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71章 華元弭兵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雖然晉、楚兩霸一個內亂,一個後院起火,但晉國的內亂規模不大,既未傷筋也未動骨,很快就穩定了下來;楚國後院那把火雖然正在越燒越大,暫時也還沒有燒到楚國的眉毛,所以,這兩霸都還有精力在中原爭霸。這樣一來,中原那些弱小國家又悲催了,又要回到當初受夾板氣的黑暗歲月了。這些倒黴蛋裡面,陳、蔡已差不多成了楚國的基本盤,衛國差不多成了晉國的基本盤,成了基本盤的,只要專心事奉一個主子,不用太擔心被另一霸欺凌,日子過得相對安寧。齊、魯跟兩霸稍遠,夾板氣受得也相對少一些,最苦的,是那一昭一聾倆苦孩子——鄭國和宋國!

事實上,邲之戰以來,鄭國根本就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晉國雖然戰敗,暫時不敢正面碰撞楚國,欺負鄭國卻綽綽有餘,可楚國又不允許鄭國倒向晉國,於是鄭國就老鼠鑽在風箱裡——兩頭受氣!

鄭國沒有辦法,只好腳踏兩隻船,表面上歸順晉國,暗底裡又跟楚國眉來眼去,但晉國卻硬要它從一而終,不許它不守節操!

公元前582年,鄭成公到晉國朝見晉景公。現在朝見周天子的諸侯是早已絕跡了,兩個霸主那裡倒是門庭若市,諸侯們每年都必須去朝見,交保護費。

晉景公一見鄭成公就指著他鼻子教訓起來,斥責他對晉國不忠心,罵著罵著,火氣大了起來,竟下令把鄭成公囚禁起來,然後派欒書率兵伐鄭。

鄭國慌忙派一位大夫作為使者到晉軍營中來求和,欒書竟二話沒說就把這位手無寸鐵的使者斬了!

好大的威風!至此,晉國這個霸主已完完全全變成了惡霸,再不講半點道理。

晉軍在鄭國的土地上土匪般地肆虐了一番就回去了,鄭國的大臣們愁眉苦臉地商量解救國君的辦法,最後想出一策,不再派使者去晉國哀求他們釋放鄭成公,反而派兵圍攻許國,以此向晉國表示,沒有國君鄭國一切照常運轉。接著,假裝已放棄了鄭成公,改立了新君。

欒書看到鄭國這樣操作,馬上對晉景公說:“鄭人已立了國君,我們關著的這個鄭君已經是個普通人,我們再囚禁他有何用?不如乘機伐鄭,同時把這個鄭君送回去,讓他們向我們求和。”

這時晉景公已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快要去見祖宗了,在嚥氣之前就把君位傳給了兒子(晉厲公),是為“內禪”。內禪後沒多久,他有一次吃了東西肚子發脹,就到廁所去大便,哪知腿腳無力,掉進了糞坑,活活淹死。

然後由晉厲公會同魯、齊、衛、宋等諸侯去伐鄭。

鄭國人把鄭襄公廟裡的鐘(襄鍾)拿出來獻給晉國,以請求媾和。接著就跟晉國和諸侯們結了盟。然後沒過多久,鄭成公就回歸鄭國,繼續做國君。

宋國的處境比鄭國好一點,當初被楚國圍城九個月拿下之後,倒是安生了幾年,但隨著楚莊王的去世,楚國國勢不振,晉國卻再度崛起,打敗了齊國。這次宋國出奇的一點都不聾,沒等晉國打上門來就主動悄悄地加入了晉國陣營。但這樣一來,楚國又不會買賬,一定要打上門來,到時再投楚國吧,晉國又會打上門來,那就陷入鄭國一樣的困境了!

