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247第二節 巴爾幹半島的陷落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第二節巴爾幹半島的陷落

菊露晴黃,楓霜晚翠。重陽氣候偏如此。異鄉牢落怕登臨,吾家落照飛雲是。

舉扇塵低,脫巾風細。靈苗醫得人憔悴。燈前點檢欠誰人,惟有斷鴻知此意。

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以後,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查士丁尼二世。當時阿拉伯人正在發生嚴重的內訌,由於內訌他們放棄了繼續向西擴張的計劃,而是選擇和拜占庭言歸於好,還答應每年向拜占庭進貢,這大大緩解了拜占庭人的壓力。今後拜占庭帝國的主要敵人從阿拉伯人變成了保加利亞人,阿拉伯國家與拜占庭帝國關係好轉以後,為拜占庭帝國贏得了相對和平的東方環境,所以他們可以騰出手來好好解決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危險,查士丁尼二世也可以給他父親君士坦丁四世報仇。公元688年到689年之間,拜占庭帝國就終止了對保加利亞國的歲幣,並且不斷攻擊臣服於保加利亞國的斯拉夫人,他們意外的發現沒有受到任何保加利亞軍隊的有力反擊。695年,君士坦丁堡內又發生了政變,查士丁尼二世被推翻,他受到了切掉鼻子的酷刑,並且被流放到克里米亞半島。又過了幾年,拜占庭帝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幸好這個時候保加利亞國的國君阿斯巴魯和可汗年老多病,沒有趁機出兵收復失土,否則拜占庭帝國就更加危險了。保加利亞人在這個時候又遭到了阿瓦爾人和可薩突厥人的攻擊,這讓他們更加沒有能力主動進攻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的頭號敵人阿斯巴魯赫終於在公元702年去世,他的兒子特爾維爾繼承了保加利亞的汗位。這個時候西方發生了一件稀罕事,讓所有國家都為之一驚。原先被割掉鼻子的查士丁尼二世從監獄中逃出來,投奔了可薩突厥國,並且在那裡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可薩突厥可汗還把親妹妹嫁給了他。但是這個可薩突厥可汗在受到君士坦丁堡當局的抗議訊息後,立場竟然發生了動搖,派人去刺殺查士丁尼。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幸好可汗的妹妹向著自己的丈夫,她知道這件事後就告訴了自己的丈夫,查士丁尼才得以在這次蓄謀已久的謀殺當中逃脫,他輾轉投奔了保加利亞國。特爾維爾打算利用查士丁尼插手拜占庭帝國內政,查士丁尼的前來投奔讓他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機,特爾維爾可汗接納了查士丁尼,並且答應幫他奪回皇位。公元705年,特爾維爾與查士丁尼二世率領15000名保加利亞籍並殺到了君士坦丁堡,但是他們缺乏充足的準備,沒有必要的攻城器械,所以只能在城下乾著急。城內的守軍還嘲笑他們,查士丁尼二世被激怒了,連昔日計程車兵都敢嘲笑自己被削掉了鼻子。被激怒的查士丁尼二世急中生智,在夜晚他帶領一支兵馬鑽進了城中,殺死守軍開啟城門,保加利亞騎兵一擁而入,就這樣查士丁尼二世恢復了皇位。

為了答謝保加利亞人,幫他奪回皇位,他特意賜封特爾韋爾可汗為僅次於皇帝本人的凱撒,他們二人共同接受君士坦丁堡軍民的歡呼,分享拜占庭帝國的榮耀。特爾維爾得到了大筆財富,也提高了拜占庭帝國給他的歲幣,他的預期完成後就回國了。沒過多久,可薩克汗就後悔了,得知查士丁尼復位以後,趕緊把自己的妹妹和他們兩個人生的孩子送回了君士坦丁堡,想求得查士丁尼二世的原諒。查士丁尼二世冊封他的妻子為皇后,他的混血兒子成為了共治皇帝。從此,拜占庭帝國與保加利亞和可薩突厥兩個北方大國的關係都得到了改善。查士丁尼二世這個人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對治理國家也很勤勉。但是為人心胸狹窄,由於被割掉了鼻子成為了殘疾,性格更加扭曲,變得特別殘忍。他復位以後就開始把大多數精力用來迫害之前得罪過自己的人,導致政府大量官員被殺,政府機構出現了癱瘓。在這個時候阿拉伯人趁虛而入,公元710年佔領了小亞細亞東部,從西南方殺入了歐洲。711年,阿拉伯騎兵戰勝了西哥特軍隊,征服了大部分西班牙。就在這個時候查士丁尼二世思考的問題不是該如何防禦外敵,反而把大軍渡過黑海到克里米亞半島,懲罰那些曾經羞辱過自己的看守,這個做法就顯得太小肚雞腸,作為一個君主,連主次關係都分不清楚,怎麼可能不亡國呢。當地的駐軍看到沒有和解的希望,就像可薩突厥人求救。

