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一百三十七章 定品尋良驥,中正探人傑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採納尚書令陳群之言,建立並不斷完善的一項選拔人才的制度。它建立於曹魏時期,在西晉時趨於完備,到南北朝時再度發生變化,最後在隋朝被廢棄,前後存在四百年。

它上承漢朝的察舉制,下啟隋唐的科舉制,是中間一個極為重要的過渡階段。

所謂九品中正制,就是由各州郡推選大中正一人,再由大中正推出小中正。

大、小中正負責考核評定人才,把中央分發的人才調查表中的人才分為九等,進行品第,並加以評語。這九等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吏部根據人才調查表上的人才品第情況,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而大、小中正品第人才主要就看兩個方面。

首先就是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再詳細就是指父祖輩的仕宦經歷和爵位高低。被品第者的家世越顯赫,其越容易被品為上品。

其次是行狀,即個人品行和才能的總評。被品第者的品德越高、才能越高,越會被定為高品。

原則上來說,定品的依據主要是行狀,即看被定品者本身是否有道德,能力是否強,家世背景只作為參考。然而到了兩晉時,定品者完全以家世出身來進行品第。

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好,也只會被定在下品。而只要出身豪門,無論行狀評語如何,都能位居上品。

著名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便出於此。

設立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為了取代舉孝廉制。

東漢末年,貪腐成風,賣官鬻爵的現象遍地都是。原本以孝順、廉潔為評價標準自下而上提拔人才的舉孝廉制度也成了世家大族輸送自家子弟的專門渠道。

曹操之父曹嵩,就透過行賄,花了一億萬錢,買了太尉的官職。而曹操本人年少時放蕩不羈,也靠著自已的家庭背景,被舉為孝廉,到都城洛陽當官。

雖然自已是憑藉家庭背景才當上的官,但曹操本人卻非常厭惡這種已經腐化為靠錢、靠關係進行的人才選拔制度。

因此曹操起兵之後,打出的口號便是“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便這個人品行不行,家庭出身寒微,曹操都一概用之。

然而獲得個別人才可以靠口號吸引,大面積地、長時間地選拔人才則需要制度支援。因此曹操主政後,就設立了品第制度。

在《三國志·魯肅傳》中就記載,赤壁之戰前,魯肅勸孫權迎戰曹操時說:“我現在投降曹操,曹操會把我送回故鄉,評定我的名望地位,還不至於做不了下曹從事這樣的小官。我坐著牛車,帶著官吏,跟士大夫們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舊能做到州郡長官的職位。而將軍您歸降曹操,又該何去何從呢?”

由此可見,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就開始實行人才品第制度,根據名望地位來授予官職。

而到了曹丕時期,曹丕正式推出九品中正制,是基於當時形勢所迫。

明面上是漢獻帝劉協將帝位禪讓給曹丕,法統承繼上沒有問題,但大家都知道曹丕是篡漢自立。

因此曹丕想要收穫手下人的支援,就更需要選拔人才、提拔官員,讓這些人為自已死心塌地地效忠,維護他的統治地位。

在九品中正制的框架下,由各郡長官推選的郡中正負責人物的品第,不再由當時的世家大族、名士私家進行點評,從他們手中奪走了人才選拔的壟斷權,提拔了一批有才學的寒門之士。

但九品中正制仍然存在一個缺陷,即人物品第的標準,家世仍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此雖然世家大族無法把他們所有的子弟都送入官場,但品第人物時,他們依舊可以憑藉高貴的家世出身擁有寒門子弟無可比擬的優勢。

因為九品中正制的創立者陳群,他本人就是潁川陳氏,名門出身,又怎麼可能不在乎他們世家大族的利益呢。

由此可見,九品中正制的推出,在打擊了漢末以來明碼標價的賣官鬻爵現象、改變了世家大族壟斷人才選拔的情況下,也對世家大族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可即便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妥協的產物,但相對於漢朝的察舉制,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至少它在細則上進一步做了規範,而且削弱了世家大族對人才選拔的掌控力度。

然而到了司馬懿主政的曹魏後期,九品中正制又出現了一些變化。

在司馬懿主政後,提出建立州中正,由州中正舉薦郡中正,而非之前的地方官舉薦郡中正。而大、小中正也改由司徒選任。

這一改變使得在中央掌權的豪門貴族進一步壟斷了人才的選拔,逐漸形成了新的世家官僚,即門閥士族。

門閥士族掌握人才的選拔後,較漢末的世家大族所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更為完備精細的人才選拔框架下,門閥士族將中正品第變成了唯血統論。

門第高者即高品,寒門庶族只配低品。

在徹底喪失了人才選拔意義,淪為門閥士族輸送自家子弟的工具後,九品中正制也到了被掃進歷史垃圾堆裡的時候了。

隋朝建立後,門閥士族逐漸衰落,選拔真正有才能之士為朝廷服務的科舉制應運而生,也同時宣佈著九品中正制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九品中正制的演化我們就可以發現,在它推出之時,相比於漢朝的察舉制,即便先天存在很多侷限,它也是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的。

從這一方面來說,陳群對華夏的人才選拔和官員任免制度,是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的。

而另一方面來看,為何任何一個制度創立之初,都是先進的、有意義的。可執行下去,就慢慢變了味,就不得不被掃進垃圾堆裡了呢?

古代的人才選拔,從周朝的世卿世祿制,到秦朝的軍功爵制,到漢朝的察舉制,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的科舉制。這些制度在不斷地更新完善,也在不斷地墮落而最終被替代。

到底是生產力的進步對制度產生了影響,不斷改進並出現新的制度。

還是人性的根本在那裡,導致任何一個進步的制度都會逐漸墮落而不得不找尋新的制度替代呢?

我們不得而知,還是留待後人評說吧。

不過現在也不必糾結這麼深奧的問題,翻回頭說陳群。

至少在陳群提出創立九品中正制時,他的出發點的確如他的技能臺詞一般。

“定品尋良驥,中正探人傑。”

“取才賦職,論能行賞。”

曹丕去世,曹叡繼位後,陳群依舊恪盡職守。

他多次為朝廷推舉賢才,又多次上書曹叡,勸他崇尚德治、佈施仁化、體恤黎民,反對營治宮室。

陳群逝世後,曹叡追思他的功德,於是分給他戶邑,並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縱觀陳群一生,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可惜的是,大家更會注意戰場上的智謀算計,而忽視了政權內部的治理。像陳群、張昭這樣的治世名臣,大多是被忽略或被遺忘的。

再看回【品第】這個技能,雖然現實中是不可能讓別人摸牌或者棄牌的,但【品第】能不能有別的效果呢?比如透過【品第】看這個人的品行才能如何?

再不濟,認識一下這位改變華夏人才選拔制度的名人,也是極好的。

打定了選擇【品第】的主意後,劉楓將目光移向【蠱惑】。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的變異手機 科學家從來都不是弱勢群體 梅花烙:魅惑毒姬 今天開始成為邪惡組織領袖 黑蓮花輔助 離婚吧,我要回家繼承億萬家產 左手熾熱右手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