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17章 春日祀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嶺南的冬天,只有靠北的少數地區會飄雪。

地處嶺南之南的李家村,是常年見不到雪的。

但並不代表這裡的冬天就不冷。

四面環水,讓陰溼寒冷的氣候在此處得到充分體現。

幸好持續的時間不長。

翻過年不久,便迎來了二月初二的春祭祀。

正所謂春祭祈年,秋祭報成。

舉辦春祭祀,是為了祈求即將到來的一年風調雨順、穀物茁壯生長、國泰民安。

有的村落,會把春祭祀和清明節祭放在一起舉辦。

春祭祀又稱春社,是社祭的一種。

社祭的物件是社稷神,即土地神和穀神。

當地人信奉土地神主宰著一方農事收成的好壞。

鄉民對土地神十分虔誠。

在每年二月的春社和八月的秋社,各村裡都會舉行文藝表演。

有的村落較小或者較貧窮,社祭演不起戲的,會交點錢給臨近的大村莊,美其名曰合力舉辦。

歷年來,李家村和劉家村都是兩村合辦春祭的。

今年也不例外。

社祭開始前的十來天,里長李大河便出面募集祭費。

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由於去年是個豐收之年,大家又有了額外的小收入。

此次募集祭費也比往年更順利,更多。

李大河更是喜笑顏開。

祭費籌集完畢後,里長從兩村安排了六人負責採買。

除了一應的祭祀紙錢、香燭和炮竹外。

還買了兩隻豬、若干的雞、瓜果蔬菜以及酒水作為祭品。

這時,閤家裡之間的串戶走動明顯比往常頻繁。

大家都在合力商討安排,確保祭祀有條不紊的進行。

小孩子也被這種氣氛感染,成天都是嘻哈打鬧的。

經過幾天的通力合作,一切都準備妥當。

只待明天二月初二的到來。

第二天一早,各家各戶都穿戴整齊,列隊集合在土地廟的空地外。

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群甚是熱鬧。

本次祭祀,里長李大河請來了當地鄉紳主持祭禮。

先焚香、燃燭,接著鳴放鞭炮、擊鼓鳴鑼,焚燒紙錢,上供美酒和牲品,供神享用。

一通流程下來,場下村民都需保持莊嚴肅穆,否則有不敬神靈之嫌。

在祭禮主持人的帶領下,村民列隊跪拜土地神。

並宣誓鄰里和睦、遵守禮法、恭敬神明、鋤強扶弱的鄉規民約。

最後由主持人宣讀祝文、讀禱詞,然後焚祝文。

半天下來,祭祀禮成。

之後便迎來了小孩子最喜歡的環節——村民們會飲酒食。

最後,里長還安排了戲班子演戲娛神,場面好不熱鬧。

隨著祭祀的完美結束。

在村民們心裡,不管今後是否風調雨順,他們都已認定今年的農事豐收就此奠定。

春祭日過後的第二天早晨,閤家裡沒有了之前幾天的吵雜熱鬧。

眾人又都投入到新一年的農忙育秧中去了。

李有為和李大河去年打算種植菰筍的計劃,如今也要提上日程了。

閤家裡在這天召開了新年的第一次大會。

會議主題是:菰筍種植。

有意向村民可到里長那裡,登記報名。

會上,李大河詳細說明了與知縣簽訂的合約條款。

李金水聽得非常認真,並且積極提問,“這河道選址有什麼特殊要求嗎?”

“理論上沒有,只要是稻田灌溉河道以外的都可以選擇。

當然,如果你能分辨出哪處河道的河泥更肥沃,那選它就對了。”

李金水聽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可我不會菰筍的育苗更加不會種植,村裡會提供協助嗎?”

“是的,所有登記報名的人都可以向我們購買種苗,後續的種植技術免費提供,不過要與我們簽訂相關的合約條款。”

聽到要用錢買,底下頓時爆發出嗡嗡的議論聲。

“那這一畝地需要苗株幾何?一株苗需要銀錢多少?畝產收成如何?”這幾個問題都問到點子上了。

問話的,是村東頭的寡婦——姚金花。

她是從鎮上嫁過來,膝下有一兒一女。

她爹是鎮上的夫子,她跟著父親讀過些書,為人聰敏又踏實肯幹。

本來有幾畝良田,雖說清貧了些,卻本應是家庭和美的。

可惜丈夫不是個長命的,幾年前因突發疾病而終。

而長女也不過十來歲,上頭還有個婆母要養。

生活的困苦並沒有壓倒這個堅毅的婦人。

本來夫妻二人扛起的家,落到了她一人頭上。

生活,讓她成了一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的半自耕農。

但從未聽她自怨自艾過半句,只咬緊牙堅持著。

而家裡的事情,則全部落到了婆母頭上。

二人相處勝似母女,就這樣相互依偎著,挺過了那段晦暗不明的日子。

村裡不少男子都比不上她那份毅力。

村裡誰聽到她時,不是憐惜的同時又自嘆不如。

這樣的鄰里不值得伸手拉她一把嗎?