可薩克汗雖然和查士丁尼二世有著親戚關係,但是在利益面前什麼關係都沒用。克薩突厥派出了援軍把查士丁尼二世的討伐部隊打敗了。查士丁尼二世非常憤怒,威脅要處死戰敗的將領,結果導致整個遠征軍發動了叛亂,他們臨陣倒戈與克里米亞駐軍和科薩突厥人一起向君士坦丁堡發起進軍。查士丁尼二世被迫向保加利亞求助,還沒等保加利亞援兵趕到,君士坦丁堡內的守軍就已經發生了譁變。查士丁尼二是為自己殘暴的舉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死標誌著延續了百年的伊拉克略王朝覆滅。特爾維爾可汗來晚了一步,他見君士坦丁堡已經無法挽救,但是自己也不能空著手回去,於是在四周搶掠了一番之後就撤走了。拜占庭帝國新上任的皇帝巴爾達尼斯為了趕走保加利亞人,從亞洲召回了駐軍,但是這些軍隊長期駐紮在亞洲,深受伊斯蘭教文化影響,特爾韋爾可汗撤退後,他們就發動了政變推翻了巴爾達尼斯。拜占庭帝國從此陷入了政治和宗教兩方面的長期內亂,這一時期史稱毀壞聖像危機時代。

阿瓦爾國本來由於實力衰退已經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他們看到拜占庭帝國出現瞭如此嚴重的危機,他們也不想坐視如此良機溜走。於是他們在公元713年洗劫了維也納西邊的小鎮,但是如此小規模的掠奪跟之前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相比,實在算不了什麼。公元716年,拜占庭帝國深受內憂外患之苦,為了自保,他們只好用歌讓土地的條件和保加利亞簽訂了新的合約,合約規定兩國居民可以自由通商,保加利亞國也因此成為了巴爾幹半島上最強大和最富庶的政權,在多瑙河流域的勢力早已經完全壓倒了阿瓦爾國。《西方的沒落》給阿拉伯人的擴張提供了良機,他們不再滿足於目前取得的成就,而是繼續向歐洲腹地進軍,攻佔了大半個法蘭克王國。如果不是法蘭克王國在公元732年的都爾戰役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恐怕伊斯蘭勢力就有可能統治整個西歐,並且向中歐蔓延。這個拯救了西歐基督教世界的人叫鐵錘查理,他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他出生於加洛林家族。這個家族和阿瓦爾國有著扯不開的關係,公元566年,伯顏可汗戰勝了法國王希戈波特,迫使他們把首都向西遷移,導致萊茵河流域的地方豪強做大,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鐵錘查理的曾祖父阿努爾夫主教,還有他的曾外祖父老丕平。在鐵錘查理的領導下,法蘭克王國的地位已經取代了拜占庭和阿拉伯,成為了西歐的主導性力量,加洛林家族也因此威震全歐洲。鐵錘查理的兒子,矮子丕平三世在公元751年廢黜沒落溫家族,登上了法蘭克王位,從此法蘭克王國開啟了加洛林王朝,這個王朝最後也成為了阿瓦爾國的終結者。

