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31章 淮海戰役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以及其他軍區部隊與地方武裝,於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此役全殲國民黨軍1個“剿總”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和1個“綏靖”區的部隊,共56個師55萬餘人。

至此,國民黨在中原和華東戰場上的精銳師團喪失殆盡,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其反動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

淮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以60萬對敵80萬,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一次輝煌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1948年下半年,國內形勢愈發對國民黨軍不利,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豫東戰役,8月初,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檢討會議,提出了東北求穩定,華北求鞏固,在西北擴張,在華東華中加強進剿的戰略。從下半年開始,國民黨軍開始實施重點防禦,重兵堅守戰略要點,編練強大機動兵團,造成解放軍對戰略要點“吃不掉”,對增援兵團“嚼不爛”。

一個月後,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確立了“由游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五百個旅,五年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任務。

9月間中國共產黨發起濟南戰役,攻克濟南,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攻克國民黨軍重兵設防的堅固城池,也宣示了重點防禦計劃的失敗。在戰役中,儘管蔣介石命令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黃百韜、邱清泉、李彌三個兵團北上解圍,但懾於中國共產黨華東野戰軍的強大阻援部隊,三個兵團17萬餘人,在華野阻援打援部隊陣地前面徘徊,直至濟南城破,黃、李兩兵團尚未集結完畢。新華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發了濟南戰役的戰果: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將官23人,戰場起義2萬餘人,繳獲輜重彈藥無數。美聯社對此評論:“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濟南攻克後,菏澤、臨沂、煙臺等地國民黨軍紛紛棄城,山東境內只剩下青島等少資料點,使得解放軍南下作戰再無負擔,同時,鑑於邱黃李三兵團的猶豫,由此,當濟南城內巷戰仍在激烈進行,粟裕就於1948年9月24日7時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1948年9月25日19時覆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

1948年9月24日濟南失守後,國民黨軍總部以為華東野戰軍需要長時間休整,未能料到華東野戰軍在濟南戰役損失不大,能迅速南下進攻徐州,結果大意輕敵。粟裕為迷惑國民黨軍,特意在山東開了十幾臺大功率電臺,不停向外發出指令,國民黨軍誤認為華東野戰軍主力依然在山東。使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部署調整、兵力調動也趨緩慢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共約15萬人,以及部分地方部隊與華東野戰軍共同進行淮海戰役,參戰兵力達到60萬人。實際上,約50萬解放軍開始從不同方向秘密夜行,在國民黨軍不知情下撲向徐州。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官劉峙作戰無能,故在戰鬥前,國民黨軍佈陣極為不利,與解放軍作戰處於被動及被分割攻擊。國民黨軍尚未按“徐蚌會戰計劃”南移,1948年11月5日,劉峙見國民黨軍各兵團均已報告在正面發現解放軍主力有撲向徐州之勢,便遵從蔣介石之意,將徐州周邊部隊向徐州收縮靠攏,然後再圖向淮河一線撤退。命令黃百韜第7兵團、李彌第13兵團退回徐州東郊;經蒙城向蚌埠調動的孫元良第16兵團,經宿縣(存在時間1912年-1992年,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2兵團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

1948年11月6日,國民黨軍調動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的12兵團進至太和、阜陽地區東援,徐州、蚌埠戰場國民黨軍兵力增加到70萬人。

華東野戰軍按計劃於1948年11月6日夜間發起淮海戰役,各部隊向預定目標開進,發現國民黨軍正在收縮,當即轉入追擊。黃百韜第7兵團因奉令等海州第9綏靖區的第44軍西撤,推遲至7日西開。華東野戰軍藉此延誤,追上正在渡大運河的第7兵團,負責殿後之第7兵團第63軍、第100軍83師被迅速殲滅。黃百韜見勢不妙,希望李彌第13兵團協助撤退。李彌拿出劉峙命令,執意按計劃回撤,拒絕援助。