必須說,華父督雖然是爛人,堂堂一個君子(所謂君子,就是國君的子孫,也就是貴族,後來它的內涵才漸漸變成了人格上的稱謂,不過,此時正在開始人格化),形同土匪瘋狗,殺人命搶人妻什麼都幹得出,但他的曾孫華元卻真不錯,既有洪金寶的身材又有洪金寶的身手,還有宰相的肚量,築城民工嘲諷他他也不計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他還頗有社交才能和政治頭腦。他跟楚國令尹子重、晉中軍元帥欒書關係都很好,他覺得不妨利用他的人脈關係為宋國改善一下處境。

還有一個原因,晉、齊大戰的那一年,宋文公去世,這傢伙年輕時以小鮮肉之姿引得老祖母對他春心大動傾力支援,以廣施恩惠騙得大夫和國人擁戴,弒君篡位成功後,就開始奢侈享樂了,他死後,喪事辦得極其鋪張,大肆厚葬,墓穴用大量蚌殼燒成的灰填充,陪葬的車馬、器物都比宋國的歷代君主多了許多,還用活人殉葬,棺材外面的套棺(槨)有四面坡,棺木兩旁和棺蓋上都有華麗的裝飾。

宋國人對此大為不滿,兩位執政大臣華元和樂舉因此得到差評,人們認為他們沒能在宋文公活著時阻止他作惡,他死了又這樣厚葬,這是嚴重的不稱職。為了扭轉形象,華元也急需要幹一件對國家有利的好事出來。這好事就是讓晉、楚兩霸握手言和,只要這兩霸不再打生打死,不再你爭我奪,鄭、宋等中原弱勢群體就可以少受他們搓揉,過幾天安生日子。

華元是個實幹家,說幹就幹,親自前往晉國和楚國進行斡旋。

正巧,這時晉國麻煩事一大堆,齊國、秦國不斷地給晉國製造麻煩,晉國一手扶植起來的吳國,翅膀漸漸地硬了,自我意識也漸漸地覺醒了,越來越不服從晉國的指揮。晉國很想從跟楚國的死掐中騰出手來,處理這些麻煩事。這個時候,也正是晉景公剛淹死在糞坑,晉厲公剛即位,他非常想改善一下晉國的國際國內環境。而晉國國內幾個執政的大家族之間的矛盾絲毫沒有因為趙括趙同的被滅而消泯,反而日益加深,他們也想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內鬥中來,以便為家族搶佔更多權勢。因此,晉國從君到臣都有跟楚國停戰的意願。

楚國呢,隨著吳國的日益壯大,後院這把火已燒大了,原先依附於楚國的許多小國正飛快地被吳國吞噬掉,楚國急需騰出手來認真對付吳國。

這樣,晉、楚兩霸都有暫時停手的意願,再加上華元的熱心撮合,晉、楚兩位老對手終於在談判桌前坐了下來。一番磋商之後,兩國總算在宋國國都的西門之外舉行了一次弭兵盟會。

這一年是公元前579年。

這次弭兵盟會的盟辭很動聽:楚、晉兩國不以武力相加於對方;兩國好惡一致,共同救助饑荒禍患;如有誰危害楚國,晉國就攻打它,反之,如有誰危害晉國,楚國也攻打它;兩國使者往來,道路不得阻塞;協商如果不接受,就討伐背叛盟約者;有誰違背這個盟約,就讓神靈誅殺他,使他的軍隊覆沒,不能保佑國家。

可惜,盟會一結束,雙方就都把這盟辭丟到腦後了,更何況,參加盟會的根本不是兩國的國君,甚至連雙方的首席執政大臣都沒來,晉國的代表是士燮,楚國的代表是公子罷、許偃。所以,這樣的盟會連象徵意義都沒有,不要說實際意義了。何況,對於最最要緊的劃分勢力範圍雙方都未提及,勢力範圍不劃分好,糾紛怎麼會消除?