既然我們提到了法蘭克王國從莫洛溫家族換上了加洛林家族,那我們就簡單的敘述一下加洛林家族的興起。

墨洛溫王朝終結後法蘭克王國迎來了新的時代,這就是由丕平家族開創的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先祖最初是墨洛溫朝廷的宮相,可上溯至不平世(6580640),他出生於今比利時中部的蘭登,是達戈貝爾一世統治時期奧斯特拉西亞的宮相。丕平將女兒嫁與梅斯主教阿努爾夫的兒子,得以躋身當地貴族家族,並透過與紐斯特利亞國王的聯盟,獲得新任奧斯特拉西亞國王的恩寵,於623年成為宮相。在整個政治生涯中,不平極為成功,為其家族後世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有意思的是,加洛林王朝竟是丕平的外孫一系,但他們都將不平視作先祖,稱其為老丕平,追封為丕平一世。

丕平一世的外孫丕平二世(635714)亦為宮相,權力日益增大。他的私生子查理(676-741年,717--741年在位)繼任宮相,以赫赫戰功為其家族的連續統治注人了合法性。當時正值阿拉伯倭馬亞王朝大征服的時代,穆斯林大軍從阿拉伯半島橫掃北非,穿過整個西班牙並越過比利牛斯山進人法國境內,直搗巴黎,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查理於732年在盧瓦爾河附近的圖爾對穆斯林軍隊進行堵截戰他率領法蘭克軍隊突襲穆斯林,經過幾天浴血奮戰,創造了步兵戰勝騎兵的神話。這-役,阻止了穆斯林的北征,在整個西歐都樹立起了法蘭克王國的赫赫威名,而查理也由此獲得“馬特”(意為鐵錘)的稱號。查理.馬特在任期間,還不斷向東用兵,戰勝薩克森人、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諸部落,力量日益壯大。查理.馬特逐漸成為王國的最高主宰者.統治日益穩固,而居弱的國王卻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查理馬特仍然克己地擔任宮相,並未易代稱王,改朝換代的任務還要由他的兒子丕平三世(751--768年在位)去完成。

丕平三世被稱作“矮子”不平,在父親去世後,他遵父命與兄弟卡洛曼共同分享權力,到747年由於卡洛曼退隱修道院而成為唯的統治者。這時,丕平已經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上了,但他仍然不滿足,那個坐在國王位子上的墨洛溫朝國王他怎麼都看不順眼。於是當時機來臨時,丕平詢問教皇,如果國王不理朝政,宮相該如何辦?此時的教皇需要一個強大王權的支援,雖然墨洛溫王朝屬於正統,但對教會卻著實沒有益處,於是他表示,誰為法蘭克夙興夜寐,誰就有資格做它的主人。一拍即合,丕平當下便把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送進了修道院,終結了墨洛溫王朝,在蘇瓦松召開會議,宣佈開創加洛林王朝,完成了老丕平以來數代人篳路藍縷辛苦經營的事業。

丕平三世與教皇還進一步結成聯盟。751年,教皇派大主教到巴黎為丕平加冕,准許他成為新一代王朝的國王。作為回報,丕平為教皇解決燃眉之急。這時義大利北部的倫巴第王國正在擴張,不斷侵擾教皇國,教皇親自向丕平求救,於是在754年和756年丕平兩度率大軍進人義大利,強迫倫巴第國王將佔領的拉文那以及周圍的大片領土交還給羅馬教皇,由此形成了教皇國的雛形,這一事件也被稱作“丕平獻土”,透過這一教俗互惠的舉動,法蘭克王國與教皇之間締結了源遠流長的同盟關係。

公元754年,法蘭克國王矮子丕平接受了教皇斯蒂芬二世的邀請,向義大利進軍,打敗了威脅羅馬的倫巴第人和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人趁著拜占庭內亂的機會,佔領了好幾個軍事重鎮。矮子丕平沒有把自己征服的領土據為己有,而是把他們交給了斯蒂凡二世管理,從此義大利中部地區就成為了羅馬教廷的私有財產,教廷也因此擺脫了與拜占庭帝國的附屬關係。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在衰落之時可謂牆倒眾人推,保加利亞可汗也撕毀了合約,把軍隊開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今後雙方的戰爭不斷,一直到公元763年拜占庭換了新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新皇帝的帶領下才成功的擊敗了同樣剛剛上臺的保加利亞可汗特樂茨,但是保加利亞的新可汗很快就被國內的貴族推翻了。公元773年,保加利亞可汗特利裡格捲土重來,但是再次遭到大敗,還有好幾萬名士兵陣亡,君士坦丁五世把幾千名戰俘在競技場上當場殺死,她也因此獲得了保加利亞屠夫的稱號。保加利亞戰敗之後被迫承認了拜占庭帝國的宗主地位,從而也爭取到了長達30年的養精蓄銳的和平時光,在30年的時間裡,足夠讓他們強大起來報仇雪恨。