1948年11月8日,防守運河一線之第3綏靖區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舉行賈汪起義。之後,解放軍迅速透過第三綏靖區防區。10日,解放軍先頭部隊、山東兵團主力,殲滅第7兵團西撤之先頭師,切斷第7兵團退路。第7兵團渡過大運河後,走到碾莊時,第64軍軍長劉鎮湘建議,依靠第13兵團在碾莊留下的軍事工事,與解放軍大戰一場。同時,國防部發來電,稱可交戰,如能擊退敵人再走亦可,這樣第7兵團就在碾莊猶豫了一天,最後決定迎戰解放軍。結果解放軍行軍速度超出預料,在一日之內,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就攻佔碾莊與徐州之間曹八集等各據點要道,11日,華東野戰軍將第7兵團合圍於碾莊地區。

此時徐州南方戰況,由於宿縣之孫元良第16兵團北撤徐州,而協防宿縣之劉汝明第4綏靖區也向南撤。由於劉峙指揮慌亂,蔣介石決定1948年11月10日把杜聿明調回任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具體負責指揮作戰;同時命令邱清泉第2兵團和李彌第13兵團由徐州向東攻擊,為黃百韜第7兵團解圍。

在蚌埠,以第9綏靖區改組建第6兵團,以第4綏靖區改組建第8兵團,兩兵團將協同沿津浦鐵路兩側向宿縣推進。至此,徐州、蚌埠戰場國民黨軍兵力增加到80萬人。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戰軍攻佔張績武駐防的宿縣(存在時間1912年-1992年,今安徽省宿州市),切斷了徐州守軍向蚌埠之退路。鑑於淮海戰役規模越打越大;1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統籌華東、中原區事宜,鄧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淮海戰役總前委成立後,中原野戰軍指揮部駐地臨渙文昌宮(時屬安徽省宿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成為淮海戰役總前委駐地。蔣介石下令黃維第12兵團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向北推進,重佔宿縣。

自11月13日起,徐州國民黨軍以邱清泉第2兵團和李彌第13兵團協同攻擊全力解第7兵團之圍。開始粟裕令華東野戰軍第7、第10、第11縱隊組成阻援兵團,由10縱司令員宋時輪、政委劉培善統一指揮,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許家地域,實行正面防禦阻擊徐州國民黨軍東援;以蘇北兵團各縱隊從徐州東南側擊第2、第13兵團增援,在潘塘附近發生激戰。在22日第2兵團被華東野戰軍阻於離碾莊12公里處大許家一線,無法突破。11月19日,華東野戰軍全力加快對第7兵團的圍殲作戰,至1948年11月22日,華東野戰軍將第7兵團10萬人全部殲滅,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陣亡。

國民黨軍第7兵團被殲滅後,由蚌埠進軍的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擔心被解放軍攻擊而拖延北進,造成從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增援向宿縣進軍的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位置突出、孤立,在解放軍的阻擊下,這3個兵團無法靠攏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間聯絡,戰場形勢對國民黨軍極其不利。第12兵團由蒙城出發渡過渦河,1948年11月21日,第12兵團到達南坪集並渡過澮河,發現解放軍有合圍之勢,於23日夜轉向東南方向的固鎮轉移,企圖向李延年第6兵團靠攏。中原野戰軍集中兵力合圍黃維第12兵團。

1948年11月23日,為便於指揮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淮海戰役總前委移駐臨渙以東15華里、澮河北岸的宿縣小李家村(時屬安徽省宿縣,今安徽省濉溪縣韓村鎮淮海村)。小李家村是個有三四十戶人家的普通小村莊。村周圍柏樹環繞,鬱鬱蔥蔥,比較隱蔽。這裡位於徐宿鐵路與徐阜公路之間,是敵“南北對進,打通徐蚌,三路大軍會合”的預定地點,每天都有幾批敵機臨空偵察或過往,總前委駐在這裡,是敵人意料不到的。據陣中日記記載,總前委偶爾移駐小李家村附近紀家、周殷圩等,爾後又復返小李家村。