所以,盟會一結束,此前已被迫投向了楚國的衛、魯、鄭三國國君馬上就以去聽取盟會內容的理由前往晉國,實際上就是去表示接受晉國的領導。

隨即,晉國出兵報復秦國,因為在盟會期間,秦國唆使白狄(這是又一支白狄,不是原先被晉國滅掉的那支)攻打晉國。晉國在懲罰了白狄之後,就叫各諸侯國跟它一起出兵去打秦國,齊、宋、衛、魯、鄭、曹、邾、滕等國都派出了軍隊,協同晉軍作戰,諸侯聯軍在秦國的麻隧(今陝西涇陽北)大敗秦軍。

按照弭兵盟會的盟約,楚國也應該出兵相助晉國的,但楚國卻沒有出兵。

伐秦的第二年,鄭國軍隊攻打許國。這幾年許國已非常死心地投靠了楚國,而且仗著有楚國撐腰,越來越不服從鄭國的指揮,所以鄭國決心要打服它。但鄭國第一次伐許卻失敗了,接著鄭成公親自帶兵伐許,鄭軍攻進了許國都城的外城,迫使許國屈服求和。

這下楚國不高興了,馬上出兵攻打鄭國,隨後又攻打了衛國。

不料,鄭國這次竟意外地強硬起來,非但不願在許國問題上向楚國讓步,楚軍撤退後,鄭國竟然馬上出兵報復,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的新石(在今河南葉縣)。

如今的楚國已不是楚莊王時候的楚國了,被後院的吳國鬧得真是焦頭爛額,面對鄭國的報復,竟然連以牙還牙都做不到,而是送給鄭國一大塊土地(汝陰之田),以換得鄭國背叛晉國而加入楚國陣營。

許國看到楚國這個樣子,覺得它不可能為自己出頭了,為了避免沒完沒了地受鄭國欺凌,就向楚國提出請求,把許國遷往楚國。

楚國同意了,於是許國就遷到了楚國境內的葉(今河南葉縣南),從此,許國徹底淪為了楚國的附庸,而原先許國的城邑土地則全部被鄭國佔有。

鄭國這下狂發了,覺得自己崛起了,看到曾經的老對手兼難兄難弟宋國正在發生內亂,宋共公去世,宋國的司馬蕩澤殺了太子肥;華元聯合一幫大家族,殺了蕩澤;跟蕩澤同屬於宋桓公後裔的五個大夫嚇得逃奔楚國。恰巧這時晉國也不安穩,幾大家族的矛盾進一步深化,卻家的三個卿卻錡、卻犨、卻至諂害死了正直的大夫伯宗,並連累到了素有賢名的大夫欒弗忌,伯宗的兒子伯州犁逃亡楚國。鄭國覺得這種狀態下的晉國不可能管得太寬,就向宋國發動了進攻。

不料,鄭國的行徑令晉國的首席執政欒書大冒肝火,決定討伐。

前面說過,晉景公十二年,為了獎勵在鞌之戰中立功的大臣,晉國軍隊由三軍擴充為六軍,即中軍、上軍、下軍、新中軍、新上軍、新下軍。但到了晉厲公三年,晉軍又由六軍縮減為四軍,即中軍、上軍、下軍、新軍。這次晉國是大動干戈,晉厲公親征,四軍齊出,還派人去齊國、魯國、衛國,通知他們也出兵協同作戰。

晉國的欒氏、範氏二大卿族“以其族夾公行”——這兩族的族兵做了晉厲公的左右親兵。這裡要解釋一下,族兵跟采邑武裝有點不同,采邑武裝的成員是采邑土地上的原住民、分到土地的農民、奴隸等,族兵成員則都是家族子弟,一般情況下也是家主的親衛,是卿大夫私家軍的主力。

鄭成公看到晉國動真格的了,慌忙向楚國求援。這時楚共王已成年了,自我意識已經覺醒,很想做一個稱職的霸主。所以他親自統率楚國三軍,同時還徵調了一些蠻夷部落的蠻軍,北上救鄭。

晉楚兩霸終於再次PK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何人棲碧山 穿越大明,隨身帶著傳送門 大宋覺醒綜武,高衙內娶妻就變強 開局天道,但是被秦皇抽打 穿越之南宋第一狠人 大秦:武安君回朝了 一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