最近幾章,一直大篇幅的談到拜占庭帝國,在這裡我們乾脆對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做一個簡述,在兩節的正文後面附上。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Empire,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拜占庭帝國共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林),拜占庭帝國正式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儲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國名介紹

拜占庭帝國的正式名稱是?ωμαν?α(Rōmanía,“羅馬”),或者Βασιλε?ατ?ν?ωμα?ων(BasileíaRōmaíōn,“羅馬帝國”)。這是拉丁語ImperiumRomanorum(羅馬帝國)的希臘語翻譯,也是拜占庭帝國的自稱。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開,在1453年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東羅馬帝國”(ImperiumRomaale)。

在從330年到1453年這11個世紀的時間裡,“拜占庭帝國”從來沒有成為過這個國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稱,其臣民也從來不曾將自己稱為“拜占庭人”,或將首都新羅馬稱為“拜占庭”。一直到17世紀,“東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這個帝國的正式稱呼。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在其整理編纂的《歷代拜占庭歷史學家手稿》中,為了區分羅馬時代以前的古典希臘文獻與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文獻,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個叫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

中國文獻

拂菻(中古漢語:buzdin)是中國中古史籍中對拜占庭帝國的稱謂。

古代亦稱大秦或海西國。隨歷史時期之不同,此名有時也指苫國(今敘利亞)等地中海東岸地區。宋、元時代又用以稱呼塞爾柱突厥人統治的小亞細亞。此名在《魏書·高宗紀》、《顯祖紀》作“普嵐”。《北史·西域傳》作“伏盧尼”。玄奘著《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波剌斯國條所附西方諸國作“拂懍”,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職貢圖》作“拂懍”,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大拂臨”,杜環《經行記》、《隋書》、《舊唐書》等均作“拂菻”,各種異譯都是伊蘭語族的Frwm(粟特語作Frōm)、Purum(安息語作Prom)、Hrōm或Hrūm(中古波斯語)等的漢字對音。19世紀末在蒙古高原發現的8世紀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學者們多方考定,以上各種叫法,都出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對東羅馬帝國的名稱——Rūm

杜環的《經行記》和兩唐書西域傳對拂菻國的物產、建築、民俗等情況有詳細記載,但兩唐書中的記載據認為有一部分系從唐代長安情況類推而來。在唐代,長安與拂菻之間,西突厥汗廷與拂菻之間都有頻繁的使節和商旅交往,特別是西突厥曾與它聯合對抗波斯的薩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當自該地傳來。

《元史》卷一三四愛薛傳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靈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據考證,此“拂林”當是Farang一詞的音譯,乃阿拉伯、波斯人對歐洲的稱謂,亦即《明史》之佛郎機,非北魏、隋唐時期的拂菻。

歷史沿革

拜占庭之名源於一座靠海的古希臘移民城市,公元324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此選為皇帝駐地,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新羅馬(tianpolisnovaoralteraRoma)。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位於連線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扼制海陸商業要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拜占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

羅馬分裂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稱奧古斯都),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稱凱撒)。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

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伊斯坦布林)。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占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又譯阿德里安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里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影響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這裡有許多原因。首先這裡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羅馬的財富。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了。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

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他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徵服西羅馬帝國疆土了。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在西部喪失的部分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編寫者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

532年,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一世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即希拉剋裡烏斯)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江左風華 主角快快護我 穿越大唐,我成了太子李建成 四合院:開局工程師逆襲之路開始 昔年零去,詢君安否 風月刀 重生武大郎:最強帝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