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將國民黨軍第12兵團包圍於宿縣西南之雙堆集(時屬安徽省宿縣,今安徽省濉溪縣雙堆集鎮)。11月27日,黃維指揮第12兵團乘合圍尚不嚴密以4個師兵力為先頭向東南方向全力突圍,其中第85軍第110師師長、中共地下黨員廖運周率部陣前倒戈,使黃維突圍計劃失敗,軍心動搖,士氣一蹶不振,只得就地固守待援。此時,國民黨軍已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由於第7兵團被消滅,徐州東線已完全暴露;徐州往蚌埠之退路,亦因宿縣被中原野戰軍佔領而切斷。而黃維第12兵團也被解放軍合圍,有被全殲之危險。1948年11月28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不得不下令徐州駐軍第2、第13、第16三個兵團放棄徐州向江南撤退,徐州"剿匪"總司令官劉峙離開徐州調到蚌埠指揮第6兵團、第8兵團再次北援,由徐州"剿匪"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30萬徐州守軍,於1948年11月30日放棄徐州向西南沿永城、渦陽撤退。華東野戰軍發現國民黨軍撤走即以7個縱隊30萬人發起追擊、攔截。同時,由於南線李延年兵團縮回蚌埠,華東野戰軍又從南線另抽調3個縱隊加入北線對杜聿明集團的圍攻。杜聿明部途中接到蔣介石命令向東南出擊,解救黃維第12兵團,邱清泉第2兵團、李彌第13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不得不轉攻東南,最終12月4日被華東野戰軍包圍在永城東北陳官莊地區。12月6日,第16兵團因協調錯誤,自行突圍,大部被殲滅。中原野戰軍對黃維第12兵團採取大量土工作業的近迫攻堅戰法,對第12兵團合圍圈不斷縮小,至12月初,第12兵團糧彈不足陷入困境,只能靠有限的空運補給。此外,華東野戰軍又抽調5個縱隊加特種兵縱隊由華野參謀長陳士榘指揮,加入對第12兵團的圍攻。第12兵團副司令胡璉因回家奔喪最初沒有隨軍,第12兵團被圍後乘飛機進入雙堆集包圍圈。

1948年12月6日,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對第12兵團全線發起攻擊,1948年12月12日發起總攻,至15日第12兵團殘部各自突圍被殲滅,消滅了國民黨軍12萬人,俘虜第12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胡璉搭乘戰一團戰二營代營長甘義三之座車,單獨突圍逃出(這部戰車為戰車二營突圍指揮車,僅此車有突圍路線地圖及資料),但坦克被解放軍擊中亦受重傷,嗣即在上海接受手術。

1948年12月16日晚,劉、陳、鄧驅車前往華野指揮部駐地蕭縣蔡窪村同粟裕見面。蔡窪村距總前委駐地小李家村約一百華里。17日早上,譚震林也從山東兵團駐地趕來。劉伯承、鄧小平與粟裕、譚震林自在中央蘇區分別後,已有十幾年沒見面,這次戰地相聚,心情格外興奮。總前委五位領導,第一次聚在一起商討戰事,也是淮海戰役中唯一的一次聚會。

12月17日整整開了一天會,鑑於杜聿明集團插翅難逃,未成為會議的議題,會議主要研究渡江作戰計劃與部隊整編方案。會間,五位領導在華野指揮部的小土屋前合影留念。他們面帶微笑,目視遠方,眉鋒舒展,可見其胸中似有百萬雄兵,腦海裡已有千條韜略。他們將繼續指揮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去奪取淮海大戰的全勝

會後,鄧小平回到小李家,劉、陳赴西柏坡向中央彙報工作,並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不久,也復返小李家。譚震林返回山東兵團駐地。

由於已消滅了國民黨軍34個師,邱清泉第2兵團、李彌第13兵團之22個師被包圍,為配合平津戰役對傅作義集團之分割包圍避免其迅速決策經海路南逃,解放軍對合圍的杜聿明部暫緩攻擊,進行了20天休整,向杜聿明發動政戰宣傳與勸降,消耗其心理,為圍殲杜聿明部做最後準備,雖然杜聿明拒絕投降,但瓦解了國民黨軍官兵士氣。合圍圈中的國民黨軍糧彈兩缺,雖有空投補給,但遠不夠用。1948年12月19日被圍的國民黨軍曾謀劃空軍掩護下突圍,亦無力執行。

1948年12月30日,鄧小平率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離開宿縣小李家村,經過徐州,1949年1月1日,來到河南商丘。當時,商丘是淮海戰役支前總兵站,車站的站臺上、倉庫裡到處是各種各樣的支前物資,商丘車站已經變成一座座的炮彈山、炸藥山、糧食山、布匹山、服裝山、軍鞋山。看著眼前這堆積如山的支前物資,鄧小平臉上綻開了笑容,正是由於後方的同志們想盡辦法,保障了前線所需要的一切物資,才有了淮海戰役的勝利啊!他找到商丘總兵站的同志和中野負責商丘支前工作的楊國宇,對他們說:“搞得不壞嘛,應該給你記一功!”