李有為收回分散的心神。

只聽李大河道,“這個種植數量不按畝算,按河道長度計算。

我們去年初步嘗試種植定下種植距離約是半丈。

那百丈河道一邊可植二百株,我們這裡的河道基本都在半丈寬以上的,兩邊就是四百株。

所以百丈長的河道不算補苗需要四百株。

幼苗長大過程中,會分出三十株左右的苗成叢。

土裡肥力有限的原因,需要控制每叢的數量在十株。

根據試種菰筍的產量預計,每叢可收穫一斤又五兩左右的筍。

百丈河道可收穫六百斤左右。

採過野菰筍的諸位應該知道,目前由於市面的菰筍量少所以價高。

堪比肉價。

菜販從我們手上收去也能達十文一斤的。

預期估計,第一年種植應仍能得此賣價,種植百丈可獲銀六兩。

除去十取二給府衙的稅,也可得接近五兩左右的利錢。

幼苗預計按一文一株出賣,相對收成來說並不算高。”

他們私下商量過,這一是為了讓重點的育苗技術掌握在手裡。

二是為了提高種植者的責任心,花了錢當然至少要掙回來才行。

這個時候的農民,已經掌握了多種肥地的方法。

比如綠肥、水肥、堆肥、火糞、灰糞等等。

但主要前提是,大多都要直接或間接花錢才行。

這些肥的原料大多都要錢,或者需要大量的人工。

所以,有能力肥地,定是會優先口糧地的。

這就是菰筍種植密度小,一叢保留植株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就是蟲害問題。

這大餅,畫得在座眾人一片譁然。

皆是議論紛紛,不少人已是躍躍欲試。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這應該也是有不少風險的吧?”

有人提出自己的疑問。

問題一出,底下人霎時間又安靜下來。

這次提問的人是李金水的鄰居——李根生。

他倒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兒,還有兩個兄弟一個妹妹。

弟妹皆已成家,一大家子都是肯幹的老實人,是半自耕農。

且他們家子孫福氣實在是旺,三兄弟都有六七個小孩。

年紀都還幼,那麼多張嘴巴等著吃,他們家也只是勉強餬口度日。

李大河看了李根生一眼,他接下來本也是要說這個的。

“這是當然,規模種植我們也是第一次。

幼苗成活情況以及病蟲害問題,我們也是無法預計的。

這就是各位要承擔的風險了。”

此話一出,剛才不少躍躍欲試的人,都持回了觀望的態度。

一陣沉默後,角落坐著的一人打破了安靜的氣氛。

他的聲音有點含糊,帶著些許不好意思,“那如果確實拿不出錢買苗,又實在想種植,可有辦法?”

此人叫李炳森,早年在冬學堂讀過幾年書,也識得些字。

如今年歲也不過十四五,他家只有他和老祖母兩人。

家裡也實在是窮得有點揭不開鍋。

他這一問,底下有便有好些人,向李大河投去了殷切的目光。

此時李有為站了出來,“如此情況,我這邊可以無償借款。

只是,一年後無論盈虧都需要還錢。

且該情況種植數量不能超過兩百株。

我這裡一共會借出十個名額,先到先得。

其他有心助力之人亦可效仿,會後可找里長做個登記。”

李大河在一旁點頭表示附議。

此法一是為了幫那些想種又實在拿不出錢的人。

二是為了防止有貪小便宜之人。

——————————————————————————————————正文分割線

——網上資料顯示,茭白現代種植大概流程:規模化是在水田種植的,50 厘米行距,15 厘米列距,這個距離除了行距,密度跟種水稻差不多了。翻地時加入糞肥作為基肥,生長期施 2~3 次腐熟的有機肥。這也引起了一個有關部門比較關注的問題,茭白種植對水環境的汙染,有說是糞肥對水體造成汙染,還有說其他原因造成的汙染,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資料。

——因著小時候,老家人在河道種幾叢茭白都是不用施肥的,只要定期疏苗,埋河泥以及清理底下的乾枯葉子,最後等著收成就好了,一叢也是有十幾二十株的樣子,供一家吃用也是可以的了。所以文中我就天馬行空的想著這樣種植了,像文中上百甚至上千叢的種植雖是沒有實踐的,但也並非是胡亂瞎掰的,是有根據的添油加醋、大膽想象。下面詳看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經不起詳細推敲,歡迎不同意見,但希望心平氣和的。)

