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 42 章 躑躅中堅定的“你”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最近朋友跟我提到了張愛玲先生的作品中的一段話,讓我思考了好久。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僅僅從從作品中的一段話去了解並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是有失偏頗的,所以和這段話組合的不是先生的作品,是我們曾經的過往的組合。

我的理解是自己片面的,所以無關對錯,取之用之吧,您覺得有道理能夠借鑑一下就聽一聽,您覺得口若懸河胡謅八扯咱就放在一邊兒。

不把這段話中的用詞套入到整個作品當中,僅就用這段話而言,白玫瑰給我的感覺能讓我想象到素雅溫婉的女人,終也會是粗茶淡飯,灶火旁的煮飯婆,在平淡的生活當中還是會回想起曾經有過情愫的妖豔女人,因為白玫瑰終究也是漂亮的花,不過不同於一般玫瑰的豔麗所以顯得格外不同,說白了就是嚐鮮。

紅玫瑰感覺像是無論在怎樣動人的芳華,任你千姿百媚傾國傾城時間久了也會索然無味,就好像在香水堆裡一直聞也聞不出有什麼香味兒了,但是紅玫瑰裡的月光就會顯得格外突兀,所以我把白月光解釋為一直所愛也以心相許,卻不是觸手可及只能時常掛念的人。

同時換一個方向想,這段文字語言很美,辭藻華麗,有些畫面很有意境美,但是任何藝術都從生活中來,去掉濾鏡就是一個男人腳踏兩隻船的故事,說的唯美不代表事情本身唯美,也成了很多不願意為自己選擇負責、沒有勇氣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男人的背書。

人對愛情或男女間的解讀都是各取一面,即便將各種各樣的說法歸攏到一塊兒,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全面,那麼在這種“所謂”的環境下“你”在哪兒?

換一個例子。

“兩個蘋果”是人際交往中很值得人深思的一個問題。

假如說現在看到桌面兒上有兩個蘋果一大一小,這個時候有一個人來了問你是要大的還是要小的。

簡簡單單的問題確十分有意思,如果僅僅是大和小的事兒,這個問題就索然無味了。

我的看法是“兩個蘋果”重點不是在於你要的是大是小,重點在於你想不想要這個蘋果。

你自身想不想要?重點不是在於要給大的或小的具象,而是“它”對你來說是無關痛癢的不清不楚或猶猶豫豫的模糊,還是我知道、我確定後再實際具象一下大小的差異

直白一點兒,不是我要了大的蘋果能不能吃飽,還是我要了小的蘋果之後,你會不會吃的高興,而是我自己想不想吃這個蘋果。

要以“你”的意志為意志,而不是把某某的意志強加到“你”身上,讓“你”做選擇。

確實很多時候身為某一情景下的“人”,沒有那麼多可以自主選擇的權利,甚至有時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自身最大的努力也就是事在人為,如果可以誰願意做二選一的取捨呢,現在不都流行一句話嗎,成年人了誰還做選擇,我全要。

無形中實際的不確定因素,恰恰更凸顯出了“你”自身對問題影響的權重。

任何藝術性的東西都是經過加工和濾鏡的,因為生活本身並不美好所以人們想要一份美好投射,詩和遠方與現實生活是所有人的課題。

僅僅被勾起他人情緒的文字和歌曲(類似不愉快的旋律聽到回憶傷心往事的),就能動搖自己且張冠李戴的無病呻吟實在不可取。即現在大多數人的通病“跟風”,跟風本質是自己內在不穩定,自己穩定了外在就穩定了。

“玫瑰”“蘋果”再實際生活中不確定情況下發生的具體的事兒,如何解讀都是各取一面,要以“你”的意志為意志,而不是把某某的意志強加到“你”身上,讓“你”做選擇。在任意種情境下,仍然能以自己的觀點去詮釋和辯證的解讀,實在是一種美好的事兒。

就像舒婷的《致橡樹》: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因為“你”不會再在“所謂”的人云亦云裡躑躅,“你”有自己的堅定的所在!

生活本就如此……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重生我直播做媒 我死後每天都在996 完美之冥帝 不由的溺愛 雨蘇與晴 炸糕椰汁的新書 都市狂龍醫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