉默不語。

張慧慈繼續說道:“你的內心充滿了仇恨、憤怒和恐懼和無名的仇恨,這些情緒如同惡魔一般吞噬著你的心靈,讓你失去了理智,淪為殺戮的工具。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你,只是你內心的黑暗面在作祟罷了。”

宇文勝昌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他感受到了張慧慈話語中的力量,那是一種能夠穿透人心的洞察力。他開始回憶起自已曾經做過的事情,那些無辜生命在他手中消逝的場景歷歷在目,他現在想確實是莫名其妙。

張慧慈輕輕嘆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惋惜:“如果你不能正視自已的內心,無法擺脫那些無法自控的情緒束縛,那麼你將永遠無法懂得人生的真正意義。”

宇文勝昌仔細想著二十幾年來的所作所為,確實自已不知為何而活,為了逞強而逞強,為了殺戮而殺戮。

張慧慈又說道:“只有當你勇敢地面對過去,努力戰勝自已內心的魔障罪業,才能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才能明白為何而活。”說完,他默默地注視著宇文勝昌,期待著他能有所領悟。

宇文勝昌聽後,內心深受觸動。他開始慢慢反思自已的所作所為,逐漸意識到自已的殺戮,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勝利或解脫,只是給自已帶來快感,之後又是無盡的殺戮,如此往復,他殺的人都是被節度使,藩將為了各自的利益,驅使上戰場的老百姓。他開始逐漸的醒悟了。

後來黃巢起義失敗了,他跟隨著張慧慈來到千佛寺,原來張慧慈是千佛寺第十三代方丈。宇文勝昌在這裡修行了一段日子,漸漸感受到了佛法的偉大,也感受到了慧慈方丈的慈海無邊,普渡眾生的個人法力,宇文勝昌決定放下世俗的牽絆,出家為僧。他拜張慧慈為師,並取法號為“元恆”。

在寺廟中元恆努力修習佛法,參悟其中的真諦。慧慈長老將自已所有絕學傳授於元恆,過了二十年慧慈長老仙逝,元恆接任千佛寺第十四代方丈。

慧慈往生之前交代給他一個寺內的秘密。

又過了二十幾年,元恆方丈看經過四十幾年的風雨,天下非但沒有停止紛爭,反而愈演愈烈了,李氏王朝就要土崩瓦解了。

他悲憫天下蒼生,而無力救百姓於水火。常常暗自嗟嘆。

那天,他看見郭源稚和楊纖施的到來,他敏銳的目光發覺此二人絕非普通的逃難宮人。於是刻意挽留仔細觀察,最終,一天夜裡他運用內功百步隔空聽音之法,瞭解到他們這次前往長安的意圖。

元恆想:“倘若皇子李機真能成大事,成為一代英主,那這天下或許很快就能迎來太平盛世了吧!”

然而,他發現二人的義子沈清暉,不似一個善良之輩。

幾日裡他仔細觀察,發現沈清暉這個孩子頑劣異常,性格怯懦,心地似乎也不怎麼端正,稍微驚嚇,就會便溺。他心中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還是把這個孩子留在寺中,好生調教和鍛鍊一下他,順便把便溺的毛病給孩子治好了。

假如任他跟隨郭源稚和楊纖施走,恐怕日後釀成大禍,危害二人。

若是留寺中能夠將其教導成才,說不定將來還能成為郭源稚和楊纖施的有力幫手。假如沒有成才,那麼在寺中是智清最好的歸宿。

原來在寺中的徒孫智德,自從踏入寺廟以來,一直都是個忠心耿耿、厚道老實之人。雖然他並不是那種頭腦靈活、機智多變的孩子,但卻非常勤奮好學,也不怕吃苦受累,在智德的心中,只有他方丈一人。他內心一直有個比較,想著將來他圓寂以後,由智行,或是智德接任第十五代方丈之職。

之所以會做出讓智德緊跟智清這個決定,其實內中蘊含了兩層深意。一方面,希望智清能夠從智德身上學到更多東西——畢竟智德性格沉穩踏實,又肯努力上進,而且是他的心腹之人;另一方面,則是想讓智德看著智清,起到一個震懾監督和教導的作用。同時還能及時將智清平日裡的言行舉止報告給他知曉,方便他隨時知曉情況並適時介入教導。如此一來,既可以保證智清不走偏路誤入歧途,又能讓其得到更好地成長與鍛鍊。

但是元恆方丈萬萬沒有看到的是,一個人的心機是多變的,尤其膽小若鼠之輩,更會偽裝自已,博得別人對自已的信任。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三國,開局向曹操自爆穿越者身份 無畏的豬頭人 三國之匹夫之勇 陰謀陽謀:三國那些男人們 歷史的鑰匙 天空太陽昇起 殿下:別禍禍江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