——網上資料顯示,一株苗可以長出 20 株以上的分株,科學種植是保留 15~20 株的苗,那是有足夠肥料的前提下的。所以文中我就減量成一叢只留 10株,數量差不多減半了是不是,想象著也許就合理了呢,種植間距拉大到了半丈(差不多 米的樣子),這個種植密度相當小了。

——網上資料顯示,一畝茭白的畝產可達 3000 斤到 4000 斤左右,然後文中種植就以李有為家的為例計算(下一章有說到的),他家種了 1243 丈,河道寬就按種植距離半丈算,那種植的平方數約是 6153 平方米,如今一畝地約是 666 平方米,6153 平方米就約等於 9 畝地。

——按文中產量一叢是 斤(這個也是有那麼一點點根據的,從市面上買了兩斤多的茭白,拿了其中偏小的一個來稱,重量是 75g,一叢 10個就是 斤,當然樣本數量有點少,大家將就點看),1243 丈可以種 4972 叢,理想化的想象它全都種成了,那就是 9 畝地能收穫 7458斤,畝產約是 829斤左右。相比現代科學種植的三四千斤畝產,除了河泥以外沒有其他肥料的畝產八百多斤應該也勉強合理吧。

——說到肥料,還有幾句話要囉嗦。

——查資料顯示,中國古代,在宋以前,大多透過休耕來恢復土壤肥力,從而達到‘再易者功必倍’的效果。另外他們還懂得了‘刀耕火耨’的簡易施肥方法,即播種前先砍伐樹木焚燒野草,以草木灰肥田。(《舊唐書·嚴震傳》記載“梁漢之間,刀耕火耨”)

——進入宋代後人口劇增,糧食需求跟著增加,耕地自然就要多,大量開荒,休耕無法滿足糧食需求,刀耕火耨則出現了現實條件不支援的情況,於是他們尋求新的肥田方法,大體來說有綠肥、水肥、堆肥、泥肥、火糞、灰糞以及礦物肥料。

綠肥:把農田雜草和以稀泥深埋稻田中,來年土壤必將‘草腐爛而泥土肥美’。(古人發現綠肥的種植和冬耕在時間上存在衝突,)

水肥:眾所周知,以人和家畜的排洩物為主的一種腐熟肥料。

堆肥:大致分為植物質堆肥(以穀殼、腐葉、枯枝、果皮等為主料)、動物質堆肥(以人和家畜的排洩物以及動物的皮毛骨為主料)和雜物堆肥(以上二者兼有之)

泥肥:顧名思義。

火糞:指植物肥、動物肥以及泥土混合物焚燒而成的肥料。

灰糞:是指用植物質、動物質材料焚燒後的灰燼。

礦物肥料:主要指石灰、鍾乳粉等礦物質作肥料。

——在宋朝,肥地方式已經挺多樣了,但古代肥地還是主要講錢,早在唐朝的時候人類排洩物就已經有人專門收集販賣,甚至有人以此發達,至‘家財鉅萬’。在古代這是最主要的一項肥料來源,並且以上大多的肥料原料都要用到它,而其他的動物皮毛骨亦非易得,植物堆肥中的穀殼,作物杆莖大都是作牲口糧草用的,只有腐葉枯枝是相對不怎麼花錢的,但是它花勞動力,且光有這個做堆肥它不易發酵。

——另外針對肥料用量,這裡又雙叕做了個小計算,哈哈哈:

——查資料顯示,籠統地,若用堆肥肥地,水田一畝約用 1500kg~2000kg 左右。如果土壤中含腐殖質多,則密度小,黑土的密度一般為 /m3.這裡堆肥密度按黑土密度算(理論上堆肥密度應該會小於黑土密度。)。

——根據,質量=密度 x 體積的公式,可得 1000kg 黑土的體積是 立方米。那一畝地大概要用 ~ 立方米的堆肥(這是按黑土密度算的,理論上堆肥需要體積更大),那如果耕 10 畝地就要 60~80 立方的堆肥,想象一下一個七八十平的商品房平鋪滿了一米高的土,這要多久才能堆出這樣數量的肥料,得用多少的腐葉枯枝。

——所以前文中始終認為,有能力肥地肯定是優先肥口糧地的。這是文中設定種植菰筍時沒有多餘能力來為其肥田的重要原因。

歡迎留言。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銀霜途 王爺病弱聽話,王妃她想守寡 快穿:頂流影后的我被渣太子反撩 夠蘇!他又欲又野 拯救男二計劃 永恒大陸之時空戰士 重生:我在修仙界瘋狂內卷