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5章 呆若木雞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呆若木雞,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莊子·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後人據此提煉出“呆若木雞”。這則成語原意指呆得像木頭雕成的雞一樣,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周宣王姬靜是一個熱衷於戰爭成就的君主,多次率領軍隊進攻北方少數民族。公元前789年,他在千畝同姜戎遭遇了一場慘敗,損失慘重。為了擴充兵力,他下令調查太原地區的人口情況,準備再次出征。大臣仲山甫極力勸諫,然而他卻不予理睬。

周宣王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看鬥雞。他讓太監們養了許多健壯的公雞,在退朝後經常到後宮的平臺上觀賞鬥雞。然而,他發現沒有一隻勇猛善斗的雞能夠常勝不敗,因此心裡總感到不滿足。後來,宣王聽說齊國有個名叫紀渻子的人是個馴雞能手,於是派人將他請至鎬京(西周都城),希望他能夠儘快訓練出一隻不敗的鬥雞。

紀渻子從雞群中選出了一隻金爪彩羽、高冠的雞。在開始馴雞之前,他請求周宣王不要隨意打擾他的工作。

十天過後,急性子的周宣王等不及了,派人去問紀渻子:“雞可以進行鬥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它還非常傲慢自負。”

再過了十天,宣王再次派人去問。紀渻子回答說:“不行,它聽到聲音或者看到影像時,還會迅速作出反應。”

再過了十天,宣王實在等不及了,親自召見了紀渻子。紀渻子仍然回答說:“不行,這隻雞還會憤怒地盯視著別的雞,表現得很威風。”宣王感到有些疑惑,說:“憤怒地盯視著別的雞,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現嗎?”紀渻子笑了笑說:“陛下養的那些勇猛善斗的雞,有哪一隻是常勝不敗的呢?”

再過了十天,紀渻子主動跑來對宣王說:“差不多了,現在這隻雞聽到其他雞的叫聲時,已經毫無反應,它的精神完全處於高度平靜的狀態,看起來像個木頭雞一樣。其他雞見了它,沒有一隻敢與之正面交鋒,只能掉頭逃走。這隻鬥雞已經無敵於天下了。”周宣王聽了這番話,非常高興。

“呆若木雞”這則寓言故事中貌似木頭的鬥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鬥雞望風而逃,主要是用來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也正是莊子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呆若木雞,原是把精神全部收斂,後來演化為因恐懼或驚嚇而發愣,成為貶義詞。

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於對慾望的追逐,而忘記了內心的清靜。老子在《道德經》中所描繪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高妙境界,實則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就和智慧,往往並不顯山露水,而是一份內斂和沉靜。“呆若木雞”,本意是收斂精神後,心神篤定而此心不動,天下無敵。當一隻雞呆若木雞時,它並不是因為愚蠢或無能,而是因為內心的清靜和沉穩。它不輕易展露自己的鋒芒,但一旦需要,它的力量足以讓其他雞望塵莫及。正如道德經所言: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認為聖人應該達到的境界就是“呆若木雞”。呆若木雞的特徵有三:第一,藏,即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第二,“清靜”,也就是無慾無求,那隻呆若木雞的雞之所以能戰勝其他的雞,是因為它能自我清靜。第三,呆若木雞的那隻雞看上去毫無爭鬥心,沒有勝心,它從來不想必勝,它只想不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紛繁複雜的瑣事所困擾,內心難以平靜。我們渴望成功,追求榮譽,卻往往在追逐的過程中失去了內心的平衡。此時,我們不妨回學著老子所言的“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嘗試著將內心的慾望和雜念放下,恢復那份清靜與平和。那麼,餘生就讓我們放下內心的紛擾和慾望,讓自己的心靈迴歸到那份清靜與平和吧。正如老子所言,“清靜為天下正”,只有當我們把握住內心的清靜與平和時,才能真正地領悟生活的智慧和真諦。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重複了好幾次不知道起什麼名 為了復仇,我成為天下最強 上海地鐵【規則怪談】 瓊樓玉雨 遇雪相逢 裴珩 魄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