總前委指揮部設在商丘以南十幾公里處的張菜園村。這時,劉伯承、陳毅去西柏坡向中央彙報工作尚未返回,粟裕、譚震林正在前線指揮圍殲邱、李兵團的作戰,鄧小平一人坐鎮總前委,既要指揮前方作戰,處理各種電文、報告,又要總結淮海戰役各項工作,部署中原野戰軍的休整、補充任務。

平津戰役解放軍完成了對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與包圍之後,1949年1月6日,解放軍向青龍集、陳官莊地區被圍的杜聿明部發起總攻,9日消滅第13兵團大部,殘部撤往第2兵團防區。1月10日戰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在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被俘,是淮海戰役終結的重要標誌。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前進指揮部副主任兼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陣亡,第13兵團司令官李彌逃脫。李延年第6、劉汝明第8兵團隨後放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撤往江南,淮海戰役結束,解放軍佔領了長江以北大片土地。

淮海戰役的失利,軍事上使蔣介石在南線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黃維的第12兵團和邱清泉的第2兵團全軍覆沒,其中還包括被稱為“五大主力”的第5軍和第18軍。(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隊分別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殲的整編第74師、1948年10月在遼瀋戰役中被殲的新1軍和新6軍)從而也就失去了蔣介石賴以支援戰爭的中堅力量。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為解放軍所控制,江北只剩一個重要城市安慶在國民黨軍控制下,解放軍已直逼長江,下一步攻擊矛頭直指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浙滬地區。

就全國戰局而言,遼瀋、淮海戰役後國民黨軍五大戰略集團中,最強大的戰略集團徐州集團和東北集團已不復存在,華北集團也危在旦夕,尚存的華中、西安兩集團,在解放軍不斷打擊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組建的京滬杭湯恩伯集團,實力很弱,這三個集團已構不成主力集團。黃河以北絕大部分已是解放區,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區,國民黨只得憑藉長江天險佔據江南半壁,但隨著精銳主力的喪失,也已缺乏足夠的兵力來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國民黨政治上的危機隨著軍事上的失敗,進一步加劇,派系間的權利爭鬥,趨於白熱化。白崇禧利用國民黨政權極為不利的形勢,於1948年12月25日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並隨即得到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參議會的支援。在此形勢下,蔣介石於1949年元旦發表新年文告,提出與中共和平談判。然而此時,要和要戰的主動權已不在國民黨手中了。行政院院長孫科未經蔣介石批准,就率行政院遷往廣州,宣佈遷政府於廣州,並表示反對與中共談判,號召繼續與中共進行戰爭,企圖在外國勢力支援下,經營華南。在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南京、上海,已是人心浮動,惶惑不安。各輪船公司奉命在南京、上海集中船隻,以供國民黨政府緊急徵用。各級政府官員,爭相逃往香港、臺灣。故宮博物院文物也開始撤離南京遷往臺灣。

在此之前,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北平收復,國民黨政府再度接收故宮博物院,三處南遷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淮海戰役的失利,迫使國民政府加緊從南京撤走重要文物。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176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管。國民黨中央黨部僅剩十餘人,立法院80%的立法委員逃離了南京。就連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也忙於撤退人員及家屬。李宗仁回憶到:徐蚌會戰已近尾聲時,中國共產黨全盤勝利已成定局,京滬震動,人心惶惶,國內外許多民意機關,甚至統兵作戰的高階將領,都認為前途無望。

四面楚歌的蔣介石,在這樣局面下,只得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經過精心策劃和部署,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下野引退,將總統之職交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自己回到家鄉浙江奉化溪口,在幕後遙控指揮。

淮海戰役的意義就如毛澤東在戰役結束後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發表的關於時局的宣告中所說:“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至此,中國人民才開始吐了一口氣。現在情況很明顯,只要解放軍向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統治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亡”。

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一冊流浪者的筆記 神賜之愛 我殭屍穿越諸天萬界 妹妹的千紙鶴 大夢仙武 靈師界傳說 童話故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